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精選12篇)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精選1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孟子的高風亮節。下面請看小編整理的關於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供大家參考。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精選12篇)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 篇1

大師生活簡樸,吃飯只求充飢,穿衣只求禦寒。有人供養珍美的衣食,他不得已接受,轉手就贈送別人;如果是普通物品,就交到庫房,讓大衆共享。一次,大師要到揚州刻經處去印經,因爲人地生疏,約高鶴年居士陪同。辦完事回到上海,高鶴年要帶他到海潮寺或玉佛寺掛單,大師不同意,對高鶴年說:“你的熟人太多,你陪我去,人家一定要客氣辦齋。你我都是苦人,何必苦中作樂,既花錢,又耗時。”高鶴年只得帶大師找了一所最冷落的小廟住下來。

大師受請外出講開示,由於年邁,腿腳不便,信衆爲他準備了轎子,他卻從不肯坐,即使爬山也要駐着柺杖一步步走上去,他說自己是福薄之人,坐轎折福。一次,關絅之居士打佛七,請大師作開示,大師答應在早課時分講開示。由於早課天還沒亮,走山路困難,關居士趕在半夜過後,特地僱了轎子去接,半路卻見迎面人影晃動,走近一看,大師正步行而來。大家一再懇請,大師仍堅決不肯坐轎。後來,關絅之居士請大師到家中應供,大師說只要買高粱饅頭、炒豆腐渣兩樣即可。關居士無奈,只得在素齋席上另備這兩樣東西。

大師住上海太平寺時,一次,關居士去拜訪,樓上樓下找不到他,最後在天井中找到了,原來他蹲在地上洗衣服。此時大師已經快七十了。在報國寺時,一次因爲燒菜用的醬油稍好,他將明道師大加呵斥:“我等道力微薄,沒本事利益別人,哪怕施主的一粒米,都無法消受,還吃什麼好菜?”一旁的居士們看見大師如此自律,想着自己在家驕奢我慢的習氣,慚愧得無地自容。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 篇2

潘斯濂(1820~1881年)字兆端,號蓮舫,西樵百西村頭村人。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成進士,選庶吉士,授職編修,充武英殿協修官、國史館纂修官。後來輾轉于山東、四川、浙江、瀋陽等地任職。

早期,潘斯濂任江南道御史、京畿道御史、戶部給事中等職務。御史和給事中雖然沒有具體的行政職權,但是負責對官員的稽查考察,不僅可對違法官吏進行彈劾,也可由皇帝賦予直接審判行政官員的權力,並對府州縣道等衙門進行實質監督,也可在監察過程中對地方行政所存在的弊端上奏。因此甚爲百官所忌憚,也常遭嫉恨。

潘斯濂生性耿直,心繫民生疾苦,所寫奏章直言不諱,因此常常冒犯高官顯貴。

潘斯濂任江南道御史期間,上表奏疏,反映廣東土匪強盜猖獗,並湊請朝廷飭令廣東督撫迅速籌還桑園圍被挪用爲軍餉的維修資金,因此得罪了當時在任的廣東巡撫郭嵩燾。郭嵩燾看到慈禧太后的諭旨後,以爲潘斯濂所奏是彈劾自己,立即上奏表達不滿,說這是御史潘斯濂強加給他的“苛論”,要求朝廷對潘斯濂嚴加駁斥,並要挾慈禧太后說如果彈劾自己,寧願辭職不幹了。

即使如此,潘斯濂依然不改秉公辦事的作風。1879年8月潘斯濂被調往東北瀋陽擔任奉天府府丞、兼提督學政。這時,奉天府前任府丞兼學政王家璧,因被吉林將軍銘安上書彈劾,被降職三級,王家璧不服,向都察院提出上訴。朝廷諭令潘斯濂確查具奏。潘斯濂查明,吉林將軍所奏確實有不當之處,但王某的行爲基本屬實,仍舊被降職。

潘斯濂擔任光祿寺少卿、山東學政、奉天府丞兼學政期間,多次擔任會試磨勘官、主考官,殿試及朝考的彌封官,不但對科舉會試中的出題、評閱考卷等環節進行稽覈檢查,還負責對考官的選聘和考覈。在封建科舉年代,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一旦通過科舉取得功名,就意味着平步青雲,飛黃騰達。因此,在科舉考試中請託夾帶等各種作弊行爲屢見不鮮;賄買考官,打通關節,以謀求錄取,亦是不勝枚舉。

