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與中秋節相關的優秀寫作素材大綱

與中秋節相關的優秀寫作素材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中秋月圓人更圓

與中秋節相關的優秀寫作素材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夕陽西下、萬燈通明。人們都趕着回家與親戚們團圓。

今天爸爸特意地下廚爲我們準備了豐富的晚餐,有魚、有雞、有蝦、有蟹……琳琅滿目。貪吃的弟弟一看見送上了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說是想試試味道。飯做好了,我扶着年老的奶奶來到桌前一齊吃團圓飯。

飯後每個人都吃得飽飽的來到客廳裏看電視,今天的節目特別的豐富。爸爸提議玩“飛行棋”,大家都異口同聲的贊成了。參加者有爸爸、媽媽、弟弟和奶奶,而我也坐在一旁觀戰,玩得特別激烈的時候急性子的弟弟要求去賞月。爸爸說現在還沒到時候,弟弟在撒嬌着說“:我不要我不要!”奶奶見如此情形拉着弟弟說:“來來來奶奶出個謎語給你猜。”弟弟一向最愛猜謎語這次也上當了。年老的奶奶還果真有一手呢!

到了11點鐘左右爸爸向全家“發令”,是時候賞月啦。大家就幫忙拿些東西上去譁!今天的月光特別圓、特別的明亮。從樓上望下去孩子們個個手裏都拿着紅燈籠來慶祝中秋,還有些大孩子在放煙花,這是一個不寧靜的夜!

望着那一輪明月,我深深祝願月光下的人們每天都能和諧共處,不單單只是中秋節才能團圓!

遙想中秋賞月

今年的中秋,我是在浦江遊輪上渡過的。想起那天情趣盎然的場面,真讓人夢繫魂繞。

皓月高懸,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我信手翻開《紅樓夢》。

“凸碧堂品笛感悽清凹晶館聯詩悲寂寞”的景象映入眼簾。黛玉、湘雲身爲大家閨秀,不僅人品出衆,且滿腹詩文。賞月賦詩是她們的拿手好戲,我不是紅樓學者,然而面對今晚一展柔姿的嫦娥,卻傾注一腔美願。推開窗扉,擡頭眺望,好一片春宵賞月景。黛黑的天穹襯起一團錚亮滾圓的月亮,忽兒被淡淡的紗巾遮住半邊秀顏,忽兒猶如行路匆匆的嫦娥趕赴白兔盛會。

江風拂面眼界豁然:天水一色,江月互映啊,好一個浦江秋月夜!江面輕籠水霧,江波浸潤着月色的柔白,頂空一片晶瑩的幽藍。那輪圓月自然格外清爽,明亮象被江水浸洗過似的,遠處清晰的視線是東方明珠。那一閃一爍霓虹廣告,隔不遠從遠東摩天高樓散逸出來的縷縷金光,普灑江面姊妹橋相映成輝,猶如神話傳說中水晶宮殿再現,只剩月夜旖旎奧妙無窮!

江水推着細細的波浪,像是艄工哼着疲憊的船工號子,在清柔的月光下溢起的陣陣漣漪,猶似少女輕柔的腰肢在婀娜起舞。這時不禁想起杜牧的詠月詩:“人遠江空夜浪滑一舟輕網照波心月杆穿水面雲。”我凝視着茫茫的籠在月色裏的江面,不禁陡生奇想:“到月球上去捧一泓月水來何如?”

倏然在月夜濃郁處,好似一葉小舟飄然而至,一漁翁披蓑戴笠收篙停棹立在舟頭吟道:“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十五月相似,月圓人不同啊!今天站在江濤波峯上的申城人民,不正是用他們智慧的雙手托起一個又一個羣星璀燦的中秋良宵嗎?

倏地巧遇好友祝君寒喧一陣,得知她也是來參加浦江遊輪中秋賞月的。祝君是我小學時的同學現在梅隴中學讀書。巧了她也要趕寫一篇中秋賞月記,於是我倆切磋起“武功”來。歷來文人墨客十分在乎中秋賞月,它即是期盼闔家團圓又是我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如今政通人合,中秋節也越來越賦予民族風格的情結,殊不知中秋啖月餅、賞皓月的風俗已中爲洋用,成爲中國乃至東南亞一項流行的保留節目。

是啊,浦江越變越美,中秋月夜在浦江上度過實在太有意義了!

