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小學研修日誌(通用6篇)

小學研修日誌(通用6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日誌記錄着生活中點點滴滴,一天終於結束了,相信大家這一天裏都收穫頗豐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日誌了。你所見過的日誌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小學研修日誌(通用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研修日誌(通用6篇)

  小學研修日誌1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中倡導活動化教學,注重相互溝通、與生活的聯繫以及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在探討某一個話題時,利用唱歌、表演、遊戲等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和體會。

1、通過一些情境的再現讓學生深入思考體會。品德課十分強調回歸兒童的生活,教學一定要結合不同環境、不同地區、不同年齡的學生實際。教學的活力來自於每位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和依據自己的真實體驗對課堂教學的重構與創新。

2以精細教學爲追求,整合教材。合理開發課堂教學資源,活用教材。關注品社學科的文本,深刻理解教材含義。讀出教材的重點、難點,找準教材的知識點、能力點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結合點,使其更具生活化、社會化。

3、以質疑爲起點,善於發現問題

在教案設計中,不僅專研教材,更要研究學生。因爲學生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而我們的品社教學其宗旨是以學生髮展爲本,各位老師的教案設計都建立在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的基礎上。首先,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教學特點,對教材內容進行恰當的重構與整理,制定出適切的、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目標,並圍繞目標選擇有個性特點的課堂教學方法,設計教案。

在實際教學中,倡導學生自主性學習和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勇於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追求有效問題和敢於提出問題,呈現不同問題;學會妥協和傾聽,培養他們通過多種途徑探索解決問題,再從不同角度總結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成爲一個有責任感的、能與人交往的、講禮儀、懂感恩的人

  小學研修日誌2

  一、加強學習,轉變思想,更新觀念

繼續積極投身網絡研修的學習當中,應該做到了三個“自覺”:自覺參加網絡學習培訓,自覺參加討論,自覺上交作業。通過研修,使我明確了現代教育的本質,明確課改對於教師提出了什麼樣的素質要求。我通過深入學習,從而明確了作爲一名老教師必須不斷加強在職學習修煉提高、充實、具有豐富自己的知識含量,紮實的教學基本功,不斷進行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從根本性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否則就要被時代所淘汰,只有加強研修,才立於不敗之地。

  二、積極研修,深刻感悟,努力尋求理論與實際聯繫的支撐點。

通過研修學習,學了不少知識,爲我營造了一個廣闊的學習天地,使我掌握了先進的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積極參加專家講座,努力探索課程理論與教學實踐有力結合的支撐點,形成教學的合力。我覺得在理論的形成方面有大幅度的提高,有助於提高教學實踐能力。

  三、反思教學工作,不斷進取

在教學中,我不斷思量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繼續向優秀骨幹教師學習,向有經唸的教師請教,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

  四、立足課堂在實踐中提升自身價值

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着“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今後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品德與生活》學教學更具特色,形成獨具風格的教學模式,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品德與生活》教學質量。我深深懂得,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着學生,都會對學生起着言傳身教的作用。思想教育要常抓不懈,着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爲習慣等。

  五、圍繞活動,讓學生在自主、合作中交流。

課堂應是學生們親自經歷發現、體驗、探究與感悟過程的課堂,孩子們的主動參與使課堂變得生動,充滿生機。同時,也是生生互動、合作交流的課堂,合作意識的樹立,合作能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更加努力工作,爲自身修養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網絡研修是良師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的一大基石。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中國教師研修網會成爲我們前進的基石,網絡研修學習會助我們乘風破浪,飛向成功的彼岸。我堅信:我研修、我進步、我快樂!

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我更應該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去增長知識,充分利用這些知識運用到課堂中,提高教學質量。新的課程理念、新的教學方法、新的評價體系,都使自己對教學與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認識與思考。只要我們認真對待,研修就會大有收穫。在學習態度上,從‘要我學’到‘我要學’。

  小學研修日誌3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

我是一名普通小學老師,個人認爲,做一名好老師,核心是一個“愛”字,教師要對學生付以無私的愛和真摯的情,付以慈母般的柔情,那就是一種更崇高而偉大的愛,它能強烈地感化着青少年一代,使他們感悟人生,走向人生。具體表現爲:

1、要對學生嚴慈相濟,教師對學生的愛,要與“嚴”緊密結合在一起。要嚴得合理,嚴得適當,不遷就學生,不放任學生,也不溺愛學生。

2、要嚴而有理。所謂嚴而有理,是指教師對學生提出的一切要求都要符合黨的教育方針,都要有利於學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有利於學生學業的進步和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對學生的真愛要體現爲既對學生有種種嚴格、嚴厲的要求,又不損害學生的生理心理,讓學生心服口服,心甘情願地接受。

