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數學教師培訓研修日誌範文(通用8篇)

數學教師培訓研修日誌範文(通用8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2W 次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日誌吧,一天終於結束了,相信大家這一天裏都收穫頗豐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誌了。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的日誌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師培訓研修日誌範文(通用8篇),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教師培訓研修日誌範文(通用8篇)

數學教師培訓研修日誌1

通過近幾天的培訓學習,我對《校本研修》有了新的認識。我深刻認識到校本研修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校本教研是促進初中班主任專業自主發展重要方法。隨着新課改的推進,校本研修蓬勃發展,它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一線教師的呼喚,也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階梯!

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努力做到如下幾點:

1、加強師德修養,夯實立教之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自己的爲人處事、治學態度、行爲習慣甚至於服飾儀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處在嚴格的監督之下,都會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起着極爲重要的作用。自身要爲學生和社會作表率,必須要做到:

第一,熱愛教育事業,勇於承擔責任。從事教育事業,走上三尺講臺,當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是我強烈的理想追求。教育是令人陶醉的事業,是我最願意從事的事業。爲此,我深知自己任重而道遠。同時,作爲一名黨員,必須勇於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能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言行代表着一個羣體,始終要注意其產生的社會影響、社會效益。 第二,謙虛好學,刻苦鑽研。把虛心向別人學習、向前人學習,向老教師學習作爲自己奮飛的起點。通過學習老教師的工作經驗和敬業精神,來豐富自己的認識、知識及才能。同時我常靜坐獨思己過,剖析自己的不足,以加以改進。

第三,我深刻的懂得教師的思想感情、道德情操和學術品格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師愛就是師魂。熱愛教師的職業是做好教學工作的前提。

第四,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學雙方互相瞭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學工作,並有利於幫助學生解決一些思想認識問題,使他們健康地成長。發現學生有不良習慣或行爲,能及時加以制止並正確引導,指出其錯誤之處和危害;如果學生在生活方面有什麼因難,也應該多加以關心和幫助。從我的親身經歷來看,坦誠對待學生,真心面對學生,是教師受學生歡迎的重要法寶之一。

2、努力學習新課程的相關理念

力爭按時參加市、區、校組織的新課程專題培訓,在集中培訓時認真記錄,深入反思,加強與同伴的互助交流,不斷提高新課程意識和實踐能力。在關注學生髮展的同時,更關注自身的發展,成爲能適應新形勢,具有創新精神,在教育中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的現代型教師。認真開展有效備課,有效課堂教學、有效作業設計和批改的研究。

3、教育技術能力的提高方面

積極參加市、區、校組織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積極參與網絡研修,並對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評論,及時與各位博友溝通交流,增長自己的見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使自己能夠更及時的瞭解外面的世界。力爭使自己製作的課件可操作性強,實用性強,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4、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方面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所以,我今後一定要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質和人格。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調整好心態,使自己的言行有利於教師自身的生理健康,

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於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總之,今後本人一定增強研修意識,以研究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不斷在教學中自我總結、自我反思,不斷進取,努力上進。

數學教師培訓研修日誌2

作爲一名教師而言,參加繼續教育學習是教師的一部分,就這段時間的學習而言我認爲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學習期間,在與實際相結合,不斷的實踐,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現將一些學習體會做個小結。

一、通過對繼續教育的學習,我首先是更新了兩個重要的觀念:其一,對中學教師來說,研究是學習、反思、成長、發展的同義詞,與專業人員的研究具有質的區別。它是“以解決問題爲目標的診斷性研究及實踐者對自身實踐情境和經驗所做的多視角、多層次的分析和反省。”其二,我們這些綜合科從現在的教育角度上講不是一門主科,但也是必不可少的學科。教師對此的定位非常迷惑。但通過學習,從“過去的我”與“現在的我”的對話交流,是努力擺脫“已成的我”,爲不斷獲得新生的過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爲了提高自己、發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守護人。他將教師角色定位於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教師首先是學習者,不僅要善於向實踐學習,向理論學習,而且要向學生學習。教師是研究者,帶領學生主動積極參與科研課題的研究。教師是實踐者,實踐的內涵是“變革”。

