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精選22篇)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精選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W 次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相信大家一定感觸頗深吧,這也意味着,又要開始寫日記了。日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的日記45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精選22篇)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1

又是一年端午節。

大清早,糉子的清香飄散進房間。我立即清醒,一骨碌爬起,循着香味來到廚房。桌上,白色瓷盤裏靜靜地臥着誘人的糉子。墨綠色糉葉呈金字塔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一個立體三角形。糉子身上緊緊地裹着各種顏色的棉線。

我拿起紅色棉線的糉子。聞一聞,有股肉香味兒。哈!肯定是個肉糉。我拆開線,打開一層又一層墨綠色的糉葉,棕色的糯米就展現在我的眼前。果然是肉糉!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糉子,鹹鹹的,軟糯可口,我的嘴脣、臉頰都留下了糉子的痕跡。終於,咬到肉了。肉又酥又香,在嘴裏一下就化了。再咬一口,居然咬到了鹹鴨蛋蛋黃,真是讓人驚喜!一枚小小的糉子居然包羅萬象。

吃完糉子,媽媽帶我出去買艾葉。艾葉散發着清香,使人神清氣爽。把它掛在門上,說是可以驅蟲。

端午節,本是一個紀念屈原,吃糉子,賽龍舟的日子。可現在卻很少有人過端午節了,節日的味道也越來越淡。因此,我們要保護好傳統習俗,更好地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2

我的家鄉在黑龍江省尚志市,是爲了紀念抗日英雄趙尚志而命名的。我家鄉的端午節也是與衆不同的。

還記得那是小時候,有一年媽媽領我回老家過端午節。那天早晨,我正在睡覺,媽媽忽然叫我起牀。我問媽媽:“天還沒亮,那麼早起牀幹嘛呀?”媽媽說:“今天是端午節呀!媽媽要帶你去看看這裏的人們是怎樣過端午節的。”我高興極了,馬上穿好衣服,跟媽媽出發了。

我們坐着舅舅的摩托車來到了一條河邊。這時河邊已經有好多人了,他們拿着毛巾在洗臉。我好奇的問媽媽:“爲什麼有這麼多人來到河邊洗臉呢?”媽媽說:“這是祖輩傳下來的習俗,每年端午節這天太陽沒升起來的時候,人們都來河邊洗臉洗眼睛,這樣一年眼睛都會明明亮亮的。”真有意思,我們也恭恭敬敬地洗了一把,覺得涼爽極了。在回家的路上,我看見路兩邊有好多人在折柳枝。我問媽媽:“這是幹什麼呀?爲什麼要把柳枝折下來?”媽媽說:“在柳枝上掛上紙葫蘆,然後插在大門上,這樣纔有過節的氣氛。”後來我查書,原來人們相信插柳能避邪。

哦!我明白了原來老家過端午節還有這麼多講究,真是不虛此行呀!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3

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端午節吃麥餅,吃麥油煎。

我們先做麥餅,奶奶把粉團做成圓形,再用擀麪杖繞着圓形轉,粉團就越來越薄,越來越大。最後一張麥餅就做好了。我也學着做了一下,做出來像一片荷花葉。我把缺口補了一下,可要拿起的時候麪粉粘住了桌子。因爲我忘記撒麪粉在桌面上,這下我可無計可施了。媽媽過來幫我把做好的麥餅做回粉團,又重新用擀麪杖在上面滾動,隨時撒上面粉。不一會兒,一張又大又圓的麥餅就做好了。

做了十幾張麥餅之後,我們又開始攤麥油煎。我們這次的做法與以前的可不同,用上了爺爺剛從街上買來的電烤爐。

只見二孃抓了一把和好的麪粉在電烤爐上一比劃,形成一個圓形,再把空心處補住,合上電烤爐蓋子,大概要二十幾秒就可以打開了。麥油煎邊上一些地方就會翹起來,把它壓一下,再把餅翻個面,合上電烤爐大約過十幾秒,一張麥油煎就做好了。

