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人生感悟 > 困惑人生的人生感悟

困惑人生的人生感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7W 次

困惑與人生,孿生來到人間,直至死亡降臨的一刻。

困惑人生的人生感悟

人爲什麼總是要把結果看得比過程重要?而等真得有了結果後,大多又持無所謂的態度不太珍惜了。這又是一種普遍的幾乎是真理的現象一直困擾着我,百思不得其解。想想周圍的人,那個不是這樣:小的時候,盼望快點長大,長大後又感嘆歲月無情,留戀逝去的童年;成年後盼望早日成家立業,等成了家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衣食無憂了,又覺得家庭不夠美滿、工作不夠稱心;經過幾年的奮鬥,有的人升了一官半職,有的人也掙了一些錢,可還是不如意,不是嫌官小、就是嫌錢少;等官也大了、錢也多了,還是不滿足,希望有朝一日成爲最大的官、最富有的人……如此往復永無寧日,只有面臨死亡的那一時那一刻,才恍然大悟,原來“赤條條來,赤條條走”是真事;原來“一切都是身外之物”也是真話。可事已晚矣,只好帶着滿腹遺憾、愧疚、後悔和無奈,離開人世。悔不該不聽老人言,忙忙碌碌一生,終其兩手空空而去。因爲人們對曹雪芹“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的忠告總是不屑一顧,一笑了之,所以紅樓夢中人的命運,總是一一再現重演,無論是悲、無論是喜,無一例外,循環往復地演義。

有人說,人生就是這樣,沒有轟轟烈烈、曲曲折折、反反覆覆、起起落落就不算人生,所以,人生就是享受喜怒哀樂、起伏跌宕的過程。這話說起來容易,真正落實到行動中,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但是仔細一想,幾乎所有人又都是在一步一步這麼做……

又有人說,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我也認爲是自相矛盾的,簡單來說,正是因爲有了矛盾纔有物質的相互運動,有了運動生命才能得以維繼,地球才能正常運轉,萬物才能生長……試想,如果沒有了白天和黑夜、沒有了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人類能夠生存嗎?道理是不言而喻的,如果非要我舉例說明,那麼就舉個爬山的例子。假如把人生比作攀登珠穆拉瑪,成功登頂是最終目的和結果,顯然不可能一覺醒來背上行囊就出發,再用數日時間完成登頂任務,這是不可能的事實。那麼,我們就簡單地分解一下這個過程:第一,完成從童年到成年的成長過程;第二,完成必要的體能訓練和登山訓練;第三,制定詳細的登山計劃和必要的'準備工作;第四,從大本營出發,建立四千、五千、六千、七千等營地;第五,根據氣象資料確定登頂時間後開始登頂;第六,從大本營出發,經過四千、五千、六千、七千等營地的休整,最終完成登頂任務……這只是一個外行的初步分析,其中遇到的問題是難以想象的,否則人人可以登頂了。據我的分析,有的人需用一生的時間來準備一次登頂,也未見得能夠如願。因爲在準備的過程中不是身體原因、就是氣象原因、或是技術原因等因素,使這個計劃擱淺或泡湯,最終只能做協助他人登頂的工作(如後勤工作、建立營地工作、技術保障工作等等),其實即使完成了一次登頂任務,你能說明他的意義有多大嗎?如何衡量這個登頂的意義?我說不出來,相信你也未見的能說清楚。那好,讓我們反過來看,如果說登頂的意義重大,那麼大多的時間也是在做些準備的工作,你能說準備工作不重要嗎?不能!

人生如爬山,雖然登頂是目的和結果,但我們更多的時間是在做登頂前的準備工作,因爲沒有周密細緻的準備工作,登頂任務就無法完成,目的自然也就無法實現,當然更不可能享受到結果和成功的喜悅了。又有人說,終其一生的精力,爲完成一次登頂任務值得嗎?我說值,因爲你不是登這個頂,便是去登那個頂;不是爲登山,便是爲別得什麼,如成名成家、爲名爲利、升官發財、出人頭地等等,最簡單的也是找個好工作,積累更多的財富,過舒心的日子等。如此這般,與登山無太大區別,不同的是,準備工作不太一樣,或者說完全不一樣,但沒有準備的過程,哪怕最最簡單的生存的目的也是無法實現的,比如填飽肚子等。

