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素材 > 【推薦】素材積累作文錦集八篇

【推薦】素材積累作文錦集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4W 次

【推薦】素材積累作文錦集八篇

【推薦】素材積累作文錦集八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素材積累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素材積累作文 篇1

【素材解讀】

“一心爲國,兢兢業業”,這是師昌緒一生的寫照。他把最後的光和熱全部奉獻給祖國。不折不扣達成了他唯一的目的,儘管沒有等來那副對聯所說的“百歲更慶萬世功”,但他的人生因爲純粹而沒有遺憾。

【適用話題】

愛國、奉獻、赤子情懷、人生的價值

素材積累作文 篇2

如若,數到一千

如果我無法找到你,我會站在最顯眼的地方讓你看到。

有一次她等久了朝他發脾氣:“我都數到九百九十九了,你纔來!下次要是讓我數到一千我就再也不理你!”?結果又一次,他被系裏臨時抓去開會,冗長的會議終於完了後他跑去,她居然還在,這次她等的脾氣都沒了,只是委委屈屈地看着他說:“以琛,我都數了好幾個九百九十九了。”?而這七年來,他又多少次數到九百九十九?

不是沒想過放棄,只是始終沒辦法數到一千。

我沒看過這本書,上面的話是偶然從一博友空間看到的,?想把它放到QQ心情上,可系統說字數超過了五十五個字,盯着那個提示許久,然後關了QQ。轉頭看到陽臺外的天,很藍,像高中傍晚放學時,一擡頭就看到的天,記憶中,還有橘黃色,紫色。放學了,我就坐在靠窗的桌上,看着那些或明或淺的色彩,在對面樓高高的牆壁上,緩緩的流淌,一直夜幕深沉……

那時就想,從現在開始數吧,說不定哪個數時,他就走到你的身邊,告訴你,傻瓜,該吃飯了,別發呆了。可每次都是我一人看到夜幕看盡星辰,我不怪他,不怪他從從容容的讓我等這麼多年,然後不知所蹤。我再也不是傻子了,也不再是你們口中那個單純的小女孩,不會再依着你們爲我蒼白的生命着色。

所以,親愛的,我已經不會數數了,因爲,我知道,就算數盡所有的數,假使它有盡頭的話,你也不會再回來,而我,亦不可能回頭。只是深夜驚醒時,才忽然意識到,我遇見過你,我們有過那樣的一段曾經,在那漸逝漸遠的美好年歲裏。

海中一個少女清脆帶笑的聲音彷彿從遙遠的時空傳來。“何以琛,你還不知道我的名字吧!我叫趙默笙,趙就是那個趙,默是沉默的默,笙是一種樂器,我的名字有典故的哦,出自徐志摩的詩……” 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假使流年,我也是想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那些無眠之夜,我曾經對自己說起過。

素材積累作文 篇3

夢,夢想,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夢想,相信每個人都會爲了彼此的夢想而努力奮鬥。

夢想是什麼?相信你也曾經遇到過這個問題。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就曾問過我這個問題,我那時是這樣回答的:夢想就是夢裏想的東西嗎?當時爸爸聽了,便不禁笑了,之後,他告訴了我答案:夢想不是夢裏想的東西,夢想就是你長大要幹什麼,做個怎樣的人,夢想是一個非常奇妙的東西,它可以給人很大的力量。哦,我明白了。過了一會兒,我又問,那夢想能給人多大的力量呢?這就要你自己去找答案了。爸爸又一次對我說。

後來我漸漸懂得了父親所說的夢想的力量了。

夢想是沙漠中的綠州,它給絕望帶來生機;夢想是高山上的流水,它給沉寂的大自然帶來激情;夢想是陽光雨露,它給乾渴的禾苗帶來希望;夢想是照亮人生旅途不滅的明燈,它引導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一直前進。

夢想是一隻斷了線的風箏,我們需要去把它追回,並再次把它送上藍天。

追夢,試問什麼時候最適合追夢?試問有什麼時候會比青春這段時間更適合追夢?

青春,是人一生中最有活力,最生氣磅礴,最年少輕狂的時期在這個時期,我們應該好好把握住這個機會,我們千萬不要害怕失敗,我堅信:青春無畏!青春不言敗!人生是不斷挑戰的過程,我們不能屈服於一次的失敗,因爲只要我們爬起來了,我們汲取經驗了,下一次,就是成功!青春是無畏的,是不言敗的精神。

追逐夢想吧,去追尋金色的希望。每一次揚風帆去遠航,難免都會有阻擋一隻要夢想在鼓掌,未來就充滿着希望;每一次張開翅膀去飛翔,難免會受傷,只要有夢想,在心中埋藏,發覺它已經慢慢走開,給人們帶來希望、光明和心靈的洗淨。

青春如一場夢,一場朝氣蓬勃的夢。夢裏,我們放着理想的風箏,坐着夢想之車,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追夢活動。

追吧,追夢吧!在這仲夏夜裏,讓我們一起去追那讓人充滿鬥志的夢想,追那讓人不怕困難的夢想,讓我們攜手夢想,一起飛翔!

