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實用的素材積累作文集合5篇

實用的素材積累作文集合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實用的素材積累作文集合5篇

實用的素材積累作文集合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素材積累作文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素材積累作文 篇1

1、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重點的字是“過”和“教”。“過”的意思不僅僅是過錯,更多的情況是違反,改動的意思,違反改動的是什麼呢,叫做"正常的規律"。“教”指的是一個過程,意思包含身體力行,以身作則,上行下效。到現在“教”的含義要加上文化教育的成分,但是主要還是指父親對孩子的示範作用,示範的內容包含道德,禮儀,技能,勵志等;所以“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的意思應該是,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作爲父親應該以身作則的教孩子,如果作爲孩子的父親沒有這樣做的話,就違反了正常的規律。

2、新時代背景下,應該賦予“養不教,父之過”新的含義:“生養了孩子,如果只是給孩子提供吃穿等物質生活,卻不好好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沒有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那就是父母的責任。”孩子如果出現的問題,那麼父母都要承擔責任,只要父母教育理念一致,齊心協力,共同給孩子指引人生的道路,才能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未來發展的更好。

3、教不嚴,師之惰。懲戒歸根結底對學生起到的只是一個震懾,警戒的作用,當教師連懲戒的權利都失去之後,剩下的只能是對學生一昧的遷就跟隱忍。在學生最應該明白規矩重要性的成長期,給他一個沒有規矩的環境,是很難保證該學生以後成爲一個對社會有用,孝敬父母,誠實處理,守規矩的人的。一位面對熊孩子唯唯諾諾的老師,絕不是一位稱職的老師。

4、教育是個嚴肅的事業。孩子不聽話,不完成作業,老師當然要教要管。屢教不改只能是進行懲誡……這種嚴肅背後是一種擔當,是一種責任,我們應該支持。因爲這種擔當這種責任是塑造靈魂,傳承文化……老師不管,孩子就學不好;老師太溫柔,孩子就不學好。老師、家長和孩子的關係:家長是養分,培育根系的成長,根枝強壯,樹葉繁茂。老師是園丁,不斷地修理枝葉,成形成材……老師,家長和學生是一種塑選生命和靈魂的和諧的社會關係。

5、僅僅是供養兒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爲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學習,以自己的知識、技能來實現自己的價值,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6、如果不對違反紀律、不愛學習的孩子進行懲戒,只是單純地與孩子口頭講道理,久而久之,孩子或許會把教師、家長的話當作耳邊風。讓孩子遇到一個心中有愛、手中有尺、眼中有光、胸中有度的好老師,這是所有家長的期盼。作爲家長,我們也必須要支持老師的工作,我們也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教育懲戒是以教育學生爲根本目的,懷着關愛學生的態度對犯錯或違反規定和規則的學生實施否定性的批評、處罰等,以警示學生。

7、教育懲戒作爲一種教育和管理學生的方式,在中國教育史上由來已久,諸如“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目前,一方面,賞識教育和關愛教育在教育界頗爲盛行,遏制體罰、禁止變相體罰學生在社會上的呼聲一直很高;另一方面,教師想管而不敢管或不知如何管也日益成爲困擾一線教師的難題。

素材積累作文 篇2

近幾年的高考作文發展態勢走向清晰地告訴人們:要切實“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大事、關注人文”。具體地說,就是要求考生能撰寫出具有“五性”的素質佳作,即“時代性、社會性、應用性、思辯性、哲理性”。

假如你是高二學生,希望自己在明年高考作文得分上有較大突破,那麼從現在起應該做好以下三件實事:

要對寫作素材進行積累

杜甫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陸游語“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他倆的弦外之音就是朱熹在《觀書有感二首》中所道由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真義。

筆者建議同學們可以從中外名著的閱讀、報刊雜誌的剪貼、人羣交談的收集、影視欣賞的採擷、新聞信息的聆聽、專題報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記等諸多方法 中,去廣泛積累儲存,使自己在音樂、舞蹈、繪畫、戲劇、建築、書法、篆刻、科技、財經、文體的大文化、大文學、大藝術中快速昇華,提高個人觀察社會、感悟 人生、闡發理念的能力。

