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有關名人故事的素材大綱

有關名人故事的素材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3W 次

有關名人故事的素材有哪些呢?今天呢,小編就爲大家推薦有關名人故事的素材,希望能幫到大家哦~

有關名人故事的素材

一、沉默的尊重

顧頡剛有口吃,再加上濃重的蘇州口音,說話時很多人都不易聽懂。

有一年,顧頡剛因病從北大休學回家,同寢室的室友不遠千里坐火車送他回蘇州。室友們憂心顧頡剛的病,因而情緒並不高。在車廂裏,大家顯得十分沉悶,都端坐在那兒閉目養神。顧頡剛爲了打破沉悶,率先找人說話。顧頡剛把目光投向了鄰座一個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年輕人身上,主動和對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蘇州的嗎?”

年輕人轉過臉看着顧頡剛,卻沒有說話,只是微笑着點點頭。

“出去……求學的?”顧頡剛繼續找話。

年輕人仍是微笑着點點頭。一時間,兩個人的談話因爲一個人的不配合而陷入了僵局。

“你什麼……時候……到終點站呢?”顧頡剛不甘心受此冷遇,繼續追問着。

年輕人依舊沉默不語。而這時,坐在顧頡剛不遠處的一位室友看不過去了,生氣地責問道:“你這個人怎麼回事?沒聽見他正和你說話嗎?”年輕人沒有理他,只是一個勁兒微笑着。

顧頡剛伸手示意室友不要爲難對方。室友見狀,便不再理這個只會點頭微笑的木疙瘩,而是轉過身和顧頡剛聊起來。

當他們快到站準備下車的時候,顧頡剛突然發現那個年輕人不知什麼時候已經走了,而果盤下壓着一張字條,那是年輕人走時留下的:“兄弟,我叫馮友蘭。很抱歉我剛纔的所作所爲。我也是一個口吃病患者,而且是越急越說不出話來。我之所以沒有和你搭話,是因爲我不想讓你誤解,以爲我在嘲笑你。”

【素材解讀】

尊重別人的方式多種多樣,有時沉默也是一種尊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尊重別人。尊重是雙向的,我們在尊重別人的同時,也贏得了別人的尊重。有時候,我們在不瞭解事情真相的前提下,不要急於去批評、指責對方;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對方,許多事情就會走向柳暗花明。

【適用話題】尊重 寬容 善待他人 溝通與理解

二、陳道明的“怪癖”

陳道明拍戲有不少“怪癖”。怪癖之一是不脫戲服。在《歸來》的整個拍攝期,他一直穿着陸焉識的破棉襖,下了戲也不脫掉。這個習慣並不是在拍《歸來》時才養成的,從《康熙大帝》到《楚漢傳奇》,無不如此。拍《楚漢傳奇》是在冬天,陳道明就穿一條單褲,因爲他覺得戲中的場景是在秋天,多穿一條褲子會影響視覺效果。之所以如此,陳道明的理由是:“進入劇組後,演員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戲服穿成自己的衣服,把道具變成自己的手持物,只有這樣,這些東西才能‘貼身’,而不像借來或租來的。”

陳道明演戲的另一個“怪癖”是愛站着。在片場,稍微大牌點的演員都有專屬的椅子,陳道明卻總是站着。《楚漢傳奇》導演高希希透露,陳道明在片場一站就是一天。陳道明的“站神”精神,讓劇組上下都肅然起敬。“你說陳道明站着,我們誰敢坐下?劇組就集體陪站唄!”高希希笑着表示,《楚漢傳奇》算是一部“站着拍完的戲”。

這些別人眼中的“怪癖”,在陳道明看來,只是演員的職業特性。他說:“演員這個職業是有職業性的,職業性有時候要付出代價。不都是光環,不都是掌聲和鮮花。演員不能只帶臉進現場,一定要帶着腦袋進現場,因爲演員不是演臉的,而是演心的。”

【素材解讀】

陳道明是家喻戶曉的影視明星,但拍戲時從不擺明星的架子,不脫戲服,愛站着,一站就是一天。在別人看來,這是“怪癖”;而在陳道明看來,這是演員的職業特性。態度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一個人對工作的態度,決定其工作的業績。陳道明的“怪癖”,體現了他高度負責的敬業精神。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陳道明用嚴謹的工作態度、虔誠的敬業精神叩開了事業成功的大門。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付出後得到的必然的回報。