人生就是一個過程,一個漫長複雜而艱難的過程,每走一步都是這個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不管是喜是悲,不論酸甜苦辣,甚至千辛萬苦、千難萬險,最終只有一個結果,完成由生到死的輪迴,不同的也只是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同的經歷罷了。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裏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雖已耳熟能詳,路人皆知,但能把它靈活用運到自己生命的每個過程,還需要一件件切身經歷才能體會到它的真正含義,這就需要用耐心慢慢等待生命中每個過程的來臨,進而去感受和體驗它的可信與正確。

對多數人而言仍然是隻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雖然這個過程漫長,漫長的幾乎佔據了人生的所有時間和精力,但仍未能讓人放棄對結果的追求。有人說,沒有結果,過程有何意義?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符合邏輯,也無可辯駁。但你能否認過程的重要嗎?不能!寫到這裏,似乎覺得這個問題與“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同工異曲,這正是困惑的地方所在。

在可考範圍內,好象地球已有46億年的歷史了,而人類在地球上的生存時間不足千萬年。雖然我們經歷了五千多年的農業文明,又經歷了三百多年的工業文明,未知領域人類的文明史與地球的年齡比起來簡直是微不足道。所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至今未能有一個可信的答案,那麼究竟是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就不足爲奇了。看來這個問題還要長期困擾我們,正如曹雪芹傾其畢生精力所著的《紅樓夢》,也爲後人留下了不知多少的困惑和謎團,以致很多人能夠以此爲生,並且還能成爲受人尊敬的“紅學”學人、泰斗等。我們幾乎連先人寫的一本書都無法讀[,有何理由拒絕“困惑”?既有困惑,說出來也不能算丟人,如果能積極投身到討論中去,道也算是一種積極的態度。

以我之見,《紅樓夢》爲我們研究“過程”與“結果”提供了一個思路,那就是衆所周知的“好了”哲學。相信沒有人能夠回答出“好”是“了”,還是“了”是“好”。也就是說,究竟“好”是結果,還是“了”是結果?如果這兩個字都互爲結果,那麼什麼又是過程呢?如果沒有過程,結果能夠成立嗎?也許有的人會說,這正說明人的追求是依賴“結果”來支撐的。也許這正是目前困擾我們的根源所在,或者說正因爲人類對“結果”的依賴過於強烈,不管是說話,還是辦事情,因爲目的性太強,往往急功近利、忽視過程。於是才演義出了千奇百怪的人間悲劇:國家爲追求高速度,不惜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甚至犧牲生命;企業爲追求高利潤,不惜以次充好、參雜使假,甚至謀財害命;個人爲追求高消費,不惜損人利己、損公肥私,甚至鋌而走險。由於人們忽視了通往成功之路過程的漫長、複雜和艱難,致使人性本能中的在弱點在“理想、目標、成功”等溢美之詞的掩護下,赤裸裸地展現出來,任貪婪、嫉妒和虛榮等病態心理在空氣中蔓延,從而令“真善美”窒息而亡。可想而知,生活在一個沒有信義的社會裏,人人自危只能處處設防,細想我們身處的環境不禁有些毛骨悚然,難道我們正處於這樣一個階段?因爲我們現在什麼都不敢信,買車、買房不說,一方面我們買不起,另一方面,不常買,花點力氣和時間也值得。但是柴米油鹽天天離不了,似乎這些東西也不敢麻痹大意,難道經濟發展是以信義的喪失爲代價嗎?也許這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困惑”,也許“好了”哲學的存在也是必然,或許你還能給出更好的答案,我希望在期待中能有新的發現。

雖然我對一個國家、一個企業、一個人確定自己的發展目標,進而爲之不懈努力,不持否定態度,但對實現這個目標採用的手段持保留態度。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大概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意思。然而這條近乎戒律的信條,似乎已被世人所遺忘,取而代之的是:“成者王候,敗者寇”的哲學,不能否認的是“不管白貓黑貓”也爲其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間,有的人見利忘義、有的人不擇手段、還有的人鋌而走險……末了還是應驗了“好了歌”那句話:“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的命運。因爲“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日子不到。”這也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規律,人力豈能抗拒?

寫到這兒,似乎有些眉目了,雖然困惑歸困惑,但還是有章可循的,只要遵循規章行事,就不會偏離方向太遠,結果自然也就接近圓滿,關鍵還是不要忽略了通往成功中的每個過程,你可以把它比作十字路口,每當到達一個十字路口,在沒有路標、自己又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不妨停下來歇歇腳,問問路人,重新確定目標後再整裝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