到了中午,炒好菜,包好麥餅筒,大家圍着桌子高高興興地吃了起來!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學校放了三天假,就是雙休日和端午節加在一起的。說到端午節,我也就想到了屈原,據說,屈原是在農曆五月初五受冤,他抱着石頭自投舊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屈原被魚兒吃掉,家家做糉子,把糉子投進舊羅江中。

媽媽和爸爸帶我一起去外婆家過,這時,外婆正在煮香噴噴的糯米糉子。外婆說:“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這時,外公要跟我講講端午節的習俗,聽說在江南地區,他們爲了驅邪,用艾,菖蒲和蒜這“端午三友”驅鬼,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避邪驅鬼的符咒。這時,香噴噴的糉子煮好了,剛煮好的糉子熱氣騰騰的,我第一個坐在位子上,說:“外婆,我來幫您嚐嚐糉子熟不熟。”外婆笑眯眯的說:“看你這隻小饞貓,好!外婆給你先來一個。”我把糉葉撥開,看到了糯米糉子,聞一聞,哇!真香啊!接着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外婆說:“現在的糉子品種可多啦!有豆沙糉,水晶糉,肉糉,鹹肉糉……”聽着聽着,口水都要流了下來。

去了外婆家,我瞭解了不少知識,不過端午節的糉子真是太好吃了!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5

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糉子。

到了市場,我們第一個目標——買糉子。到了賣糉子那兒,我的眼一下驚呆了。“天哪!這麼多種!我倒!”你看那數都數不清的糉子,各種各樣。這邊有甜的,那邊有鹹的等等,多得使我眼花繚亂。我們買了幾十來個就回家了。

我們把糉子煮熟了,一人分了一個糉子,我輕輕一咬,啊!

一股香甜可口的味道流入我的心田,太好吃了!

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忽然,我好象想起了什麼,問:“媽媽,爲什麼農曆的五月初五要吃糉子呢?”媽媽說:“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傳說是爲了記念屈原而有的傳統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一位忠誠正直的楚國大臣,他曾經多次直言進諫,可當時的楚君並不採納,還將他革職流放,後來秦國攻陷了楚國,屈原則憤而抱巨石投汨羅江而死。據說這一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人們爲了保全屈原的屍身,紛紛划船到江上把糉子投入水中,爲餵飽魚、龍、巨蟹。從此,每一年五月初五,楚國人都到江上賽龍舟,投糉子紀念他。到現在一直這樣。”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耶,今天我又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了。”今天,我不僅吃了糉子,還知道端午節的來歷,真是開心!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6

今天是端午節,鄉下的太太生病了,我和媽媽回家看看太太,在車上的時候有點暈車特別想吐,到家了以後還是覺得十分難受,就到門外蹲着,結果真的吐了,感覺也好多了,暈車真痛苦!

在鄉下的家的院子裏,有好多農家蔬菜,有辣椒、西紅柿、山芋、玉米,還摘了新鮮碧綠爽口的黃瓜,哎呀!被黃瓜的刺扎到了,還挺厲害的。

中午吃的都是菜園摘得蔬菜,真好吃,我吃了一大碗飯。吃完飯後,太太叫我和奶奶進房間,我很好奇:太太要幹什麼呢?只見太太掀開一條布毯,哇!我看到了好多毛絨絨的小腦袋,嘰嘰喳喳的叫,一隻、兩隻、三隻……太可愛了,剛出生的小雞寶哦!有的身上的毛還沒幹呢!太太拿起一隻給我玩,我小心翼翼的把它捧在了手心裏,暖暖的、軟軟的、嘴很尖,爪子上還有指甲,放在手心裏還癢癢的,真可愛!好想把它帶回家養起來啊!不過太太說太小了,還不能吃東西,叫我下次等大點在給我帶走。我看了又看,捨不得極了,太好玩了,下次一定再去看小雞。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7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有賽龍舟和吃糉子。