二、教育無小事。一個細節可能會影響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他能從日復一日的教學生涯中領悟和體會到教育的真諦,開掘出散發着新鮮芳香、體現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細節。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是具有自立發展能力充滿創造力的生命體。概括地說,“教育的真諦在於啓發自覺,在於給心靈以向真、善、美方向發展的引力和空間。

三、就人格而言,無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地域、任何學段,師生之間都應該是天然平等的。教師和學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識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進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師要用自己的行動去感染學生,要用自己的言語去打動學生,把自己對人或事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以此使師生間產生心靈的共鳴。學生只有感受到教師的善良和真誠愛心,才樂於聽從老師的教誨。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教師要抓住機會,適時地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給學生,與學生通過交流達到心與心的溝通。教師的語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時又要富有理性。這樣的語言才能讓學生願意接受,達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話語,滋潤心田。溫暖的的話語,可以使學生深深感到教師真誠的關愛,從而拉近師生的距離。教師對學生還要有一種充滿責任感和理智感的愛,這種愛就是嚴格要求,嚴而有度,更要嚴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之外,我們還需要結合個人情況及教學環境和特色來很好的貫徹和應用它們。這個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發現和自我完善的過程,除了需要不斷客觀的看待“過去的我”,我們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熱情,一份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神聖信仰與追求!

在學習研修的過程中,我堅持每天進行網上學習,認真觀看各個專家的視頻錄象,通過學習,解決了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使自己在師德修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駕馭課堂、把握教材、交流溝通、教學設計、班級管理、教學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優秀的教師,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己。雖然能夠學習的時間必須得從一點一滴的積累,這樣也更加珍惜這次學習機會。我通過課程視頻聆聽了專家的專題講座;通過課程文本加深了對專題的理解; 通過課程作業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將啓動的教學改革;通過網上探討尋找到了思想的沉澱和共鳴。

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有實效。我根據區、學校制定的學習計劃,幾乎每天都安排了一定的學習時間和內容,把學習、作業、交流、討論互相穿插,保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獲取最大的學習效益。將近一個月裏我用課餘時間和雙休日完成了多項選修課程的學習,在網上向全國各地的教育專

家、名師學習,在學習中,我還做了大量的學習筆記,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能夠根據網上提供的一些案例發表自己的見解,探索更有效的方式與途徑。每次學習之後,積極獨立高質量地完成了網上作業,達到了預期的學習效果。

學習的過程是一次知識積累與運用、創造的過程,因此要會學、善用。繼續教育學習課程裏有豐富的知識講解,我每次看後,總要有一個思考,即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經驗帶進自己的課堂,有針對性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縮短同發達地區學校教學上的差距。通過實踐對理論、經驗的檢驗,尋找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點、相同點與銜接點,完善自己的課堂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課堂教學藝術。我刻苦鑽研以求更大程度的吸收這些知識,結合教材所需,將一些抽象的知識內容具體化、形象化,現實化,讓自己不斷進步,爭取做一個稱職的教師。

通過這個月的學習,我受益匪淺。作爲一名年輕的教師,聽課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種重要途徑。沒有進行這個月的學習之前,一直對聽課問題存在一些這樣的誤區,簡單說一下這三個方面

(1)聽課缺乏計劃。有時高興聽纔去聽,隨心所欲,其實,聽課教師應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好自己的聽課計劃。

(2)沒有調整好聽課心態。我以前聽課的時候,就是覺得授課教師講得挺不好的。其實不應該這樣,應該抱着學習的態度去聽課。

(3)聽課不能做到跨學科去聽。跨學科聽課是新課程提出的要求。新課

程的一個新的特點就是打破學科的界限,注重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繫,利用其他學科的知識解決本學科的問題。掌握豐富的知識,就能夠融會貫通。

