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通用10篇)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總有一些事或人讓我們感觸頗深,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寫一篇感悟,把自己的感觸都記錄下來。爲了幫助不會寫感悟的同學,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生如日落的感悟,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通用10篇)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 1

人生在世,彈指年華。也許昨天還想着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今天就已經命歸黃泉。生命無常,始料未及。多少心願來不及完成,多少事情來不及安排,又有多少心裏話都還來不及說,就這樣便是絕塵而去。

曾經,一磚一瓦都是心頭之愛,如今,家財萬貫又有何干?

曾經,兒孫子女都是心頭牽掛,如今,悲痛欲絕亦是不屑一顧。

不論曾經有多少不捨,最後都得舍下;不管昔日有多少牽掛,最後都得放下。

人啊,無論是誰,這輩子也終究是逃不過一個死字。既有受生,就有命終,不論生前是販夫走卒,還是達官顯貴,壽數已盡,便是無可挽留。

人這一生,從呱呱墜地,赤裸而來,再到年華遲暮,歸於塵土,除了走的時候多穿了一套衣服而外,勤懇一生,又能帶走什麼?

於是,父親告訴我,人生如日落。

二十歲的時候,便是那晨起的朝陽,朝氣蓬勃,生命綻放。金色的霞光,猶如一隻神奇的巨手,徐徐拉開的,是人生啓程的帷幕。

三十歲的時候,便是那上午的暖陽,雖少了朝陽那般的活潑,卻也不失勁頭,逐漸成熟穩重的.心,就像那屢屢溫暖的陽光,沐浴着人生已踏上征程的路途。

四十歲的時候,便是那正午的驕陽,那是人生中最燦爛奪目的時候,也是最彰顯魅力的階段。這時候的人生,大多已是家庭穩定,事業有成。上有老,下有小,責任與幸福並存;拼搏與成就同獲。無論是身體,還是精力,都是最穩健旺盛之時,可謂如日中天。

五十歲的時候,便是那午後的太陽,雖依然熾熱,但畢竟內力已不足,且是一陣兒遜於一陣兒。所以,五十歲開始,就是生命趨於走下坡路的時候了。正所謂“五十歲而知天命”,到了這個年齡,無論是從生理還是心理,都會接收到一些已不如前的訊息。對於很多事情,已是無力反抗,多數已學會接受與認命。這個時候,就該嚴重的注意對身體的保養了。你會發現,酒喝不動了,夜熬不起了,就連玩樂的熱忱,也是大大減退,甚至看書的時候,都會發現眼睛開始變得有點老眼昏花,不那麼中用了。只是內心,依舊是倔強的不願承認。

六十歲的時候,便是那接近傍晚但還不能完全算是夕陽的夕陽。這個時候你就會發現,體力、精力、與心力,都已不復從前那般模樣。所謂“六十花甲”,已是天支地幹一個輪迴了,就要認老了。工作上,已無力堅守一線;生活上,也開始由昔日遮風擋雨的角色逐漸轉換成了很多事情不及年輕人,甚至還需要子女來操心照顧的狀態。鏡子中,兩鬢已出現絲絲白髮。享受天倫之樂的同時,或許也在經歷父母離去的生死大問。於是,無人獨處的時候,便在心裏默默感嘆:歲月不饒人,老嘍。

七十古稀,那便是天邊即將沉落的夕陽。功成名就,兒孫滿堂,雖然也會有霞光綻放,畢竟也只是稍縱即逝了。杖朝之年,步履蹣跚,人生已進入倒計時,活一天,少一天。於是,便經常盼望着子女們能多回家看看,日子就在這殷切的企盼中,少了一天,又一天。

八十歲,或者九十歲,那已是老長天了,雖然現在普遍高齡化,但古稀之年畢竟相對不多。

活到這個時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將行止於哪天。身體就像一臺機器,這麼多年風吹雨打,生鏽挫舊,已是在所難免。也許一場感冒,就足以一命嗚呼;也許不小心絆了一跤,就再也起不來。