但是,潘斯濂在每場科舉考試中都是廉潔奉公、抱令守律、慎獨慎微。潘斯濂常常牢記曾任禮部尚書,並多次當過主考官的何文安公的教誨:“場中多一查弊之人,則多一作弊之人,故務挈其要領,不尚煩苛刻。”因此,潘斯濂在山東督學時,十分謹慎監督院試的發榜環節,要求批卷的考官要先列好名冊,上報備案,然後發榜複試,發現入圍者有異常可據此查處。

潘斯濂剛剛督學山東時,就非常懇切地告誡各位考生:“讀書奉法,進無僥倖,居無武斷。”潘斯濂不但教導考生考試要奉紀守法,不能心存僥倖,不要武斷瞎猜,也嚴格督促考場丁役按章辦事,嚴查違法貪瀆行爲。每場考試,他都終日威風凜凜地端坐在考院裏,進行全程監督。

潘斯濂督學山東之初,遇到兩個考官。他們向考生索取饋金未遂,竟截留考生的成績不報,後事發受偵查,這兩名考官連忙準備酒席求通融過關。潘斯濂怒斥其知法犯法,將兩人立即解聘。

潘斯濂身體一向清瘦,擔任山東學政後竭盡全力整頓科場漏弊,壓制貪瀆之風,保障科舉考試在公平的環境下順利完成。由於太過操勞,潘斯濂出現了咳血的症狀,其他人見狀均引以爲戒,考場夙弊爲之一空。

1875年秋天,潘斯濂收到朝廷諭旨,以光祿寺少卿的身份擔任四川鄉試正考官,溫忠翰擔任副考官。兩人剛到達四川,就有謠言傳到總督府,說有兩個考生與京城來的考官私通關節。四川總督對此事祕而不宣,默記心中。到了拆卷那天,他寸步不離,把所有試卷都查閱過,並沒有這兩名考生的名字,他才放心,笑着向兩個考官說明原委。潘斯濂與溫忠翰莫名驚詫,卻始終想不出是誰誣告他們。

1879年8月,潘斯濂調任奉天府府丞、兼提督學政。這時在京城的一些八旗子弟,以修弟子禮之名,紛紛拿着禮物登門求見。潘斯濂猜到他們的用意,一一婉言拒絕。出山海關第二天,一個儒生打扮的人在驛站門前恭候行禮,要幫潘斯濂安排打點,說願意伴隨左右,保證學政大人奉天之行一路無憂。潘斯濂連忙吩咐隨行人員將他嚴辭斥退。

遼東天寒地凍,潘斯濂的親朋故友都爲他身體擔心,紛紛勸他找個藉口推掉。潘斯濂卻說:“擇官而仕,非忠也。苟蒙簡任,雖甚險遠,安可辭?餘年六十,素不習奔競,今豈以晚歲改節?”好友爲之嘆服。潘斯濂這番肺腑之言,正是他一生高風亮節的真實寫照,他一貫不善於爲個人名利而奔走爭競,雖然知道前途險遠,寧以病弱之軀趨之。這難道不是民族英雄林則徐所說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1881年11月,正當潘斯濂完成遼寧錦州的督試任務打道回府時,途中感染風寒,最後在督學的任上,於天寒地凍的遼東之地,走完了他六十一歲的人生歷程。

潘斯濂一生勤奮不怠,爲國盡職盡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 篇3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學家。他向來都很注重教育,而且樂於扶弱濟貧,非常愛惜人才。

當時,饒州城裏有一位很有才華的窮書生。一天,這個窮書生在衙門前等待求見範大人,不多時便見到了范仲淹。范仲淹從書生的談吐中,發現這個書生很有才氣,且有報國大志,也得知書生的生活極端貧困,連飯都沒吃飽過一頓,家中毫無分文,但還想進京科考。

范仲淹很同情他的處境,也很欣賞他的才華和志向。於是他想出一個主意,叫隨從拿出紙墨,令隨從陪同窮書生前往饒州城東薦福寺,去復刻歐陽詢的碑帖,然後去京城售賣,這樣每本可獲幾千錢。按當時的規定,這個碑刻是不可隨便復刻的,但由於有范仲淹的手令,寺中和尚答應了書生的要求。

但是當時天色已晚,書生只好先去休息,準備第二天再復刻。不料,這一夜之間雷雨大作,響雷雨將石碑擊得粉碎。窮書生只怨自己命運不佳。范仲淹也爲此而嘆惜,爲了使窮書生不失科考的良機,便從自己微薄的俸祿中拿出些許銀兩來送給窮書生。窮書生含淚收下,赴京科考去了。

范仲淹一生都踐行了他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而樂”的名言。後人用“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來表達對他高風亮節的敬佩。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 篇4

