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讀安妮日記有感(通用25篇)

讀安妮日記有感(通用2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W 次

一天就要結束了,這一天裏,大家身邊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見聞吧,何不趁現在趕緊寫一篇日記。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日記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安妮日記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安妮日記有感(通用25篇)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

《安妮日記》這本書是一位名叫安妮弗蘭克的女孩在與世隔絕的密室中寫下的日記,安妮弗蘭克於1929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德一個猶太家庭,15歲在法西斯集中營悄然死去。這本書我反反覆覆看過很多次,對它的認識也漸漸發生了轉變。

起先,我覺得這是一本關於安妮成長曆程的書,安妮以一位青春少女向我們表達了自己對成年人世界的看法,以孩童心理洞察周圍發生的一切。她有花季少女熱情活潑的天性,她用火一般的熱情去渴望世界對她有同樣的包容。隨着自己的長大,她的心靈變得越發地細膩純真,在向青春期的步入中,她比以前多了幾分羞澀與成熟。同時,她對書籍也變得越來越愛不釋手,對知識的汲取越來越廣泛。與我們不同的是,成長中的安妮,對事物的認識卻又更加深刻細微。她比一般孩子更用心地去看待這個世界,更用情地去感受自己的生活。

慢慢地,我發現了她那優美的而又不爲人知的寫作才華。她用細膩的筆觸記錄了自己的生活,讓同齡的我們產生了共鳴。她將周圍的陰鬱與恐怖,自己的淘氣與夢想,他人的爭執與心理,一一展現了出來。全書的語言樸實而又精煉,使閱讀中的我們在寫作方面得到了很好的薰陶。她的語言可以使我們的心靈與她的思想融匯在一起,共同去感受她周圍發生的點點滴滴。

後來,我領悟到,這又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和我們一樣,安妮本該擁有一個充滿陽光與自由的少年時期,然而,她卻是在黑暗中度過的。戰爭扼殺了這個少女美好的生活,如同將來自由飛翔的蝴蝶禁錮在一個蠶繭裏。對於衝破這堅韌的蠶繭,她無能爲力,她只能默默承受上天給她註定的命運。但是,她對於自己的生活漸漸充滿了滿足,她最大的奢望就是安寧地度過每一天,讓知識來活躍自己的頭腦,給自己帶來歡樂。處於黑暗中的她的心中仍然充滿了對生活的希望,她同樣擁有自己的夢想,靜靜地等待生命機遇的到來。如今,擁有幸福生活的我們卻不以爲然,絲毫沒有爲自己擁有這一切而感到幸福、自豪。

落幕了!安妮帶着未完成的夢想離開了人世。她的死亡結束了她黑暗的生活,同時也結束了她心中那份對自由深深的渴望。

人們呀!我們呼喚人性、安寧與和平,同時,我們也呼喚現代孩子的醒悟。

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的孩子們,奮鬥吧!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2

《安妮日記》是二戰期間一個猶太女孩兒安妮在密室中的日記作品。

與其他日記或史書不同的是:雖然都是寫戰時的世界,但《安妮日記》讀上去並不讓人覺得沉悶、壓抑。儘管作者安妮在描述密室生活時常常用“可怕”、“難過”、“死寂”、“壓迫”這樣的詞眼。

爲什麼安妮筆下的文字不令人時刻感到戰火紛飛時的窒息呢?爲什麼安妮的內心並不絕望呢?這是我讀完選文後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可惜,這個問題沒有確切的答案。因爲我無法詢問當事人。於是,我只能靠自己的心去理解那個遙遠而又親切的靈魂。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安妮對未來充滿希望。因爲她的年輕、因爲她特有的對自己、對世界一如既往的信心。所以,即使周圍是望不盡的漆黑,她也會用自己的方式找到——哪怕那麼一丁點兒的——光明。那光明是對艱難生活的樂觀面對,是對遙遠勝利的殷切期望,也是小心翼翼撥開窗簾、通過積有厚厚灰塵的窗戶觀望大自然時油然而生的快樂。

其次,安妮善於思考。因此在最動盪不安的環境中也不怨天尤人。或許是磨難、艱苦帶給她的特殊成長吧。那些關於信念、關於夢想、關於快樂的人生最基本的要素,在她的日記中常被提及或討論。在這方面,我們不得不承認年少的安妮很有哲學的思想,就像她對宗教的看法。

最後,我認爲《安妮日記》之所以可愛、動人、不沉悶壓抑、讓讀者一陣陣替早逝的安妮惋惜,還因爲安妮在日記中細膩地展示了一段不斷成長的心靈歷程。對我們來說,是讀同齡人的文字,儘管我們經歷的遠遠不及安妮的十分之一,但是屬於這個年紀的迷茫、堅定,或許使我們更加容易理解她的處境吧。對已經走過十六歲的成人來說,安妮的清純、信仰、夢想,都是不經意間就輕易打動了他們的因素。成長過程雖然不同,但是生活在我們身上烙上的刻印,心痛快樂,悲傷甜蜜,點點滴滴,都使正在成長和已經長大的人有一種對生命共通的默契,因此我們也會更加惺惺相惜吧。