對音樂素材的人文積澱

欣賞音樂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在緊張學習的空閒時間裏,細心聆聽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弗朗茲·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等音樂大師的美妙音樂,閱讀有關他們的人物傳記及樂曲介紹,加以充實自己。

對口頭表述進行訓練

前蘇聯阿·托爾斯泰在他的《論戲劇創作·劇本》中有這樣一句精彩的話:“讓你珍惜語言,讓每一個字都像利箭一樣,一直射到觀衆的心坎上!”筆者理解爲:每個人要學會說話,並且要說出精彩的話。

當今社會對“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不會說或說不好”的人,應該是“學能的畸型兒、人才的偏頗者”。因此,希望同學們要抓緊不到一年的時間,在 課內外、校內外、家內外、社內外主動積極、想方設法地開口說話,讓自己在問題的探究、羣體的辯論、活動的演講、課間的談說、師生的對話、雙親的交流、外人 的接觸上都能展示出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個人口才,讓大家慢慢對你的口頭表述感到口服、心服、佩服、敬服。比如在語文課前的“演講”活動中,自 己要充分把握這一表現機遇,從素材、立論、語言、感情、評說、典例、層次等方面做好切實準備,把個人的演講作爲一次口頭作文訓練的最佳途徑,作爲邏輯思維 嚴格外顯的重要形式之一。倘若在任何場合的說話,都能採取類似“演講”活動這樣的態度的話,這對轉化爲文字的精彩撰寫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古人有云:“爲文章”要“陶冶萬物”,“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其言之意蘊是希望我們撰文要“去陳言”,務必創新。

同學們在高三語文學習階段,應更加註重動手動筆,要經常運用簡潔明快的點評、闡述、補敘、概括、解說、描繪、賞析等技巧手段,對生活中的事、人、物、 景、狀、情、理加以有序有意的記敘、說明、議論、描述、抒情。當然,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中,不論是遣字造句,還是表情達意,均該堅持求質不求量、求好不求 快、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淺、求新不求俗的原則。比如例舉對李白《贈汪倫》七絕詩的賞析表達,應該細細品味詩情真感、文字內意,力求寫出精煉雅緻的鑑賞簡 評。筆者試塗拙文如下:《贈汪倫》這首“離別詩”,有二大藝術特色:其一,將真摯情誼化無形爲有形,寓意深厚濃烈;其二,巧妙設置送別場景,並只聞其聲不 見其人,更顯熾熱眷戀!寫好之後,反覆默讀,反覆思索,反覆修改。只要認真切實地好好寫作,一定能讓自己在文字表達的功力上有所提升!

以上就是“高二語文學習:如何積累作文素材”的所有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素材積累作文 篇3

1、寫日記——這種方法是一種比較傳統的積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雖然比較傳統但是很奏效,用起來也很容易。具體操作是這樣的:先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具有典型意義的事件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記錄時可以記得詳細一些,如果你真的不能詳細的記錄也可以簡單地先把事情的大致內容記下來。一些細節等以後用到時再回憶。所記的內容一定要有意義,要健康,這一點很重要。字數可以是數百字也可多一些,這有你的寫作水平來決定。記錄時一定要記清楚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樣我們在日後回憶的時候也會很方便。

2、做摘抄

——這種方法很簡單,就是通過看書閱讀將一些好詞好句或者名人軼事摘抄下來,儲備到自己的素材庫中爲以後作文服務。着這裏摘抄的內容和範圍一定要清楚,千萬不能什麼都抄,要有所選擇和借鑑。應掌握這樣幾個原則:(1)內容不新穎,全是一些老生常談的東西,沒有新意也無創新可言的內容不要抄。

(2)經常看見的常識性的素材不抄。

(3)內容太深奧太難理解的素材不抄。

(4)內容不健康的素材不抄。

3、廣收集——這裏是指有意的廣泛收集寫作文的素材。

形式包括從廣播、電視、報紙雜誌、和別人的交流談話中搜集有用的寫作素材,並把它們記載本子上,爲我們作文服務。

素材積累作文 篇4

杜甫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陸游語“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他倆的弦外之音就是朱熹在《觀書有感二首》中所道由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的真義。