這一天,我的媽媽買來糯米和棕葉。我好奇地問:“我的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我的媽媽給我說了端午節的又來後,就開始教我包糉子了。我看我的媽媽包一個糉子,然後我拿起一片葉子也包了一個糉子,可是糉子旁邊一角掉糯米出來。我的媽媽說:“快把糉子放到碗裏解開,糉子要包三個角要包緊些很好吃不會壞掉。”我聽我的媽媽的指導,我認真地學着包糉子,小心翼翼地把角搞好,捏緊。我終於學會了包糉子。我的媽媽說:“我們還要包更多糉子。”於是我們抓緊時間趕快包,包好後。我的媽媽把糉子放進鍋裏煮了一會,就煮好了。我的媽媽說:“快吃吧。”我們全家就圍在一張桌子吃起來。吃完後,我們就去外面賽龍舟了。首先是紅隊領先,然後藍隊慢慢的跟了上去超過了紅隊。快要到終點了,紅隊隊員齊心協力一起衝到終點。最後紅隊得了第一名。我在心裏歡呼起來,有說不出的高興。

今天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8

今天是端午節。早晨,媽媽早早地起牀了,在我沒睡醒的時候悄悄地給我戴上了五絲。我醒了,看到手腕上五顏六色的五絲開心極了。以前爸爸跟我說過,端午節戴五絲是爲了辟邪保平安的。

我穿上衣服,跑到院子裏,看見姥姥和媽媽已經開始包糉子了,我迫不及待的跑到媽媽跟前對媽媽說:“我要當小助手!”媽媽高興的說:“好,你就幫我們拿棕葉吧。”我爽快的答應了。我幫媽媽拿了一片棕葉,媽媽拿着棕葉把糯米放到棕葉裏,用兩條線把棕葉捆起來,就做好了一個糉子。我們忙了大半天終於做好了一鍋糉子。糉子下鍋了,煮了好長時間,香噴噴的糉子味出來了,媽媽打開鍋蓋,拿出糉子,我迫不急待的扒開一個糉子就吃,第一口就咬到了一個甜甜的大棗。我一邊吃着糉子,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的故事。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屈原看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在五月五日傷心地抱着石頭投江了。人們把糉子投到江裏讓魚吃,魚就不會咬屈原的身體了。

走出院子,我聞到了家家戶戶都飄出了糉子的香味。過端午節真好,即能戴漂亮的五絲,吃到美味的糉子,還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我好開心啊!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糉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糉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糉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着做。

糉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糉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糉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說:今天的糉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糉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10

“糉子香,香櫥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叉在大門上……”。

讀了這首兒歌,大家都知道寫的是端午節。“五”與“午”通,“五”又爲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娃娃節等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不僅和五緊密相連,就連來歷都有五條傳說呢?有屈原說、龍的節日、迎濤神說、惡日、夏至說。其中紀念屈原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鈞《續齊諧記》和北周宗懍《荊楚歲時記》的記載。

據說,屈原於五月初五投汩羅江,死後被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年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般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間,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民間端午節的習俗也不少,有吃糉子、喝雄黃酒、賽龍舟、掛菖蒲、艾葉……

據說吃糉子原來是爲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屍體;喝雄黃酒是爲了驅妖辟邪;賽龍舟原來是小舟打撈屈原的屍體,後因爲人們像競賽一樣,所以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的習俗。總之,都是爲了寄託人們對屈原的哀思之情。每逢端午節,我們家也不例外,都要一起吃糉子。每當媽媽包糉子時,我都會催促媽媽動作快點。當糉子一端上桌,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一個肉糉吃起來,啊。真香。端午節就是這樣一箇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11

我國的傳統節日不計其數,習俗也就像天上的星星,在怎樣多也數不完。今天,我就介紹一箇中國五千年最的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極其之多,像沙灘上的貝殼,拾也拾不完。其中,威海主要有吃糉子,踏青,掛艾蒿,系彩繩等。我首先介紹系彩繩。

在古代,每每到了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給小孩子們的手腕、腳腕繫上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彩繩。有一些孩子的脖子上也帶着彩繩或者小笤帚,好像是要掃光身上的疾病,災難。傳說,繫上彩繩後,病就到了彩繩上。等到端午節後下第一場雨,把帶有疾、災害的彩繩扔到小水窪裏,就把疾病和災害用水洗掉了。

端午節還有一件頭等大事——吃糉子。

人們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屈原。傳說,農曆的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這天,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自殺殉國。當地人民聽說後趕緊划船去搶救他,還把糉子扔到河裏餵魚蝦,防止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這就是糉子的由來。

