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班級手抄報製作工作計劃

班級手抄報製作工作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搞好班級文化建設,對於營造良好的學習成才環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科學、合理的班級文化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可以引導學生如何做人,可以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班級手抄報製作工作計劃

手抄報又稱手寫報,是學科活動的一種最常見的形式。它是由學生選擇材料,自己組織稿件,自己編輯,用手抄寫的一種小報。做一份手抄報,要組稿、編輯、排版、插圖、書寫等,對於提高學生的閱讀、選材、寫作、編輯、書法等諸方面的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都很有幫助。小小的手抄報裏,往往蘊藏着一個大大的世界。近來,我班以手抄報的形式,結合教育教學和生活實際,掀起了製作手抄報的熱潮,創設了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思維、行爲向良性發展。

一、設計背景

班級教育作爲文化傳承的一個重要途徑,歸根到底也是一種文化。它是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師生通過教育、教學與管理活動,創設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以及承裁這些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這種文化是班級全體成員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創造出來的。用文化的理念統領工作,用文化的氛圍薰染學生,用文化的互動影響學生,最終會使學生養成一定的文化素養,實現素質的提高。而以前的班級文化僅僅侷限於教師的教育、教學與管理活動,以及班級固有的圖書角、成長軌跡記錄、班級條約、名人名言等物質形態,缺少創意,陳舊不堪,少有感染力。而手抄報來源於學生自己的創作,內容新穎、活潑,形式豐富多樣,只要引導得當,不失爲創設班級文化、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妙招。

二、設計創意

1、在教育目標定位上,是通過手抄報形式創設良好的班級文化,使班級文化像一個大磁場,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學生,同時像一個大情感場,產生條條情感鏈,形成股股強烈的情感流,流向每名學生的心田,驅使着學生自覺自願地、潛移默化地接受感染、薰陶、教育和鞭策,幫助學生在體驗中感悟,產生積極向上、要求進步的無形力量,從而產生自主、自求、自得、自樂的強烈願望和具體行動。

2、在活動形式上,它是由學生個人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蒐集材料,精心安排,一筆一畫製作的。因爲自主,激發了興趣,學生樂意去做;因爲滲透了心血,學生樂意去看;因爲切合實際,學生潛移默化受感染。

3、在作業設計上,手抄報可以是定期出版的,也可以是不定期的;可以是綜合性的,也可以是專題性的。爲了方便,我班大都採取不定期的方式,不定期的手抄報可以不限定內容,不限定時間。如需要結合近期學校教育主題時,可以由班主任指定專題。手抄報多利用學生雙修日的時間完成,靈活機動,未給學生造成作業的負擔。

三、設計依據

1、理論依據: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幾十年前就有這樣的願望:“解放孩子的頭腦,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使他能幹;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談;解放孩子的空間,使他能接觸大社會、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時間,使他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而全國教育界也正在進行高中新課程改革,倡導尊重學生個性、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規律,更新教育理念,努力探索適應課程改革要求的新思路、新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使學生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學習。

2、客觀條件:一方面,學生尤其是中學生,都有多方面佔有材料,篩選有效信息,培養各方面能力,展示自身才華的主觀需要,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普及運用,也爲學生查找所需材料,借鑑模仿手抄報形式,激發創作靈感提供了技術保證。

四、實施步驟

1、準備階段。

知識準備: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的網絡查詢瞭解手抄報製作的相關要求,瞭解手抄報製作的有關知識。

(1)手抄報的形式。製作手抄報用八開紙的版面,中間對摺成爲一、二兩版。要求有標題,有刊頭刊尾。版面佈局合理,排版設計勻稱。字跡規範美觀,一律用珠筆或鋼筆書寫。

(2)手抄報的內容。每份手抄報有一個集中的主題,圍繞主題篩選材料,編制欄目,根據版面截選材料。內容要求新穎活潑,可自己寫作也可引用他人。

(3)手抄報的製作步驟。分爲定主題,定報名(新穎、貼切、有創意、寓意深遠),編制欄目,美化與設計(版面設計與報頭、題花、插圖、尾花等設計)和花邊幾個環節。

組織準備:

5人一個編輯小組,有主編,美編,採編,文字編輯,各司其職,又相互合作。全班分十個小組,完成手抄報後,張貼於教室四壁,大家進行評優活動,小組之間展開競爭。

2、實施階段

(1)確定主題和選材。手抄報的主題與素材的選定靈活多樣的,要允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主題選定要依據學生興趣,遵循課內外結合的原則。

