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手抄報 > 有關廬陵的手抄報資料

有關廬陵的手抄報資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有關廬陵的手抄報資料

廬陵,舊區劃名,今指吉安。廣義的廬陵指整個地級吉安市,狹義的廬陵指廬陵縣【今吉州區、吉安縣、青原區(不含天玉鎮、富灘鎮)範圍】,本詞條指廣義上的廬陵,即吉安市。吉安是舉世聞名的革命搖籃井岡山所在地,元初取“吉泰民安”之意改稱吉安,沿用至今。吉安自古人傑地靈,素有“江南望郡”、“金廬陵“、“吉州福地”、”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自秦朝建制以來,這裏人才輩出,名士薈萃,文化發達,民風淳樸。全市大部通行贛語,部分通行客家話。有井岡山、白鷺洲書院、青原山、文天祥紀念館、吉州窯、廬陵文化生態園等著名景區景點。擁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江西省衛生城市、江西省文明城市等榮譽稱號。

吉安位於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東鄰撫州市的樂安縣及贛州市的寧都、興國縣,西接湖南省的桂東、炎陵、茶陵縣,南連贛州市的贛縣、南康市、上猶縣,北與宜春市的豐城、樟樹市及新餘市、萍鄉市接壤。從地勢上看,吉安屬羅霄山脈中段,扼湖南、江西兩省咽喉通道,境內有縱貫南北的京九鐵路、105國道和由東向西的319國道及“三南”公路,有贛粵、撫吉、石吉、大廣等衆多高速,是連接北京、西南、華南、福建、港澳地區的天然紐帶;上可溯贛江溝通閩粵,下可泛鄱陽湖與長江相聯,順抵長江下游發達省市,在江西省地理上佔有特殊位置。自秦朝建制以來,吉安以其悠久的人文歷史、良好的生態環境、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區域位置,被世人譽爲“風水寶地、革命聖地、旅遊勝地、投資福地、發展高地”。

吉安物華天寶,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千年古城——江南歷史文化名城吉安市、千年古窯——吉州窯、千年古銅——新干商代青銅器、千年古書院——白鷺洲書院、千年古剎——青原山淨居寺、千年古村——渼陂和釣源、千年古墓——吉水東吳大墓等一批歷史文化遺址。

有關廬陵的手抄報資料

這裏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名士薈萃,從唐宋至明清,吉安科舉進士近3000名(天下第一),狀元16位[1],曾出現過“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的歷史盛事[2]。“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永樂大典》主纂解縉、宋代大文豪楊萬里、原中國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原國務院副總理餘秋裏、中國著名數學家王梓坤、中國探月首席科學家(“嫦娥之父”)歐陽自遠、南宋愛國名臣胡銓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知名學者先後孕育或誕生在這裏。

文化廬陵

吉安,是孕育廬陵文化的人文故郡。古城廬陵歷史悠久,蘇東坡曾做詩云:“巍巍城郭闊,廬陵半蘇州”。這裏文化發達,以“三千進士冠華夏,文章節義堆花香”而著稱於世。吉安府不但考取天下第一多的進士和數量衆多的狀元,而且在明代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和永樂二年(1404年)甲申科中鼎甲3人均爲吉安人,這種“團體雙連冠”現象在中國科舉史上絕無僅有,因而吉安有“一門九進士,父子探花狀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兩宰相,五里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佈政,百步兩尚書”的美譽。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吉安沉澱出了以書院文化、宗教文化、農耕文化、手工業文化、商賈文化等爲主的厚重廬陵文化,併成爲贛文化(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冊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地位。

有關廬陵的手抄報資料 第2張

 山水吉安

吉安,是彰顯江南風韻的綠色家園。全市森林覆蓋率86%,水質和空氣質量均保持在國家一類標準以上,有6個國家級、8個省級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三度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100強[4]”,2007年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同年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5]”稱號,2009年入選“中國十佳和諧發展城市”2013年榮膺“江西省文明城市”和“全國綠化模範城市”[1]。同時吉安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北與長江三角洲對接,東與閩江三角洲毗鄰,南與華南經濟圈呼應,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和贛南蘇區之間至關重要的“黃金走廊”,是充滿發展活力的創業福地。

有關廬陵的手抄報資料 第3張

  風水寶地

星星之火從這裏燎原,美好前程從這裏起航。在中國當代歷史上,吉安創造了新的光榮,1927年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闢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勝利之路,鍛造了“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羣衆、勇於勝利”的具有原創意義的民族精神——井岡山精神。

吉安作爲革命老區,爲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全市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達5萬餘名。開國將領147位(減去因籍貫變更人數實爲145位)。吉安不但是中國科舉考取進士最多的城市,也是江西誕生開國將軍最多的地級市。據考證,吉安還是兩位世紀偉人的祖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