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心得體會 > 《十日談》讀書感想

《十日談》讀書感想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6W 次

《十日談》讀書感想1

或許是因爲被列在世界名著之中,在少年時代就在書店翻看過,但被裏面的過於暴露的性描寫給震撼住了。怎麼都很懷疑這本書的價值。現在又翻開了這本書,覺得它寫的挺好的,最起碼他很會說故事,雖然不能引起人的崇高思想,但字裏行間卻流露出作者的匠心獨到。

《十日談》讀書感想

初中的時候看的,和簡愛那一批書一起看的。這一本和名利場,看的我頗爲氣悶。

爲什麼呢?爲什麼好人沒有好報?

現在回想起來,這本書大概就是那些文藝復興初期的時髦少男少女的牀頭讀物吧(個人感覺),尖酸刻薄,但勝在有趣兒。

小學讀的,我很強悍吧,讀的時候只看男歡女愛了,其他的我也讀不懂,又沒接觸過文學史,年齡又小。

故事很精彩,世間百態,嬉笑怒罵,跟我能接觸到的小說或者生活面貌很不一樣,衝突轉折很多,很有時代風貌,而且開始的楔子給我很美麗的意象,那種n個青年男女帶着桂樹之冠不理外務的每天聚在一起輪流說故事,有種伊甸園一樣原初樸素的美。

後來我爸看到我在看這書大驚,你怎麼能看這個呢?

傳統的未接受過正統文青教育的老爹完全視這爲色情讀物呀~還好我當時不明白~

《十日談》讀書感想2

或許應該感謝那場瘟疫讓我們十個可愛的青年人相聚,我一直覺得《十日談》開篇所述的瘟疫是有寓意的。瘟疫折射出的是14世紀教會統治下的腐化和黑暗,而十個相聚而談的青年人則是黑暗中的醒悟者。就像一句話所說,當全世界都在沉睡時,你的清醒就像一場夢,但是這種清醒也是一種趨勢,人們真正看清自己的趨勢。

愛情本該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但是在薄伽丘的筆下,文中的主人公想享受自己真正的愛情則並非易事。以第四天第五個故事爲例,這一天的主題是講述結局悲慘的愛情故事,愛情本該是件自由的事,但是這十個故事的愛情卻使我們充滿了悸痛和無奈。痛的是一對對有情人悲慘的結局,無奈的是他們遭受的愛情悲劇在我們看來是那麼的不可思議,因爲任何一件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如若放在今天都不會產生那樣悲慘的結局。

故事向我們展示的哲理有很多,但無論是那個年代的愛情不自由亦或是男女不平等都不是我想談的。我想說的是14世紀教會影響下的人自我意識的喪失和人性同封建禁錮的對抗。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墜入愛河的麗莎貝塔和洛倫左根本就忘記了封建思想對他們的威脅,依舊大膽地表露自己的心跡,這是人性恢復之後產生的強大力量,它能使人更加大膽地享受自我。而麗莎貝塔的哥哥們卻完全依照封建傳統的認識,盲目地認爲妹妹的行爲爲家族蒙羞而想殺死洛倫佐。這種反應是可怕的,也是可笑的。他們完全忽略了自己妹妹的感受,將親情置之度外,而固執地殺死洛倫佐,這是封建思想凌駕於自我意識之上的反應。

《十日談》以看似輕佻的口吻向我們展示了深刻的哲理,也正是這些閃爍着理想光輝的故事,讓本書更具有可讀性。

《十日談》讀書感想3

已經好久沒有募集到大段時間來捧讀二十多萬字的長篇了,不過近日,我還算是比較有情緒地在靜讀一部作品——《男人十日談》。將時間和眼神投資在這部作品上,並非因爲該書的作者黑星人是自己交往頗多的老同學,也不是出於“盛情難卻”爲擠讀後感言而去親近這些文字。坦白來講,當我眭視書中那100個故事的標題時,我發現自己居然“俗”得這般可愛。