筆者建議同學們可以從中外名著的閱讀、報刊雜誌的剪貼、人羣交談的收集、影視欣賞的採擷、新聞信息的聆聽、專題報告的吮吸、哲理散文的札記等諸多方法 中,去廣泛積累儲存,使自己在音樂、舞蹈、繪畫、戲劇、建築、書法、篆刻、科技、財經、文體的大文化、大文學、大藝術中快速昇華,提高個人觀察社會、感悟 人生、闡發理念的能力。

對音樂素材的人文積澱

欣賞音樂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審美情趣,在緊張學習的空閒時間裏,細心聆聽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弗朗茲·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等音樂大師的美妙音樂,閱讀有關他們的人物傳記及樂曲介紹,加以充實自己。

對口頭表述進行訓練

前蘇聯阿·托爾斯泰在他的《論戲劇創作·劇本》中有這樣一句精彩的話:“讓你珍惜語言,讓每一個字都像利箭一樣,一直射到觀衆的心坎上!”筆者理解爲:每個人要學會說話,並且要說出精彩的話。

當今社會對“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個“不會說或說不好”的人,應該是“學能的畸型兒、人才的偏頗者”。因此,希望同學們要抓緊不到一年的時間,在 課內外、校內外、家內外、社內外主動積極、想方設法地開口說話,讓自己在問題的探究、羣體的辯論、活動的演講、課間的談說、師生的對話、雙親的交流、外人 的接觸上都能展示出言之有物、物之有情、情之有理的個人口才,讓大家慢慢對你的口頭表述感到口服、心服、佩服、敬服。比如在語文課前的“演講”活動中,自 己要充分把握這一表現機遇,從素材、立論、語言、感情、評說、典例、層次等方面做好切實準備,把個人的演講作爲一次口頭作文訓練的最佳途徑,作爲邏輯思維 嚴格外顯的重要形式之一。倘若在任何場合的說話,都能採取類似“演講”活動這樣的態度的話,這對轉化爲文字的精彩撰寫將打下堅實的基礎!

古人有云:“爲文章”要“陶冶萬物”,“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其言之意蘊是希望我們撰文要“去陳言”,務必創新。

同學們在高三語文學習階段,應更加註重動手動筆,要經常運用簡潔明快的點評、闡述、補敘、概括、解說、描繪、賞析等技巧手段,對生活中的事、人、物、 景、狀、情、理加以有序有意的記敘、說明、議論、描述、抒情。當然,在語言文字的表達中,不論是遣字造句,還是表情達意,均該堅持求質不求量、求好不求 快、求精不求粗、求深不求淺、求新不求俗的原則。比如例舉對李白《贈汪倫》七絕詩的賞析表達,應該細細品味詩情真感、文字內意,力求寫出精煉雅緻的鑑賞簡 評。筆者試塗拙文如下:《贈汪倫》這首“離別詩”,有二大藝術特色:其一,將真摯情誼化無形爲有形,寓意深厚濃烈;其二,巧妙設置送別場景,並只聞其聲不 見其人,更顯熾熱眷戀!寫好之後,反覆默讀,反覆思索,反覆修改。只要認真切實地好好寫作,一定能讓自己在文字表達的功力上有所提升!

文言虛詞而的用法

1.用作連詞。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一)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爲“又”。如:

蟹六跪而二螯。(《勸學》)

(二)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爲“並且”或“而且”。如: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三)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爲“就”“接着”,或不譯。如:

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

(四)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爲“但是”“卻”。 如: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五)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爲“如果”“假如”。如:

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六)表示修飾關係,即連接狀語。可不譯。如:

吾嘗終日而思矣……(《勸學》)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2.用作代詞。只用作第二人稱,一般作定語,譯爲“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爲“你”。例如:

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記王忠肅公翱事》)

3.複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例如: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一

爲大家提供“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一”一文,供大家參考使用: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一

二期課改《課程標準》規定高中生的課程學習分作“三板塊”,即基礎型學習、拓展型學習和研究型學習。高中教材編寫、教學以及高考命題均以《課程標準》爲依據。對於高中語文學習,理所當然應關注基礎型、拓展型、研究型這“三板塊”的課程學習。