說到糉子,糉子的品種更是讓你眼花繚亂,有原味的,紅棗的,肉的……但我最喜歡豆沙的,撥開翠綠的艾葉,雪白的糯米變成現在你眼前。咬一口,暗紅色的豆沙就漏了出來,那味道誰都無法抵擋。

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含義深刻,似乎每一個習俗都有一個故事,博大精深,值得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授下去!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12

今天是端午節,天氣格外的好,我們的心情也格外的好,因爲我們要到爺爺奶奶家去過節。

到了爺爺那裏,我看見爺爺正在門上掛寶劍一樣的植物,我連忙跑過去幫忙。那個東西旁邊滑滑的,裏面還有肉,形狀是一個比豐少一橫的,真有點奇怪,爲什麼這兩個橫的東西,其中一個是斜的,爲什麼不是平的呢?從爺爺那裏得知,原來要這樣是爲了驅邪。

“開飯了,開飯了!”不知誰喊了一聲。我們就一擁蜂窩似地衝出大門,來到桌子上,你爭我搶地夾着自己喜愛的菜吃。忽然,伯伯冒出一句:“我來考考你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我聽了,一下子舉起手來,忘了現在是在吃飯,大家都笑了起來,我也一樣。伯伯看了,笑着說;“那王聰穎,你來說吧。”我聽了,站起來,清了清嗓子,說:“今天是端午節,是紀念屈原,所以端午節又叫詩人節。”“下面可沒那麼簡單了,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糉子又代表什麼?”伯伯一連提出了兩個問題,可把我們考倒了。這時,表哥王鑫站起來說:“端午節還有賽龍舟,掛艾草等習俗。而糉子,它的外面是糯米做的,白白的,表示屈原這個人清清白白的,裏面的紅棗紅紅的,表示屈原有一顆愛國的心。”“答對,”伯伯摸着我和表哥的頭說:“獎勵王鑫兩個糉子,王聰穎一個糉子。”大家哈哈地大笑起來,院子裏一下子變得鬧哄哄的。

今天真是又有的吃,又有的學,真是一舉兩得的一頓飯。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13

大街上,人人都在慶賀;市場上,還有人在買糉葉;房子裏,一個個巧奪天工的糉子正在誕生……這一切的一切都在暗暗地顯示端午節來了

今天,媽媽和奶奶也包起了糉子。我學着她們的樣子拿出四片大小差不多的糉葉,學着她們的樣子把糉葉鋪在手上,再在鋪好的糉葉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幾顆大紅棗,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可是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奶奶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心裏的一塊沉重的大石頭放了下來。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糉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奶奶。這時我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非常不容易,包好的糉子放在鍋裏大約過了一個小時左右,糉子熟了。我迫不及待抓起一個糉子,把猛吞下去,結果被燙的臉就紅了。媽媽在旁邊笑我:“你的紅臉蛋好可愛啊!”我聽後“無語凝噎”,只得陪笑。

我感受到人們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紀念屈原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的傳統風俗。蘊涵着祖國人們深深的情感,承載着中華民族絢麗的文化,它起源於中國,發展於中國,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己的節日。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14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去姥姥家過節。

來到姥姥家門口,我看到門上已經插上了艾蒿,聽姥姥說艾蒿在端午節天亮前插在門窗上可以驅蚊殺菌。姥姥已經將糯米淘洗乾淨浸泡了五六個小時,姥姥又把洗乾淨的糉葉放進鍋裏煮十幾分鍾,這樣可以除去葉子的青氣,增加葉子的柔韌度,在包糉子的時候纔不會破。一切準備完畢,開始包糉子了。姥姥把兩片糉葉稍作重疊放在左手中,用右手撈出適量的糯米均勻的攤在糉葉中央,再放上蜜棗和花生,兩食指向中間護攏糯米,卷至半圓柱型,兩邊葉子向中間摺疊再卷,用線纏緊,一個圓嘟嘟的糉子就包好了。我也學着姥姥的樣子包了起來,包糉子真是看着容易做起來難啊!我包的糉子不是這漏米就是那兒破洞,好不容易纔包出完美漂亮的糉子。等到所有的糉子包好後放進高壓鍋中,煮上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吃了。

