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有關端午節的日記3篇

有關端午節的日記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8W 次

即將要到一天的結尾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時候認真地寫好日記了。在寫之前,要先考慮好內容和結構喔!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有關端午節的日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端午節的日記3篇

有關端午節的日記 篇1

我們大家都知道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嗎?那我就給大家講講吧!

端午節的來歷: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午”,“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午”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 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午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端午節的習俗:吃糉子與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賽龍舟等。糉子又叫“角黍”、“簡糉”,前者是由於形狀有棱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組成。端 午節吃糉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裏食用。

今天又到了端午節,又該吃糉子了,但你們會包糉子嗎?我會包,剛學的,下面我給大家說一下我包糉子的過程吧。

首先找兩個大小差不多的糉葉,把兩個糉葉往外拉長一些,然後從中間往裏裹成一個像漏斗一樣的三角形,這樣模具就做好了。下一步就開始往裏放米了,放一點,使勁壓一壓,再放一點,米壓的越結 實越好。接着是把左這的葉子往右邊裹,右邊的葉子往左邊裹,一定要裹結實,這樣大致就包好了,最後一步就是纏線,手拿着糉子,纏三個角交叉纏,纏的越結實越好,這樣糉子就包好了。

包糉子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看起來簡單的事表,做起來卻很難。

有關端午節的日記 篇2

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糉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溫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糉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糉子的比賽呢。說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說,自己忙着做。

糉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糉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糉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說:今天的糉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糉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溫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有關端午節的日記 篇3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每年端午節小姨都會包許多好吃的.甜的大蜜棗糉子給我們吃,尤其是我和媽媽最愛吃。還可以和長輩.妹妹們一起聚在外婆家吃飯,熱熱鬧鬧的度過端午節!而今年卻沒有那麼熱鬧了。因爲舅舅和小姨們出去賺錢了,姨丈也帶着妹妹也出去玩了,只有我們一家三口和外公外婆了。顯得十分冷清。

今天一大早,我本已爲媽媽會包蜜棗糉給我吃,誰知媽媽卻在忙着做家務。中午,爸爸煮了一桌好飯好菜,叫外公和外婆過來吃飯,但是沒有洋溢着一點兒歡快的氣氛!

下午,媽媽爲了不再讓端午節過得一點意思也沒有,便帶我和外婆一起去外面逛逛。我們首先去了菜市場,卻沒有看到半個糉葉的影子,去買糉子卻沒有蜜棗的,我有些失望,媽媽安慰我說:“下次看見有賣蜜棗糉子的絕對買給你吃!”聽了這話我的心情這纔好了一點。媽媽逛完了服裝店又帶我們去了閤家福超市去,路途中還給我們買了一些好吃的。從超市裏出來後,我們已是滿載而歸。

回到家後,我因爲很想舅舅和小姨,還有四歲的小妹妹,所以便上網和他們一起視頻聊天,小姨笑着對我說明年端午節一定包很多的蜜棗糉子給我吃,讓我吃個夠。雖然今年我們沒能在一起過端午節,但是還可以在網上和他們相見,也是很開心的。舅舅和小姨還跟我約好,明年端午節一定回來過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