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做人應當穩住心氣,寵辱不驚經典日誌

做人應當穩住心氣,寵辱不驚經典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W 次

成功時不要居功自傲,要學會寵辱不驚。功成名就時更要穩住心氣,能夠適當地將榮耀會給其他人一些,甚至爲了明哲保身,功成身退也不失爲良策。

做人應當穩住心氣,寵辱不驚經典日誌

——-題記/飛

人生就是受苦受難的過程,這個觀點不知道有多少人認同,但要謀求發展,必須“穩步前進,謙虛謹慎,寵辱不驚”是每個人都毋庸置疑的。因爲成大事者必備的就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沉着。

三國時期,曹操手下智慧超羣,謀略過人的謀士——荀攸,他輔佐曹操二十餘年。期間討袁紹、擒呂布、定烏桓,他從容不迫地謀劃戰爭策略,處理軍中上下左右的複雜關係,直到輔佐曹操統一北方,他始終在殘酷的人事傾軋中處於穩定地位,原因就在於他能夠穩住心氣,無論在怎樣的情況下他都不會亂了方向。

曹操曾對荀攸這種底調做人的心態用一段話作出了精闢的總結:“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伐善,無施勞,智可及,愚不可及,雖顏子,寧武不通過也。”由此可見,荀攸的智慧過人,他對內對外,表現的.迥然不同。對內,他用過人智慧連出妙策;對外,他用堅強的意志奮勇當先,不屈不撓。但卻從不邀功,不爭權位,表現的謙虛謹慎,寵辱不驚,甚至還掩蓋他的功績。

在曹操謀取袁紹冀州時,荀攸前後謀略了十二種策略,使得曹操順利的打敗袁紹。但當有人問起他當時的情況時,他的回答極其出人意料,他說他什麼都沒做。即使史家稱讚他是“張良、陳平第二”時,他仍然閉口不提自己的卓著功勳。

也是由於他的寵辱不驚的心態,才使他深受曹操寵信二十餘年,直到建安十九年在從徵中善終而死,還是沒有一人在曹操面前讒言陷害,更沒有讓曹操不悅的行爲,這在歷史上非常罕見。在他死後,曹操痛哭流涕,說:“孤與荀公達周遊二十餘年,無毫毛可非者。”

寵辱不驚的底調處世方式,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的那樣不知喜怒哀樂。事實上,它是通過多做事少說話、沉着冷靜的將智慧發揮得淋漓盡致。與此同時,寵辱不驚,穩住心氣還能夠保命安身,得以善終,這又何樂不爲呢?

西漢初年,在連年戰爭導致人口銳減,經濟蕭條,國家困難重重的情況下,漢高祖賜予功勳卓著張良,富饒的齊地三萬戶爲封邑。張良在這種情況下,毫不猶豫地婉言謝絕了高祖的厚賜,這種明哲保身的良苦用心堪稱至極。高官厚祿的確誘人,但是低調做人的本色不能丟棄。如果你擁有名利就沾沾自喜,失去名利就黯然神傷,那麼,你永遠也只是外物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