年輕的生命,成熟的思想,溫暖的靈魂。通過文字,經過心靈,直達永恆。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3

《安妮日記》是一本記敘猶太人安妮在二戰時,與家人一起爲生存而躲藏着生活的一段悲慘黑暗的時光。這本書的作者就是安妮。她的原名是安妮弗蘭克,是德籍猶太人。安妮出生在德國的法蘭克福,是奧托法蘭克一家的小女兒,母親是艾迪斯,有一個姐姐,叫瑪格特。當時納粹德國十分排斥猶太人風氣日盛。於是,父親奧托便放棄在德國的事業,而將家庭移至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一家人過着較爲平順的生活;但是,1940年5月後,荷蘭被德國攻佔之後,荷蘭的新統治者英夸特也將排猶法律在荷蘭執行。1941年夏天,安妮姐妹也因此被迫轉入猶太人學校就讀。在這段期間,安妮開始寫日記。1944年8月4日,安妮一家由於被人密告,而被德國警察逮捕。數日後,所有人被轉送到荷蘭的威斯第包克集中營,一個月後,隱祕的八個人被轉送到奧斯威辛集中營。之後,安妮與姐姐瑪格特又被轉送到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

1945年3月,姐妹都因受傷慘死在集中營中,距離貝爾根—貝爾森集中營被英軍解放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而其他隱密的成員,除奧托之外,都殺死於集中營之中。安妮的日記被公司女職員發現,並保存下來。後來,公司的女職員又它轉交給生存下來的奧托弗蘭克,1947年安妮的日記便出版,成爲珍貴的第一手資料。當時的安妮只有十五歲,她夢想着自己將會成爲一名記者或作家。可是,去因爲新領袖所發動的這場邪惡的戰爭而毀滅。而處於花季的安妮就這樣成爲了其中之一不幸者。也許生活在現在這個社會的我,沒有辦法知道當時她的孤寂,那無人陪伴的悲傷。可是我知道,和平對於我們來說是那麼的重要,我們不希望再有戰爭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

當然,《安妮日記》也告訴人們生活在那時的人,是那麼無奈,那麼辛苦,那麼奇怪。

爲什麼是他們?戰爭的殘酷,也許是現在孩子所不能理解,也告訴他們戰爭不是那麼好玩的,不是像電視那樣刺激,而更多的是殘酷。現在,不要對自己擁有的而不滿,而不知足。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這是《安妮日記》的主旨,所以我們不要因爲一些微乎其微的事而發動戰爭,戰爭最後傷害的是那些手無寸鐵的婦人和孩子,他們是那麼無辜!所以我們應宣揚和平!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4

《安妮日記》的作者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這本書記敘了在荷蘭被納粹佔領的兩年中,13歲的猶太少女安妮一家躲進狹小的密室中,他們猶如坐在一個即將噴發的火山口上,腳下是滾燙的岩漿,火山隨時都有噴發的可能,憤怒、恐懼、絕望、悲傷、甚至瀕臨崩潰,就是在這樣一個極端與特殊的環境下,安妮從沒有絕望!堅持學習寫日記,記錄了周圍環境、人與事對自己的考驗、磨礪和成長的經歷。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爲一名記者和作家,爲社會做出貢獻。她用她的堅強快樂去鼓舞身邊那些絕望到極點的大人們,使他們重燃信心和勇氣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一個純潔、率真又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們對她孩子氣的頑皮、倔強、焦躁、苦惱感到理解和同情;我們更爲這樣一個年僅十四五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理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她在日記中記載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鐵證。特別令我們感動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醜惡暴露無遺,世界正在變成荒漠的可怕現實,感到無比痛苦的同時,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於失敗,反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汲取知識、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追求心靈世界的最大自由。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給人以鼓舞嗎?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美好詞彙——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知道,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你讓我們知道,頹廢,空虛,迷茫,不過是糟踐自己;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你讓我們知道,要好好去愛,好好生活細細地品讀完安妮·弗蘭克的《安妮日記》,這個女孩,這個與我同齡的女孩,着實給了我很大的震撼。猶太少女安妮13歲時,爲躲避納粹的追殺而住進狹小的密室,他沒有自由,她恐懼,她痛苦,如花的生命隨時會因一次大意而喪失,她的生活沒有保障,就連解決最基本的溫飽都成了問題,而這樣的生活她足足呆了兩年之多……

回想生命的本質,真的值得我們去好好的思考。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祕密與夢想。但事實是,我們一再地爲生存忙碌時,我們就會對尋找和堅持棄權。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5

