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關於專注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關於專注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4W 次

1,魯迅有一次看書太專注,家人給他送飯後,他看着書居然把桌子上的墨水盒往嘴裏放,後來人家笑話他,他說道,我正是需要多吃些墨水哦!

關於專注的名人事例有哪些

2,牛頓把手錶當雞蛋煮。 牛頓的天賦並沒有明顯的超人之處,然而他特別勤奮學習,學習和研究都專心致志,簡直到了入迷的地步。他常常一連幾個星期都留在實驗室裏,直到實驗完成。有一次,他迷着搞實驗,竟把手錶當雞蛋放到鍋裏去煮。

又有一次,牛頓的朋友來看他,他把飯菜擺到桌上後,又一頭鑽進了實驗室。這個朋友等得不耐煩了,就先吃起來,吃過後沒有告辭就走了。牛頓做完實驗後出來,一看桌上的盤碟,自言自語的笑着說:“我還以爲沒吃飯呢,原來已經吃過了!”說着又走進實驗室去了。

3.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爲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4.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麼叫苦吟派呢?就是爲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後,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當然他並不是每做一首都這麼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有一次,賈島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詩,名叫《題李凝幽居》全詩如下:閒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但他有一處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覺得第二句中的“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的“推”應換“敲”。可他又覺着“敲”也有點不太合適,不如“推”好。

不知是“敲”還是“推”好。嘴裏就邊推敲邊唸叨着。不知不覺地,就騎着毛驢闖進了大官韓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儀仗隊裏。韓愈問賈島爲什麼闖進自己的儀仗隊。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靜,拜訪友人,還敲門代表你是一個有禮貌的人!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再說,讀起來也響亮些”賈島聽了連連點頭稱讚。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5.俱樂部正在進行圍棋比賽,一位教練被觀衆中的一個兒童所吸引——這個小孩在棋盤旁整整站了一上午,注意力高度集中,目不轉睛地盯着棋盤。看來,孩子入迷了。第二天,這個小孩又來了,又專心致志地看了一上午。一個孩子有這樣好的注意品質,確實難能可貴,一個好苗子被教練發現了。6歲的上海兒童常昊就這樣被吸收進了圍棋隊。3年後,常昊獲全國“棋童杯”賽冠軍;還曾在被讓四子的情況下,戰勝過日本棋聖。常昊之所以有這樣的進步,原因之一就是因爲他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長時間穩定。

6.有一次,數學家陳景潤走路時撞到樹上,非但沒察覺到自己走錯了路,反倒以爲是撞着別人了,一連說了幾聲:“對不起,對不起!”後來擡頭一看,原來是一棵大樹,不由得會心地笑了。原來,他正全神貫注地思考着數學問題。陳景潤在數學領域研究效率高,取得巨大成功,與他出色的注意品質緊密相關。

7.1871年的聖誕節,發明大王愛迪生舉行結婚典禮。婚禮正在進行時,愛迪生突然不見了,大家都納悶,新郎哪裏去了?原來愛迪生突然想到自己在研究的電報機,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發明上,不知不覺地跑到工廠搞實驗去了。一個工人發現了他,告訴他已是午夜12點了。這時愛迪生纔想起來:“糟糕,我還要陪客人吃晚飯呢!”

8.1933年美國加州大地震時,愛因斯坦正在研究地震理論,他的注意力太集中了,完全進入了“癡迷”的境界,竟沒有發現房屋桌凳在震盪、移動。直到幾個大學生喊他,他才意識到正在地震,趕緊跑出大樓。

9.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颳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裏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爲一位偉大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