尋找失落的狂歡與感傷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九百多年前的一箇中秋之夜,北宋人蘇軾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當夜,他一邊賞月一邊飲酒,直到天亮,大醉盡興,卻不忘寫下“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句子。這首詞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中秋節的複雜情感:中秋雖賞月玩月,但往往感物傷懷;中秋雖是團圓節,卻也是遊子的離愁節。

中秋節曾是最富詩意的節日、全民狂歡的節日、文人式感傷的節日。而現在,中秋節似乎只是月餅的節日。或許,成爲法定假日,自上而下的移風易俗,會給中秋節帶來一些改變。畢竟,吃着大同小異的油膩月餅,懶懶地從鋼筋水泥的森林裏探出腦袋張望幾下天空,感嘆一句“今兒月亮真圓啊”便縮回電視機前,這樣的中秋節實在是既沒內涵又很無聊。

秋之中,月之圓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節期爲農曆八月十五。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八月十五在三秋之中,故稱“中秋節”,也叫“仲秋節”。

據說,中秋節來自古代拜月敬月的習俗,因此整個中秋的節日活動與月亮有着密切的關係。八月十五月亮正圓,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故中秋節又被稱爲“團圓節”。

意想不到的中秋節

“十五的月亮,掛在天上掛在邊疆。”這句歌表達的含義是:親人不管在哪裏,這一天他們的心都會團圓在一起。那就是八月十五中秋那天。中秋節吃月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它隱含了一個神話,話說:“後翼得到了一顆神藥,他的弟弟非常好奇。於是,他就把後翼約了出去,自己卻悄悄地跑了回來潛入後翼的房裏。企圖偷他的神藥。不料被後翼的妻子嫦硪看見。嫦硪爲了不讓神藥落入別人手中。順手就把藥給吞進了肚子裏,立刻就從窗裏朝着月亮飛去,後翼知道上當了。撒腿就往回跑;回到家時,看見嫦硪已經飛到了空中,據瞭解知道她是吃。了神藥而飛出去的。

因爲嫦硪飛走是八月十五日。而他非常喜歡吃月餅。於是,後翼每年的八月十五都會在嬌潔的月光灑滿的庭院中。擺上嫦硪最喜歡吃的月餅。所以每年八月十五日被後人稱爲”中秋節“並要吃月餅。

後翼就因爲和嫦硪不能團圓:而感到非常傷心。所以八月十五那天每家每戶都要團圓,我家就不一樣。我爸爸遠在山西不能和我們一起過中秋。在媽媽和嬸嬸爲了讓我們高興,弄了一桌豐盛的中秋飯,飯香飄滿了整間小屋,可就差爸爸一個人,奶奶叫我們全部坐下吃飯,奶奶問:”人齊了沒?“沒齊,還差你爸爸一個。我從門口走進來說。全家人都陷入了沉思中,叔叔說:”不要想那些。今天是個高興的日子,幹嗎這樣?“。

我們開動筷子了,剛吃了一會兒。”咚咚咚“有人敲門,我馬上站起來去開門。開門一看是爸爸,我無比高興,一下子撲向了爸爸的懷裏,我們全家人終於團圓在一起吃中秋飯了。

全家日一起吃飯,那滋味不是能用語言表達的,爸爸的出現出乎我的預料,遺憾不再有,此時的月亮正在皎潔的照着我的心。我太幸福啦!

第二天,爸爸又走了。

我又盼着明年的中秋節快點到來,因爲那時侯爸爸就又會回來了。

山村月出

當中秋節來臨的時候,吃月餅、賞月已經成爲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我想在山村裏賞月那一定別有一般韻味吧!

在墨藍墨藍的夜空下,有幾顆星星正調皮地眨着眼睛,深綠色的山崗,在寬闊夜空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綺麗巍峨。轉眼間,山背後出現了一道亮光,是什麼呢?原來是月亮從山後面在偷看我呢!

過了一會兒,月亮露出了小半邊臉,好像小船倒扣在山頂上,又好像一盞電燈,把可怕的夜空照得色彩繽紛。接着,月亮的肩上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地,慢慢地爬了出來。最後,它用盡全身力氣,終於跳出了高山。剎那間,似大玉盤的月亮灑下了皎潔的月光,頓時,大地彷彿披上了一層柔和的薄紗,而藍色的夜空此時變得一片淺藍,好淺好淺。啊!此時,我真覺得這個世界好恬靜、好柔美!

