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問答 > 怎樣上好一年級的第一節語文課?

怎樣上好一年級的第一節語文課?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4W 次

怎樣給一年級的孩子上好第一節語文課?讀了下面的故事,我們再來交流。(摘自石頭老師的博客)

怎樣上好一年級的第一節語文課?

在美國,一年級小朋友的第一節語文課是如何上的?請看下面的敘述。

開學第一天,學生來到了一年級教室。老師挨個與孩子打招呼。所有的學生都坐在地毯上。貝特勒克老師取出一本厚厚的名爲《薑餅男人》的巨書。這本巨書放在桌上有 30英寸高。超大的文字和彩色的插圖,不僅吸引了所有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助於他們理解故事的內容。老師戴上“薑餅男人”的面具,指着插圖爲全班同學朗讀這本書。還不時帶領學生表演其中的一些詞句,如:跑呀!快跑呀!你們追不上我!因爲我是薑餅男人!在愉悅中,大約15分鐘,他們就以這種朗讀和表演的方式,學完了這本巨書。

剛讀完這本書,學校的廚師走進教室,交給老師一張紙條。老師向着全班大聲地讀起來:“我從你們的書裏跳出來跑到了自助餐廳,快來和我見面!薑餅男人。”老師和學生迅速來到自助餐廳,但沒有找到薑餅男人。他們向廚師打聽,廚師都說沒見過。最後,他們在烤箱裏發現另一張薑餅男人留下的紙條:“我已經去浴室旁邊的門衛儲藏室了,再見!”

孩子們又去門衛室找,還向門衛打聽薑餅男人。門衛告訴他們來遲了,薑餅男人已經去衛生室了!

於是他們來到衛生室問護士,從護士處他們獲悉又遲了一步,薑餅男人已經去輔導主任辦公室了。

然後他們又去了輔導主任辦公室和校長室。最終,校長告訴他們,薑餅男人已經回到他們的教室。

當孩子們回到教室時,每個人在自己的課桌上找到了一塊餅乾——薑餅男人餅乾。老師說,我們先洗一洗手再吃薑餅男人給我們的餅乾吧。孩子們轉了一圈,也累了、餓了,很聽話的洗了手,學生津津有味地吃着餅乾,老師把故事《薑餅男人》又朗讀了一遍。

下課鈴響了,孩子們喜歡上了柏茲?貝特勒克老師,一定要貝特勒克老師再爲他們朗讀一個故事,但是老師無論如何也不答應,“孩子們,下一節課我們再讀另外的故事。”孩子們不依不饒,生氣地嘀咕着:就算你能認字了,有什麼了不起!總有一天,我也能認字、讀書……孩子們期待着貝特勒克老師爲他們朗讀下一本書,他們更期待着有一天自己能朗讀和寫作故事。

上海虹口區一位局長 讀這個案例,有以下幾點感受:

第一,熟悉學校環境,是減少孩子恐懼感的第一步。

所有的人,到一個不熟悉的環境去工作和生活,心中總會有些擔憂和焦慮,擔心自己不能適應新的環境。成人是這樣,孩子們更是這樣。第一次上幼兒園、第一次入小學的時候,總會有一批孩子哭哭啼啼的不願意進入校園,有的孩子進入學校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堅決不要去了,就是這種恐懼感的直接體現。

教師面對新生,一個首要的任務:教師要讓孩子消除對新環境的恐懼、消除對即將要開始學習的新學科的恐懼,爲孩子營造一個充滿情趣的、引人入勝的學習氛圍。柏茲?貝特勒克老師顯然深諳此道,一本《薑餅男人》的“巨書”,本來是會給孩子們帶來學習上的巨大壓力的,但在老師惟妙惟肖、遊戲般的故事講述中,孩子們的壓力化解了。爲了尋找薑餅男人,孩子們認識了學校裏應該認識的人:廚師、門衛、護士,輔導主任,校長,還了解了應該知道的部門:餐廳、浴室、儲藏室、衛生室、輔導主任辦公室、校長室。可貴的是,學校的所有人員從校長到員工都參與了孩子的遊戲,共同構建出這一堂令人難忘的課程