還有就是關於評課的問題,以前對於這方面的認識也是比較片面的,沒有深刻的認識。自從聽了《課堂教學診斷》之後,認識也進一步深化了。我也認識到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思想上沒有重視評課,認識上有偏頗。當時,我就認爲,聽課就是找別人的缺點。評課時聽課教師或提出教學方法不當、板書不明晰、提問方式有待提高等籠統的意見,或抓住一個發音、一句話的失誤大做文章,把教師的課堂教學說得一無是處。這樣的評課,不但不利於教師揚長避短,改進課堂教學,而且會使他們產生謹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消極情緒。對於評課,要進行充分的重視。評課是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高和引導課堂教學改革方向的重要手段,是教師之間進行交流的平臺,不論是對於聽課教師還是對於被聽課教師來說都有着重要的意義。

數學教師培訓研修日誌3

通過研修學習,我對於數學教學有了深入的認識。數學教材進行了改編,課堂教學要改革,這樣,我們老師就要更新觀念,再備課,教學目標,教學行爲、學習方式以及教育評價都要進行改變。

1、教學目標變了,是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如創新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等。教師要更新觀念,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上,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因此,數學課程的目標不止是讓學生獲得必要的數學知識、技能,它還應當包括在啓迪思維、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等各個方面的發展。強調學生“經歷了什麼”、“體會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讓學生願意接近數學、瞭解數學、用數學。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認識自己所生活的環境與社會,發展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3、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服務者和引領者。

2、課堂上,教師的角色變了,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成了學生探究的合作伙伴,成了學生課堂學習的引領者,成了個性化教學的創新者等。素質教育強調,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爲學生今後學習奠定基礎。這就要求教師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瞭解每一個學生;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長,瞭解他們的興趣愛好,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知道他們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讓他們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後顧之憂,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學習上,以便更好地提高學業成績;在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動中,教師扮演着指導者和服務者的雙重角色。

3、數學課程建立在促進學生髮展,反映現實社會,適應社會需要、實施素質教育的新版本。新教材在編寫上確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改變學生以前的學習方式,提倡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在此思想的指導下,新教材不是以例題、習題等形式出現,而是以數學活動的形式安排,從而提供了大量的觀察、操作、實驗等實踐活動。

4、數學課程在教學方式上,強調教師要通過情景等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活動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想法,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並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與交流,得出有關結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結合學生實際進行教學,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掌握好教材的使用,以此實現學生學習方式上的轉變,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能力。

5、新課程的評價方式變了,由原來用分數的方式反映學生成績,變成用不同等次量化成績,體現了個人的能力佔主要地位。

6、作業佈置變了,按學生的學習差別分層佈置。如:暑假期間,學困生和中等生按時完成暑假作業,優秀生則提高難度,完成下學期的新課程的作業。

7、課堂的形式更科學開放了,更活躍,充滿生機了。如:學生可以自己操作探究討論、總結回報數學結論,課堂位置可以按教材的需要零時調整。

通過這次學習,進行實踐反思,學以致用,自己定會成爲優秀的教學能手。

數學教師培訓研修日誌4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數學教師,作爲一個教師,首先要愛孩子們,包容孩子們的不足,用愛心和孩子們相處。也許我們工作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我會努力去愛我的學生們。我也要讓我的學生知道課堂教學是最重要和最有效的。

