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樂聖李龜年

樂聖李龜年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李龜年,邢州柏仁(今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西部)人,李景伯之子,唐朝音樂家,被後人譽爲“唐代樂聖”。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樂聖李龜年,希望大家喜歡。

樂聖李龜年

唐玄宗時樂工,當時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藝天才,李龜年善歌、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後人稱李龜年爲“樂聖”。

人物生平

李龜年是開元初年的著名樂工,常在貴族豪門歌唱。唐玄宗時,李龜年、李彭年、李鶴年兄弟三人都有文藝天份,李彭年善舞,李龜年、李鶴年則善歌,李龜年還擅吹篳篥,擅奏羯鼓,也長於作曲等。他們創作的《渭川曲》特別受到唐玄宗的賞識。由於他們演藝精湛,王公貴人經常請他們去演唱,每次得到的賞賜都成千上萬。他 們在東都洛陽建造宅第,其規模甚至超過了公侯府第。安史之亂後,李龜年流落到江南,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幾曲,常令聽者泫然而泣。杜甫也流落到江南,在一次宴會上聽到了李龜年的演唱,就寫了一首《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後來流落到湖南湘潭,在湘中採訪使舉辦的宴會上唱了王維的五言詩《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多相思。”又唱了王維的一首《伊川歌》:“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徵人去日殷勤囑,歸燕來時數附書。”表達了希望唐玄宗南幸的心願。但此時玄宗已是風燭殘年。李龜年作爲梨園弟子,多年受到唐玄宗的恩寵,與玄宗的感情非常人能及,唱完後他突然昏倒,只有耳朵還有是熱氣,其妻不忍心殯殮他。四天後李龜年又甦醒過來,最終鬱郁而死。

相關戲曲

作品名稱:《長生殿彈詞》

唐代安祿山亂起,人民流離失所。宮廷供奉李龜年也流落江南,賣唱爲生。擅吹鐵笛的李暮,在鷲峯寺大會上,與衆人一起聆聽李龜年彈唱。老伶工慨嘆國家興衰,把唐明皇寵愛貴妃、失政致亂的經過唱得聲淚俱下,深深感動了衆人。從此,李暮結識了這位前輩,向他學習,繼承了《霓裳羽衣曲》的全譜。這是崑曲老生的唱工名劇,

曲調蒼涼悲壯,頗爲感人。在崑曲盛行的時代傳播很廣,所謂“家家收拾起,戶戶不提防”即指《千忠戮·慘睹》和這齣戲而言。

一枝花:不提防餘年值亂離,逼拶得歧路遭窮敗。受奔波風塵顏面黑,嘆雕殘霜雪鬢須白。今日個流落天涯,只留得琵琶在!揣羞臉上長街,又過短街。哪裏是高漸離擊築悲歌?嚇哈倒,倒做了伍子胥吹簫也那乞丐!

九轉貨郎兒: 唱不盡興亡夢幻,彈不盡悲傷感嘆。抵多少淒涼滿眼對江山!俺只待撥繁弦傳幽怨,翻別調寫愁煩,慢慢地把天寶當年遺事彈。

二轉:想當初慶皇唐太平天下,訪麗色把蛾眉選刷。有佳人生長在宏農楊氏家,深閨內端的是玉無瑕。那君王一見了就歡無那,把鈿盒金釵親納,評跋做昭陽第一花。

三轉:那娘娘生得來似仙姿佚貌,說不進幽閒窈窕。端的是花輸雙頰柳輸腰,比昭君增妍麗,較西子倍丰標。似天仙飛來海嶠,恍嫦娥偷離碧宵。更春情韻饒,春酣態嬌,春眠夢悄,抵多少百樣娉婷也難畫描!

四轉: 那君王看承得似明珠沒兩,鎮日裏高擎在掌。賽過那漢飛燕在昭陽。可正是玉樓中巢翡翠,金殿上鎖着鴛鴦。宵偎晝傍,直弄得那官家丟不得、捨不得、那半刻心兒上。守住情場,占斷柔鄉,美甘甘寫不了風流帳。行廝並坐一雙。端的是歡濃愛長,博得個月夜花朝真受享。

五轉:當日個那娘娘在荷亭把宮商細按,譜新聲把霓裳調翻。晝長時親自教雙鬟,舒素手拍香檀,一字字都吐自硃脣皓齒間。恰便似一串驪珠聲和韻閒,恰便似鶯與燕弄關關,恰便似鳴泉花底流溪澗,恰便似明月下泠泠清梵,恰便似緱嶺上鶴唳高寒,恰便似步虛仙佩夜珊珊。傳集了梨園部,教坊班,向翠盤中高簇擁個美貌如花楊玉環。

六轉:嚇哈恰,恰正好喜孜孜霓裳歌舞,不提防撲通通漁陽戰鼓。劃地裏慌慌急急、紛紛亂亂奏邊書,送得個九重內心惶懼。早則是驚驚恐恐、倉倉卒卒、挨挨擠擠、搶搶攘攘出延秋西路,攜着個嬌嬌滴滴貴妃同去。又則見密密匝匝的兵,重重疊疊的卒,鬧鬧炒炒、轟轟劐劐四下喧呼,生逼散恩恩愛愛、疼疼熱熱帝王夫婦。霎時間畫就一幅慘慘悽悽絕代佳人絕命圖!

