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通用10篇)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通用10篇)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 篇1

知識目標:

1、準確讀出漢字的音,讀準音節的聲調。

2、拼讀音節,寫出相應的詞語。

3、認讀用要求認識的字組成的詞語,懂得詞語所表達的意思。

4、學習節氣歌。正確、流利地朗讀節氣歌,並能背誦。

能力目標:

1、藉助拼音讀兒歌,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2、 練習寫筆畫少的字,把字寫的勻稱、美觀,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重點

複習鞏固漢語拼音,準確讀生宇、詞和句子。朗讀背誦節氣歌和兒歌。

教學難點 :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綜合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和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

學生練習爲主。

教學準備

1、音節卡片、不同聲調的活動卡片、詞語卡片。

2、寫有節氣耿的小黑板或投影片。

3、配合兒歌的彩色圖片或投影片。

第一課時

(完成第一—三題)

一、 在正確的讀音上面畫“√”

出示帶活動調號的音節。

指名認讀,然後請6名學生到講臺前,每人完成一張卡片。其它同學自己寫在書上完成。

1、同桌互相檢查。

2、6張卡片,集體訂正。

3、再用6個字,組成詞語。讀一讀。

二、讀拼音,寫詞語

1、出示8個音節詞,讓學生心裏拼讀。

(1)指名8名同學,看音節寫出相應的詞語。

(2)其餘同學自己寫在書上。

(3)集體訂正,錯的地方進行分析,引導學生今後注意。

三、讀一讀

1、出示詞語卡片,開火車認讀。

2、本題出現的詞語都是要求認識的字組成的,如果學生讀音有困難,出現回生的現象應及時提示。

3、讀詞語時能說出詞語的`意思或相關的名勝古蹟等。如:洛陽,洛陽有龍門石窟。

杭州,杭州西湖風景很美。瑞雪,瑞雪兆豐年。歐陽,歐陽是姓,是複姓。中山陵,中山陵在南京等等。

第二課時

(完成第四一五題)

一、完成第四題

1、藉助拼音,正確地讀兒歌。詞要讀連貫,句子要讀得通順。

(1)要求學生先小聲自由讀。

(2)再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2、幻燈投影兒歌的彩色圖片。

(1)藉助彩圖理解兒歌內容。

(2)第一小節中出現了誰?它們是什麼關係?

(第一小節出現了晨光、風、樹、鳥和雲。先是晨光叫醒了風,風叫醒了樹,樹叫醒了鳥,鳥叫醒了雲。)

(3)第二小節出現廠什麼?它們是什麼關係?

(第二小節出現了雲變成了雨滴,滴落在大海上,海水變藍了,洗亮了升起的太陽。)

3、熱讀兒歌。

(1) 學生每人讀一句,開火車讀。

(2) 分組輪讀,每組讀一句。

(3) 指名讀全文。

(4)指名試着背誦全文。

二、完成第五題

出示寫有節氣歌的小黑板或幻燈投影片。

1、學習朗讀節氣歌。

(1)指名讀。分句開火車讀。齊讀。

(2)提問:讀後談談自己的想法,爲什麼叫節氣歌?(讀起來很順口,我還覺得節氣歌是跟節氣有關係。)

告訴學生:同學們的想法很對。讀起來順口,而且“天”、“連”、“寒”這三句話最後的一個字的音節裏都有“n””讀起來上口好讀。請同學們仔細看。第一行:春雨驚春清谷天,認真想想有幾個節氣?(有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6個節氣。每一個節氣只用了一個字,這是第一行。)這4行都是這樣。

提問:誰說說“暑相連”指的是什麼?(指的是小暑和大暑。小暑完了就是大暑。)

第四行的“小大寒”是什麼意思?(就是小塞和大寒。)

(3)要求學生小聲自由熟讀節氣歌。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4)在理解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熟讀成誦。練習背誦。指名背誦,每人背一句開火車背誦。全班集體背誦。

2、教師小結:同學們讀懂就容易背誦了。節氣歌就是指二十四節氣。

三、總結

我們完成了的各項練習。我們複習了漢語拼音,讀了字和詞,學習了二十四節氣歌的兒歌,學會了正確、流利地朗讀,還能正確、流利地背誦下來,我們學得很好,相信同學們今後會學得更好,寫字

1、準備小黑板或投影範字。

2、首先讓學生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所佔的位置。老師強調:寫獨體字時,要注意掌握每一筆,嚴格按田字格的要求進行書寫,最後寫出的字達到勻稱、美觀。

3、重點指導以下幾個字。

弓,三筆寫成。適當寫寬些。第一筆從左上格起筆,折筆到中豎線剛過,第三筆要寫扁一些。

兵,寫在正中,第二筆寫長,三四筆寫短寫,第五筆要長,撇、點靠近些。

谷,第一、第二要小,第三、第四筆要大,口字寫在裏邊。

4、學生練習寫字,教師行間巡視,發現學生把字寫偏或寫出格,要及時糾正。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2、瞭解古代詩歌的體裁特點。

3、理解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2、瞭解古代詩歌的體裁特點。

3、理解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教具準備:教學方法:

使至塞上

1、作者簡介

2、題解

開元二十五年,王維以監察御史從軍赴涼州,居河西節度使幕中。這首詩是出塞途中所作。

3、課文分析: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開元二十五年,王維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查訪軍情。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作者說自己像隨風而去的蓬草一樣出臨漢代的邊關,像振翅北飛的大雁一