素材積累作文 篇4

不過是過客

桃花開在了冰山上

心是塵封的琥珀

懸崖邊盛開的君子蘭

嘲笑我在人羣中的孤單

一個人在熱鬧中行走

笑顏如花青春璀璨

寒意卻暗地裏上漲

我不過是尋求一縷陽光

天空怎麼就不能晴朗

怎麼就讓我失了希望

作者斷橋的文集

家的感覺!

走親走親,越走越親。抱着這個觀點,幾個好姐妹相約每年元宵節前串完親戚後邀餐年飯,大家一起聚聚多聯絡下感情。

這不,從初六開始,這個酒店到那個酒店,大魚大肉,吃得人都有些翻胃!飯後唱歌的唱歌,打牌的打牌,熱鬧而又忙碌着年的味道!眼看快過十五,又得投入緊張的工作中了,可我家這餐年飯還沒開始呢!思來想去,決定做餐特別的年飯給朋友們清下腸胃!

一大早起來翻出老家親友送的筍乾,曬豆角,農家粉絲等泡好,再到菜市場買了羊肉卷,配上不少青菜,金針菇,白蘿蔔之類。回到家加緊動手三個火爐同時開動,肚片排骨墨魚湯要用砂鍋文火慢慢煲三四個小時才味道正;紅燒豬腳吧配料足,火候也得適當;雙味魚頭醃製時間與配色很重要-----當然還不能忘記最重要的是趁着空檔,拿出酒具精心調點好酒襯托氣氛不說還能養生補身體。十一點半,十二個菜就端上了桌,再配上自己做的腐乳與餃子,哇!居然色香味諸全!自己聞着都食慾大動了!

因爲是在家裏聚餐無所顧忌,笑聲祝福聲再配上電腦中歡快的音樂,氣氛是空前的熱烈。飯後,一個姐妹幫着洗碗收拾廚房,我則搬出最珍視的寶貝之一—茶具,再挑了比較大衆化的鐵觀音,把音樂調成古箏曲就煮起茶來。衆友邊品着茶,邊聊天說笑,慢慢聊到前年的得失,談到新的一年對生活的規劃,因爲高興,平時不太敢多提的敏感家庭問題也拿出來一起討論,居然還解開了其中一個姐妹夫妻間多年的心結,真是收穫頗豐,喜不自勝!就這樣聊着聊着,一姐夫感慨:“好久沒感受到這種家的感覺了!以後我們還是要多象今天樣在家組織下這類家庭聚會纔是。”這個提議可是博得衆人一致的贊同!

現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忙,也有不少人認爲自己在家做飯辛苦、吃完還要收拾“殘局”太麻煩。而且我國一直以美食聞名,小吃攤和各種不同價位的餐廳都有各式各樣好吃的食物可供選擇。於是在家做飯的人越來越少,請客吃飯更是在酒店,住則是賓館,大多認爲一這樣比較省事,二吧顯得隆重些。但我還是更習慣在家吃飯,雖然自己所做的飯菜也許不像高級餐廳那麼精緻,但總感覺嚐起來有家的味道。特別是一家人或朋友間聚在一起用餐時不經意間而營造出的那種親密而溫馨的交流氣氛總是帶給人一種自由自在,輕鬆而幸福的感覺!而作爲一個女人稍微犧牲點睡眠時間,每天早晨起來給自己親愛的家人做個早餐,看着他們吃得香香甜甜的,那份開心的感覺會讓你擁有一天的好心情!週六週日花點心事變個花樣,做出一份色香味諸佳的菜餚,心裏那小小的成就感絕不亞於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而忙碌了一天回到家,脫掉殘害了你玉足一天的高跟鞋,卸下那白天堆砌起來高雅的形象,泡個熱水澡,換上舒適的睡衣,打開暖暖的燈光,讓輕音樂瀰漫在你所在的空間,煮上壺好茶,懶洋洋地靠在寬大而柔軟的布沙發上,那份愜意與安逸的感覺會讓你感覺原來溫馨幸福的感覺並沒有那麼難於企及!

素材積累作文 篇5

衆所周知,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也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學生咬筆頭,老師皺眉頭”的現象。爲什麼會這樣呢?