七轉:破不喇馬嵬驛舍,冷清清佛堂倒斜,一代紅顏爲君絕,千秋遺恨滴羅巾血。半行字是薄命的碑碣,一掊土是斷腸墓穴,再無人過荒涼野。噯莽天涯,誰吊梨花榭?可憐那抱悲怨的孤魂,只伴着嗚咽咽的鵑聲冷啼月。

九轉:這琵琶曾供奉開元皇帝,重提起心傷淚滴!俺也曾在梨園籍上姓名題,親向那沉香亭花裏去承值,華清宮宴上去追隨。俺不是賀家的懷智,黃幡綽與咱皆老輩。俺雖是弄琵琶卻不姓雷,嚇哈他呵!罵逆賊早已身死名垂。俺也不是擅場方響馬仙期。那些舊相識多休噯話題。俺只爲家亡國破兵戈沸,因此上孤身流落在江南地。恁官人絮叨叨苦問俺是誰,則俺老伶工名喚做龜年身姓李。

尾聲:俺好似驚烏繞樹向空枝外,誰承望舊燕尋巢入畫棟來?今日個知音喜遇知音在,這相逢異哉!恁相投快哉!待俺慢慢地傳與恁一曲霓裳播千載。

個人軼事

李龜年和李延年

李延年和李龜年的名字,聽起來像是一對兄弟,實則他們之間並無瓜葛,李延年是漢武帝時的協律都尉,而李龜年則是唐玄宗時著名的宮廷樂師。

據《漢書·佞幸傳》記載:李延年出身藝術之家,父母兄弟都從事藝術(“故倡也”),李延年犯了法,受到刑罰而成了一名閹人,被髮配到宮中管理獵犬。

由於他具有藝術的天賦,善於歌舞,“每爲新聲變曲,聞者莫不感動”,漢武帝很喜歡他。可以說李延年是兩千年前著名的閹人歌唱家。他還擅長作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以爲武樂。”

他的哥哥武將李廣利被封爲海西侯,他的妹妹——嬌弱多姿的李夫人,因爲能歌善舞,成爲漢武帝最寵愛的妃子,李延年曾唱過“北方有佳人,絕世而孤立”來讚美妹妹的美貌。所以,李氏一家在漢武帝時代是十分顯赫的。李夫人死後,他們一家漸遭厄運。因哥哥投降匈奴,弟弟“奸亂後宮”,全家被處死。才華橫溢的音樂家李延年只落得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

李龜年和岐王李範

李龜年是唐玄宗時代著名的音樂家,他擅長唱歌,又會演奏鹹篥、羯鼓、琵琶等多種樂器。唐玄宗的弟弟歧王李範,風流儒雅,很喜歡音樂,家中常常是詩人、音樂家高朋滿座。

有一次,李龜年也應邀到岐王府中作客。客人到達之後,家伎們開始演奏音樂,樂聲剛起,李龜年立即說:“這是秦音的慢板。”隔了一會兒,他又說:“現在正演奏楚音的流水板。”懂得音樂的歧王在一旁點頭稱是。音樂結束後,歧王爲了表示對李龜年的敬重,特地贈以“破紅綃、蟾酥紗”這樣一些珍貴的絲織品。李龜年感興趣的卻不是這些,他放下這些東西,徑自掀起隔開賓客與樂人的帷幕,把擅長彈奏秦音的樂人沈妍手中的琵琶拿了過來,盡情地撥弄起來,看起來他喜愛音樂已經到了目中無人的地步。大約岐王李範也不會怪罪他,因爲歧王向來對音樂家是十分尊重的。

“安史之亂”後,唐宮中的樂人四處逃散,流落異鄉。李龜年也流落到了民間,安史之亂過後約十年,杜甫在湖南潭州遇到了李龜年,那時他們的年紀都已不輕。故人相聚,自然是感慨萬分,杜甫因此即席賦詩一首:

李龜年戲曲中形象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李龜年和唐明皇

李龜年在湘中飄泊的年代,當然仍然是以他的本行音樂來換取衣食。有一次,他在湘中採訪使的`宴會上唱歌,第一首唱的是王維的詩: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第二首他仍然唱的是王維的詩:

清風明月苦相思,蕩子從戎十載餘。

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江南逢李龜年》

李龜年對王維的詩可能有偏愛,但更使他難忘的,這兩支曲子是他們在明皇時代常常演唱的。他唱起這些曲子,不僅勾動了自己的興亡之痛與個人的無限愁思,也深深地打動了聽衆,使他們對大唐盛世——開元、天寶年間的種種繁榮有着無窮的回味與眷戀。

