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福祿壽喜日誌

福祿壽喜日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2W 次

福祿壽喜日誌

什麼是福?除了傳統的公認的對福的特定含義的解釋外,更多的則是個人的理解、個人的感受、個人的認可。別人眼裏的福,在自己身上卻不一定是福。福,因人而宜,因人而內涵不同。在《安哪卡列妮娜》的開卷語中,托爾斯泰說:幸福的生活都是一樣的,不幸的生活卻各有各的不同。

從造字的本意上看,它左邊的“示”字旁有祈禱、企求之意,右邊有井和田之意。這說明,造這個字的時候,已經進入了農耕社會。當時的先民們對“福”並沒有過高的要求,僅是生存的必須而已。古人還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當下流行“平安是福”、“健康是福”的話都很有道理,把福的含義降到最低線,恢復它本來的意義,纔是正確的選擇。當國王問阿凡提“要錢還是要真理”的時候,阿凡提不假思索地就回答,他只要錢,理由是,人缺少什麼就需要什麼。是的,下崗工人再就業就是福,莘莘學子考上大學就是福,農民工辛勤勞動拿到工資就是福,我們玩筆桿的,寫出了好作品就是福。

福無止境,它有底線,卻沒有上限,全在於我們的認識和把握了。

祿

祿的本意是勞動報酬,無功不受祿的“祿”,用的就是本意,但它作爲“俸祿”來理解,卻有了更深的含義。在幾千年官本位爲社會主流意識的時代,入仕做官,吃皇糧,拿俸祿,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祿僅次於福的位置,古人認識到,福是人人可以創造、爭取和祈求的,而祿卻不一樣,它有求取的先決條件,那就是必須是“學而優者”,它也就被人趨之若騖,可見,祿有極大的吸引力。古人通俗地啓發讀書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還是說的“祿”字。

食祿的優越,在於依靠腦力勞動而獲得報酬,是要體力勞動者去供養的人,但它的優越還遠不至於此,關鍵還在於他是“上智者”、“肉食者”的特殊待遇,是統治階層的成員的身份象徵,是“牧”民的“大人”,是“衙門”裏的`人。從歷史上看,許多朝代官員的俸祿並不豐厚,絕對不能支撐官員蓋府邸、納小妾、僱傭人、置田產等等的巨大開銷,但官員卻從不因之而減少,相反,倒是終身爲“候補”者大有人在。

如果沒有福和祿的強大的吸引力,單純的壽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有個故事說:一個人去向醫生乞求長壽之道,醫生對他說,要戒除菸酒,他說他煙酒不沾;醫生又說要遠離女色,他說他是單身主義者;醫生還說要少吃肉食,他說他是素食者。醫生沉吟良久後,便反問他,那你要長壽幹什麼?

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孔子壽終於七十三歲,老子壽終於八十四歲,古代聖賢亦莫如此。從秦始皇開始,在兩千多年的中國封建時代裏,曾經出現過四百多個皇帝,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企求過長生不老,或祈禱於神靈的保佑,或尋求於神仙的祕授,或迷戀于丹藥的奇效,結果都適得其反,享年很短。有個宋人就曾經感嘆過:縱使千年鐵門檻,難擋一個土饅頭。

可見,長壽是相對的,而能否長壽,也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李白說,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蘇東坡說,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是的,人生苦短。若高壽,那是你的福分;若天不壽人,那也無可奈何。與地球46億年的壽命相比,即便是百歲老人,又何足道哉!所以,看開來,想通去,來去無牽掛,當是上上策!

喜怒哀樂,人之常情。喜字打頭,樂字斷尾,把怒字和哀字夾在中間,很有意思。喜事,既有個人的,也有集體、公衆的。在農村,清早出門,遇到喜鵲在枝頭鳴叫,會覺得是大吉大利,認定必有喜事降臨。

人縫喜事精神爽,人一生能逢幾回喜事呢?古人說了四點:久旱逢甘霖,洞房花燭夜,他鄉遇故知,金榜題名時。久旱逢甘霖是衆人的事,不單單是個人的喜事。他鄉遇故知,喜則喜也,不可能長在一起。只有兩喜,算作終身大喜,卻也只在一時。還有一說,形喜而實悲:久旱逢甘霖——幾滴;洞房花燭夜——隔壁;他鄉遇故知——債主;金榜題名時——別人。這雖然是調侃,但也說明了只有這些事發生在自己身上,與自己的生活發生了聯繫,才能算作喜事。

實際上,對於個人,能稱其爲大喜的,一生並不很多,某個願望的實現,便是喜而又喜的事情了。正因爲人的喜事不多,它在“福祿壽喜”中才被放在了最後一位。也正因爲喜的稀少,才顯示了喜的珍貴,天天有喜,等於沒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