我稍微歸納一下自己的教學經驗,就發現最難的莫過於無東西可寫,即“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我們都吃過蜂蜜,也知道它是蜜蜂遍採百花才釀成的,我們要想寫好作文就得象蜜蜂一樣,那就是要先博採百花——積累豐富的生活素材,寫作文時纔會做到下筆如有神。那麼,學生的作文素材該如何積累呢?我想從以下四個方面做起便可使寫作有水到渠成之效。

一、看

我們常說:“太陽光每天都是新的,意即每天都有新變化”。然而,對大多數學生而言,生活每天都是相同的。而對於那些善於寫作的同學而言則不盡然,他們對生活中每一點細微的變化都會盡收眼底,他們有意識地打量生活,通過自己眼睛的仔細觀察生活來積累知識,這樣積累得多了,只要一見到作文題目,各種生活場景盡奔筆下,文思泉涌,手到擒來。所以,我們每天都要訓練自己的眼睛。例如:關注生活環境——天空是不是每天都在變藍?小河裏的水是不是逐日在增強?關注季節變化——花草樹木四時不同,田間道邊隨季節的變化,穿着也在更新;關注周圍人與事——朋友、同學,他們每天也都會有豐富的內容。因此,積累寫作素材的第一步就是睜大我們的眼睛,關注身邊的凡人小事,做生活的有心人。

前幾年,一篇學生作文中的細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星期上學前,母親都要忙着炒菜,一邊往瓶裏裝,一邊叮囑:“這菜上半瓶可以給別人吃,下半瓶可要自己吃啊!”小作者奇怪地問母親,母親解釋道:“油都流到下半瓶了,菜全都被油泡着,多養人啊!”這一細節,寫出了貧困的農村母親對兒子的一片愛心,非常感人。還有這樣一個細節:是寫小作者有一次到廚房看母親煎魚,看到那隻鯽魚在鍋上拼命地拱着身子,好使肚子不貼着鍋底,母親把它翻了幾次都是這樣,母親奇怪了,把鯽魚拿到案板上,剖開肚子想看看裏面究竟有什麼,剖開一看,呆住了:這是條母魚,肚子裏面全是魚卵!母親哭了,沒有吃那條魚,把它埋了。這一細節,表現了動物界中尚有偉大的母愛,令人類感嘆不已。這些動人的細節是編不出來的,是小作者用眼睛發現、用心靈去感悟的,這樣的生活情景在我們身邊時常發生,可是能寫進作文中去的又有幾人呢?由此可見睜開明亮的眼睛,觀察精彩的生活,是寫好作文的基礎。

二、思

觀察生活不僅要用眼睛去看,而且要用心去想。生活紛繁複雜,讓我們迷惑不解的事要多進行思考,讓我們喜悅、憤怒、憂傷的情境也要思考,通過思考才能加深對人物事件的認識,發現其中蘊含的哲理所在。前些時我看到一篇習作:秋天,棗子都還沒有紅的時候,總看到自家院子裏的棗樹權梢有一些棗子紅得透亮晶瑩,小作者便嚷着要吃,可姐姐總是說,孩子,別看它多麼紅,它不是熟透的紅,而是這些棗子裏面有蟲子吃心,是壞棗才紅的,可他不信,非讓打下來吃不可,結果,打下後剝了一個又一個,真有小蟲子正在裏面蠕蠕而動。原來這些棗子正如奶奶所說,是被蟲咬心後才變紅的。由此引發了作者深深的思考,看待事物不能停留在表面,不能被表面現象所矇蔽,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纔有致判斷失誤,通過這一件小事,認識了一個道理,讀來令人回味無窮,這就是思考的力量。有了縝密的思考,主題的開掘纔有深度,所以觀察生活不僅要用我們的眼睛,還要帶上敏感多思的心。

三、問

今年暑假,我讀到一篇回憶父親的文章:父親是個平和慈愛的人,但有一次,小作者做題錯了一個小數點,父親竟大發雷霆。作者認爲父親太小題大做了,爲此,父子倆產生了一些隔閡,後來與她媽媽談及此事,才解開謎團,原來父親大學畢業後在研究所工作,在參與一項研究工作時,因他負責計算的數據點錯了一位小數點而導致實驗失敗,國家遭受了巨大損失,,他也因此被髮配到地方上班。這時,小作者才理解父親的一片苦心——培養孩子嚴謹的學風,不讓孩子重蹈覆轍。