那是一段並不美好的日子,剛過完13歲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隨家人躲藏在父親公司的頂樓上。爲了不驚動別人,安妮做什麼事都是小心翼翼的,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爲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擡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爲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爲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記裏寫道。

安妮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字裏行間都透漏出她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她將溫暖帶給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人們都在黑暗中掙扎、絕望時,她正等待着黎明並鼓勵別人,溫暖別人。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願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着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賬”,而隨時受着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爲新領袖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裏,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象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

她做到了!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爲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爲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着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象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裏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爲如此,纔有了《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啓迪着我和更多人。

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6

在讀了這本書,我感觸很大,主人公安妮在一九四二年和一九四三年是她在童年時最珍貴的兩年,之後就因爲在xitele上任主席時,就開始德國法西斯反猶太人運動的興起,而躲起來,從此在一家公司的黑暗祕密的小屋裏度過了驚心動魄的兩年。因爲爲了避難,與外界失去聯繫,幸好在這家公司裏有一個收音機,他們一家人天天只有聽廣播才能知道外面的事。安妮對這個小屋充滿了好奇,但過了一些時間就失去了耐心,開始變得粗暴,任性,他覺得很不自由。

在他們住進這個小屋一個月後就又有一個被法西斯被迫的叫範登先生一家來到祕密小屋裏,這樣有熱鬧些,免不了爭吵,但是時間長了他就明白了,因爲沒有自由而讓人產生一些情緒是可以原諒的,所以她就以樂觀,向上,溫和的態度去面對現在的一切。而且xitele也是屢屢戰敗。他想離勝利已經不遠了。

但實際上可惡的xitele並沒有就此罷休,他更加殘害了猶太人民。一九四四年八月四日,因有人告密他們的祕密小屋被發現,安妮和其他八個人被帶走,死在納粹的集中營,只有安妮的爸爸活到戰爭的結束,把安妮的日記保存下來。

這本書記錄了德國xitele反猶太人,殘忍的殺害太人,也展現了他對特殊環境中的喜怒哀樂和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對自由的嚮往,也對德國法西斯的無比的痛恨。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7

暑假裏,我讀了安妮·佛蘭克寫的《安妮日記》,讓我感悟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是多麼深重。

《安妮日記》主要講述了一位德籍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寫的多篇日記。爲了躲避納粹的迫害,安妮一家在一間密室裏熬過長達兩年的隱蔽生活。1945年8月4日,待在密室裏的人全部被逮捕,最終只有安妮爸爸一人逃生,爸爸爲了完成安妮的夢想,出版了安妮日記。

安妮的日記,讓我們瞭解了那些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遇納粹迫害的猶太人生活情況,同時也見證了安妮驚人的勇氣與毅力。

讀了《安妮日記》,我深深體會到猶太人生活的痛苦,感悟了戰爭的殘酷。

“我感覺到了千百萬人在受苦受難。可是,我堅持仰望天空,冥冥之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書中的這句話,讓我一直銘記在心,還讓我感受到了一個小女孩對和平的呼喚,對和平的渴望。

這本日記不會因歲月的流逝而褪去色彩。因爲戰爭讓很多人泯滅了生命,戰爭帶給人們的,除了痛苦,還是痛苦,所以我們反對戰爭,渴望和平。

戰爭是邪惡的,戰爭給人類的災難時深重的,戰爭留給人類的瘡傷是難以癒合的。戰爭奪去了多少人寶貴的生命,罪惡的子彈吞噬了多少嬌嫩的生命。所以我們渴求和平之神永駐人間。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8

從古至今,書籍便是文人墨客謳歌的對象。古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詩句,今有“書籍是飢餓的人的一塊麪包”的名言。作爲一位惜書愛書之人,每天坐在柔和的燈光下,讀名家著作,是愉悅的享受,而總衆多著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安妮日記》。

《安妮日記》的作者是猶太族少女安妮·費蘭克。她的家庭原居住在德國法蘭克福。納粹興起後,安妮被迫全家遷至荷蘭避難,二戰爆發後不久,在朋友的幫助下他一家人躲進了一間密室,密室成員後曾至8人。1944年8月有人高密,他們8人被捕並被關進集中營,最終只有安妮的父親一人生還。其父整理並出版了安妮的日記,即爲《安妮的日記》。

這本書描寫了許多鮮明感人的形象。安妮是一個性格活潑的花季少女,她的父親謙虛隨和,母親語言誇張,缺乏理解能力,姐姐內斂端莊,溫柔懂事……,性格迥異的8個人,構成了這本日記式小說的主體,更觸動我內心的是,讓我對生命、對二戰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安妮的日記燃起了所有人對生命的熱情,使人們認識到大屠殺、反猶太主義,也使人們認識到人性內心的童真、善良、仁慈,更成爲現代業界的精神象徵。