當我對這個月亮讚歎不已的時候,一朵烏雲遮住了月亮。於是,那美好的一切又暗了下來。然而,月亮卻不甘示弱,仍然放射着光亮,給烏雲鑲上了一道亮光。一陣風吹來,烏雲只好飄到一邊去了,銀光又照亮了整個小村。

在隨後的幾天日子裏,我總能時不時的看見那被黑雲遮住忽明忽暗的月亮,而每次看到,總會有些自己的想法: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有些人在學業上碰到了一些挫折,就半途而廢,有始無終,但是,有些人卻克服了這些困難和挫折,在新的道路上又會煥發出耀眼的光芒,不是嗎?

明月高高掛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秋節是人們一直都喻爲最有人情味,最有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

說起中秋節,民間一直流傳着多個不同的傳說和神話故事,其中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餅起義,唐明皇遊月宮等故事。最爲人熟悉當然是嫦蛾奔月,嫦蛾偷了丈夫的不死仙丹,飛奔到月宮的故事也有許多說法。在較早的記載中,嫦蛾偷吃了仙丹,變成了癩蛤蟆,被叫月精,奔月後,嫦蛾住在月宮其實是一個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樹和一隻兔子,就別無他物了。這就是中秋節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爲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裏,一年分爲四季,每季又分爲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節的感想

年年中秋,歲歲中秋,今日又逢中秋。人生易老,中秋不完,赤子之心念家園,遊子之心看圓月。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到了,家家吃餅賞月,喜看中秋圓月。我陷入了沉思……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

是啊,在此喜慶的日子裏誰不想家?誰不想念自己的親人?家鄉,一個讓人聽了就感覺溫馨的詞彙。家鄉的月亮也格外的明亮,家鄉的水也格外的甜,家鄉的人也格外的親。可是,可我只是天上一顆不知名的星星,我只是月亮的影子,我只是一個流浪的遊子。我的故鄉在那?我的親人又在那?我這樣問星星,我這樣問月亮,可他們都沒回答我……

今夜,我很孤獨,這美麗的中秋月色,觸動了我思鄉、思親、思情、思友……

思思思思……

“雲遮中秋月,雨答上元燈。”

這是千百年來我們的先人總結出來的氣象經驗,從中秋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約145天左右的時間,中秋這天的天氣至關重要,直接影響着今後145天的天氣變化和規律,中秋若不能見到月亮,元宵節下雨的機率就很大,影響着春節後第一個重大節日的歡慶氣氛。至少在南方的大部分地區是這樣的氣象規律,因此,人人都盼望着中秋圓月。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是沒有眼福來看今天的月亮的,當然就不知道今天的人的所作所爲。可我們卻知道今天的月亮曾經照過古人,並從今天的月亮上看到了古人給我們中華民族創造的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唐詩宋詞……

中華五千年的燦爛都是今天的月亮照過的,我們看着這個曾經照過古人的月亮,看着我們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我們沾沾自喜,引以爲民族的驕傲……

多少年以後;當我們也成爲古人的時候,多少年以後;當我們的後人也在那時的月亮上看到我們時,我們也能讓我們的後人爲我們去驕傲嗎?我們又爲他們都做了些什麼呢?

隨筆—中秋

今天是中秋佳節,一早媽媽就上街去買菜,買了很多好吃的,惹得我直流口水。今天的飯菜更是特別美味,讓我吃過之後回味無窮。

中午,我和弟弟妹妹一起疊元寶,我們仨在一起比賽誰疊得最多,每個人都使出了絕招,只看見手指不停地“舞蹈”,不一會兒功夫,紙就用完了。結果,我們仨打了個平手。雖然沒分出勝負,但是比賽的過程很開心。

天漸漸黑了,我們一家人坐在院子裏觀賞着又圓又大的月亮。沒過一會兒,媽媽和爸爸又把小桌擡到院子裏,擺上食品讓月亮“品嚐”。我還像模像樣地面朝夜空拜了拜。接下來貢品就又都成爲我們一家人的食品了,也不知道嫦娥吃到沒有。就這樣,我們一家人繼續邊吃月餅邊賞月。

正當我們盡情地享受着如水的月光和夜的寂靜時,妹妹突然問了一個問題:天上爲什麼有月亮?有人說月亮上有嫦娥,我怎麼就看不到呢?

我剛想逗逗這個傻妹妹,奶奶卻搶先說道:嫦娥的故事只是傳說,不能當真的。妹妹聽了點了點頭,不再問了。不過,顯然這個答案她一點兒也不滿意。我想她一定和我一樣希望所有的傳說都是真的吧,如果沒有了神仙,這個世界該多沒意思啊!