【適用話題】態度 敬業 謙遜 細節 付出與回報 偶然與必然

三、“死”了五萬次的影帝

日本演員福本清三,從15歲出道至今,一直在日本武士電影中出演被殺死的小反派,至今已被“殺”死超5萬次。

1959年,在福本清三15歲的時候,由親屬牽線到東映京都攝影公司,成爲所謂“大部屋演員”,從此開啓了演藝生涯。在影視劇中,他最常扮演的`是江戶時代的一個浪人,一個失去了劍,卻依然還在戰鬥,最後被殺死的劍客。在他數以千次的出鏡之後,福本清三幾乎扮演過每一個小角色。

對很多人來說,演被殺死的小反派太沒意思了。然而,在福本清三自己看來,這個角色非常重要,他說:“我在劇中‘死’的方式,很大程度地影響主角能給觀衆帶來怎樣的印象……我‘死’得越慘,主角的英雄色彩也就越濃。”

爲此,福本清三悉心研究如何才能“死”得更悲壯,給觀衆留下更深的印象。他仔細觀看早期的卓別林電影,發現卓別林在演繹死亡的時候,通常表現得非常艱難,這令作爲觀衆的他忍不住想笑。於是,他獲得靈感,自己也應該“死”得艱難,“死”到自己都覺得很痛苦,好讓觀衆能獲得相同的感覺。此外,他還花了很多時間來研發刀戰中死亡的各種新奇方式,他最得意的死亡動作是“海老反”,這是歌舞伎的一種表演技法,身子像蝦子一樣弓着,表示屈從對方威壓。他在片中被殺之後,將身體拱成蝦狀,然後抽搐暴斃。他說,這是表演死亡的完美方式,因爲儘管電影鏡頭仍聚焦在主角身上,但他也會因爲死前將臉部朝向觀衆而搶到鏡頭。

如今,他在電影屏幕上演繹過“被刺死”“被砍死”“被武士刀切腹”等死法超5萬次。所有的死法無一例外,都看上去非常醜陋。福本清三說,人們能從這種醜陋的死法中找到美感,以最“不酷”的方式死亡反而是最酷的。

“死”了這麼多次,終於有人注意到他“活”得也不錯,並熱情邀請他擔綱電影《太秦舞臺生涯》主角。後來,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的第18屆奇幻國際影展,他一舉拿下“最佳男主角”獎項。

【素材解讀】

日本演員福本清三在“死”了超過5萬次後,才迎來了人生最輝煌的時刻。福本清三的成功,正是得益於他的堅持。事實上,想要成就一番事業,就要不怕枯燥,把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專心做。但現實是,能夠真正堅持的人很少,因此“堅持”就成了“成功”的代名詞,這也正如英國作家約翰生所說的那樣:“成大事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

【適用話題】貴在堅持 耐住寂寞 愛崗敬業 專心致志付出與回報

四、1001幅樣稿

上海世博會徵集會徽,邵宏庚得知這一消息,非常激動,心中涌起一個強烈的願望:設計一枚成功的、獨具魅力的、能夠代表國家形象的上海世博會會徽。

此後,邵宏庚不斷思考、否定和完善設計思路,並認真研究了歷屆世博會會徽,以便從中得到啓發。他從傳統圖案中尋找人的造型元素和象形符號,又從甲骨文、鐘鼎文、漢像磚、古代巖畫中尋找人類足跡,再從和平而又美好的生活是人類永恆的追求這一主題生髮開去,於是,腦海中出現了這樣的圖形:一個小人舉着象徵世界和平的橄欖枝。草稿畫出後,他覺得橄欖枝與世博會的“世”字非常相似,於是,他又對篆書中的“世”字進行研究、勾畫。隨後,一個小人成了三個小人,象徵着三口之家的“世”字躍然紙上。他又在“三人”圖像上添加左右兩點,右邊黃色一點代表着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寓意東方;左邊綠色一點代表着西方,這兩點合在一起,寓意在上海世博會上東西方文化交相輝映。

整整半年,前前後後,他一共設計了1001幅樣稿,他把自己最滿意的第1001幅設計稿寄給了上海世博會會徽徵集委員會。最後,他的設計稿在所有應徵稿件中脫穎而出。

【素材解讀】

邵宏庚爲設計上海世博會會徽歷時半年,煞費苦心,反覆推敲、修改,不斷思考、完善,一共設計出了1001幅樣稿,最終提交的第1001幅樣稿脫穎而出,成功入選爲上海世博會的會徽。他的故事告訴我們:沒有人隨隨便便就能成功,要想成功就必須廣泛學習,善於借鑑他人經驗,多多掌握知識;要想成功就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任何投機取巧都是行不通的。

【適用話題】成功與付出 善於借鑑 精益求精 勇於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