《安妮日記》給我帶來了太多感悟,對親情、對友誼、對人生……

暢遊書海,愉悅心靈;寧靜歲月,唯願與書香常伴……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9

一位少女未到花季便在集中營悄然死去,而她在黑暗中寫成的日記卻流傳下來。他的勇氣、正義、樂觀、善良,將永遠打動全世界人們的心。這位可敬的少女,便是安妮。

《安妮日記》中的日記,是安妮在與世隔絕,時刻面臨死亡威脅的密室裏完成的。爲了躲避法西斯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安妮隨家人藏到了父親公司隱蔽的房間裏。他們在那裏生活了25個月,直到被捕並被關進了集中營。在這漫長的25個月裏,安妮沒有自由,生命、生活都沒有任何保障。面對苦難,安妮沒有絕望,她用細膩而富有生活氣息的筆觸,記錄了成長中的困惑、期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他用勇敢的筆墨控訴了法西斯邪惡的戰爭,描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深重災難。她的日記,不僅僅是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心靈世界的獨白,更是德軍佔領區的人民苦難生活的目標報道,是對人性、和平和安寧的熱切呼喚。

讀過這本書,我被安妮微笑着面對逆境、永遠滿懷希望的人生態度深深地打動了。她在戰爭的陰霾下,尚能將一切苦難轉化爲激發自己前進的動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更應該如此。遇到困境時,我們也要用堅強的心去面對,用勇敢的信念去攻克。憑藉着這份堅強與勇敢,相信我們會走出一個個困境,用強大的心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0

《安妮日記》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它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於二戰期間藏身密室時,作下的日記,記錄了安妮的生活,安妮在密室裏度過了25個月,過着暗無天日的日子,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密室裏遇到了知心朋友——彼得。範丹,雖然密室外響着陣陣槍聲,但是他們只能眼睜睜的看着一個個無辜的人死去,讀到這裏,我已經心驚膽戰了,戰爭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悲傷和恐懼,戰爭讓一個幸福的家庭破裂,戰爭是殘酷的,而人們的堅強卻是難以預測的,安妮沒有因爲親人的死亡而喪失勇氣,她知道自己時刻面對死亡,但她仍然心存希望,他希望戰爭早點結束!是啊,這也是每一個人的願望啊!

安妮用微笑面對和她在一起的七個猶太人,把悲傷深深地埋在心底,面對困難,她會勇敢的往前衝,這種勇氣不正是我需要的嗎?

每次失敗後,我就退縮,我沒有勇氣去面對失敗,獲得成功就是我的目的,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做一件事必須堅持到底,遇到困難堅強的面對它,你就會成功!愛迪生曾經說過:失敗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是啊!想要通向成功就必須面對失敗!

讀完《安妮日記》後,我很慚愧,安妮,這個堅強的小女孩,她只有16歲的生命,她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而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遇到一點困難,父母就會幫我克服,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事事難料,我要靠自己,勇敢的往前衝!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1

戰爭陰雲籠罩下的阿姆斯特丹,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給人一種沉悶的壓抑感,但安妮.弗蘭克,這個與我差不多大的女孩兒,卻能以樂觀的心態一邊自學,一邊保住生命!

她們的一家人躲藏在一間倉庫裏,13歲的安妮收到了一個生日禮物——日記本!從此開始寫日記!安妮最大的願望是當一名記者和作家,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髮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安妮說:“二戰後我想出版一本書,叫《密室日記》,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裏的生活看成一場有趣的探險,並且將每個艱辛匱乏當成使我的日記更豐富的材料”!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了一個純潔,率真,個性鮮明的安妮,我認爲這樣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嚴格,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理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特別令我們感動是安妮看到理想破碎,醜惡暴露,世界正在變成荒漠而無比痛苦時,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於失敗,反而更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她用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之手!

安妮的故事像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我也要向安妮一樣堅強,努力學習,好好的生活!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2

陽光代表着光明、溫暖和自由,我們每天都在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賜。可我們正處於豆蔻年華的小主人公安妮卻爲了躲避納粹的抓捕,在黑暗的密室中生活了兩年多之久。讀完她的日記,我深有感悟,感覺領悟了很多東西。

我們在十幾歲的時候享受的良好的教育,長輩的愛護,享受着無比的快樂,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可是我們的主人公卻失去自由,失去快樂,在我想都不敢想的密閉環境中記錄着自己兩年多的成長經歷。她有過憤怒,有過失望,但是隨之時間的推移,她慢慢變得成熟,慢慢長大。即使沒有陽光,也應該堅強,即使沒有快樂,有不應該氣餒。她學會了正視自己的所犯的錯,堅強面對突如其來的生活,不再怨天尤人。不僅如此,她還用這種樂觀的精神影響和改變身邊的人,她的這種精神同樣感染自由的我。讓人很悲痛的是,最後安妮被納粹抓走了,毫無徵兆的結束了日記的記錄。罪惡的法西斯泯滅人性,婦孺兒童都不肯放過,他們讓多少家庭破碎,讓多少人失去生命。