到頭來,生命不過一個過程。起點和終點都是一樣的,唯有過程各不相同。

看透了這些,生死輪迴,不過是尋常。

作爲子女,一定要趁着老人還能行能走能吃能喝的時候,多一點時間陪伴,多創造條件享受,無論如何,老人養一場小,我們必要還一場老。把老人接來身邊,不要讓其孤獨寂寞,給他個安享幸福的晚年,不要自欺欺人說以後有得是時間。也不要自圓其說把沒時間當推辭。老人當年生兒育女撫養我們長大的時候,比我們現在更不易,更多辛苦,卻沒有因爲艱難就不管了誰。

人老可憐,一生辛勞,就不要再讓老來心酸。人這一輩子,活的就是心情,且心情關係健康。仔細想來,無論心情好與不好,過的都是那一天,且過一天少一天。如是而言,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珍惜每一天,我們的每一天,也包括老人的每一天。

生活中,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包容,人生不過幾十載,能交集的都是親人朋友,兩旁路人也計較不着;

少一些怨恨,多一些感恩,能夠相遇的都是緣,得如何,失又如何?賠了心情纔是真正的不值;

少一些煩惱,多一些淡然,哭一天,笑也一天,何必辜負這一去不復返的一天。

人生在世,不過一場生死,斤斤計較,你能得到多少?心機算盡,你又收穫多少?臨命終了,你又能帶走多少?何不趁着有限的時光,盡情享受生命的厚賜,上孝老人,下愛子女,心中開闊,便是大海;生命向陽,才能一生燦爛。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 2

如果現在有兩條路供選擇,會怎麼樣做出選擇呢?

一條是你可以過着平穩無憂的平凡生活;一條是你需要付注一切的努力去拼搏你的理想目標,可是成功與否卻不得而知,而且成功的概率可能會很小。知道你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答案。可能你我都會有一腔的熱血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而實際上敢於去放手一搏的只有兩種:一種是沒路可走的人;一種是有後路的人。而介於兩者之間的人是不會輕易去搏的。

路在腳下,慢慢來,相信你可以的,會成功的。

努力吧,我相信一個成語,就是天道酬勤。

送給你,同時我還寫了一句話是:努力永不晚,天道酬勤時。希望對你有幫助!

其實人還是有點磨難好,只是時間不等人,不能白白浪費時間,浪費青春。

所以,你要慎重考慮,好好規劃好人生,不要茫然,要振作,要想好人生的道路如何走。

相信自己,努力並加油,沒有辦不成的事,人只要有時如激光一樣,有個始終如一的目標,人生就是進進進,進取進擊進前,慢慢來,那樣你的穿透力會很強很強,實現的可能性也會很大很大…

自信,相信自己是最好的最優秀的最有能力,自己給自己打氣鼓勁,成功屬於隨時隨地準備的人,有智慧的人,有心的人。有目標的人。加油前進!

路雖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很多事,不是我能不能,而是我要不要!成功人士做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我們自然也就成功!這是成功的祕訣之一。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不對努力白費!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不要怨天不夠高,不要怨地不夠寬。首先要問的是這鳥有沒有比鷹飛得高的願望;這魚有沒有敢越龍門的志向。成功不是將來纔有的',而是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的!

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目標,而後是隨之的努力,有行動,有目標始終如一的理想,有人生就是進擊的動力,努力永不晚,天道酬勤時,努力永遠不會晚,天道酬勤時自成……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 3

那天,在大公園邊走路,邊想事情。想到一些未來的規劃,又想世事無常,且就過往經驗而言,大多設想都會出紕漏。便想,出紕漏也不怕,要從容地面對人生的變數。

變數發生以前,要儘可能地謀劃清楚,避免出現意外。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多算勝,少算不勝。事情成敗都是概率性事件,我們努力,只是提升成事的概率,這概率只能無限趨近於百分百,永遠不可能百分百。沒有十拿十穩的事情。多做一分只是多一分勝算,不能說必勝。但還是得做,得把人事做到極致。