我現在是教四年級,家長都知道四年級是一個爬坡的年級,但爲什麼是爬坡的年級各位家長並不十分清楚。這是因爲一年級的學生剛入學,什麼都不懂,一切都要從頭開始。既要教給他知識,又要培養他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而四年級的學生則由低年級剛進入到中年級。這一年同學們要掌握的知識就像氾濫的洪水一樣蜂涌而至。而這時孩子們的發育卻處在緩慢階段,這也就是爲什麼四年級的學生成績普遍偏低的主要原因。造成了孩子學習成績的下降。相信經過我剛纔的解釋,大家已經對四年級有了新的認識。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教學中,構建數感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換角,今年新課程全員培訓又到了,怎樣創新培訓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區鄉村小學教師先教學生做人,後教學生學數學。我認爲,學生成長髮展,做人是根本,學做人比做學問更重要。大家都曉得陶行知先生吧,他有句話讓我很有想法:“什麼是教育?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養個好習慣”。所以,本學期的數學課堂先從最基本的課堂常規,作業常規培養,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爲,學生成長髮展,做人是根本,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

上課時注意新課導入新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導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數學,讓學生明白我們的數學來源於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處處有數學。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導入方式。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導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啓學生學習之門。讓他們主動去學,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雖然在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離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集體備課、研修活動培養了教師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喚醒了教師推進新課程的意識,從而能更好的爲學生提供服務。

數學教師培訓研修日誌5

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認爲自己在上課中講得井井有條,知識條分縷析十分透徹,演算透徹清晰,但結果是有不少學生不能舉一反三,數學學習困難重重。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多數教師都歸因於學生素質差、家庭教育環境不良等教師以外的因素,很少發現是自己教學能力和素養導致而成。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課堂教學的實質是師生雙方的信息交流,共同學校的過程。教師得知學生在數學學習很困難時,是否想到了可能教師自己對教材理解不夠,沒有準確地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對教材內容層次沒有理清和教學方法不適呢?《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我們的數學教學目的是要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由“聽”到“懂”,再到“會”,最後到“通”。爲此,教師必須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批判性地考察自我主體行爲表現及其行爲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課堂教學效能,到達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現就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教師要反思教育觀念

新課標下要求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科學理念,着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習慣。數學非常重視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但是在教學活動中還是有不少教師習慣於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這樣使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上失去了興趣。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順利地建立數學概念,把握數學定義、定理和規律。

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時可以讓三個同學合作分別去畫出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這是學生會發現三條線爲什麼會是一條線?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多種,爲什麼“角邊邊”不能判定兩三角形全等?在學習鑲嵌時,可以提這樣的問題,爲什麼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正六邊形可以,而正五邊形不可以?等等。

這樣教師不斷地設問,不斷地質疑,就能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促使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和歸納各種各樣的數學規律,爲下一步學習數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我們的教師必須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緊緊抓住主導和主體的關係,解決好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問題。

二、教師要反思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藍本,是對課堂教學的整體規劃和預設,勾勒出了課堂教學活動的效益取向。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對當前的教學內容及其地位(概念的“解構”、思想方法的“析出”、相關知識的聯繫方式等),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教學目的,重點與難點,如何依據學生已有認知水平和知識的邏輯過程設計教學過程,如何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學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時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以及如何處理這些情況,設計哪些練習以鞏固新知識,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等,都應該有一定的思考和預設。教學設計的反思就是對這些思考和預設是否考慮到了。教學後,要對實際進程和學生的接受程度進行比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處及其原因,從而有效地改進教學。

三、教師要反思教學方法

教師教得好,本質上講是學生學得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的教學方法是否合乎學生實際呢?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有的教師自以爲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啓發,但反思後發現,教師的講解並沒有很好地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從根本上解決學生認識上鴻溝問題。有的教師只是一味的設想按照自己某個固定的程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也許學生當時聽明白了,但往往是是而非,並沒有真正理解問題的本質。

初中數學教學中,例習題教學是數學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概念類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教材中的例習題都是編者精心編制的,具有典型性和啓發性,它們不僅是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同時對培養學生智力、掌握數學思想和方法,及培養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等都有重要意義。