讀完《安妮日記》,我捫心自問,比不上安妮的堅強和樂觀,比不上她的勇敢。我要學習她的這種精神,儘管身處困境,依然不放棄,不氣餒,勇敢的面對現實。自由自在的生活在當下,我們用將安妮的身上的這種精神傳遞下去,用實際行動來影響身邊的人。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3

《安妮日記》這本書的作者是安妮,她當時只有十三歲。他們一家是猶太人,當時正在進行二戰於是他們一家和另外一家猶太人藏匿到一間密室裏,在藏匿的兩年中,安妮經歷了一段美妙的戀情。後來,密室被人告發,藏匿的八人全部被抓進了集中營。把人中的七人都陸續死去,最後,唯一的倖存者——安妮的爸爸,將女兒在藏匿期間裏寫的這本日記出版問世,成爲一本用垂不朽的日記體世界名著。這本書表達了作者對種族歧視、戰爭的強烈的厭惡之情、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將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貫徹始終。有一種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細節隨處可見,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

安妮經歷了快樂,期望,隱匿,抑鬱,意欲,悲憤,掙扎,死亡的人生歷程。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祕、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她渴望用年輕的激情、勇氣和天性的善良擁抱自然,擁抱世界,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安妮在寫日記的兩年多裏,生活困窘,她多次寫到阿姆斯特丹的被轟炸所造成的恐懼,也不斷譴責種族歧視,而藏匿又充滿了恐怖的日常生活,在平凡中深深地打動着人心。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4

我喜歡看書,我給大家介紹一本書《安妮日記》。

這本書的作者是德國的安妮·弗蘭克,安妮出生於猶太家庭,爸爸,媽媽,姐姐和安妮都是猶太人。1940年,納粹警察四處抓捕猶太人,安妮一家、彼得一家和杜瑟爾先生都躲進了公司大樓的密室裏。爲了不讓納粹警察抓到,他們不能拉開窗簾,只能在黑暗中生活,洗澡、聽廣播,看書……這些都非常不方便,而且大家都非常恐懼,經常在飢餓的狀態中。

雖然日子過得很苦,可是安妮還是堅持學習,不斷地寫日記,並且有了自己的理想:希望能在戰爭之後成爲一名記者或者作家。她說過:“只要我還活着,能從佈滿灰塵的舊窗簾縫裏看到這陽光,我就不可能不幸福。”安妮還在日記中寫道:“我是自己的船長,終有一天我會看到我能停泊的岸。”

我要學習安妮的樂觀、信念、堅強,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中都能堅持着,不言放棄,而我自己,有時候學習上遇到一些小困難,比如,不會做的數學題,不會寫的生字,不能彈熟練的鋼琴曲,我就會有急躁情緒,甚至想到退卻,現在我要不怕困難,迎難而上。而且,安妮經常要忍受飢餓,看看我現在的生活是如此的富裕,爸爸媽媽帶我去超市,經常會買回來很多我愛吃的食物,可是我也會挑肥揀瘦,完全沒有感受過飢餓,我覺得自己是多麼的幸福!

看着《安妮日記》,我被深深地感動了,彷彿自己就在安妮身邊,和她同歡樂,同悲傷,我建議爸爸媽媽也來讀,這是一本感動世界的日記,親愛的同學們,你也來讀一讀吧!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5

一點點翻開日記,最近一個星期裏彷彿每天都在可愛活潑和智慧的安妮的陪伴下度過。我彷彿成爲了凱蒂,仔細聆聽安妮內心的訴說。

每天都能看見最深刻最真實的安妮,見證她的成長,彷彿我真的有了一位願意向我吐訴真心的朋友。我實在是爲扮演了世界上唯一能夠看到安妮純潔美好的另一面的人而感到十分開心和幸福。到今天日記戛然而止的時候我的心彷彿被巨大的天外隕石撞上了一樣,熾熱而疼痛不止彷彿失去了最好的朋友,那種痛楚真實的有些不可思議。我想,我的一生中大概也不會經歷幾次這樣的失去所愛的感受吧,這麼說也許是有些誇張,但卻是最能表達我真實感受的話了。我想,一個人如果袒露真心地對待一個陌生人的話一定非常容易和快速成爲朋友吧!就像安妮和凱蒂一樣,穿越時空與安妮日夜爲伴,可以說是我應該珍惜的一段經歷了。

作爲比安妮大七八歲的成年人,我卻時時刻刻被安妮的話語警醒我時刻爲這個上世紀的13歲小女孩而驚歎連連和自嘆不如,我實在驚訝於這個小小的年齡的孩子十分清醒和辨證的自我認知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科學文化知識,還有超乎同齡人甚至大部分成年人的睿智和寬容,以及理性和充滿哲思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所有的合集,讓我看到的絕對不是13歲小毛孩。而是文明世界的寶藏!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6