吃着香甜的糉子,姥爺給我們講起了端午節的來歷:戰國時代楚國偉大的詩人屈原,他爲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於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迫害,再加上楚懷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情的屈原最終在悲憤絕望中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爲了防止魚蝦啄食他的屍體,駕着龍舟把糉子扔下江趕走魚蝦。從此以後每到端午節人們爲了紀念屈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等習俗。

這個端午節我吃着親手包的糉子,聽姥爺講端午節的來歷,收穫真多啊!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15

風中瀰漫着糉子的香氣,這沁人心脾的氣味勾着我的心神。一年年過去了,時光匆匆卻磨不盡人們對端午的嚮往。

端午習俗是非常令人着迷的。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煙沒幾垂名。人們往往會包上許多糉子來紀念愛國偉人屈原。

在端午節這天,大街小巷裏,男女老少中,無不散發出一種清雅和諧的淡香。從清晨起,家家戶戶就陸陸續續地進入端午節的狀態了。我在睡夢中隱約聞到一股幽香,我朦朧地眨了眨眼睛,視線漸漸清晰了。回想起那股幽香,應該是他指引我與太陽再見吧。我緩緩起身,忽然,我瞧見了正在我胸前滑落的香囊,原來,香味得飄來只因此啊。隨之,我又瞧見手腕上簡約精緻的五彩繩。原來媽媽早就爲我係上了端午的一系列標誌啊!穿好衣服,推開家門,呼吸着新鮮空氣,一擡頭便看見一紮艾草我家外門的上端。正當我感嘆着一天之計在於晨的美好時,媽媽已經端着香噴噴的糉子來到餐桌前喊我:“寶貝啊,吃糉子了。”只見,餐桌上擺了滿滿三盤的糉子。被五彩繩禁錮住自由的的糉葉此時早已張開臂膀,露珠晶瑩飽滿的糯米了。我迫不及待地含住一小塊糯米嘗在嘴裏,黏黏軟軟的,香香糯糯的,吃在嘴裏,甜在心裏。家人的臉上掛着幸福的笑容,全家都流露出一股祥和的氣氛。

美好的時光總是匆匆逝去,可那些幸福的記憶是永遠褪不去、磨不盡的。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16

榴花開,箬葉飄香,菜場裏那些巧手的老婆婆早已擺好自家包的糉子。看着這些小巧玲瓏的糉子,我想起兩年前的端午節。

那天,外婆早早地準備好箬葉、糯米和絲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一邊包糉子,一邊聊天。

我自告奮勇地說:“我也來包糉子吧!”說着就跑到外婆身邊坐下,學着她的樣子,拿起一片箬葉輕輕翻轉,把它折成圓錐體,放入米,再把多出來的箬葉折過來,蓋住米粒,結果一些米粒從裏面跑了出來。我連忙又拿了一片箬葉把它裹住,可是米粒一點也不聽話,又從另一邊跑出來,我只好再拿一片箬葉裹住它?

就這樣裹來裹去的,我的糉子成了“糉子王”。最後,我用絲線把它緊緊綁住。拎着這個超級肥大的“糉子王”,我滿腹不解:“這棱角分明、清香四溢的糉子,是什麼人發明的呀!”

爸爸告訴我:“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傳說屈原在農曆五月初五投江自盡,人民划船想去救他,可是沒撈到他的屍體,只好把大米等投到水裏祭奠他。後來用箬葉把米飯裹起來投到水中,做成菱形是爲了不讓魚蝦啄食。所以,在端午節這天,人們包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佩帶香囊。

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哦,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美麗的傳說。今天可要多包幾個糉子呀!”我說。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想,年邁的外婆一定包好了糉子在門口盼着我們的到來。我已長大,再也不會像當年那樣調皮地包“糉子王”,但那年的端午節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17