3、要嚴而有度。這一點是指教師愛學生,對學生提出的各種要求都符合他們的身份、年齡和特點,如果離實際情況太遠,要求過高,學生無法達到,這種嚴格也就毫無意義,雖然年齡差不多,又同在一個教室,但由於多種因素所致,學生的思想水平、認識水平、知識水平以及理解能力都不會完全相同。因此,嚴格要求必須防止“一刀切”。有的要求對於多數學生來說可能是適度的,但對於後進生來說可能是他們努力也難以達到的,而對於好的和優秀的學生來說又顯得偏低。所以,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要區分對待,適度地要求學生,這樣纔會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4、要嚴而有方。教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能否收到顯著成效,關鍵在於方法,要求學生這樣做那樣做,卻不管學生心理感受如何,“我講你聽,我打你通”,只有方法得當,嚴格才能在教育中奏效,才能培養和訓練出出色的學生。

5、要嚴中求細。“細”就是不放過所能瞭解和察覺到的任何問題,在紛繁的工作中,教師要盡力抽出時間多聽,多問,多看,多想,從生活、學習、思想、勞動、工作、活動以及家庭等多個方面瞭解學生,關心學生,善於從細節處發現潛在問題,及時引導和規範,防患於未然,避免釀成大錯。“細”本身就是愛。

  小學研修日誌4

在教學中,儘可能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教學以學生爲主體,通過欣賞、體驗感受、探索、總結、想象、創作、評價的過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感受美術作品的美,使學生的創作慾望倍增。儘可能的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空間(優美的畫面,輕柔的音樂),使整節課沉浸在藝術的氛圍中。同時,要突出了美術學科的特點,學生運用多種形式,設計出精美的、主題豐富的作品。新教材的編寫體現了以學生爲本的思想,是把活動作爲顯線,而知識作爲隱線。因此教學中要多采取活動的形式開展,活動是否有收穫,即活動要爲教學目標服務。設計的活動要呈現一個知識點。

在美術教學中,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他們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在上美術課,要有美術元素在裏面,情感態度價值觀也要自然的體現。不光要教孩子的技巧,還要教孩子的思維。對待學生眼光要放高些,學生掌握的技巧放的低一些,給學生更寬、廣的一個思路。世界上最複雜的物體,都可以歸納成簡單的幾何圖圖形。換個角度去看同一事物,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教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學生的能力,給學生的思想要保持一致。一定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孩子關注自己身邊的一些關於美術方面的東西。要從生活中,理解線條等美術知識,如:頭髮、樹(年輪)等。培養孩子蒐集素材的能力。高段學生要注重培養自學的能力。提問學生其實也是引導學生的一個重要過程。示範的作用,要處理好示範的關係,教師要作爲學生的樓梯,孩子要藉助於老師向上爬。

在上欣賞課時,不僅要學會欣賞,還要學會評述。美術語言要讓孩子多使用一些。尤其是欣賞評述課中,讓他們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試圖在美術欣賞過程中,強調評述。總之,合作的精神,解決問題的能力,蒐集素材的能力,創造力的培養在美術課中很重要。探索性:引發性(帶着問題來,帶着問題走。)

生活中一些常見的東西,經過高度概括、提煉,用最簡潔的點線面來表現。點線面的聯繫,是美術語言中最基本的。要讓學生了解藝術創作,不僅只是用紙、用筆。要理解材料的多樣性。學生可以採用自己喜歡的材料來進行創作。不能用過多的技能束縛他,主要是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教師可以對教材再加工,能讓學生自己探究的,儘量讓孩子去探究。用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想念、高興、悲傷等),要時刻爲學生着想。

在對待學生作業時要做到:三個不一樣,即,與同學畫的不一樣;與欣賞的畫的不一樣;與過去畫的不一樣。學生的作品,要有趣味性,可操作性,並不一定要求很高。要讓學生愉快的奇思妙想,不要讓孩子痛苦的冥思苦想。手工製作時,開始不要太難,要慢慢的深化。教師要靜下心來,精心備課,耐心輔導。在學生作業前還要注意引導學生欣賞同齡人的作品。

教學中強調綜合性評價的激勵功能。在評價方式上以自評、同伴評爲主,結合老師的評價,使評價進一步民主化,多樣化,充分體現了評價的多元功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同時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在教學之餘,還要注重教師自身發展進步。積極參加校內外聽課,評課、教研活動及專業培訓。多向老教師學習教學經驗,同時課外還要多看教學理論方面的書籍、雜誌,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養。