本想立馬給我這位仁兄去電話,詬病其依然信奉“標題黨”的幼稚,但時間卻阻止了我的魯莽,她大方地建議我還是讀完文章後再作表態吧。見時間開恩如斯,吾之俗心暗喜不已。

三樓朝西寬敞的玻璃窗外,芳菲四月,居然香樟樹葉也出奇的可人。新長出的嫩綠新葉中,鑲嵌着不少橙紅色的待逝之葉,在滿眼的新綠中,點綴着隱花似的葉子,這讓一直較爲鍾情純色的我,心情倒也悄然繽紛了許多。

作爲政治小說的《男人十日談》原本應該跟我沒有太多緣分的。生活的現實,早就不太鼓勵我去同政治打情罵俏了。潔身自好已有好長一段時間捆綁住了我的生活習性。誠然,我並不認爲這是自己懦弱的表現,有時候,“躲避”無疑是種更高層次的堅強。我只是珍惜短暫的生命時光;我只是想在那份短暫裏,無憾地去將自由的色彩,悠閒地塗鴉在自己純淨的心牆上。

我是利用了好些個午休時間,在香樟樹葉的新綠邊上,在甚爲溫煦的四月陽光下,很有興致地讀完這部小說的。當然,我從未想象過這100個故事都能令我心動異常。一部二十餘萬字的作品,若不濫竽充數些非作者本意的精華,我敢肯定,作爲商人的黑星人一定是力不從心的。我曉得上蒼沒可能像眷顧鳳儀姐那樣,將齊驅並駕這等名額欽定給我這位老同學的。不過,當捧讀着黑星人第二部二十多萬字的作品時,我是無比汗顏的。我曾經擁有過非常閒適的時光可以讓文字完整表述自己成長故事的,但是惰性讓我難以擁有跟黑星人比肩的機會。

我曾在讀海巖、餘華等人的作品時會產生一種無可名狀的感受,我估摸那應該是一種文學的力量。得以欣慰的是,此次我在讀黑星人的《男人十日談》時,我在春天的陽光下,也出現了類似那樣的症狀。我佩服黑星人的執着和膽識,更敬畏他那種憂國憂民的感奮情緒。我不準備在此篇文字中具體介紹書中哪個故事特別具有靈動的火花,因爲我自豪的心偶爾也是會體貼不到廣衆之心態的。由於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大大小小的故事,所以當看到別人的故事時,他會有屬於自己最爲客觀的評判。我羞於誤導他人,這和我做人的原則有關。

記得我曾和黑星人在同一個時間段閱讀了前蘇聯女作家尤里婭?沃茲涅先斯卡婭寫的《女人十日談》的。讀完那部作品時,他跟我說,看了那書後很想寫一些《男人十日談》之類的文字。體諒他商務那般繁忙,當時我表面上鼓勵他,心中卻是非常之不屑的。直到拿到這裝幀精美、故事警醒的成品時,我腦海裏才涌出了劉三姐當年所唱的一句歌詞來:山歌本是心中出,哪有船裝水載來……

是的,很多人的心中都有想唱的“山歌”,因爲我們活在這個世上都非常的不容易,能開懷地對着大自然、對着自己心儀的情人傾綻歌喉,那是件多麼瘋爽的事情!不過,爲了自由的歌唱,難免也是會付出意想不到的代價的。現代人都開始懂得崇尚低調了,因爲我們實在承受不起桎梏自由的磨難。所以,在讀完黑星人的此部作品時,在認真肯定其作品深度的前提下,我跟他友善地說了句英文:Take it easy。

“悠着點兒”依然不是曖昧軟弱的香吻,我只是期許在張望天堂一馬平川的路途上,不要再出現掃興的障礙物而已。我不想苦咽自由的殘羹冷炙,不想看到秋風吹落樹葉時,還有羨慕的情緒在心懷深處盪漾……

對了,這部作品的不足之處也是蠻令人遺憾的。好不容易十個講故事的男人相逢在了穿越三峽的客輪上,但在那樣貼近自由的境況下,他們除了講故事外,居然連三峽的美景也顧不上親近一番。若換成是我,怎麼說也會忙裏偷閒跟三峽懇談幾句的。都說美景不常在,那麼,遇到了又怎捨得讓其擦肩而過呢?