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操作過程中,尤其是高三語文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和同學可能較多關注的是基礎型學習,而對另兩個板塊的學習關注不夠。

積極參加拓展課程

實際上,近幾年來的高考語文命題,都在關注“三板塊”的學習。

先拿拓展課學習來說,拓展課分作限定性拓展和自主性拓展兩種。上海語文拓展型教材,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有三本:《古代詩文閱讀與鑑賞》、《現代文學作品閱讀與鑑賞》、《基礎寫作實踐》,各學校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在不同年級開設這三門拓展課;另外,就是各學校可以開出各種類型的拓展課,供學生自主選修。這將對豐富學生知識、拓寬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能力,有着基礎型學習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對這一板塊學習的考查,近年來的高考語文命題,都或隱或顯有了一定體現。20xx年春季高考現代文第一個語段,選擇的是一篇關於振興京劇的演講。京劇是我們的國粹,代表着我們國家的傳統文化。京劇進課堂的呼聲很高,有的學校可能京劇進入了課堂,有的學校可能京劇並沒有進入課堂。這年春考所出的第一道題,京劇的行當除了梅蘭芳所擅演的角之外,還有生、淨和。這兩個空,如果同學們參加過京劇欣賞拓展課學習,對京劇有一定了解的話,很容易填出來,即旦和醜;否則,這可能就是某些同學知識的盲點。這就是具體的暗示,暗示同學們要關注拓展課的學習。

以上就是“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三板塊不能厚此薄彼一”的所有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預習提示

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3月17日,馬克思的葬儀在倫敦海格特公墓舉行,恩格斯在葬禮上發表了這篇著名演說。

演說開頭簡要敘述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着概括地指出馬克思的逝世給全世界無產階級造成的巨大損失。然後轉入文章主體,具體論述了馬克思在科學理論上的偉大發現,特別是關於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和資本主義特殊運動規律的發現,嚴謹深刻地闡明瞭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作者還用生動的文筆敘述了馬克思從事的革命實踐活動,展現了馬克思光輝的一生,讚揚了他爲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對馬克思一生所創造和追求的共產主義事業進行了美好展望 高三。文章全文敘述、議論和抒情等多種手法有機結合,抒發了作者對馬克思無限崇敬、對馬克思逝世無比悲痛的心情。

這篇課文篇幅雖短,但難度很大,不僅涉及馬克思主義的許多基本觀點,內容艱辛,而且多是長句,結構複雜,學習時宜採用下面方法:

(1)課內課外結合。課外蒐集馬克思的生平、著作和歷史貢獻的資料,藉以深入理解本文的思想文化內涵,把握文章主旨。

(2)突破文中難點。特別是第3段的長句,應運用各種方法,包括句法分析的方法進行重點突破,藉以提高對結構複雜的語句的理解能力。

簡簡單單得高分:高考文言文翻譯口訣

一、基本方法:直譯和意譯。

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有直譯和意譯兩種。 所謂直譯,是指用現代漢語的詞對原文進行逐字逐句地對應翻譯,做到實詞、虛詞儘可能文意相對。直譯的好處是字字落實;其不足之處是有時譯句文意難懂,語言也不夠通順。 所謂意譯,則是根據語句的意思進行翻譯,做到儘量符合原文意思,語句儘可能照顧原文詞義。意譯有一定的靈活性,文字可增可減,詞語的位置可以變化,句式也可以變化。意譯的好處是文意連貫,譯文符合現代語言的表達習慣,比較通順、流暢、好懂。其不足之處是有時原文不能字字落實。 這兩種翻譯方法當以直譯爲主,意譯爲輔。

二、具體方法:留、刪、補、換、調、變。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文言虛詞。比如“沛公之參乘樊噲者也”--沛公的侍衛樊噲。“者也”是語尾助詞,不譯。

“補”,就是增補。(1)變單音詞爲雙音詞;(2)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補出省略了的語句。注意:補出省略的成分或語句,要加括號。

“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爲現代漢語句式。主謂倒裝句、賓語前置句、介賓後置句、定語後置句等翻譯時一般應調整語序,以便符合現代漢語表達習慣。

“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活譯有關文字。如“波瀾不驚”,可活譯成“(湖面)風平浪靜”。