數學教師培訓研修日誌6

通過參加遠程教育培訓,在此期間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動時間學習,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穫。既有付出,又有新所得。儘管不曾謀面,但遠程研修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質,和業務綜合能力,對於今後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我覺得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我積極投身網絡研修的學習當中,應該做到了三個“自覺”:自覺參加網絡學習培訓,自覺參加討論,自覺上交作業。通過研修,使我明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明確課改對於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素質要求。我通過深入學習,從而明確了作爲一名教師必須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具有豐富的知識含量,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增強了自身學習的緊迫性,危機感和責任感,樹立了“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思想,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二、積極研修,深刻感悟

通過研修學習,學了不少知識,爲我營造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使我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我覺得在理論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反思教學工作,不斷進取

在教學中,我不斷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繼續向優秀骨幹教師學習,向有經唸的教師請教。

四、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數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學生,都會對學生起着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爲習慣等。

通這次國培學習,對我感觸很深。真真認識到“活到老,學到老,還有多少沒學到”,簡而言之,就是人的一生要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作爲跨時代的教師,這些都要求教師要不斷學習提高,做創新型教師、研究型教師、引導型教師。教師如果沒有認識到自己學習的必要性、重要性,用幾十年前你老師教你的知識和觀念去教育現在的學生,那不是穿新鞋走老路嗎?我想一個當今的教師,應同時具備雙重身份:既是教師,又是學生。教師爲“育人”而學習,作爲教師,我們的學習不是一般的學習,而是基於一個教育者的學習,我們最終的追求是育好人,爲“育人”而學習是教師的天職。我們應當積極參加上級組織的各種培訓,繼續教育,當不斷學習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讓自己成爲“源頭活水”更好地滋潤學生渴求知識的心田。

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我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增長知識,充分利用這些知識運用到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教師培訓研修日誌7

小學數學學習評價是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及其結果做出價值判斷,其內容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美國課程理論家斯塔弗爾比姆說:“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爲了證明,而是爲了改進。”這就是說評價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保持後續學習的興趣,進而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與能力,同時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一、評價學生學習的過程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對學生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應該考察學生是否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是否樂意與同伴進行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學習數學的興趣。因而,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經常利用口頭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新思維,並有效地促進學生朝着既定的學習目標邁進。如:一位老師讓孩子們從不同的角度來說“8”這個數。有的孩子說,明年我8歲;有的孩子說,教室裏有8個小組;還有孩子說8+2=10,等等。可是有一個孩子卻站起來大聲說了一句:“8是16的兒子!”教室裏頓時鬨堂大笑。按照以前的教育觀念,老師一定會認爲這個孩子自作聰明,譁衆取寵。可是這次老師沒有批評他,而是很感興趣地問他:“爲什麼8是16的兒子?”這個孩子回答:“因爲8是16的一半,所以8是16的兒子。”接着他滔滔不絕地說:“8的兒子是4!4的兒子是2!2的兒子是1!1的兒子是0!”當時老師也忍不住笑了起來,真沒有想到,孩子的思維這樣特別,他們眼裏的數字竟是這麼有趣。老師表揚了他,並對他說:“謝謝你,你的發言總是讓老師吃驚。”

二、及時評價學生的“雙基”

《數學課程標準》中對“雙基”目標的闡述是:經歷將一些實際問題抽象爲數與代數問題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探究物體與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和變換的過程,掌握空間與圖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經歷提出問題、收集和處理數據、作出決策和預測的過程,掌握統計與概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並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三、評價情感態度價值觀

情感是指學生的情感體驗,讓每一個孩子感到學習數學和動腦筋的快樂。態度是指學生對事物的看法,是在學習活動中形成的。價值觀是指對人生的基本問題的看法和態度。關注學生的發展,重要的是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價值觀與數學教學有密切的聯繫。任何一個課程、教學活動都有兩個層面,第一是顯性的課程,與數學知識有關的;第二是隱性的課程,既數學活動背後滲透的價值觀,滲透的教育。下面列舉個例子加以說明:1、一堂數學課中,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我要爲媽媽買一束花作爲生日禮物送給她,你們幫我選擇一下。在這個例子中,顯性課程是計算數學問題,隱性課程即滲透了一種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價值觀。這個價值觀是我們社會、我們民族所提倡的。