這個情節給了我們的寫作以啓發,我們平時看到的、平常的或者反常的現象背後,說不定就有着一個感人的故事,對此要多問一個爲什麼,發掘出平常現象或者反常現象背後的祕密。比如,現在許多家長對子女要求又嚴又高,弄得子女頗多反感,仔細觀察,我們不難發現,凡是這樣高標準嚴要求的家長多半是因爲想在子女身上彌補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缺憾,讓子女有一個較爲完美的人生。如果我們能夠與父母溝通一下,就有可能讀懂父輩人生中那一段刻骨銘心的痛楚——這樣珍貴的素材是很難用眼睛看到的,也是憑空想象不出來的。因此積累寫作素材不能停留在看、思的層面上,還要問,要多與人交流,發掘表面現象背後的故事,以彌補看和想的侷限,爲我們的作文增添一份厚重的內容。

四、記

常言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看到的,想到的內容都要記下來,這也是作文高手的成功之道。其實留意一下我們自己作文的成功體驗,不少精彩的細節和思考很多來自於自己祕不可宣的日記。記的方法不同,有的用日記、週記的,有的用材料手冊或作文手冊的。我傾向於用日記的方式積累材料,每天一記,可長可短,可嚴謹或隨意,當然留下的都是當天最有意義最精彩的江西,週記因週期礦長,難免要遺忘一些精彩的細節,至於材料手冊與作文手冊,雖然目的明確,但在記錄時有些事件我們可能因暫時沒有發現它的價值而傳誦了,等到有朝一日重新認識這一材料時,當時的情境又成了過眼去煙難以追憶。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應該養成寫日記的好習慣。我清楚地記得一篇習作中的一件小事:小作者與父親進城賣西瓜,中午酷熱難熬,小作者口渴了,叫嚷着在吃瓜,父親左挑右挑找出一個小瓜,剖開後小作者吃了個精光,忘了給叫賣了半天的父親留下一塊,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父親卻在啃他扔掉在地的瓜皮上殘留的紅瓤,小作者哭了,他幼小的心靈從此懂得了父母掙錢的不易與那樸實感人的父愛。這則材料就出於小作者平時所寫的日記裏。可見,生活中令我們感動的事蹟還是很多的,它需要我們一雙敏銳的眼睛與一雙勤勞的手。

我們常講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內涵就是要看、思、問、記,要做到這四點就必須“勤”,這恰如蜜蜂採花釀蜜的過程。蜜蜂不辭辛勞遍嘗百花才釀出蜜來,我們寫作文也要博採生活之花,才能釀出作文的甘甜之蜜。

素材積累作文 篇6

沒時間磨斧頭

有個伐木工人在一家木材工廠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由於薪資優厚,工作環境也相當好,伐木工很珍惜,也決心要認真努力地工作。第一天,老闆交給他一把鋒利的斧頭,劃定一個伐木範圍,讓他去砍伐。非常努力的伐木工人,這天砍了18棵樹,老闆也相當滿意,他對伐木工人說:“非常好,你要繼續保持這個水準!” 伐木工聽見老闆如此誇讚,非常開心,第二天他工作得更加賣力。但是,不知道爲什麼,這天他卻只砍了15棵樹。第三天,他爲了彌補昨天的缺額,更加努力砍伐,可是這天卻砍得更少,只砍了10棵樹。伐木工人感到非常慚愧,他跑到老闆那兒道歉:“老闆,真對不起,我不知道爲什麼,力氣好像越來越小了。”老闆溫和地看着他,接着問:“你上一次是什麼時候磨斧頭的?”伐木工望着老闆,詫異地回答說:“磨斧頭?我每天都忙着砍樹,根本沒有時間磨斧頭啊!” 適用方向:認知;智慧;策略;願望與現實;現象與實質

不做最大做最好

有數據表明:全球輪胎產業三分之二的發明均來自米其林。在米其林人眼裏,“汽車只是輪胎的一個配件”。現在,米其林集團每年的產品研發投入都超過總投入的4%。 其實,在各種品牌的產品中,米其林的輪胎經常是市場上最貴的,但米其林人從不擔心:“我們的任務就是要讓客戶瞭解到,米其林輪胎的每公里成本實際上是最低的。”韓思克說:“米其林的目標不是做最大的公司,而是做產品質量、價格、服務最好的公司。”讓米其林出名的,除了輪胎外,還有被無數饕餮一族奉爲“紅寶書”的《米其林指南》。 20世紀的第一個年頭,米其林公司出版了一本小冊子,裏面有法國各地的加油站、修理處、食宿等信息,通過米其林的經銷商免費送給來法國旅遊的司機。時任米其林掌門人的安德烈在小冊子的序言中寫道:此書在新世紀出版,它一定能與世紀共存。後來,這本在每年3月的第一個星期三更新出版的指南,被美食愛好者們奉爲至寶,甚至被譽爲歐洲的“美食聖經”,尤其是在它開始每年爲法國的餐館評定星級之後。 即使擁有如此高的知名度,美食指南在米其林人的眼裏仍只是一項“副業”。 如此專注,讓米其林始終領跑世界輪胎行業。 適用方向:目標;策略;清醒;自信;認知