變數發生以後,第一時間是止損,然後是找到最好的解決辦法。勒住頹勢以後,要調轉方向,確保自己不管在哪個位置,都是正向的。

我們去大自然看看,山頂的花草樹木,山谷的花草樹木,路邊的、懸崖上的、平原上的所有植物,都是朝天長的。不管他們在哪個位置,他們的指向都非常明確,朝天。

我們做人也一樣啊,摔倒後,要趕緊爬起來,繼續走。往前走幾步,或往後退幾步,都不要緊,重要的是,必須正向。

撥轉勢頭後,要反省。反省不是沉迷於過去的痛苦中,而是吸取教訓,爭取不貳過。既往不咎,過往不戀。日子是過以後,不是過以前。過去的意義,是滋養未來,而不是障礙未來。

凡事做最壞的打算。未慮勝,先慮敗。想各種敗的可能性,想這種可能發生以後,應該怎麼辦。不斷的推演,降低失敗的`機率。你成多少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旦敗,就可能一敗塗地。成一件事也許要十年,但敗一件事,也許只要一天。人的失敗,大多數是心智的失敗,自己先放棄了。

看一個人,不是看他在高處的時候怎樣,而是看他在谷底的時候是怎樣的。搞砸了就搞砸了吧,不怨天尤人,繼續積極正向走就是。

人要有處變不驚的能力,每臨大事有靜氣的定力。志得意滿、歇斯底里都不算什麼,從容纔不容易。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 4

古往今來,光陰之嘆是我們看到最多的感慨。哲人眼中滾滾奔流的江河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存在,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人的一生不過是從光陰中借來的一段時光,歲月流淌過去,我們自己也就把這段生命鐫刻成了一個樣子,它成爲我們的不朽,成爲我們的墓誌銘。

每一個人都有自由去描述自己的理想,但是這一切要從人的社會化進程開始。從一個自然人轉化爲一個有社會規則制約的人,這就是學習的起點。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定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他所提倡的是一種從容地把有限的知識放大到極限的學習方式,從內心的心靈獨立這個意義上來講,真正好的學習,是把一切學習用於自我,讓學到的東西爲我所用。

孔子一直在教學生一種樸素的、簡約的生活方式,先把眼前的事情做好,不要因爲好高騖遠而迷惑於一些僞命題。在學習的時候,先要把我們生命中能夠把握的東西儘可能掌握,先不要去考慮那些遙不可及或者玄而又玄的'東西。

莊子提出,道法自然,道無所不在。比如“遊”是個動詞,“遊”告訴我們,人想要體驗逍遙,必須有一種動態的系統,也就是說,讓你的生活有更多的靈動,不要讓它僵死,要善於打破常規,因爲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辯證的關係,真正穩當的東西都處在動態之中。比如陀螺旋轉,騎行自行車都是在動態中保持了平衡。

我們今天的生活中,有大多數人在應對挑戰的時候,感到失去了心理的平衡,那是因爲世界在動,而自己沒動。時代在變遷,一個人真的能做到取捨自如,以一種清楚的眼界給自己確定準則,並且以這樣心遊萬仞的心態去調整自己的生活秩序,永遠保持動態中的平衡,你就永遠不會倒,你永遠是行進中的自行車和旋轉着的陀螺。只有當你靜止下來,你纔會真正倒下。

學無止境,當所有的規矩大道已變爲你生命的習慣時,你就能夠做到從心所欲,這可以說是每一個生命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但是這樣的一個境界看似平易,在此之前卻要千錘百煉。

學習《論語》,學習任何經典,所有古聖先賢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耀下,提升悟性,使我們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的人生之道,能夠符合社會道義標準,不論是對自己的心還是對於社會崗位,都是一種無愧的交代,從而形成一個民族的靈魂。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 5

當一個人塵封自己太久,就忘記怎麼打開自己;當一個人在屋子裏待得時間太久,就缺少了面對陽光的勇氣;一個人總是掩蓋內心的真實感受,面無表情,漸漸也忘記如何微笑。太陽一直都很暖,只要你願意打開自己,笑一笑能釋放內心,減輕一些壓力。