中秋雜感

街上掛滿色彩繽紛的花燈,預告中秋節快到了。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所以屬於中國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必然會爲此慶祝一番。

其實,我已記不清楚中秋節的由來,只知道每逢此佳節最快樂的便是小孩子。

他們會持着五花八門、設計新穎的塑膠花燈到處巡遊。彷佛要用手握的花燈來爭妍鬥麗。你的比我大麼,但我的比你光!他們追追逐逐在找尋競爭對手,就好像在戰場上的武士般要取得最後勝利才願罷休。

此外青少年們亦不忘娛樂。他們會手持一盒盒的蠟燭,用火的熱力把它們熔掉,這便是俗語說的“煲蠟”。恕我見識淺陋吧!我真不懂“煲蠟”之樂何在,可能是因爲我怕灼傷罷。至於同屬青少年的我,可能早熟了。所以已很少沉醉於玩樂之中。不過記得從前每年的中秋,大家都會設計出不同的玩意。例如嘗試用柚子皮繫上蠟燭作花燈,又曾用奶粉罐、竹子、蠟燭等製作“風火輪”。何謂“風火輪”?其實就是將奶粉罐裝上輪子,裏面點上蠟燭,然後用竹子把罐穿起。拉動時罐便隨之轉動,效果很棒呢!至於成人方面有的搓“麻雀”,有的與子女同樂一起玩花燈,有的燒烤去了,什麼奇怪的點子都有。不過無論節目多豐富多特別也好,他們都必先與家人聚餐取其“一家團圓”之意。

月餅、洋桃、柚子等應節食品,雖非爲人人受落。但人們依然每年循例地買回家,雖然它們當中可能有特別的意思,不過我們還記得嗎?其實中秋節中常被提及的是月亮。要好好的歡度中秋節,並不需要古怪的點子或大事周張。賞月纔是重點。而一家團聚並不代表聚首一堂。只要每年中秋大家都用心去觀賞月之美,縱使身在異地也是在同一天空下,只要我們看的是同一個月亮必定能感受到家人的祝福!

中秋節的月光一直被譽爲特別皎潔、明亮的,是否因爲它被注滿了祝福呢?

中秋賞月

迎着陣陣清風聞着小草的幽香我踏上了觀月的旅途。來到小花園,人們的話語早已打破了秋夜的寧靜,看得出人們早已等候多時了。

此刻,天上的星星閃出亮光,地上的小草反射出綠光,學校紅樓前的燈籠發出了微微的紅光。只聽天空一聲巨響,五顏六色的禮花飛上天空,地上幾十雙眼睛一齊投向五彩繽紛的禮花。小朋友們開心地叫了;老奶奶們微微地笑了;年輕的阿姨們嘰嘰喳喳地樂了。

絢麗的禮花請出了今天的主角——月亮它從樹梢中緩緩升起顯得那樣高貴、典雅。它披着銀紗、邁着輕盈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走向夜空,將它的美麗展示給人們。它是純潔的,象徵天使的靈魂華麗而不失淡雅,它白中透金白,似一汪水銀金似一顆明珠。它璀燦奪目將柔和的月光灑向人間,真是秋月似水啊!它的美麗令我神思萬里。

古有嫦娥奔月的美麗傳說,今有人類登月的壯舉。月亮還是人們寄託思鄉情懷的對象,古代詩人在詩中多次提到月亮,如“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不知有多少人曾經爲月亮的美麗感嘆不已呀!月亮永遠是那樣皎潔高高在上。

中秋之夜

夜幕降臨了,吃完月餅,我信步走出家門。

今晚的月亮顯得特別大,特別圓。皎潔的月光下,三五成羣的孩子們圍成一圈兒,拍着手在唱“八月十五月兒圓”的歌兒。

我漫步在公園的林蔭道上,微風從家家戶戶的窗前吹過,送來了月餅和水果的清香味兒。故鄉的月夜,多麼令人神往。

滿懷故鄉情,我登上公園的最頂端,憑欄凝望渠江水;滿懷故鄉情,我踏上公園的青石小路……這時,我思潮起伏,不禁憧憬着故鄉的明天。

那崎嶇的小路變成了立交公路;那百舸爭流的渠江,又架起了一座座大橋;那平靜的水池已經擴建成供遊人遊覽的人工湖……

啊!月亮高高地懸掛在空中,我披着銀白的月光踏上回家的路,向前走去。

海上生明月

陰曆八月二十五日,便是人們盼望團圓的中秋節。這天,大家都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和分別已久的親人們歡聚在一起,吃月餅、談往事、報平安……往年,我和爸爸、媽媽都會跟着車流一起“流”到我的家鄉——信陽。但是,今年,我們卻到了“異鄉”——登封來度過中秋節。不用說,在這裏過中秋節當然可謂是“別具一格”,很有意義。