大老闆與小細節

亨利·福特是福特汽車公司的創立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線大批量生產汽車的人,被譽爲“把美國帶進流水線的人”。就是這樣的一位大老闆,他在細節方面的苛求,簡直到了令人驚訝的程度。 1913年7月,福特曾向德國一家汽車零部件製造商訂購了一批價值20xx萬美元的汽車零部件。在簽訂購買協議時,他向對方提出要求:這批零件要裝在木箱子裏,木箱的大小尺寸、木板的厚度、木板的結合、螺絲釘的大小、結合的位置都必須按照他的.要求去設計,而且木箱上不能有不一樣的鐵釘。合同簽訂後,他的部下都覺得老闆太過苛刻了,不就是包裝箱嗎,幹嗎要求這麼嚴格?等汽車零件運到後,亨利·福特親自帶領工人卸貨,他還特別叮囑大家開箱要謹慎,不得破壞木板。工人們再一次感到了老闆的苛刻。等到全部拆卸完後,福特拿着辦公室鋪設地板的設計圖出來時,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同時對福特也佩服得五體投地。 原來福特私人辦公室剛剛完工,只是地板尚未鋪設。而福特正好利用這批木板來鋪地板,每片木板的大小厚薄,以及螺絲釘的位置,完全與設計圖吻合。越是大老闆,他就越會一絲不苟地對待企業運轉中的每個細節。正是這種一絲不苟的精神,使他們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當人們羨慕他們龐大的財富時,殊不知,他們的成功是靠一個個不起眼的細節累積起來的。 適用方向:態度;細節;成功;智慧;理性

鄭永慧:“信”字當頭

著名法國文學翻譯家、教授、作家鄭永慧先生,於20xx年9月9日逝世,享年94歲。 在很多讀者的印象中,鄭永慧是一個鐘情於19世紀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翻譯家,他一生翻譯了雨果、巴爾扎克、福樓拜、梅里美、大仲馬、左拉、紀德、喬治·桑、莫泊桑等人的作品共計409部,600多萬字。 鄭先生的譯文首先強調一個“信”字,在此基礎上儘可能做到“達”,是否“雅”要視其原文的雅俗程度而論,依此做到“信的雅”或“信的俗”。這是他幾十年來恪守的基本原則。 1949年以後,最具影響力的法國文學譯者當屬傅雷,但鄭永慧有一次還是因爲翻譯問題,很不給面子地挑了傅雷譯本的諸多錯誤。有一次他談到自己譯《高龍巴》時,有意識地對傅雷的舊譯本進行糾正,又發現傅先生本子中“任意刪削”和由於理解錯誤進而自以爲是地做發揮性註解的錯誤達幾十處。“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做《淺談翻譯的‘信’》,發表在1990年第3期的《世界文學》上,文中從文學翻譯的三原則‘信、達、雅’,談到傅譯的《高龍巴》,列舉了一些例子,批判了傅的譯文。”在文章結尾,鄭永慧說:“由此可見,翻譯要做到絕對的‘信’,是何等困難。傅雷尚且如此,遑論我輩!在翻譯上從來沒有捷徑,,只有多一分謙虛謹慎,才能少一分失誤。” 對於鄭永慧先生長達半個世紀的翻譯工作,餘中先評價說:“我曾翻譯過梅里美和羅伯格里耶的作品,但這些東西之前都已經由鄭先生翻譯過了,所以仔細研究了他的譯作,他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忠實於原著。” 適用方向:清醒;使命感;堅持原則;相信自己;挑戰權威