生活就是這樣,看似無情,卻在一直教會些我們什麼,用心體會你的生活,能發現每一天都有值得的事情。

微笑向暖,安之若素。心存美好,微笑中帶着陽光,安於生活,對生命中不期遇的困難與挫折不抱怨,不沮喪。做一個明媚的自己,要像平常一樣。我們需要面向太陽微笑或者需要像向日葵一樣面相太陽。

你若微笑,清風自來。有些坎,沒有人能翻越,可又近在咫尺;有些水,有你的影子,一笑而安,給人寧靜,楚楚而動人。憧憬多久,苦等多少春秋酷暑,日落雲起,鳥倦鳥飛。有座山叫人心,有條河,謂之緣分,有一種愛叫等待。緣分臨門,於屋下竊喜,心寬則明,心樂則美。

請用最好的心情,迎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它不僅照在你的臉上,而且灑進了心裏,滲透到你的血液,渾身充滿了透亮和光明!

請用最美的笑容面對你遇見的每一個人,面對每一件事,不管這件事情對你來說多難或者多易!因爲不論怎麼你必須得面對,與其哭喪着臉還不如開心的帶着笑容去面對,也許在輕鬆愉快的心情環境下,其實一些難辦的事也會化繁爲簡、高效處理!

請用最真誠的愛去面對每一個人,讓愛灑滿人生的旅途,你的人生將會春風化雨、一路鮮花,即所謂愛出者愛返,當你毫不吝嗇地付出愛的時候,你會收穫成倍的愛!你的笑是你的成本,你的愛是你的投資,真誠地堅持做,讓溫暖流轉,愛布四方,世上沒有比這個回報更高,更舒心的。

儘管日子很平淡,卻也有閃光的,儘管會有一地雞毛的瑣事,卻也會有開心和快樂,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如若我們不抱怨,湖塗一些,煩惱就會少些,日子即便是平庸,但也活得踏實安穩。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生活多了一些責任。80後的我與歲月已是隔着幾重山水,曾經我們都想活成自己的.模樣,卻不得不向生活妥協,曾經我們都曾想用雙手握緊光陰,卻也不得不隨波逐流。

生活實苦,沒有誰的天空永遠陽光明媚,也許只有熬過了不如意,才能更好地擁抱詩和遠方。活着,只要今天比昨天有一點進步,就要懂得滿足。

如今,淡淡的日子依然如舊。每天看着第一縷陽光透過潔白的窗簾折射進來,讓我懶洋洋的不想起牀,因爲好想多睡一會。可是,那喜歡而又惹人煩的鳥兒在窗前嘰嘰喳喳在呼喚我起牀。所以也就起牀感受一下清新的空氣,讓我們生活中多一份美好。

歲月深重,陽光滿目是日子,大雨傾城也是日子,陰與晴,風景自在人心,微笑是一種力量,能選擇微笑時,請一定不要憂傷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 6

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峯。——馬克思

幽暗的黑板上用綠色的粉筆寫上了這一行字。像是鏤刻上去的,現在也鏤刻在了我的心中。我對這句話極其熟悉,可是我竟連寫這句話的馬克思是誰,我都不知道。甚至於如果不是他寫了這句話,而這句話恰巧成了我們的積累內容的話,我甚至連馬克思這個名字都未曾聽說過。經歷了這種種事件後,我猛然驚覺:自己的信息、知識面竟如此狹窄。我是否要好好補救呢?又該怎樣補救呢?我不禁疑問叢生,那些疑惑將我小小的心塞滿。

這多像我曾聽說的`一個寓言啊!在一口廢井裏,住着一隻青蛙。一天,青蛙在井邊碰見一隻從東海來的大鱉。青蛙自豪地對海鱉誇口說:“你看,我住在這裏多麼愜意呀!我要高興,就在井邊跳躍遊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裏休息。有時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裏,有時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你看旁邊的那些小蟲、螃蟹和蝌蚪,它們誰能比得上我呢!我獨自佔據這口廢井,多麼自由自在!先生爲什麼不經常到井中觀賞遊玩呢?”海鱉聽了青蛙的一番高談闊論,就想進入井中看看。可是,它的左腳還沒有完全伸進去,右腳就被井欄絆住了。它只好後退幾步,把它看到的大海的情景告訴青蛙:“你見過大海嗎?