合上《男人十日談》的時候,窗外有陽光,四月的,非常不燙人的那種。陽光的指點中,我驀然發現了欲放的`樟樹花蕾,細柔而又清雅……也許我的心情因爲閱讀而產生了悅動——謝謝你,我的老同學!此次,我沒有與您的心血之作擦肩而過乃是我之福分。

《十日談》讀書感想4

在一段並不短的時間內,我閱讀了一本名著,那就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十日談》。這本書藉助十位年輕男女的十天生活,敘述了一百個關於人的假醜惡和精神的人的真善美的故事。在這一百個故事中,字裏行間所滲透出來的不免是對殘暴的人的批判,對善良的人的崇敬。

在書本的開頭所描寫的是一八三四年在佛羅倫薩的一場瘟疫,那時候的人民爲了不感染上瘟疫,即使是自己的親人也會置之不理,還有不少人是被誤以爲患上了瘟疫而被活埋而死。就在這樣的景況,七位年輕少女和三位年輕青年走到了一起,一行人朝着一棟遠離瘟疫的別墅前進着。他們選出了伯姆皮內婭當他們的女王,就在這樣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地方,一個個故事拉開了序幕。

在書上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叫切伯雷諾達普拉託的人,他是一個作惡多端的人,他一生做盡了壞事,他在爲穆夏託做事時來到了佛羅倫薩但卻病倒了,但他得了不治之症,已病入膏肓。他請來了一爲純潔得修士,他害怕自己的罪行得不到赦免,所以用一大串謊言矇騙了他,最後,他在臨死前受了聖禮和塗油禮,那位純潔的修士八他所懺悔的謊言信以爲真,將他的聖行告訴了人們,他的聖潔也越穿越遠。切伯雷諾達普拉託就是這樣活着,這樣死去,這樣成了聖徒。他雖然一生作惡多端,但在臨死的一刻良心發現,真心悔罪,獲得天主得寬恕,把他收進了天國。從這個故事可見作者薄伽丘對棄惡向善的人也懷有崇尚之心。

但書中不免也體現出了這樣一個真理:好人和壞人的區別在於本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是不容易轉化的東西。但所謂好人和壞人,雖然品質不同,可是有相近的人性。因爲都是人,都有作爲人所應有的需要,只是滿足需要時的思想、方法及目的不同纔有好壞人的區別。

《十日談》讀書感想5

《十日談》在西方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譽爲開啓了人性復甦的新時代。但我怎麼看,都覺得文中十位男女嘴上排拒低俗,骨子裏卻少了貴族應有的高貴之氣,他們只不過比醉生夢死的神父們略好一點。

第一,我反對因爲一個男人貧窮但是智慧、有學識便是一個出生卑微、內心崇高的人。好像他們使用計謀偷來別人的醃肉飽食一頓或是捉弄吝嗇鬼就是正義的行爲。吝嗇鬼固然值得批評,你卻不應該侵犯他的私有財產。這是不道德的行爲,反而這羣打着貴族紳士淑女的人好好讚揚。

第二,愚笨的丈夫捉姦不成,反而被妻子好好教訓一番,從此,狗男女更加肆無忌憚“享受生活”——百個故事中多少有這樣的結局,我呸!自己做了不忠於婚姻的事卻理直氣壯,這是什麼邏輯。何必畏畏縮縮,既然彼此喜歡,何不向原配言明,正大光明地重結連理,反而在這偷偷摸摸。

第三,憑什麼那麼多故事中,潔身自好的寡婦要自己的侍女去應付衝動的蜂蝶?難道侍女就比你第一等、她們就不是你們虛僞的天主教所說的上帝的孩子?因爲她們貧寒,所以就應該爲主人出賣自己的身體?

第四,爲什麼要歌頌外出破產的商人反過來在當地劫持當地人商船再次富裕?這是什麼手段,就因爲當地人是異教徒,這一切就不涉及公平正義?

西方人自己歌頌人權,此書爲證,不少於700年前所謂的人性光輝閃爍的時候,他們有多少是道貌岸然的僞君子。他們追求權益,卻總是上層社會的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