俞孔堅和他的“桃花源夢想

“他開創了一個新的專業方向。設計爲景觀創造了多種不同的時刻。”在20xx全美年度景觀設計專業獎項的名單中,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將唯一的最高獎項“綜合設計傑出獎”,頒給了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俞孔堅教授。由他主持的哈爾濱羣力國家城市溼地公園項目,在超過620件參賽作品之中脫穎而出。 自從17歲離開故鄉浙江金華到北京讀書,再到赴美留學、歸國回京,25年過去了,陪伴俞孔堅的,一直是臨行前母親交給他的一包家鄉的土。這包土和俞孔堅的博士服放在一起,被珍藏。 愛之深,責之切。作爲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俞孔堅對當前中國城市建設的犀利批評從未停止。歸國後的俞孔堅考察了全國100多座城市,看到的是城市和文化的屢遭破壞。俞孔堅毫不客氣地直言:我們在犯100年前美國人和歐洲人所犯的錯誤,但我們卻以此爲榮。 “我理想中的城市是一個建立在自然、文化遺產和人的休閒遊棲網絡上的城市,這個網絡是城市持續健康發展所依賴的生態基礎設施,這是一個新時代的‘桃花源’。”爲了這個“桃花源夢想”,1997年,俞孔堅開始反對“城市化妝運動”。20xx年,在他的主持下,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正式成立。現在,200多個志同道合的同事們,正以土地的名義,爲和諧的“土人理念”而奮鬥着。 適用方向:夢想;追求;和諧;家園;城市化

會漂的石頭

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在一次中層幹部會上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石頭怎樣才能在水上漂起來?”反饋回來的答案五花八門:有人說“把石頭掏空”,張先生搖搖頭;有人說把它放在木板上,張先生說“沒有木板”;有人說“石頭是假的”,張先生強調“石頭是真的”……終於有人站起來回答說:“速度!”張瑞敏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正確!《孫子兵法》上說‘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速度決定了石頭能否漂起來。” 人生也是如此,沒有人爲你等待,沒有機會爲你停留,只有與時間賽跑,纔有可能會贏。早起的鳥兒有蟲吃,趕在別人前頭,不要停下來,這是競爭者的狀態,也是勝者的狀態。是的,如果成功也有捷徑的話,那就是飛,時刻準備飛。 適用方向:成功;捷徑;認知;生活的狀態;人生的速度

素材積累作文 篇7

作文是學生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因此它要求於學生的是很多的。就內容方面講,學生必得具備一定的知識、經驗,以及對生活的正確的態度、認識,深刻的體驗、感情;就語言形式方面講,需得有對字、詞、句、篇、語法、邏輯、修辭、百科知識等各方面基礎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學生還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清晰的思考力、良好的記憶力。因此,長期以來,作文一直是衡量一個人的思想水平、知識水平和語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作文教學也就當仁不讓地成爲了語文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一環。那麼,優秀的作文素材從何而來?多年來,我一直思考這個問題,也從多方面作了一點探索,雖有老生常談之嫌,但這確實是寫出“言之有物、言之有情”的作文的必由之路。下面就以下幾點談談我的做法:

  一、作文素材來自學習

學習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內容,包括聽課、完成作業、做實驗、思考問題、請教老師,學習是個艱苦而充滿樂趣的過程,所以教師很有必要提示學生只要多加思考、總結,學習生活是“有米”爲炊的。比如,教師可以提問的方式提醒他們:你是怎樣愛上英語的?你的長跑成績是怎樣提高的?你從今天的課堂討論中感悟到了哪一項人生哲理?你喜歡哪個老師的課,爲什麼?你還記得昨天語文課上發生的那個小插曲嗎?課間班中鬧的小笑話有意義嗎?某某今天上課的精彩發言怎麼樣,他當時表情是什麼樣的?在學習生活中,只要我們開動腦筋,善於思考,展開想象的翅膀,學會對身邊事進行分析,定能從中領悟出許多道理。正是這領悟的過程爲我們提供了作文素材,也正是這領悟使人迸發出靈感的火花,從而創作出優美的文章。總之,啓發學生們留心觀察身邊發生的小事,將這些學習生活中的素材寫出來那就是很好的文章了。

  二.作文素材從活動中尋找

學生每天除了上課外,還有一些活動。如綜合性活動課中有目的地瞭解民風民俗,像運動會、歌詠比賽、演講比賽;還有一些社會活動,如過年過節探親訪友、出門旅遊;再就是家庭活動,包括尊敬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家庭成員之間互相關心、和睦親情等。教師可以從這幾方面去提示學生留意尋找素材。記得去年母親節,爲了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家務勞動、積累生活素材。我曾佈置一篇作文,題目是《我給媽媽——》作爲節日的禮物獻給媽媽。要求必須親自去做,再寫出來。結果大多數同學作文寫得較爲生動感人,連平日一寫作文就頭疼的學生也不覺得無話可說了。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不但受到教育,認識到自己對父母關心太少,而且作文上也受到啓發,原來生活中可寫的事情很多。通過這些有益訓練,讓他們不再對身邊事熟視無睹,能做到“目中有人、眼中有物”。明白只要做個有心人,多參與社會活動就會有些寫不完的題材。這樣既鍛鍊了自身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質,又爲作文提供了真實可靠的素材,可謂一舉兩得。