海的廣大,豈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古時候,十年裏就有九年鬧水災,海水並不因此增多;八年裏就有七年鬧旱災,海水卻不因此而減少。大海不受旱澇影響,住在廣闊無垠的大海里纔是真正的快樂。”

寓言的結局是大鱉帶着青蛙去到了更廣闊的天地。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版本,在無數個‘坐井觀天’的版本中,我尤愛其一。這原因便是結局,大鱉帶着青蛙去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哪裏有廣闊的天地?又該如何抵達更廣闊的天地?我不知道。現在的我就像是水井中的青蛙,或許在不知歲月的時辰裏,會有一隻從大海來到這裏的大鱉,然後它會帶領我去尋找都更廣闊的天地。可是天地是無邊無際的,我如何尋求到更廣闊的天地呢?

會不會像是《陽光天使》中所報描述的雷圭爾呢?即使極致接近完美,也需要野生核桃油,那麼人是否也一樣呢?在人生命中,攝入一些成分,才能尋找到更廣闊的天地呢?答案的揭曉時偶然的,正如明曉如何的偶然。

在爲得到獎勵的同時,收穫清明的心。就像是林清玄所述:期許他們有天真的心、純善的心、美好的新、莊嚴的心,能在這混濁的世界,保持清明;能在這悲傷的人間,擁有快樂。就像是卡里·紀伯倫所述《更遼闊的海洋》,我也應該去尋找更廣闊的天地。

保持清明,擁有快樂,去尋找更廣闊的天地吧!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 7

人生如果選擇錯誤,發展就會出現歧路。每一段人生都有自己該演繹的東西。作品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年青的農村小夥子高加林一年的人生經歷。高中畢業後回到農村當起了小學教師,他在這塊貧瘠的土地上滿足地生活着,可是因爲村長的兒子高中畢業沒事做取代了他的位置,他回到農村當農民,在痛苦煎熬的時刻,村裏最漂亮但沒有文化的女孩巧珍走進他的生活。內心由彷徨轉爲寧靜。這一切因爲叔叔的調回使他返回城裏。同原來同學亞萍相見。亞萍與原男朋友分手而不顧一切追求,在都市生活中,加林與巧珍差距越來越大。最後放棄了巧珍,與亞萍好上了。加林走後門被揭發。加林又不得不回到農村,但巧珍已成爲人家的新娘。但一切都悔之晚矣

沒有農村生活體驗的人,很難理解農村人的世界。即使是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如果沒有那份真摯燃燒的愛也無法理解他們。在路遙的文字世界裏沒有極度的壞人,就在於他對這個世界沒有絕對惡意的猜測,而是用愛和溫暖回報那個給予他生命體驗的世界,巧珍和高加林他們都做了一個夢,都是一個不滿足於現狀的夢,也都是黃粱一夢。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他們倆是一樣的所以人們更多去思考的不是始亂終棄,而是這其中的矛盾與掙扎。高加林的奮鬥經歷在中國當代社會具有典型意義。

高加林作爲一個有知識。有理想。有抱負的農村青年,企圖以自己的智慧和奮鬥,改變自己的人生命運。從表面上看,高加林所追求的'是一種生活環境的改變,而實質上作品揭示的是鄉村文化與城市文化的衝突。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衝突。高加林始終處於矛盾之中,個人奮鬥與社會境遇的不協調。現代文明與傳統文化的矛盾衝突,最終導致了他的人生悲劇。

路遙在《人生》中引用了作家柳青的一段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如果加林沒有和巧珍分手那麼他也許會在小城裏長久地工作下去,但是一個有文化的人能和一個大字不識的人生活一輩子嗎?如果加林選擇的不是亞萍而是另外的一個城市女孩,那麼他又會是哪樣地生活呢?人生沒有那麼多的如果,也沒有理想中的美滿,它總是或多或少地讓我們的現實與理想相背,一個人的性格與追求往往決定了他生活的大致軌跡。愛是什麼?它有多大的力量?生活又會給你這次選擇一個什麼答案?誰都不知道,所以只有周密而鄭重地做好人生的每一次決擇,做到不後悔。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人生的路途坎坷,不必貪多,要的是過程。就算人生“對不起”我們,我們也不要做出“對不起”人生的選擇,那是對自己的一種不負責。我極力推薦《人生》,並非它出色到不行,而是真的可以學到該學到的東西。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 8