我感覺我們美術教師應該在教孩子的時候,應該教會孩子的審美知識和技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創造性的思維,要讓孩子的思維活起來,要放的開,要大膽的想,要大膽的畫,要大膽的來表現。

通過本次學習培訓,在今後工作中,我將會不斷的學習,多體會感受所學的知識,並用於實踐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爲學生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

  小學研修日誌5

我積極參加了“國培”小學美術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培訓。在培訓中我聆聽了美術教育專家的精彩講座,領略了他們獨特的教育風格和先進的教育理論;不但加強了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而且又和其他教師一起進行了課例研究。可以說此次培訓對我來說是收益頗豐、獲取匪淺的。經過這次學習,我對專業的精闢解析、獨到的見解和大量的旁徵博引,讓我在無比歎服的同時深受鼓舞和教育。對這一專業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使我更加熱愛教育事業。

提高教育思想,開闊改革視野。讓我把埋着苦幹的頭擡了起來,發現教育是需要遠見卓識的。在本次培訓中,每位專家老師給我們做精彩的講座。各位專家老師的講座,闡述了他們對小學美術教學的獨特見解,對新課程的各種看法,對小學美術教育方法的探討,並向我們介紹了比較前沿的教育理論知識,以及如何開展課例研究。從各位專家的親身體驗,從國內教育到國外理念,讓我猶如呼吸到清新的空氣,爲之振奮。

通過學習理論,不斷應用實踐。作爲一名教師,我努力把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爲實踐動能,使之有效地指導平時的美術教學工作。在培訓過程中,我把自身對美術課程標準理解與組內的老師交流,並在課例跟進後,用新的'練習設計理念指導我的教學,在不斷總結的基礎上重新發現,如此用心的循環往復,是因爲培訓班的課例研究讓我從有力,變得更加有心。

同時,我學會了變換角度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在新理念的引領下,不斷反思、調整我的教育觀,正是這種換位思考,讓我學會了信任學生,並不斷地感受到信任帶來的驚喜和力量。

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做專業型教師。培訓既緊張而忙碌,因爲在培訓中,我感受到了一種孜孜以求、學無止境的氛圍。這種嚴謹實效的氛圍,讓每聽一課我都認真準備,精心揣摩,通過網絡便捷方式查閱相關資料,努力構建高效的教育教學活動。在實踐過程中敢於迎接挑戰,便也敢於創新。可以說,是培訓激勵了我的意志,啓發了我的心智,讓我更加執着地撲在小學美術的教育教學上。有句話說的好:“教師要想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得有一桶水,甚至是源源不斷的源頭水。”所以我們要想做一名優秀的教師,不能做一潭死水,而是要做那源源不斷的源頭水,因此必須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

我們堅信,課例研究過程中的這種不服輸、不言敗,孜孜以求的精神將使我們終生受益。

總之,通過社次培訓,在我的腦海裏更深刻地體會到作爲教師的責任、更深刻認識到學習是永無止盡的,活到老,學到老。在今後工作中,我將會不斷的學習,多體會感受所學的知識,並用於實踐中,全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爲學生提供更好更優質的服務。

  小學研修日誌6

詩人常說“功夫在詩外”。藝術表演家也有一句名言: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音樂教學也是一樣,好的音樂教學設計在於音樂教學的設計者平時加強修養,提高素質,厚積薄發,做好充分準備。

通過近幾天的學習我認爲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

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纔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瞭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因此我們應從多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

1、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並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就像課程中講到的一樣,音樂課堂教學不是教師想讓別人看什麼,而是教師想讓學生學會什麼。新課程的理念與前之不同,主要是愛護學生對音樂的愛。所以先弄清楚教學的對象,明確教學的目的是上好課的前提。如果學唱歌是主要目的,就要把歌唱好;主要的精力要放在學唱歌上;如果歌曲表現,藝術加工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歌曲內涵的分析,表現技巧的訓練上下功夫;如果欣賞是主要目的,就要在欣賞音樂,體驗情感,段落分析方面做深入的研究。

總之,真正有生命意義的課堂教學是動態的,師生互動的(但絕不是事先排練好的互動),是有教案而不“走”教案,有設計而隨時又有即興表演的應變過程。這樣的教學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了學生的獨特感受,展現了課堂教學的真實性,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教學藝術,體現了音樂學科自身動態生成的特點。把學生看作重要的資源因素,讓學生在教學環境、教學文本、教師以及同學的思維碰撞中產生火花,課堂教學才能不斷煥發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