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與寬容的思想滲透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讓它們發揮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裏了。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爲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爲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寬容的智慧:

陶行知先生的四顆糖的故事體現了寬容的魅力,閃耀着教育者的智慧。寬容是一種美好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寬容,更需要給寬容一個生存的空間,讓寬容“復活”。俗語說:過猶不及,有時候制約太多、束縛太緊,反而不利於發展。

六尺巷傳奇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鄰居是桐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牆發生糾紛。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覆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爲牆,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後退三尺築牆。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牆後移三尺。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 篇5

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中的一位,他四十三歲那年遭陷害被迫逃出晉國,在國外流亡了十九年,後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結束流亡生活,回到國內掌握了政權。重耳即位後,對跟隨他流亡的文武大臣分別封官賜賞,功勞大的封采邑,功勞小的也尊爵位,可偏偏忘掉了一個人,這人就是介子推。介子推在重耳流亡期間一直跟隨着重耳。當年重耳流亡路經衛國時,餓得實在受不住了,又找不到吃的,介子推便忍痛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給重耳煮湯吃。功勞這樣大的人,重耳怎麼會給忘記了呢?

原來,介子推在和重耳一塊回到晉國都城絳都後,只朝見過一次重耳,以後便託病在家,編織草鞋,伺候老母。重耳封賞功臣時,別人都整天纏着重耳爭賞賜,介子推卻躲得遠遠的。他母親知道這個消息後,曾勸他去見做了國君的重耳,介子推厭惡爭功奪祿,他對母親說:"晉文公得晉,是上天的意思。現在有的人爭權奪利,真不知羞恥。我不敢貪天之功爲已有,既不想官,又不想利,去見他幹什麼呢?我甘願終身編織草鞋,奉養老母。"母親見兒子態度這樣堅決,品德這樣高尚,便不再說什麼了。母子二人商量了一下,介子推便揹着老母親上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境內),發誓終身隱居此地,再不出山。

後來,重耳經人提醒,想起了介子推,就派人四處尋找。得悉介子推在綿山隱居後,又親自帶人上綿山尋找。許多人找了好幾天也沒發現一點兒蹤影。於是,有人建議用放火燒山的辦法把介子推引出來,重耳採納了這個建議,下令放火燒山。但介子推和他母親始終沒有出來。火滅後才發現他們母子二人死在一棵大樹下,重耳十分傷感,下令在綿山爲介子推建立祠廟,並傳旨:把綿山之田收來的錢糧,統統作爲介子推的供祭之用。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 篇6

南宋愛國將領岳飛,善書法,也精琴棋。每當他心中煩悶的時候,總要彈奏古琴,以抒發心中的憂憤。公元1141年,岳飛抗擊金兵,連連取勝,兵進至朱仙鎮,岳家軍將士們個個摩拳擦掌,決心打到金兀朮的老窩。

這天,岳飛正和部將們計議出兵的事,南宋的投降派丞相秦檜促使宋高宗一連下了十二道金牌,召岳飛火速回京。他要把岳飛騙回京城加以殺害。

岳飛離京城臨安不遠了,突然對面來了幾個校尉攔住岳飛說:“聖上有旨,命你在城外安歇,沒有聖旨,不得進城。”

這天晚上,岳飛就住一座寺院裏。想着勝利指日可待卻不得不放棄大好戰機,心中實在鬱悶,夜不能寐,在院內踱步,望着滿天星斗,連連搖頭嘆息。回到屋裏,岳飛見牆上掛有古琴一張,伸手摘下來,定了定音,伏案彈奏起來。

秦檜殺害岳飛計劃的第一招是行刺。秦檜讓人從監獄裏提出一個身強力壯的死囚,告訴他去城外刺殺一個奸細,事成之後,不僅可赦死罪,還有嘉賞。

這個犯人聽說是刺殺奸細,又可免死得賞,高高興興地出了城。秦檜的陰謀是:叫死囚行事,免他死罪,他必然賣命去幹;待岳飛一死,再把他抓起來滅口,神不知,鬼不覺,萬無一失。秦檜一想到這,心裏就美滋滋的,靜等刺客的迴音。

刺客來到那寺廟院內,藏在一棵老槐樹後面。他聽見岳飛在屋裏嘆氣,就躡手躡腳來到了窗下,在岳飛轉身摘古琴時,立刻閃身進了屋內,躲在屏風後面,提着氣,踮着腳,向前移了幾步,正要行刺,這時琴聲響了,刺客馬上把刀縮了回去。

岳飛手中的牛角琴撥,在琴絃上彈撥,琴聲飛揚,或柔或剛,或緊或慢,時而高亢,時而低沉。高亢時,像千軍萬馬馳騁疆場,拼殺金兵;低沉時,像是感嘆壯志未酬,憂國憂民……

刺客心想:“這是誰呢?如果是金人奸細,怎麼能彈出這樣好的琴呢?”他用一隻眼睛從屏風的細縫中偷看:彈琴的人一身朝服,臉色白潤,分明是中原人呀!