現代社會如何爲人呢?書中講了一個佛家的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緣,走到河邊,建一個姑娘正發愁沒法過河。老和尚就對姑娘說,我把你背過去吧。於是就把姑娘背過河。小和尚驚得瞠目結舌,又不敢問。這樣走了二十多裏,實在忍不住了,就問老和尚,師傅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麼能背那個姑娘過河呢?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訴他,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麼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放下。這個故事其實和孔夫子教給大家的一樣,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就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只要你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就自然小了。做人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儘量寬容。人生要真正做到寬容談何容易,而不原諒別人的過錯,就在不斷地自我咀嚼中,一次次再受傷害,不斷地懲罰自己。所以做人要懂得寬容,要懂得該放下的時候要適時的放下,不要跟自己過不去。

于丹在心靈之道中還告訴我們,當一個不幸降臨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它儘快過去,這樣你纔會騰出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你纔會活的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這更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不如意甚至是不合理,也許憑我們個人的力量是無法改變的,但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和態度。如果你的心很寬敞,很仁厚,你有一種坦率和勇敢,那麼你就可能會收穫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這種心境可以彌補你先天的遺憾,也可以彌補你後天的過失,同時能使你有定力,讓你的生命飽滿、充盈。

在我們的爲人處事的時候,要首先明確做人的根本標準,不是苛責外在的世界,而是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來苛責自己的內心,一個人內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每個人要想真正使自己的內心做到從容淡定,就要不斷地學習,讓自己成爲一個有知識、有教養的人,自覺完成一個自我角色的建樹和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內心的從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左右。

于丹對理想和行動的關係的闡述,也許會讓我們在一定的年齡段對理想和行動有更清晰的認識。她認爲理想和行動的關係,如同引線和風箏的關係。這個風箏能飛多遠,關鍵在於你手中的線。而這條線,就是你的內心願望。你的內心越淡定,越從容,你就越會捨棄那些激烈的、宏闊的、張揚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靜的、內心的聲音。這會使你走到社會角色中的時候,能夠不失去自我,能夠有擔當,能夠做到最好。看到這些,在這紛繁複雜的社會中,你否會對自己的理想和行動又重新的認識呢?是否會讓自己內心的那根線也變得淡定從容呢?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 9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圖書館二樓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裏,兩本看上去就感覺已經有很久歷史的書相互依偎,一本已經沒有了當初光滑的封面,只有五個不大不小的褐色的楷體字“哲學與人生”依舊醒目,但那字的顏色卻使我想起了久經風雨的老樹,飽經滄桑而又充滿了無窮的生命力;另一本則稍好一些,褶皺的書皮,有幾頁紙已經早早脫落,書本內部原本的線裝本已經鬆散成兩大部分,微卷的頁腳提示着我已經有數不清的人翻閱過這本書。懷着一種崇敬的心情,我選擇了第二本書。

看到這裏,你或許會覺得“這人怎麼這麼多廢話”、“講半天不知道要講什麼”,可是,我得告訴你,我的的確確是這麼個有些囉嗦的人。其實,也不盡然,我只是想用最真實的語氣從頭到尾記錄我對《哲學與人生》這本書的感受,也只是想完完整整的把我自己目前對人生的感悟告訴你而已。讀完這本書,我最真實的感受還是——選擇做你自己。

書中說“人生活在世上都只是旅客或過客,而不是歸人。”這句話確實不錯,我們從來到世上,睜開眼,一路走來,看到的,聽到的,遇到的,經歷的,無論多麼悲慘,亦或是多麼絢爛,最終留下的,只是那些難忘的銘記在心的片段,而已。而那些或美好或苦痛的時光卻是萬萬不能因爲我們渴望它停住腳步就能停下的,最終我們依舊走向孤獨,走向死亡。