  三.從交際中積累素材

學生除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外,還有很多時間要參加社會交往活動,與人交往。在交往中可以鍛鍊一個人的聽力、思維能力及表達能力。而這些能力正是寫好作文所必備的基本功,交際是人與人之間交流思想、傳播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獲得寫作素材的重要渠道,談話可以包括同學、朋友之間的討論,師生之間、長輩與晚輩之間的談心,還包括在街談巷議中的議論、新聞、故事等,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這些談話,挖掘談話中隱含的深層次的東西,成爲可利用的素材。如一個學生在一篇作文中這樣開頭“今天,我聽說三年級班一個學生家裏很困難,他們全班同學都給他捐了錢呢!…”由此引發出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人間的主題。很有說服力。而這些無不是從交往見聞中得來。經過積累,提煉而成爲他們寫作的極好材料。因此,在交往見聞中注意鍛鍊自己,培養自己觀察生活的能力,將爲我們的作文獲得寶貴的素材。

  四.從觀察中尋找素材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往往身邊有很多值得寫的內容,可是卻沒有留意觀察,而是熟視無睹,不以爲意,結果在寫作文時只能是拿別人寫過的內容來寫。一寫《我的媽媽》便是“我半夜發燒了,媽媽揹我上醫院”,題材太舊、千篇一律。沒有真情實感,有位女學生從小喪母,平時作文寫的並不好,感到作文難得很。可是有一次她在打掃除間隙,偷回到教室做作業,當她發現老師徑直向她走來時,已做好了挨批的準備,可老師卻伸手拂去了她打掃除時粘在頭上的蜘蛛網並用溫和的語氣和她說話,事後她欣然寫出了《愛在彈指間》的優秀作文,並在《作文報》上發表。由於她寫的是切身感受。對所定內容熟悉,感受較深,寫起來就比較順手,詞也有了,句也通了。

具體到平日觀察些什麼,我覺得應從兩方面入手:

①、觀察自然。如對風、雨、陰晴、日出日落、春秋四季、花鳥蟲魚、山川河流等的觀察,我曾佈置學生觀察去年冬天第一場雨,學生通過觀察寫出十分生動的片斷。這樣多記錄、多積累材料,寫作時才能描摹出逼真生動的景觀,教師在這方面也要注意引導、點撥。

②、社會觀察。如對人們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社會熱點問題進行關注,會有很多素材,都應細緻觀察,注意的是要對觀察對象多比較,不要看到一小點就寫,要深入挖掘其內在的、本質的東西,不能以偏概全。當然觀察訓練是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若能在觀察的基礎上隨時進行記錄,由隻言片語到片斷成章,定能爲積累作文材料打下良好的基礎。

  五.從課外閱讀中獲得寫作素材

作文材料不僅限於直接經驗,有很多來自於間接經驗。那就是廣泛的閱讀。常言道: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堅持多讀書,在讀書中不斷接受祖國語言文字的薰陶,並不斷積累,無論是一個好詞、一個寓意深刻的成語、一個優美的句子、一個精彩的片段、一篇有教育意義的文章,都可以成爲我們積累的素材。而且,我們可以把語句、片段摘錄下來,甚至把整篇好文章剪下來,日積月累,便成了一本很好的“作文選”。它將爲學生提供用之不竭的素材。通過讀書,學生還可以學習各種寫作方法、文章結構等,爲我們的作文提供了指導。總之,多讀書看報、看電視、上網都能擴大學生視野,增加人生閱歷、啓迪心智。平日多向學生推薦一些精美文章來閱讀,如《青年文摘》、《讀者》、《微型小說》、《閱讀與作文》、《讀者俱樂部》等書刊,在讀書中體驗不同人生,感悟人生哲理,提高寫作水平。

總之,只要教師多引導,有步驟、有計劃地堅持經常訓練,通過恰當點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積累習慣。就會在平時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寫作的時候這些材料就能紛紛涌來,帶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優秀作文就不愁寫不出來了。

素材積累作文 篇8

“三味書屋”的來歷

魯迅12歲進“三味書屋”私塾從壽鏡吾先生讀書。魯迅先生後來曾著文《從百昔園到“三味書屋”》回憶這段經歷。

“三味書屋”原名叫“三餘書屋”,是壽鏡吾先生的祖父壽峯嵐先生定的名。當年董遇教育其弟子要抓緊“三餘”的時間攻讀,董遇解釋“三餘”爲:“冬者歲之餘,認者日之餘,陰雨者晴之餘也。“壽峯嵐先生據此爲書屋定名,意在引導學生珍惜時間,勤奮讀書。