“起牀啦!起牀啦!”聽到這聲音,你一定想這是爸爸、媽媽在叫我起牀。那你就一錯特錯了,這是我在叫爸爸的聲音,這時你會說,你怎麼會叫你爸爸呢?因爲今天是端午節,我和爸爸要去橋頭的大林河放小船。一出家門口,一陣涼風向我襲來,我打了個顫,說了一聲:“天真冷呀。”一路上,人來人往,有的人已經回來了、有的人剛去,我說:“爸爸快點”,於是,我們加快了速度。

到了大河邊那裏人真多!,有老人、有大人、有學生、有小孩……我們找了一個好位置放小船,先放帆船,它代表一帆風順。接着我們又放了許願船,它們載着我的願望漂向遠方。我和爸爸低下頭洗臉,忽然發現,河裏有小魚在游來游去,好像在歡慶端午節的到來。小魚只有一釐米長,十分可愛!我用手抓了很長時間,也沒抓着。我只好和爸爸撿幾塊石頭,離開了河邊。

到了橋上我極目遠眺,大河裏的水升起了白濛濛的霧氣,大霧籠罩着大河,遠處的景物都看不清楚,我有種站在雲中的感覺。我們隨手往河下投了幾粒石頭,只聽“通、通”的聲音,河水泛起了一道道波紋,隨着河裏的小船漂向遠方。

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大河,也送走了今年的端午節。明年的端午節我們還要來放小船。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18

古老的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他,便選擇了各種方式。如,包糉子,賽龍舟,掛香袋等。在端午節期間,我有幸嚐到了自己的糉子。雖然不是大街上那般可口,但我也頗有成就。最令我激動還是看賽龍舟。隨着裁判的一聲令下,各色的龍如離弦的箭,隨流而下,欲爭羣龍之首,但誰也不甘落後。那激動人心的場面使我振奮。鼓聲咚咚,鑼聲鐺鐺。個個神采飛揚,江面上滾起浪浪白花。

人們在這一天,顯得格外熱鬧。商僱在天剛亮的時候。就已經將包好的糉子趕往集市,將裝滿艾草的香包製品運往集市。街道上有來來往往的人,有交易者、過路人、探親人······顯得十分喜慶。傍晚時分,各種才藝秀散佈其中。街旁的小餐館裏也顯得十分隆重,各種精緻菜品擺放在桌上,餐桌旁聚滿了客人,他們多人圍成一桌,聊着最近的工作事業,顯得十分和睦。

在這一天,我覺得最大的快樂是能和長輩、同輩歡聚一堂。長輩們聚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語。舉起杯來,小酌清酒,互相逗樂,我也能和同輩們在嘻戲中享受糉子的香甜。

糉子裏有着長輩們對我們的關心,有着兒時美好的回憶。春節拜新年,端午賽龍舟,中秋賞明月······一個個傳統節日盪漾着兩千年不間斷的精神漣漪,聯繫着華夏民族的繁衍生息,演繹着悠久歷史的傳承。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19

賽龍舟使我們珠三角端午節的一種獨特的民俗活動,這個活動的起因是爲紀念我國古代時的一偉大的詩人——屈原而設立的。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賽龍舟,因爲爸爸當天正好有空,所以我們全家去看賽龍舟。到達賽龍舟的場地時,岸兩邊早已被圍觀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橋上的一個空擋,便叫家人擠了過去。這個位置居高臨下整個江面一目瞭然。

賽龍舟開始了,每隻龍舟都像一支離弦的箭,一個勁的向前衝,每一隻龍舟下面都都綁着不少糉子,每向前一步,龍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糉子斬下扔進水裏。每隻龍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會兒1號領先,不一會兒8號又追上了。

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氣大增,每一隻龍舟的速度更快了。這時,擊鼓手開始鳴鼓了,划船手頓時很有節奏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來助威,開始下起了毛毛細雨。真是鼓聲。人聲。助威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

龍舟的速度越來越快,彷彿龍羣在江水中急速飛騰。漸漸的,漸漸的。1號,5號,9號構成了領先集團。100米。50米。20米終點越來越近,只見5號的力量一發不可收拾的爆發了。把後面的兩條龍舟遠遠地甩在後面,然後衝線了。