古文翻譯口訣

古文翻譯,自有順序,首覽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題,蒐集信息,由段到句,從句到詞,

全都理解,連貫一起,對待難句,則需心細,

照顧前文,聯繫後句,仔細斟酌,揣摩語氣,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詞句之間,聯繫緊密。

若有省略,補出本意,加上括號,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譯,人身稱謂,依照貫例,

"吾""餘"爲我,"爾""汝"爲你。省略倒裝,都有規律。

實詞虛詞,隨文釋義,敏化語感,因句而異。

譯完之後,還須仔細,逐句對照,體會語氣,

句子流暢,再行擱筆。

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

“簡明”是“簡要”、“明晰”,使對方能夠明白無誤地理解,不會產生歧義。此點可以落實在病句中考,也常和壓縮語段、語法的綜合修改、修辭、連貫等一起考。

“連貫”考查的是書面表達中句與句之間的組合與銜接問題,保持語言連貫,需要兼顧話題(有共同的話題)、句序(合理的句序)和語言的運用(語言的銜接與呼應)三個方面,還要注意語境、句式的協調一致。

此考點近年來是考查的熱點,綜合性強。

“得體”,就是指能根據語境條件恰當地使用語言,即用語能根據表達的目的、對象、場合、方式的差異來調整,與語境保持和諧一致,分寸得當。常結合具體生動的語境來考查,也是考查的熱點。

一、“簡明”的三種方法:

1、去次留主法:此法常要求考生用簡明的語言表達原文的意思。考生要善於找到所給語段的中心句、關鍵句,以此作爲答案的核心內容,刪除無關的語句。

2、辨識歧義法:可從以下角度辨識:句中有多義詞、指代不明、重音不明、切分不明、關係不清。

3、刪除繁冗法:多出現在改錯題裏。找到題目中的重複、繁冗的詞語並刪除掉。

二、“連貫”的八項注意:

1、話題的同一性:在連貫的語句中,前後各句的話題應該保持一致。如果換了話題,整個句子就顯得不連貫。

2、事理的邏輯性:在行文中,要遵循生活的邏輯、自然的邏輯和思維的邏輯。如果在表述中違背了邏輯,就一定會影響語言的連貫。

3、行文的照應性:既要注意結構的前後照應,也要注意語意表達的前後連接。這樣才能保證文段的整體語脈和內部層次的連貫性。

4、分承的對應性:在幾句話中,前後提出兩個、三個或更多的並列成分,後面也必須按照前面提到的次序,分別加以說明、描寫或補充,使前後語句對應承接,緊密銜接。

5、風格的趨同性:在一段連貫的語句中,前後的語言風格應該統一,不然就顯得不協調。

6、組合的俗成性:有些並列詞語,句子的先後順序是人們在生活中約定俗成的。在語言的具體表達中,也要滿足這樣的順序。

7、音節的協調性:對音節數錯落不同的短語的排序,需要將音節數少的.短語排在前,音節數長的短語排在後,這樣就保證了句子由短而長的自然順序,語句就顯得連貫了。

8、格式的一致性:在分述幾個對象或同一對象的幾個方面時,要注意句子或短語格式的一致性。這樣,可以增強語勢,又可以加強語句的通暢性。

三、“得體”的四個方面:

1、要考慮對象,即根據不同交際對象的社會背景、文化修養、語言習慣等採用相應的語言形式。

2、要考慮場合,在不同場合(如正式場合、工作場合、日常生活、娛樂場所等)採用不同的語言形式。

3、要考慮目的,目的不同,語言表達自然有別。如廣播稿是念給人聽的,所以要多用短句、口語,不用容易引起歧義的詞和生僻的詞等。再如失物招領啓事語言要簡潔,尋物啓事語言要較詳細等。

4、要考慮表達方式,表達方式的差異主要指不同語體所用的表達方式不同。語體分談話語體和書面語體兩大類。談話語體包括日常談話、演講、辯論等;書面語體分爲文學語體、政論語體、科學語體、事務語體等。

熱身訓練

下列句子的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保護動物已不是人們陌生的話題。人類的發展,也早已達到可以把其他動物玩弄於掌中並主宰它們命運的程度,但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時候,人類真正考慮過動物和人在生命意義上的平等嗎?