今天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這本書,主要寫了安妮的在荷蘭被德國佔領希特勒上臺後大力補猶太人取消猶太人身份,那是猶太人被大批大批的裝進牲口的大卡車裏拉去了集中營,那裏總受非人待遇,直到死亡。

本文作者安妮也是猶太人,他的家人以及朋友也都是猶太人,因此,安妮一家人到處逃亡,先是到爸爸的辦公室,上面的密室中過着沒有自由,只有恐懼和提心吊膽的生活,但沒過多久,他們還是被納粹人發現,並將他們帶去集中營,最終還是沒能逃過死亡,年僅15歲。散發着單純和安靜氣息的文字,安妮用最樸實的方式在我們面前解剖了戰爭,沒有所謂的正義,也沒有所謂的利益,更沒有所謂的分歧,只有人生中深深的瘋狂。在讀《安妮日記》時,在大戰的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在日記裏,她訴說着她憤世嫉俗,在日記裏,她控訴着人世間的痛苦與殘酷,在日記裏,她傾訴了那種剪不斷的惆悵,在日記裏,她談到了外面一切與追求自由的青春和渴望。安妮沒服輸過,低過頭,停過步,她在前進着。

讀完了《安妮日記》這本書,我對她的結局,感覺到萬分悲傷,雖然這是歷史事實,但是我還是不忍心看着一個小女孩被敵人殘殺。

安妮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她是那麼勇敢,堅強,在危險面在危險面前不退縮。我認爲:閱讀,會讓歷史變得更有血有肉。(馬盈嘉)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7

1942年—1944年,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也誕生了一本名著《安妮日記》。安妮是位猶太少女,她原本幸福的生活就這樣破碎了。1942年7月,由於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

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尤其對安妮這樣一個好動多話的13歲女孩。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連用水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而且常常擔驚受怕。這一切差一點把安妮逼瘋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裏已經成爲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她寫到:“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着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

這樣的一名如花少女最終還是在貝根貝爾森集中營永遠地閉上雙眼,她距自己16歲生日只差3個月。

在看《安妮日記》的時我常想,安妮是怎樣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的?是的,是她心中帶着不可泯滅的希望!我又想起了她寫地那句話:“我仰視天空,冥冥中覺得世界還能好轉,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着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

我相信,她有這種勇氣。就因爲安妮明白,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8

《安妮日記》是爸爸推薦給我的一本世界經典名著。自從接過書本,我便愛不釋手,每日細細翻讀。

作者安妮弗蘭克是一名猶太少女。13歲生日那年,安妮收到的生日禮物中有一本日記簿,從此安妮便開始寫日記。“沒有日記,也就無我”。安妮在日記裏表達了她對成年人世界的看法、她熱情活潑的天性、不爲人知的寫作才華以及初生的愛情等。日記記錄了荷蘭被xxxx佔領的兩年中,安妮一家躲在密室中的生活。他們猶如坐在一個即將爆發的火山口中,腳下是滾燙的岩漿,火山隨時都有噴發的可能。憤怒、恐懼、悲傷、甚至瀕臨崩潰,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中,身體遭受着非人的折磨,安妮的精神卻依舊強大。她從未絕望過,她將日記作爲她的精神寄託,寫下生的希望。

這是一個不願屈服的靈魂在黑暗中的吶喊,更是德軍佔領下的人民生活於水火中的目擊報道!安妮以爲沒有人會看到她的日記,卻沒想到,如今她的日記已經震撼了全世界。

1944年8月14日,安妮一家被告發,全家被捕,安妮的日記也停止在這一天。安妮因傷寒在卑爾根卑爾森集中營去世了。這個結尾令我心痛不已。

安妮的日記給了我深刻的啓迪:也許我們常常會因爲一些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因爲一些小的困難而怨天尤人。但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去面對磨難,以永不言棄的精神走出困境!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19

《安妮日記》的封面上有一行字吸引了我的注意:這是一位女孩寫的。這讓我更好奇了,便繼續看了下去。

這本日記記敘了在種族迫害下的八個猶太人躲進了“祕密小屋”。開始了他們28個月的藏匿生活。 這28可月有數不清的意外事故,食物和生活用品的稀缺……但即使是在最痛苦恐懼的時候,安妮也仍然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她在日記中寫道“人性本善,混戰和苦難終將結束。”就是這種樂觀的心態支撐着安妮面對一切困難,讓她從孤獨、恐懼中慢慢走出。 安妮還熱愛寫作,夢想成爲一名科學家。她總是認真地檢討每件事情,找出原因。這些品質都值得我去學習。

有一次,我正在做一道比較難的思考題。剛看完一遍題目,我完全蒙了!這是什麼意思啊?!我又看了一遍,還是沒有任何頭緒。我有些沒耐心了:下一次再不會,我就不想了!我有馬馬虎虎地掃了幾眼題目。哼!又不會!我不寫了!可剛要放下筆的我轉念一想:安妮生活在艱辛困難的環境中,她還仍然不忘寫作,不玩學習,不忘讀書。我怎麼能不好好上學呢?我拿起筆,仔仔細細地看了即便題,認認真真地思考了一會兒……哦!我知道了!原來只有像安妮那樣專心致志地思考,才能成功!