賽龍舟真是一項激烈的比賽啊。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20

端午節,一個歷史悠久的節日;端午節,一個令人歡喜令人憂的節日。還記得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麼?還記得他抱石投江前說過的一句話嗎?“我聽說,剛洗過頭的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沙,剛洗過澡的一定會抖掉衣上的塵土。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是自己高尚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多麼堅強的話呀。裏面包含着多少怨恨,多少期盼呀。

我們杭州過端午,就跟平常過日子一樣,但有一件東西必不可少,就是吃糉子了。

這幾天,爸爸公司裏發下來不多不少正好十個糉子。今天早晨,我下樓吃早飯,奶奶給我挑了一個蛋黃鮮肉糉。只見奶奶把糉子放進鍋裏,然後打開煤氣,在鍋裏放了一些溫水,最後打開火,蓋上鍋蓋。在“撲通撲通”的響聲中,十五分鐘很快過去了,我輕輕地碰了一下鍋蓋,“哎呦,好燙呀。”我立刻大喊大叫起來。奶奶聽到了,趕快跑進廚房,一邊心疼地撫摸着我的食指,一邊快速地打開鍋蓋,接着捏了捏糉子說:“已經熟了,自己拿出來吃吧。”我小心翼翼地拎起糉子的一角,兩手拈着放進了碗裏,吃力地解開粘手的、七繞八拐的繩子,接着打開了沾了我一手水的糉葉。剝下了糉葉,我迫不及待地把它往嘴裏送,吃得津津有味,糉子一點都不膩,反倒有一絲鹹味兒,真是人間的極品美味呀。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2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又是包糉子的時候了。

其實在我的家鄉茂名,端午節包糉子的人不多,記憶中家裏也從未糉子,市面上也很少箬葉買,因此我也是無從學起,直到在江門生活後才學會包糉子。在江門,端午節吃糉子幾乎是遍及每家每戶 ,因爲江門的市民一般都在家裏設有神位,每到五月初一初二和初五,都要拜神,所以很多市民都會分兩次包糉子,這段時間包糉子就成了江門市民最關注的話題,見面都會問:“包糉了嗎?”我家也 入鄉隨俗,包起了糉子。

江門包糉子的材料很多,我家主要是按傳統的材料去包:糯米,豬肉,綠豆,花生。鹹蛋黃本來也是當地人不可缺少的,但比較貴,還要浪費那些蛋白,所以精打細算的公公就把它排除在計劃之外啦!

婆婆不會包,拿着糉葉在那比劃來比劃去,包出來的糉子——哈哈!不可說,不可說也!經我的一再示範,還是學不會,平時要強的她自嘲“是世上最傻的人,學不會的了,做後勤去”;公公包 糉嘛,感覺就象在編織籮筐,很認真很帶勁,那糉子綁得很結實,只是弄斷了不少繩子,包的糉子一頭大一頭小,夠特別!他說他包的自已吃,包了一半就累得停工啦;沒辦法,我這個懶媳婦這回可當 了回巧媳婦——靠我啦!近二十多斤的材料啊,我坐不住了,乾脆站起來包,只見材料在我手中翻飛,我包得越來越快,只用幾十秒就包好一個,這是前所未有的速度!包出來的糉子模樣自我感覺非 常不錯! 想想以後若沒工做了我就包糉子賣去,應該不愁兩餐,哈哈!

端午節的日記450字 篇22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節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我還知道她的另外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讓我來告訴你它們的來歷吧。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都要回孃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從而得知“女兒節”; “詩人節”那當然就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了。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掛艾葉、吃糉子、飲雄黃酒。

爲什麼在端午掛艾葉呢?那是因爲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糉子呢,它的來歷又是什麼?愛國詩人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爲了不使江中魚蝦損傷他的軀體,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每到這一天,人們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可人們又怕江中蛟龍偷去,又用楝樹葉包住,纏好綵帶,因爲蛟龍是最怕這兩樣東西,所以一直流傳到今天我們食用的糉子。飲雄黃酒是因爲屈原在投江後,有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魚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據說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

端午糉香飄,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讚頌。吃着糉子,看着精彩的的賽龍舟,心頭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