①兔子小雞成爲孩子們的玩物

②耕作的動物在田間勞作

③老虎服服帖帖在舞臺上表演

④用於實驗的動物爲科學獻身

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D、②④①③分析:該語段闡明人類並未真正在保護動物。橫線左邊的句子有兩個關鍵詞語“玩弄於掌”、“主宰命運”,其中“玩弄”明顯帶貶義,程度重,“主宰”顯中性,程度輕。再看提供的四個短語可壓縮爲①兔子小雞成玩物②動物勞作③老虎表演④動物獻身,明顯可分爲兩類:①③與②④。據“玩弄”與“主宰”的先後順序,四個選項中只有C項符合要求。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巧記法六

你還在爲沒有合適的高中語文學習方法而苦惱嗎?別擔心,看了“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巧記法六”以後你會有很大的收穫:

高中語文學法:高考語文文化常識巧記法六

稱謂記憶法

實際交往中,禮貌稱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稱、謙稱、雅稱、婉稱”等書面語,具體如下:

尊稱:自家父母稱“高堂、雙親、膝下”,別家父母稱“令尊、令堂”,老師稱“恩師、導師、夫子”,他家房居稱“尊府、貴宅”,自家居室稱“草堂、寒舍”。

謙稱:學生自稱“門生、受業、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後學”等。

雅稱:自家父母稱“椿萱”,他人母親稱“萱堂”,岳父母稱“泰山、泰水”,兄弟稱“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稱“伉儷、伴侶”,丈夫稱妻子“內人、可卿”,婦女稱“巾幗”,男子稱“鬚眉”,同學稱“同窗”。

婉稱:家父母稱“家嚴、家慈”,去世父母稱“先父先嚴、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稱“喪偶”,夫死未嫁之女稱“遺孀、孀居”,妻死未娶稱“鰥夫、鰥居”。

素材積累作文 篇5

作文是學生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因此它要求於學生的是很多的。就內容方面講,學生必得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以及對生活的正確的態度、認識,深刻的體驗、感情;就語言形式方面講,需得有對字、詞、句、篇、語法、邏輯、修辭、百科知識等各方面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學生還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清晰的思考力、良好的記憶力。因此,長期以來,作文一直是衡量一個人的思想水平、知識水平和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學也就當仁不讓地成爲了語文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那麼,優秀的作文素材從何而來?多年來,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也從多方面作了一點探索,雖有老生常談之嫌,但這確實是寫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作文的必由之路。下面就以下幾點談談我的做法:

  一、作文素材來自學習

學習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內容,包括聽課、完成作業、做實驗、思考問題、請教老師,學習是個艱苦而充滿樂趣的過程,所以教師很有必要提示學生只要多加思考、總結,學習生活是“有米”爲炊的。比如,教師可以提問的方式提醒他們:你是怎樣愛上英語的?你的長跑成績是怎樣提高的?你從今天的課堂討論中感悟到了哪一項人生哲理?你喜歡哪個老師的課,爲什麼?你還記得昨天語文課上發生的那個小插曲嗎?課間班中鬧的小笑話有意義嗎?某某今天上課的精彩發言怎麼樣,他當時表情是什麼樣的?在學習生活中,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善於思考,展開想象的翅膀,學會對身邊事進行分析,定能從中領悟出許多道理。正是這領悟的過程爲我們提供了作文素材,也正是這領悟使人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創作出優美的文章。總之,啓發學生們留心觀察身邊發生的小事,將這些學習生活中的素材寫出來那就是很好的文章了。

  二.作文素材從活動中尋找

學生每天除了上課外,還有一些活動。如綜合性活動課中有目的地瞭解民風民俗,像運動會、歌詠比賽、演講比賽;還有一些社會活動,如過年過節探親訪友、出門旅遊;再就是家庭活動,包括尊敬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心、和睦親情等。教師可以從這幾方面去提示學生留意尋找素材。記得去年母親節,爲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家務勞動、積累生活素材。我曾佈置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給媽媽——》作爲節日的禮物獻給媽媽。要求必須親自去做,再寫出來。結果大多數同學作文寫得較爲生動感人,連平日一寫作文就頭疼的學生也不覺得無話可說了。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不但受到教育,認識到自己對父母關心太少,而且作文上也受到啓發,原來生活中可寫的事情很多。通過這些有益訓練,讓他們不再對身邊事熟視無睹,能做到“目中有人、眼中有物”。明白只要做個有心人,多參與社會活動就會有些寫不完的題材。這樣既鍛鍊了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又爲作文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素材,可謂一舉兩得。