到了登封,我們吃了午飯,就來到了聞名中外的少林寺遊玩,這可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時刻,能在中秋節探訪這神聖之地,真是太有意義了!我們從山門進來,瀏覽這保存多年的寺院裏的一草一木,每一座樓臺,每一篇介紹。穿過了許多的樓臺,進入我眼簾的便是一座叫做“立雪亭”的亭子。聽導遊介紹,這座亭子的後面還有一個感人的傳說呢:古時候,一個人來到這座亭子外,希望在亭子裏的那位方丈能收他爲徒,亭裏的方丈不願收他,便說:只有天上下紅雪,我才肯收你。這人“求學心切”,直到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他被雪覆蓋成了“雪人”,可方丈仍未開門,他就忍痛把自己的手砍了下來,一時鮮血從傷口處噴出,染紅了地上的積雪,變成了真正的“紅雪”。方丈看好他的執着,就破例收他爲徒。聽了這個故事,我覺得,我們也應該像他渴望佛學一樣渴望學到新的知識,這樣才能夠學業有成。

中秋節最特別的當然就是月亮了,中秋節的月亮可謂是又圓又亮,像個大玉盤。中秋節晚上,我們就來到一個實景劇場觀看《禪宗少林》,之所以稱他爲“實景劇場”,是因爲它的所有場景都是少林寺裏的實景,無論是山還是水,都是自然的傑作。

演出非常精彩,它主要講的是少林寺是怎樣從一個不知名的小寺,走向輝煌歷史的。演出裏有一幕讓我尤爲難忘:在夜幕的籠罩下,充滿詩意的竹林裏,幾位小和尚正站在梅花樁上練功,這時,觀衆們都不由自主的往天上看,看那圓圓的月亮。頓時,天上的月亮加上竹林、梅花樁和那幾個小和尚構成了一幅美麗畫卷。恍然間,我覺得,所謂禪的生活,就不過如此嘛。“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空中一直迴盪着這首詩歌

這次中秋之旅,讓我學會了“只有渴望知識,才能學業有成。”的道理,也讓我領悟到了真正寧靜,安寧的禪意。中秋之夜,雖然是和許多對禪宗少林充滿憧憬的人們一起度過的,但我想遠在故鄉的親人們也一定看到了今晚明亮的圓月。走出劇場,看着玉盤一樣的圓月,我和媽媽一起默唸着那首古老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的月亮

今天是中秋節。它可與以往的中秋節不一樣——是國慶期間的中秋節。我想:那今晚的月亮是不是更圓更亮呢?

夜幕降臨了,我迫不及待地向陽臺奔去,把窗戶打開,翹首仰望天空,只見幽藍幽藍的天空中點綴着無數的小星星,一眨一眨地,彷彿在邀請人們到廣闊的太空中去遨遊。很可惜,我沒有看見月亮。可能是因爲月亮姑姑要打扮的緣故吧。

過了一陣,在窗戶與天邊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個“玉盤”,哦!一輪圓月正冉冉升起。她身着白色的紗衣,嫺靜而安詳,溫柔而大方。她那銀盤似的臉,透過樹梢,留下溫和的笑容。一縷清柔的月光透過窗子,灑在了窗臺上,窗臺頓時宛若鍍了銀,美妙極了!月亮升上來了,像是剛剛脫水而出的玉輪冰盤,不染纖塵。我發現了那“玉盤”上面有棵樹樣的東西,那東西一會兒大,一會兒小,一會兒消失。難道說月宮裏真有一株五百多丈高、生長繁茂的桂樹?傳說一個叫吳剛的人因爲犯了錯誤,被貶到月宮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倒。

月亮像一隻雪球,鑲嵌在墨藍墨藍的夜空上,顯得格外皎潔。她越來越亮,把大地照得一片雪青,樹木、房屋、街道都鍍上了一層水銀似的。這時,傳來電視播音員的的聲音:今年的中秋圓月是歷年來最圓、最亮、最高的……我知道:那是圓月爲祖國媽媽六十週年獻上的一份不尋常的生日禮物!

祖國媽媽,我祝您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