李龜年在唱完這些歌曲後,忽然覺得心頭劇痛、頭昏眼花,不禁昏倒在地。四天以後他才從昏迷中清醒過來,對家人說:“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二位妃子令我教他們的侍女蘭苕唱祓禊歌(一種超度亡靈的歌),教了四天,他們就讓我回來了。”於是,有好事者就在李龜年昏倒的地方建了一座“二妃廟”以示紀念。看起來李龜年對唐明皇的感情很深,是一位忠實於唐王朝的樂工,這自然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禮教思想的束縛,但更重要的恐怕是他和唐明皇有着共同的愛好,他們都是真正的音樂家,是“知音”。

作品一:

贈李龜年(李端)

青春事漢主,白首入秦城。

遍識才人字,多知舊曲名。

風流隨故事,語笑合新聲。

獨有垂楊樹,偏傷日暮情。李端簡介:李端,字正己,趙郡人,大曆五年進士,與盧綸、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峒、耿湋、夏侯審唱和,號大曆十才子。嘗客駙馬郭曖第,賦詩冠其坐客。初授校書郎,後移疾江南,官杭州司馬卒。集三卷,今編詩三卷。

作品二:

《江南逢李龜年》

寫作背景:在唐朝廣大的疆土裏,漁陽只是很小的一個村鎮,在如今天津的薊縣附近,距離著名的盤山很近。但是身具胡人和突厥血統的安祿山卻在大唐的眼皮底下屯兵15萬,這15萬兵馬“以一日六十里的行軍速率南下取洛陽”(黃仁宇語),轉瞬之間就席捲了唐朝的半壁江山。這一場內戰一打就是七年,在戰爭中,人民流離失所,山河日遭蹂躪,玄宗失去了寵愛的貴妃,杜甫則盡力向南去,順水漂流到湖南潭州。許是那天杜甫獨自在人煙稀落的石板路上散步,許是正在爲自己的茅屋尋找加固的繩索,許是正去當一件舊衣服糴米做飯,欣然望見久違的炊煙。總之正是在這裏,杜甫突然看見了李龜年,一個乞者,一個盲流,一個名聞大內的音樂家。很多時候語言的描寫非常乏力,山河破碎風飄絮的一個時代,很久沒有謀面的一箇舊友,異地的巷子裏,陽光很慵懶,麻雀很惆悵,杜甫很悲傷。寫下這首《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裏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江南逢李龜年》

關於詩的作者杜甫,前人之述備矣,有興趣自可以泅渡在深不可測的書海里自行尋覓無法計數的典籍。需要說明的是對這位尊爲“詩聖”的大宗師,歷來就分爲崇杜派和反杜派兩大陣營。黃庭堅說“杜詩無一無出處”,有點過分,引得後人耗時費力在字詞句上細細研詰。比如《又呈吳郎》一句:“無食無兒一婦人”,這麼直白的一句,仇兆鰲竟然翻到宋玉《神女賦》裏去。明代著《旅書》的陳璜說:“蓋多讀書則落筆自無杜撰,豈擇其爲某人之句字而用之哉?”從理論上反駁山谷的教條古板。反杜派另外一個經常祭出來的法寶是說杜甫向李白獻媚,說杜詩有20多首寫給、或者寫道李白,給李白卻不屑一顧,只有6首詩提到過杜甫。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釋,杜甫要比李白小11歲,而古人特別講究年齡的長幼,所以杜甫給“兄長”問候很自然,不存在獻媚這個惡俗的說法。 這首詩裏一共出現了三個人物:一是岐王李範,唐玄宗的弟弟;二是崔九崔滌,官居殿中監,是玄宗眼中和高力士一樣的寵臣;三是“君”,也就是李龜年,曾經常受御招的歌唱家。這首詩比較奇特的地方是沒有諸如“喪亂流離之類詞眼” (金性堯語),讀來卻憂傷得緊。“落花時節”也不一定是指傷感零落,往往詩意盎然。想象當年杜工部和李龜年在“岐王宅裏”和“崔九堂前”的多次不期而遇(“幾度聞”的“聞”字是聽見李龜年歌聲嘹亮的意思,不是“聽說這個人”的意思),影射出大唐盛世的繁華壯麗,意識形態領域的文化陣地一派燦爛景象。可是如今呢?飽經憂患和戰火摧殘的杜甫眼中“疏布纏枯骨,奔走苦不暖”,“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而當年經常給玄宗內宮和各個王府演唱的李龜年也已流落江南,“每逢良辰勝景,爲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明皇雜錄》載)。飄搖的江山一碧萬頃都化作土,亂世的臣民兩眼望穿卻是漁陽的鼙鼓;兩個皓首老者,一對他鄉舊友,就此一別,不知今生還能不能再回到思念中的長安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