後來壽峯嵐讀到蘇軾讚揚董遇“三餘”的詩句:“此生有味在三餘”。細細玩味覺得“三味”比“三餘”好,“三味”者“讀經味如稻引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培養學生讀書興味,引導學生積極苦讀。讀書三味,其樂無窮。

曹禺在澡盆裏讀書

我國傑出的現代劇作家曹禺,在他23歲時就寫出了《雷雨》,震撼了當時戲劇界。後又寫出了《日出》、《原野》等很有影響的作品。此外還有劇作《蛻變》、《北京人》、《家》、《王昭君》以及同別人合寫的《膽劍篇》。他所以有如此輝煌成就,絕非偶然,這與他勤學苦讀是分不開的。

有這樣一件趣聞:有一次曹禺的家人準備好澡盆熱水,催正在讀書的曹禺洗澡。他進內室以後,很長時間不見人出來,家人在內室外聽聽,房內不時傳出水呼聲。又過了好久,仍不見人出來。曹禺的夫人生疑,推門過去一看,嗨!原來曹禺坐在盆裏,正讀書入迷呢。他一手握着書本聚精會神地看着,另一隻手拿着毛巾下意識地拍打着水面。他根本沒洗,可水早冰涼了。

愛迪生以書爲枕

大名鼎鼎的美國科學家愛迪生,一生的發明多達近二千項,被譽爲“發明大王”。這也與他勤非讀書分不開的,他常常通宵達旦地讀書,查資料,困極了,他就以書當枕,在實驗室躺一會兒。因此,有人風趣地說:“怪不得愛迪生有那麼多的知識,原來他在睡夢中也還要從書本里吸取營養哩。”

富蘭克林和書

美國18世紀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富蘭克林,參加過獨立上星期爭,參加起草獨立宣言,代表美國同英國談判,後簽訂巴黎和約,曾創辦《賓夕法尼亞報》,,建立美國第一個公共圖書館。他在研究大氣電方面有重要貢獻,發明避雷針。著有《自傳》。

富蘭克林自幼酷愛讀書。家貧無錢上學,從少年時代起,就獨自謀生。常常餓肚子省錢買書讀。

某一天,富蘭克林在路上看到一位白髮老驅,已餓得走不動了。連心將自己僅有的一塊麪包送給她。老嫗看富蘭克林的樣子,也是一個窮人,不忍收他的麪包。

“你吃吧,我包裏有的是。”富蘭克林說着拍拍那隻裝滿書籍的揹包。

老嫗吃着麪包,只見富蘭克林從揹包裏抽出一本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孩子,你怎麼不吃麪包啊?”老嫗問道。富蘭克林笑着回答說:“讀書的滋味要比麪包好多了!”

經濟拮据,購書能力有限,他只得經常借書讀。他常在認間向朋友敲門借書,連認點起一盞燈,專心讀書,疲乏了就以冷水澆頭提提神,坐下繼續閱讀完,第二天一早,準時把書還給書主,從不失信。

撲在書上的高爾基

高爾基,前蘇聯大文豪,列寧稱他是“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

他出生在沙俄時代的一個木匠家庭,4歲喪父,寄養在外祖母家。因爲家庭極爲寒,他只讀過兩年小學。10歲時就走入冷酷的“人間”。他當過學徒,搬運工人,守認人,麪包師。還兩度到俄國南方流浪,受盡苦難生活的折磨。但他十分喜歡讀書,在任何情況下,他都要利用一切機會,撲在書上如飢似渴地讀着。如他自己所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一樣。”

他爲了讀書,受盡了屈辱。10歲時在鞋店當學徒,沒有錢買書,就到處借書讀。那時的學齡前徒,實際上是奴僕:上街買東西,生爐子,擦地板,洗菜帶孩子……每天從早晨幹到半認。在勞累一天之後,用自制的小燈,堅持讀書。

老闆娘禁止高爾基讀書,還到閣樓上搜書,搜到書就撕碎。因爲讀書,還捱過老闆娘的毒打。高爾基爲了看書,什麼都能忍受,甚至甘願忍受拷打。他說過:“假如有人向我提議說:‘你去廣場上用棍棒打你一頓!’我想,就是這種條件,我也可以接受的。”

由於高爾基一生如飢似渴地讀書,勤奮不懈地努力,他寫下了大量有影響的作品:《海燕》、《鷹之歌》、《母親》、《克里姆·薩姆金的一生》、《童年》、《人間》、《我的大學》。除此之外,還寫了劇本和大量的政論、特寫、文藝評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