看了這本書,我學會了認真思考。也讓我明白了學會善於思考的重要性。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20

1944年3月29日,波爾克斯大臣談到,戰後應該出一本與戰爭有關的日記或書信。當安妮爸爸獨自抹着眼淚走出納粹集中營,並接過安妮的日記時,《安妮日記》橫空出世!

《安妮日記》向我展現了作者的內心世界、生活情況和人物特徵,

一個個生龍活虎的人物彷彿就在我眼前:深愛安妮的皮特、認真工作的牙醫杜賽爾、強壯的爸爸、溫和的媽媽、乖巧的姐姐、自以爲是的達恩太太、愛抽菸的達恩先生···成熟的語句,生動地比喻···讓我們看到的好像不是一個14歲的小女孩,而是一個作家。

我看完這本書後爲德國的行爲而感到憎恨憤怒,爲猶太人的處境而難過,爲安妮的痛苦而嘆氣。

唉!世界爲何如此不公!日記中的安妮並不是好孩子,她與媽媽吵架,跟皮特戀愛···但她不是沒有優點的,她喜愛作文,能自我反省,能換位思考···我不得不說,安妮真是個可愛的孩子。

許多人都讚揚安妮的寫作水平,我也不例外,就連德國著名作家恩斯特·施納貝爾都讚歎:“不論什麼年齡來看,她(安妮)都是一個水平極高的作家,能在當時殘酷的現實環境下寫出如此優秀的作品。”

隨着時代的推進,二戰已經十分遙遠了,現在我們口中只有周杰倫、張學友等人,

安妮雖然被歷史的沙土掩埋了,但她的精神永久長存,正如她在日記中寫的一句話:我要活下去,永遠活在人們心中!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21

這幾天,我讀了《安妮日記》這本書,令我產生了許多想法。

這本書的大概內容我先給大家講一講吧!

安妮是個出生在德國的猶太人,因爲希特勒上臺後,十分排擠猶太人,所以他們一家搬到了荷蘭。

之後德國法西斯侵略者佔領了荷蘭,因此,他們的生活變得十分拘束,也失去了許多自由。接着安妮上了猶太人中學,她學習成績不錯,活潑開朗,善於交流,深受同學們的歡迎。

1942年7月,德國法西斯開始屠殺並囚禁猶太人。安妮一家在朋友的幫助下何4個猶太人一起住進了一個“祕密小屋”。

他們過着提心吊膽、見不得人的生活。

就這樣,他們在這個沒有光的祕密小屋裏度過了大約910個日日夜夜。

這本書也寫了許多安妮對人生的感想,讓我也學到了很多。

在我看來,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人人平等,猶太人也應該像正常人一樣過着幸福生活。現在也有一些富人排斥那些窮人,比如保姆、臨時工……

看了這本書我還感悟到了一個道理:人的一生會遇到許多坎坷,不要因爲遇到一點挫折就抱怨、放棄,應該勇敢面對,就像安妮他們,在這兩年多的日子裏,沒有出過那一扇大門,也遇到過許許多多的問題,比如沒有了糧食、差點被人發現……在他們的艱難面前,我們的小挫折又算什麼呢?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22

今天我讀了安妮日記,書的作者——安妮,同樣是這場經歷的受害者。她以第二人稱的形式將納粹分子的暴力行爲統統記錄在日記本上,使後人有機會了解真實的歷史進程。同爲猶太人的安妮,十分怨恨納粹的不講道理的行爲[將猶太人趕盡殺絕],她認爲這是不人道的。

安妮是幸運的,她和她的家人以及爸爸同事的家人藏在了一個名叫“後屋”的地方,並在此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體驗到了生命的價值;安妮又是不幸的,她生得一副美人坯,卻是無辜受害的猶太人,最終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憑什麼,憑什麼納粹可以隨便剝奪猶太人的生命?憑什麼猶太人就要忍受滅族的悲慘命運?可憐的安妮雖揭示了恐怖的歷史,但她並沒有改變歷史!我爲此感到痛心:一個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竟如此失掉了生命,真是太遺憾了。回首想想我們這一代的孩子們,沒有經歷過生離死別,天天生活在如此優越的環境裏,竟忘了幾百年前一個與我們年紀相仿的少女在爲自己的明天發着愁;不知道明天能否繼續活下去,不知道明天是否就被別人告了密,被抓到納粹集中營裏去。這種對前途的渺茫的遐想,不知道現在有幾個學生會考慮這些。