正如旅行,身在途中,無論沿途的風景多麼美妙絕倫,令人心神震撼,我們終究還是不可以長時間駐足,我們或用相機拍下那些美好的景物,或用鉛筆記錄下那些感動的瞬間,但,當這些事情一旦結束(一旦發生),我們就不得不再次出發,直至下一個目的地,最後,我們回到暫別的家。

死亡是最終的歸宿。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然而,人在路上,走出怎樣的風景確實取決於你自己,看你做出怎樣的抉擇。

是選擇做別人眼中的自己,還是選擇做真正的'自己?生活的中國人,大概選擇的都是別人眼中的自己吧,爲了適應整個大羣體的顏色,遮蔽了自己的內心,選擇多數人的選擇,買多數人買的東西,說多數人感興趣的話題,甚至有時會爲了多數人那些荒唐而可笑的想法放棄自己內心的良知。

人生就像一場考試的選擇題,你無時無刻都面臨着各種各樣的選擇,而且,一旦選定,就無法更改。可是,人生中的考題卻不像考試裏的選擇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個人的選擇都可以是一樣的,也都可以是不一樣的,有時候看似分道揚鑣,可經過柳暗花明,說不定就殊途同歸了。而選擇,不過是選擇自己的路。真正做出選擇,依靠的是你的大腦還是你的心,就要看你自己了。

人生如日落的感悟 10

應老師要求,同時爲自己精神世界充充電,抽了一點時間,讀完了傅佩榮先生的《哲學與人生》,讀完後頗有感觸,故寫此讀後感

傅先生說過”一個人受過教育之後,最大的特色就是:對於許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於去做。“這句話讓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確實,人生可做的事實在太多,其中有關係自己前途和生計的大事,比方學習,工作,也有隻涉及當前蠅頭小利的小事,比方丟了一塊錢,被人罵了一句等,如果把這些小事耿耿於懷,又哪來的時間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又如‘享樂分爲很多層次,假設只把享樂定位在身體的,官能的需要,是屬於較低的層次,這種享樂的背後實際上是痛苦。較高境界的享樂是內求於已,而非依賴其他因素,因爲越是依賴外部條件,這種享樂就越沒有保障。’對於這句話,我也是深有感觸的。當今社會是一個急躁的社會,很多人爲了追求一時的感官滿足不惜花大量金錢蹦迪廳,泡酒吧,參加演唱會,但很少有人從自己的學習和工作中找出一點快樂,這樣,當他們蹦完迪,泡完吧,鬧完會回來從事自己賴以生存的.工作時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臉了,以至於許多人因此丟了飯碗甚至於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閉甚至自殺,這又何苦呢?

‘人類的典範,應該是那些讓你我這般平凡的,有着許多煩惱的人都能效法的。他們讓我們懂得:煩惱不值得擔憂,因爲能磨練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爲何而死。’這很值得我們深思,現在人們多把擁有大量金錢和物質的人當作自己的偶像,以至於許多人承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爲了掙錢。其實擁有越多並不見得就越快樂,傅先生在介紹存在主義時說,“一個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爲擁有越多,越沒有時間做自己。”在介紹道家時又說,“一個人假設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樂,因爲慾望沒有滿足會痛苦,一旦滿足之後,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細細想來,這些話句句皆是真理。此外,還有許多讓我所感悟的話,比方‘作爲一個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麼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人生態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壓力之中,後者那麼可自得其樂。’‘如果一個人表現不好就怨天尤人,那麼當新的時機來到時,反而容易錯過。’等等。這些話無一不能引起我們深深的思考。

‘當真正用理性思考經歷之後,就能知道自己應該如何做,知道哪一種人生更爲理想,也更適合自己。理想代表針對未來,哲學的思考就是要讓人能夠在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向度中連貫起來,讓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當下那片片斷斷,剎那生滅的過程中而已。’當人真正能用哲學的眼光去思考人生,那麼他肯定能在工作生活當中找到屬於自己那一份快樂與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