四、倡導評價主體多樣化

學生、教師、家長是參與評價的三大主體,我們要改變過去單一的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況,讓學生、家長及與學生有關的其他人員參與到評價過程中,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新課程要實現“以人爲本”,教學過程就要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爲主旋律,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自評和互評。對於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情感體驗(如是否喜歡數學、學習數學是否有信心),學生感覺是最真實的。所以,學生的自評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價值的。而數學學習又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在小組合作中,學生所表現的各種素質(如是否積極參與、是否有獨特的見解),小組內同學是最有發言權,因此學生的互評也是至關重要的。家長和孩子關係特殊,家長的評價影響孩子的發展。據說一位老師給五年級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業:假期,如果你們一家人去北京旅遊,請制訂三種旅遊計劃,分高、中、低三檔,其中火車票、飛機票、賓館住宿、各景點門票等費用,必須詳細列出,最後根據家庭經濟收入情況選擇一個最佳方案。顯然,這樣的題目很具有新課程理念,是讓學生動手動腦的、與生活聯繫密切的作業,結果很多學生不知所措,家長抱怨老師作業怪,結果有許多作業都是由學生家長包辦。在本案例中,家長如果對學校工作了解、支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親自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恰當地給予評價,對學生學會學習是終身受益的。由此可見,對學生的評價,學生、老師、家長三者缺一不可。

五、評價方法的合理選擇

評價學生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多樣的,每種評價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評價是應結合評價內容與學生學習特點合理進行選擇。常用的評價方法有:

1、課堂中自評、組評、師評相結合

這樣,通過評價學生知識的掌握、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等,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增強了自信心,爲自主探究習慣的養成奠定了基礎,值得借鑑。

2、平時評價與期末評價相結合

學生的情感體驗、參與意識、創新意識等素質,需要教師平時仔細觀察記錄,才能給學生較爲公正的評價。有些知識和技能需要學生較爲系統地學完一部分內容後才能進行考評,這就需要做到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我的做法是:

3、筆試和麪試評價相結合

筆試是常用的評價方法,從筆試中可以看出學生對“雙基”的掌握情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學生數學思考和解決問題方面的素質。但筆試的侷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在筆試中,學生有些想法、有些創意無法用書面表達,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得不到體現,教師也無法從試卷中看出學生的思考過程。面試恰恰可以彌補筆試的缺陷。

4、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

定量評價是目前教師習慣運用的評價方法,定量評價可採用百分制或等級制的方式,如做10道題,做對9道得90分。定性評價可採用等級加評語的方式進行,在評語中應使用鼓勵性的語言,客觀、公正的全面描述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哪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在哪些方面具有潛能,並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不足和努力方向,使評價結果有利於學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如對一些題目會做,但是作業卻不清楚的同學我在作業本上的評語是:優,如果字跡再清楚一點,你就可以得到一顆星了,希望你繼續努力,相信星會屬於你。果然在以後的作業中,這位同學的作業真的有了很大的進步。

數學教師培訓研修日誌8

一、營造民主氛圍,使學生敢問

小學生思想活躍、求知慾旺盛,對事物有着強烈的好奇心,這就是問題意識的種子。然而,這顆種子能否萌芽,取決於是否有一個適宜的環境和氛圍。在現實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還存在無疑可問,即使有疑也不敢問,或者根本就沒有機會問。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教師沒有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對問題的培養意識重視不夠。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我認爲,作爲一個小學教師除了應具有和藹可親的態度,大方的儀表,清晰而富有激情的言語等,還必須樹立新的教師觀,尊重每一個學生,倡導“思維無禁區”。在教學中營造積極、寬鬆、自由、和諧的教學氛圍,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鼓動學生大膽質疑、提問。如有學生提問時,立刻爲他大聲喝彩:“問得好!”或者說:“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當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後,要笑容滿面地向全體學生說:“這麼好的問題,哪位同學有自己獨特的想法?”

