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日誌 > 【必備】清明節日記3篇

【必備】清明節日記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3W 次

清明節日記 篇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與父親回老家與叔叔嬸嬸們一起去後山墓地給祖公奶奶掃墓。

【必備】清明節日記3篇

後山墓地座落在雷州市附城鎮樸札村的西面。我們坐三輪摩托車二十多分鐘纔到達。走進後山墓地,彷彿進入了仙境,那裏林木蔥蔥、鳥語花香,一排排整齊潔淨的墓碑前,早巳站滿了先我們而來的人們。供臺上,擺滿了供品與鮮花,香火燎燒,鞭炮四起,人們在墓前肅然起敬,緬懷着仙去的親人。

我們很快就找到了祖公祖奶的墓碑,把事先準備好的供品擺好,還放上了茶、酒,點燃了香火,掃墓儀式就這樣開始了。首先是大人們把隨身帶來的紙錢,紙做的電視機、手錶、衣服、收音機等,一一燒給祖公祖奶,然後,我們跪在墓前給祖公祖奶叩頭,告訴祖公祖奶,我們來看您們了,還給您們帶來了禮物與食品,請您們受用。最後還燒了鞭炮,把茶、酒灑在了墓前,看着祖公祖奶刻在墓碑裏與藹可親的照片,我們彷彿站在了祖公祖奶的跟前,看着他們慈愛的目光,聽着他們對我們的教誨……

掃墓儀式結了,我們--不捨的離開了後山墓地。祖公祖奶,每年的今天,我都會來看望您們的!

清明節日記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大家都知道這是杜牧寫的清明。

今天是星期六,全家一大早就出發了.來到祖墳前面,點了幾根香,我學着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好好學習,以後考上大學,"我知道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沒有用的,而是要實際行動起來。然後,開始燒紙元寶、紙手機等祭品。一邊燒,一邊有人給墓碑叩頭。最後,爸爸拿出一些吃的東西和酒,他把酒倒在墓碑前面的土地上。這樣就算結束了.

這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日記 篇3

一年一度,“清明”又悄然向我們走來,這是世人與故人對接的日子,我想起了時下國人的殯葬文化。

最近這些年,我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了,手頭寬裕了,思想禁錮也打破了,這本來是好事,卻也有負面效應。在對喪事的處理上(權且叫做殯葬文化)就有表現,大有回潮倒退之勢。

城裏,有時在馬路上碰到送葬的隊伍,可謂浩浩蕩蕩:有吹吹打打的樂隊,有擡着紙轎、紙馬、紙人的儀仗,有手舉招魂幡、身穿孝衣的親屬,緩緩有序,招搖而行。好像只有越辦越大,才表現出對已故長輩的尊重。

再有,就是每年的清明、寒食節、春節前、忌日,都要給故去的親人送“錢糧”,就是買了紙錢到各處去燒。入夜後,在一個路口就可能有好幾夥人,各自圍着向上竄動的火苗,大把大把地把紙錢續進去。先是冒出黑煙,然後是留下的灰燼被風吹得到處流竄,大大的污染了環境。

聽說鄉下就更厲害了,許多人故去後,已不火化,“通融”一下,就仍整體下葬,佔據一片黃土。

更有甚者,一些有權、有勢、有錢的人,不僅活着要享盡富貴榮華,死後也要安逸、排場,一擲千金,大造墓地。

這就使我想起了那年去澳大利亞旅遊時,在墨爾本見到的墓地。我們都知道,澳國地廣人稀,土地資源比我們豐富得多,但那裏每個墳墓規模都很小。而且有一種應該叫“紀念牆”的建築,上面密密地刻着故人的名氏,在旁邊凸起的'小臺上插着小小的一束鮮花,表達對逝者的懷念。難道他們簡樸紀念故人的理念不值得我們學習嗎?

過去常講,我們是唯物主義者,死去就是生命的消失,也是一種物質轉化,逝者是沒有物質享受的需求的,只要活着的人常思念他們的恩澤,學習他們的長處,就是最好的紀念,最大的慰籍。不知爲什麼現在有些國人對此卻崇尚轟轟烈烈,熱衷大操大辦,攀比之風有增無減,這些不值得我們反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