點燃孩子主動學習的熱情,讓幼小的心靈對校園生活充滿嚮往和留戀,是學校教職員工的共同責任。

第二,語言文字的學習,不一定非要從筆畫開始。

對於不懂得拼音、不知道筆畫順序的一年級新生,語文教學的起點是否一定要從筆畫、漢字的認知開始,再到藉助簡單的故事學漢字?貝特勒克用自己的教學案例告訴我們,在孩子們學習拼音、識字的時候(甚至在此之前),孩子們就可以閱讀、寫作。在第一堂語文課中,貝特勒克老師通過體驗性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們參與閱讀——表演文中的詞句;感受人物形象——追尋薑餅男人的`蹤跡;體驗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期待着老師的下一本書籍;激發了語文學習的動機——期待着獨立閱讀和寫作的那一天。

從幼兒教育和小學銜接的角度看,很多家庭和幼兒園,已經在孩子上小學之前開展了非常多的看圖說話的訓練和情境表演,貝特勒克老師顯然對這些情況爛熟於胸,在第一節課中採用了孩子們非常熟悉的方式,讓孩子們產生“這不和在家中、在幼兒園一樣嗎”的心理感受。這種心理感受非常有利於學生消除彼此之間的陌生感和緊張感,使他們非常迅速地進入老師爲他們創設的遊戲空間,參與到了學習中來。

最近這幾年,我們纔開始關注不同學段的教學銜接問題,而且重點關注的還是小學升初中這一階段。其實,每一個學段都存在這樣的銜接問題,其中學生心理狀態的銜接尤爲重要。

閱讀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語文教學要從第一課開始將讓孩子喜歡上閱讀。但現在的問題是,隨着語文教學的進行,學生閱讀的興趣逐漸降低。教師在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上,還需要動更多的腦筋。

第三,習慣的養成,要避免說教。

很多老師在新生的第一堂課上,都忙着樹立自己的權威,給學生很多的規定和約束。比如說,未經同意不能在課堂上隨便講話;發言要舉手;平時要將雙手背在後面,身體要坐直;上課期間不能去廁所;作業要按時完成;……等等。本來學生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心中就充滿了恐懼之感,經由教師這樣一堂堂課的規定和約束,他們的恐懼感更加強烈了,還沒有開始學習,就在思考萬一違反了教師的規定,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應付,可以避免自己不會太尷尬。孩子從一開始就對學校心懷恐懼,就在想着怎樣在課堂上做一個乖孩子、一個小綿羊,這樣必然對學習喪失興趣,孩子失敗的伏筆從第一節課開始就埋下了。

無論是班級的規章制度還是學生的習慣養成,都要避免說教和強制,讓孩子在具體的實踐中去感悟、去遵守。“飯前要洗手”,這是家庭和學校都着重培養學生的一種生活習慣,如果每當吃飯之前,老師和家長就要提醒一番,一旦發現孩子沒有做好還要批評一頓,孩子一定不厭其煩。貝特勒克老師帶着孩子在校園裏轉了一圈,回到教室的時候,看到每個同學都有一塊薑餅男人制作的餅乾,老師一句“我們洗洗手再吃”,孩子們都很樂意的去做了。我想,當貝特勒克老師連續幾次在孩子們活動之後吃東西之前給他們一個洗手的建議,不用講很多大道理,孩子們就會自覺養成吃東西之前洗手的習慣的。

我們現在教育中一個最大的問題是知行脫節,家長、教師都不去踐行,只是要求孩子不要做這個,不要做哪個,孩子給搞的一頭霧水。言傳身教,對於道德、習慣的的培育來說,要慎言,更要注重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