二、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想問

所謂問題情境,是把學生置於研究新的未知的問題氛圍之中,使學生在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過程中學習數學。它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載體。教學中,應有意創設有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地進行數學學習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置身於該情境中,猶如身臨其境,從而產生強烈的問題需求和迫切的探究心理,使他們樂於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創設能激發學生興趣的問題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影響學生學習自覺性、積極性的最直接因素。小學生的興趣源於好奇。教學中,應注意創設充滿趣味性的問題情境,努力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問題情境中,寓抽象的數學問題於新奇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在濃厚的興趣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新知。如在教學“體積概念”之前,可爲學生講述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導學生思考:烏鴉原來是喝不到水的,後來爲什麼喝到水了?放入的石子與水位升高有什麼聯繫?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麼?一石激起千層浪,根據回憶故事和逐步解答教師設計的問題,學生馬上就會想:“對!這是什麼原因?”這就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很想找到問題的答案。

2、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情境

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情境,讓學生體驗到數學問題就在自己身邊,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如教學“圓的認識”時,我設計如下情境(課件出示):一隻小猴子先後騎上車輪分別是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圓形的車子在路上行駛,只有圓形輪子的車子能平穩行駛。一路上,小猴子上下顛簸的樣子非常滑稽可笑,學生興致盎然,帶着“車輪爲什麼要設計爲圓形”的疑問,迫切地投入到新知的學習中去。

3、創設富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一些富有開放性和挑戰性的問題情境,正確引導和培養學生合理的成就需要,激發學習動機,增強自信心。例如,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的比較”時,把學生置於客廳裝修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產生參與設計的慾望,進而思考:我們能解決哪些方面的裝修?讓學生知道地板的鋪設應考慮客廳地面的面積,踢角線的問題要用周長的知識。

三、指導質疑方法,使學生善問

學生具備了敢問和想問的能力後,不一定就能把問題問得貼切,問得有高度。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他們最大限度地發現問題。

1、注重示範,通過教師的“舉一”引導學生“反三”

教師可選取一些較爲典型的題目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如“按比例分配”例題教學後,學生很自然地提出質疑:此類題可否用歸一法解、用分數法解,以後還能用其他方法解嗎?通過這樣的訓練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爲學會質疑打好基礎。

2、向常規解法發問

經常鼓勵學生對常規解法質疑、評價、拓展思路,以尋求獨特、新穎的解題方式。如比較3/4和6/7的大小,一般學生都是毫不猶豫,就用通分的方法去解決,很少學生會提出將3/4變爲6/8,判斷出3/4比6/7小,所以應鼓勵他們積極去探索。

3、向教師發問,提高學生質疑能力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了質疑習慣後,教學中給學生留有質疑的空間,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質疑的狀態。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新課結束後,讓學生對本課知識質疑。學生問:“老師,爲什麼一張紙的二分之一是半張紙,兩張紙的二分之一是一張紙,四張紙的二分之一是兩張紙,同樣是二分之一,紙的張數卻不一樣?”老師則組織學生展開討論,讓學生拒理力爭,問題自己提,規律自己找,結論自己總結,提高學生質疑能力。

4、向生活發問,提高學生質疑水平

數學來源於生活,存在於生活,並且應用於生活。教師要儘可能把數學問題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從生活中搜集相關的數學知識,引導學生髮現一些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在發現中質疑,在探究中質疑。如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時,佈置學生事先到商店調查商品價格的表示方法;教學“元、角、分”時,創設購物環境,讓學生實際運用,用已有數學知識分析生產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等。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寬鬆、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中敢問、想問、善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