安妮在日記裏講述了自己對人生,愛情的見解[抑或說成感悟],讓我們重新解讀這個世界,理解這個世界的種種,讀來讓人獲益匪淺。

朋友,讀讀安妮日記吧,相信你也會因此變得更成熟,言語更富有哲理!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23

1942年7月,13歲的安妮和家人爲逃離納粹恐怖統治,躲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一間倉庫裏,從此展開兩年多的密室生活。1942年6月12日,13歲的安妮收到一個日記本作爲生日禮物,從此開始寫日記。

剛見到這本書,知道這是二戰期間安妮在密室中寫的日記時,我很驚訝又有些懷疑,不相信在那種環境下,還會有人靜下心來寫日記。可當我查閱資料確認這本日記是真的時,我就感動了,爲安妮的勇氣、爲她那一顆不懼的心。

她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名記者和作家,作爲一名成長中的少女,她在日記中吐露了與母親不斷髮生衝突的困惑以及對性的好奇。“二戰後我想出版一本書,叫做《密室日記》……”“我經常心情沮喪,可是從來不絕望。我將我們躲藏在這裏的生活看成一場有趣的探險,充滿危險與浪漫情事,並且將每個艱辛匱乏當成使我日記更豐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記裏寫道:“我希望我死後,仍能繼續活着。”這便是安妮那強大的內心。

她生活在密室中,仍然有理想,並把他們在密室中艱辛的生活和她通過廣播知道的外面納粹殘酷迫害和屠殺猶太人的這些事情,都作爲了她日記的材料。那是一種怎樣的樂觀與淡定啊!

《安妮日記》中所描述的事情早已成了一段歷史,但卻仍然能給我們帶來啓迪。那就是:即使遇到了困難,我們也應該靜下心來,不要因爲困難而亂了腳步。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24

計劃每個月看兩本書,先從簡單點的開始。

大概花了一個多星期把《安妮日記》看完了,不過只是青少版的,淺顯一些。因爲年代的特殊,讓普普通通的一本日記也賦予了時代的意義。

記得小時候在嫂子家裏看到一本雜誌上,有個貝塔斯曼書友會,每個月都會推薦好書。我最喜歡在那些書目裏瀏覽,幻想着那些書拿在手裏的感覺。其中就有一本是《安妮日記》。精裝版的封面,看起來厚實的書頁,都讓我無限嚮往。時隔數年,小時候的願望總算實現,只不過打了折,看的是薄薄的青少版,而非精裝原版。

安妮是一個年僅15歲的小女生,她從13歲開始記錄這本日記。那年猶太人受德國人的排擠,他們全家只能躲在一間陰暗的小閣樓裏生活,一呆就是兩年多。日記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記錄的。讀着她的日記,彷彿就能看見當時社會的動盪和戰爭的殘酷;有時讀到她和皮特互相好感的那幾篇時,竟覺得十分親近,也許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的心事都是相似的吧。住在小閣樓的每個人的性格,都在她的日記中栩栩如生。

日記是一個值得人敞開心扉去傾訴的好朋友,安妮甚至還給它起了名字。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可以跟它傾訴,生活裏的瑣事也可以記載。到後來往回翻閱的時候,它的意義便超越了日記本身。

翻閱和記錄本身就是一種十分美好的感覺。

讀安妮日記有感 篇25

昨天,我在書店裏看見了安妮·弗蘭克著的《安妮日記》,這個作家英年早逝,只活了16歲,這部書寫了她16年的童年生活,我看了十二分同情他們。

這本書講述了:1929年,安妮出生在德國法蘭克福的一個猶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臺,開始瘋狂地迫害猶太人,弗蘭克一家移居荷蘭:一次,安妮過生日時,收到一本硬皮筆記本,安妮十分喜歡,給這本日記取名叫“吉蒂”她在上面寫日記,寫他的喜怒哀樂和她心中的小祕密,一切都那麼美好,但在1942年6月,德軍佔領了荷蘭,爲了逃避蓋世太保的搜捕,父親帶着一家人躲進了辦公室的密室。幾天後,另一家也擠了進來。在這不隨意活動的日子裏,安妮接着寫日記。時間慢慢流逝,安妮想着可以快點告別這個充滿死寂和飢餓的囚牢重返校園。後來她真的離開那裏,不過去的是集中營,1944年8月4日,弗蘭克一家被發現,後來,凡丹一家和安妮媽媽伊迪斯去世了,安妮姐姐瑪格麗特支持不住了也去世了,1945年3月,差三個月滿16歲的弗蘭克死於傷寒。戰爭結束後,只有安妮父親一人生還。他整理出版安妮隱匿期間的日記。

讀完之後,我十分同情他們,他們一家和凡丹一家、公司職員,真的好可憐,戰爭這樣無情,傷害了許多無辜的人們,我好同情他們,我和安妮一樣,渴望和平,全世界人們一起生活,從此不再有戰爭,讓我們化敵爲友,世界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