A可以根據學校主題教育內容確定。如創建文明城市、孝德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期中期末交流學習方法、學習經驗等。

B可以根據所學學科內容,分別製作語文、歷史、地理專題手抄報。如結合語文的“漫談唐詩”“史記人物評價”,結合歷史地理的“揚州風物”“歷史上的世博”等。還可以結合寫作教學,製作“作文快報”。

C可以根據特定節日,紀念日確定。比如“五四專刊”“端午特刊”。 D可以自由確定。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對應社會熱點進行製作,可以制定“認識想流感病毒”“走進世博”等頗具個性的主題。

(2)蒐集材料。手抄報的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它所採用的稿件可以是自己動手寫的,也可以是從報刊、雜誌和各類書籍中抄來的;可以是文藝性的,文學性的,也可以是論證性的,說明性的;可以是詩歌、小說、散文,也可以是批評、表揚等小評論,或是小品文、說明文。素材可以來源於書籍、報刊

雜誌、網絡、自己創作等,選材要精當、典型,新穎。

(3)選擇、編輯材料。圍繞主題,編排欄目,學生喜聞樂見的都可入報,細心選擇材料,進行文字剪裁;或撰寫稿件,講真話寫 真事,反覆修改加以潤色;同組合作、互相借鑑、細心校對。

(4)製作手抄報。巧妙設計版面,要求版式務求創新、取名多用心思;認真抄寫,要求規範使用字詞;根據內容添加圖畫,畫龍點睛。

(5)交流與評價

A手抄報的公開展示。小報創辦好後,整齊有序地張貼在教室四壁,進行公開的展示交流。

B制定評價標準,根據標準作出評價。

首先,老師與學生共同討論,讓學生明確一定的價值取向,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

其次,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以學生爲主體評價出結果。可以先讓同學之間、組與組之間相互交流,讓學生自由談論對自己、對他人作品中的優缺點的認識,培養學生一定的評價審美能力。然後進行全班的手抄報比賽。師生共同參與,分別從定題、選材、版面設計、繪畫、寫字諸方面暢所欲言,評出公認的優秀作品爲“最佳作品獎”和各單項“最佳策劃獎”“最佳美術獎”“最佳文字獎”“最佳書寫獎”等,以鼓勵學生在策劃、組織、協調和實施方面的各種努力。當然,在那些作品雖不出色但有明顯進步的學生中,也評選“最佳進步獎”,以鼓勵後進。

最後,公示評價結果,給予適當獎勵,讓學生有成就感,自豪感。

(五)實施效果

(1)手抄報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學習熱情,學生在生活中,在廣泛地閱讀中獲取更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打破了以往活動只有個別優秀者、特長者獲得成功體驗的窠臼,給每個學生以平等的機會,

讓每個學生都能盡情施展才華,這纔是真正意義上的生命教育。

(2)手抄報活動的開展,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這正是時代的迫切需要。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積累的知識很多,要製成手抄報需要巧妙設計,精心安排,尤其是版面設計,要根據內容添加圖畫,使版面圖文並茂、活潑新穎,這要求每個學生必須調動思維,藉助審美能力和繪畫技巧,發揮創造性,大膽設想。

(3)手抄報活動的開展,構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現代學習方式。學生要想本組合作出的小報贏得大家的讚譽,在定題、選材、書寫、繪畫每一環節都要

發揮本組學生的特長,挖掘本組學生的潛力,還得緊密合作、共同出謀劃策。在這樣的生命活動中,人的思想情感,個性都得到充分展開。這樣,既充分展示了

學生的個性特長,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積極進取精神。

(4)手抄報活動的開展,搭建了一個平臺,讓學生在充分展示才情、個性,獲得成功體驗的同時,還養成了學生留心觀察、注意積累、勤于思考、多改多寫、

認真抄寫的良好學習習慣,爲生命個體的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5)手抄報活動的開展,創設了和諧、美好、上進的班級文化氛圍。步入班級,看到的是四面“花紙牆”,到處是各式各樣、書畫精美的手抄報,課間學生們流連忘返,這裏沒有監督,沒有作業,只有靜靜地欣賞和相互的指點,其中總有那麼幾份惹人注目,讓駐足者品嚐到一頓“可口的文化大餐”。而文化深入內心,陶冶了情操,提升了品位,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