“管他是誰,趁他一心一意彈琴之機,我一刀結果了他!”刺客心一橫,剛要下手,只聽琴聲突然停住了。刺客渾身的肉緊縮了一下,差一點把手裏的刀落在地下。這時,只聽岳飛長嘆一聲:“唉!何時收復舊山河啊!”琴聲又陡然響起。刺客聽了聽,咦?這曲調爲什麼這樣熟悉呢?這不是我爹譜作的《送軍行》嗎?

原來,這個刺客是郾城人,父親是個有名的彈琴藝人,能作曲彈琴,在民間賣藝餬口。那年,金兵佔了郾城。金兀朮設宴慶功,把他父親抓去彈琴助興,他父親不彈不奏,怒目而立,還在金兀朮面前把琴絃全撥斷了。金兀朮氣急敗壞,命人把老人家打得遍體鱗傷,關在營中。岳飛到了郾城,打跑了金兵,救出了老藝人。老人家一高興,就譜寫了這首《送軍行》的琴曲,到處彈奏,讚揚岳家軍抗金。一天,嶽元帥親自來到家裏,和老藝人一見如故。嶽元帥請老藝人教他彈《送軍行》……

刺客想着想着就落淚了。他的心被琴聲捲走了,隨着琴聲一會兒高興,一會兒慷慨,忘了自己是來行刺的。“嘣”的一聲,琴絃斷了,岳飛默默站了起來,自言自語地說:“我岳飛抗金大志未酬,何以報答父老鄉親!”刺客聽到“岳飛”二字,鋼刀“噹啷”一聲掉在地上,頭“轟”的一下脹得斗大,一下子從屏風後面鑽出來,叫了聲:“嶽元帥!”撲通跪倒在地,淚水嘩地流了下來,涕泣着說:“嶽元帥,我對不起您。”

岳飛被他嚇了一跳,看着前面跪倒的人,便問:“你是誰?”刺客把行刺的事細說了出來。岳飛怒火沖天,雙眉倒豎,大罵秦檜賣國投敵。他把刺客拉起來,安慰了一番,贈送了他一些銀兩,讓他逃走。

秦檜想暗殺岳飛的陰謀就這樣在岳飛的一曲琴聲中破滅了。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 篇7

溫總理的母親是一位尋常的小學教師,她的教育和無私的愛深深地影響着總理。每當他外出視察與訪問,母親總守在新聞前;而他,無論多忙,也記得給母親打一個電話回家。總理曾動情的說“母親對我的教育是永遠忘不了的,她讓我知道生活的艱難,從而懂得一個人要如何獻身國家”。

他到日本訪問,國會演講結束後,打出的第一個電話是給自己的母親。一位日本老婦人說:“你們中國人很幸福,有這樣一位熱愛媽媽的總理閣下,連我也感到溫暖。

到美國訪問時,他說:“母親從小教育我,對人要真實、真情、真摯、真切。”這些,在他做了總理後,也是按照母親的叮囑去做的。

在天津火車站,他向一位哭泣的母親伸出慈愛的大手;在視察的路上,總理的手伸向剛從莊稼地裏勞作回來的的母親;在地震災區,他情不自禁的流淚…這個風塵僕僕的老人,有着一顆柔軟而滾燙的心。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 篇8

華盛頓出生於一個擁有五千英畝土地的大地主家庭,但在他11歲時,年僅49歲的父親去世了,這給他留下終生不能忘懷的.悲痛,他暗暗發誓,要開闢自己的道路。在他20歲時,年僅34歲的哥哥去世了,把照顧妻子兒女和打理公司擔子都交給了年僅20歲的華盛頓,他憑着不屈不撓的剛毅精神,撐起一個崩潰的家庭。

在獨立戰爭的歲月裏,他率領的軍隊簡直就是烏合之衆,但他經過八年苦鬥,迎來了勝利。被推舉爲第一任大總統後,他以自己的坦率真誠,深獲人心;以他的知人善用,贏得優秀政治家的輔助,以他的超強判斷力和高超的統御力,化解了各種分歧,成就了一個暫新的美國!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 篇9