  三.從交際中積累素材

學生除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外,還有很多時間要參加社會交往活動,與人交往。在交往中可以鍛鍊一個人的聽力、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寫好作文所必備的基本功,交際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渠道,談話可以包括同學、朋友之間的討論,師生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的談心,還包括在街談巷議中的議論、新聞、故事等,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這些談話,挖掘談話中隱含的深層次的東西,成爲可利用的素材。如一個學生在一篇作文中這樣開頭“今天,我聽說三年級班一個學生家裏很困難,他們全班同學都給他捐了錢呢!…”由此引發出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的主題。很有說服力。而這些無不是從交往見聞中得來。經過積累,提煉而成爲他們寫作的極好材料。因此,在交往見聞中注意鍛鍊自己,培養自己觀察生活的能力,將爲我們的作文獲得寶貴的素材。

  四.從觀察中尋找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往往身邊有很多值得寫的內容,可是卻沒有留意觀察,而是熟視無睹,不以爲意,結果在寫作文時只能是拿別人寫過的內容來寫。一寫《我的媽媽》便是“我半夜發燒了,媽媽揹我上醫院”,題材太舊、千篇一律。沒有真情實感,有位女學生從小喪母,平時作文寫的並不好,感到作文難得很。可是有一次她在打掃除間隙,偷回到教室做作業,當她發現老師徑直向她走來時,已做好了挨批的準備,可老師卻伸手拂去了她打掃除時粘在頭上的蜘蛛網並用溫和的語氣和她說話,事後她欣然寫出了《愛在彈指間》的優秀作文,並在《作文報》上發表。由於她寫的是切身感受。對所定內容熟悉,感受較深,寫起來就比較順手,詞也有了,句也通了。

具體到平日觀察些什麼,我覺得應從兩方面入手:

①、觀察自然。如對風、雨、陰晴、日出日落、春秋四季、花鳥蟲魚、山川河流等的觀察,我曾佈置學生觀察去年冬天第一場雨,學生通過觀察寫出十分生動的片斷。這樣多記錄、多積累材料,寫作時才能描摹出逼真生動的景觀,教師在這方面也要注意引導、點撥。

②、社會觀察。如對人們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關注,會有很多素材,都應細緻觀察,注意的是要對觀察對象多比較,不要看到一小點就寫,要深入挖掘其內在的、本質的東西,不能以偏概全。當然觀察訓練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若能在觀察的基礎上隨時進行記錄,由隻言片語到片斷成章,定能爲積累作文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從課外閱讀中獲得寫作素材

作文材料不僅限於直接經驗,有很多來自於間接經驗。那就是廣泛的閱讀。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堅持多讀書,在讀書中不斷接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薰陶,並不斷積累,無論是一個好詞、一個寓意深刻的成語、一個優美的句子、一個精彩的片段、一篇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都可以成爲我們積累的素材。而且,我們可以把語句、片段摘錄下來,甚至把整篇好文章剪下來,日積月累,便成了一本很好的“作文選”。它將爲學生提供用之不竭的素材。通過讀書,學生還可以學習各種寫作方法、文章結構等,爲我們的作文提供了指導。總之,多讀書看報、看電視、上網都能擴大學生視野,增加人生閱歷、啓迪心智。平日多向學生推薦一些精美文章來閱讀,如《青年文摘》、《讀者》、《微型小說》、《閱讀與作文》、《讀者俱樂部》等書刊,在讀書中體驗不同人生,感悟人生哲理,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只要教師多引導,有步驟、有計劃地堅持經常訓練,通過恰當點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積累習慣。就會在平時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寫作的時候這些材料就能紛紛涌來,帶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優秀作文就不愁寫不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