20世紀初,英國出了兩個傑出的人物一個是英首相溫斯頓·丘吉爾,二戰中極大地推進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其超凡的智慧和人品受到人們普遍的崇敬。一個是英細菌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他發明了青黴素,被列爲二戰時期三大發明之一,爲人類的健康帶來福音。

有趣的是,這兩個人小時候都面臨厄運。丘吉爾小時候不幸掉入糞池,幸虧有一農夫聞聲趕來,跳入糞池將其救起,農夫就是弗萊明的父親。而弗萊明家境窮苦,無法上學。丘吉爾的父親爲了報答農夫對他兒子的救命之恩,作爲英國議員的他把弗萊明帶去上學,一直讀到醫學院畢業。

沒有弗萊明父親的奮不顧身,世界就少了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國家領袖;沒有丘吉爾父親的感恩之舉,人類就少了一位卓越的醫學家和發明家。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 篇10

她出生在英國一座小城,父親是雜貨商,母親做過裁縫。在父親的影響下,她萌發了對政治的熱情。

進入中學後,她成了校辯論俱樂部成員,其口才和膽量令同齡姑娘望塵莫及。後來,爲了有機會從政,她跳級報考牛津大學,因沒有拉丁語及格證而被阻止。可她並沒有放棄,從沒學過這門語言的她,在幾個月的時間裏,以死記硬背的方式,學完了別人需要5年來完成的課程,終於拿到打開牛津大門的鑰匙。

在牛津大學裏,她學業非常突出,而且積極投身於各種社會政治活動。由於她的獻身精神,出色的工作和非凡的組織才能與雄辯口才,她成爲牛津歷史上第一位女保守黨協會主席。至此,她才20歲出頭。有了這一身份的她抓住一切機會,出席各種社交、演講場合,名聲大振,爲她後來的從政打下堅實的基矗。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 篇11

趙小蘭八歲隨父母移民美國,以優異的成績獲哈佛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2001年出任美國勞工部部長,是美國曆史上第一位進入內閣的華裔,同時也是內閣中的第一位亞裔婦女。

趙小蘭姐妹六人人稱“六朵金花”,其中有4 位畢業於哈佛大學。老布什總統曾在白宮接見過她們。老布什甚至對夫人芭芭拉說:“你可不可以向趙小蘭的母親朱木蘭請教一下,看看她究竟是如何教育孩子們的?”在成長的過程中,趙小蘭六姐妹總會聽見旁人議論:“看,趙家怎麼有這麼多女兒?”在華裔文化中,一個家庭裏都是女兒不是件好事,面對冷言冷語,母親朱木蘭鼓勵孩子們要用行動證明他們是錯的。長女趙小蘭給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長大以後一定要讓父母爲我們驕傲。

當有人問怎樣獲得成功時,趙小蘭說:“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擁有了這樣的生活態度,你可以得到所有你想要得到的東西,別人怎麼說你並不重要。”趙小蘭進入美國社會時,亞洲人在美國只佔1% 的比例,白宮沒有出現過亞裔美國人的身影,她是唯一一個亞裔,那是一段非常艱難的時期,但積極樂觀的態度和父母親及家人的支持和鼓勵讓她堅持下來並獲得了成功。

高風亮節的名人故事 篇12

2006年,世衛總幹事選舉揭曉,陳馮富珍高票當選,成爲第一位當選聯合國組織最高領導人的中國人。

陳馮富珍是香港屢建奇功的鐵娘子。1994年,她擔任香港衛生署署長,面對香港暴發的霍亂,她辛勤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資料,發現了霍亂病原,疫情很快被撲滅。1997年,香港第一次暴發禽流感,她力排衆議,提出對疫區活雞全面撲殺,及時控制住了疫情。此舉也成爲日後世界各國控制禽流感的重要手段。2003年的非典期間,她果敢堅決,提出對於疫情集中暴發的社區實行隔離等一系列措施。爲樹立戰勝非典的信心,她帶頭吃雞肉。

擔任香港衛生署署長,她先後成功應對了霍亂、禽流感和非典疫情的暴發,她的才幹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賞識。

屢建奇功的陳馮富珍,她的第一份職業是教師,與醫生或公共衛生領域毫不沾邊,爲了愛情,她棄文從醫。當選世衛總幹事後,她的丈夫決定提前退休,到日內瓦陪伴她,在工作和生活上支持她。

生活中,陳馮富珍優雅溫婉,她非常注重自己的儀表,每次會見客人,從衣着到儀態,都會精心設計。平時待人親切,無論工作多累,她總是面帶笑容,給人留下了美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