樣進入少數民族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邊疆的沙漠浩瀚無邊,烽火臺燃起的那一股濃煙,顯得那麼孤獨,那麼勁拔堅毅。那橫貫沙漠的黃河上,落日正圓。作者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進行刻畫,寫出進入邊塞後所看到的奇特壯麗的風光,畫面開闊,意境雄渾,被稱爲千古壯觀的名句。一個‘圓’字、一個‘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詩人把自己孤寂的情緒巧妙地融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象的.描繪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

沙漠中荒寂無人行,直到蕭關才遇到騎馬的偵察兵。偵察兵告訴我,河西節度使還在前線的燕然山。

小結:

這首五律寫作者奉命出塞赴邊宣慰查訪軍情,實際上是被排擠出朝廷。作者把自己的孤寂的情緒與大沙漠奇特壯麗的自然景象融合起來寫,寫得氣勢雄渾,充滿詩情畫意。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1、作者簡介。

2、題解:

王昌齡是盛唐的詩人,他曾因不拘生活小節,兩次被貶,天寶年間他被貶爲龍標尉。李白聽到他的不幸遭遇,寫下了這首充滿同情和關切的詩篇,從遠道寄給他。

3、課文分析

楊花落儘子歸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首句寫景兼點時令,深春時節漂泊無定的楊花已經落盡,叫着“不如歸去”的啼血杜鵑,聲聲悽切。景物描寫渲染出悽苦哀愁的氛圍,表達了對友人被貶的飄零之感、離愁別恨,切合當時情事,也融情入景。次句直敘其事,聽說被表龍標尉,爬出涉水遷謫到荒遠地區。悲痛愁苦之意不言而喻。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與共。我只有將自己悲痛愁苦的心情寄與明月,請明月傳情給夜郎之西的朋友。這樣寫既表達了自己的愁心憂思,又表現了對友人的關心勸慰:朋友,在貶謫途中,不要孤獨憂傷,有我李白的愁心與天上的明月,伴你同行。這兩句詩構思新巧,想象美妙,表達了真摯深長的友情。

4、小結

這首七絕表達了對朋友被貶的愁心憂鬱。作者不寫春天中的鶯歌燕舞,而寫漂泊不定的花和聲音悲切的啼血杜鵑的描寫,是融情入景,以景襯事出有。末兩句發揮的奇特的想象把明月想象成能寄愁心的載體,能給勸慰伴君同行。將自己的感情賦予客觀事物,使之同樣具有感情,使物人格化,表現作者強列的感情。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認讀生字,能聯繫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

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能理清課文的條理,初步感受愛因斯坦的偉大。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體會愛因斯坦熱愛科學事業、謙虛好學的品質以及小女孩的活潑率真。

教學準備:

1、課件

2、課外瞭解愛因斯坦的相關知識。

教學過程: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你們想成爲成功人士嗎?出示

說說是什麼意思?

2、誰能向大家介紹愛因斯坦?(學生介紹)

教師介紹:愛因斯坦,德國人,世界物理學家。他的相對論對世界科學史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物質粒子可以轉變爲巨大能量的理論,已由原子彈、氫彈的威力得到證實,人們還利用這個理論建立了核電站,爲人類造福。1921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認爲整個人類歷的科學巨人。

3、板書課題:愛因斯坦和小女孩。

(齊讀、讀完了課題,你產生了什麼疑問?)

二、自由讀課文,理解字詞,讀通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可以看看生字表,讀準字音,將句子讀通順。

2、指名朗讀課文,你將最喜歡的段落讀給同學們聽聽,老師和其他同學作評委。

3、逐段指導

第二段

(1)你覺得讀的怎麼樣?

(2)有什麼不理解的詞句。

(3)理解:蓄、蓬亂、裹、趿拉、冷不丁

A、重點指導:“蓬亂、裹、趿拉”的意思;可以用什麼詞語來歸納?(衣衫不整)

B、指導“冷不丁”的讀音,比較“衣衫不整”的讀音。

第三段:主要指導“納悶”是什麼意思?(不理解的意思)

第四段

(1)你覺得讀得怎麼樣?

(2)指導

“噢,他只講對了一半,我是愛因斯坦,但並不偉大。”“我說也是嘛,瞧你,穿衣服還不會呢,怎麼談得上偉大?”讀好語氣詞:噢、嘛。(一個是平淡的語氣,一個是得意的語氣)

(3)說說“踱步”與“散步”的區別。(散步比較隨意,踱步是走方步,彷彿在思考什麼?)

第六段

(1)你覺得讀得怎麼樣?

(2)“一塌糊塗”是什麼意思?房間裏還有什麼一塌糊塗?愛因斯坦還有什麼一塌糊塗的?

4、讀完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

(1)三次交往。

(2)小姑娘教愛因斯坦如何穿衣、佈置房間。

(3)愛因斯坦生活隨意,研究科學入迷,關心小朋友。

三、默讀整體感知,理清層次。

1、課文講的'是愛因斯坦與小姑娘三次相遇,在書上找出有這些時間的語言。

2、出示

①1940年的一個下午,一個12歲的小姑娘邊走邊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來的一個老人。

②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③第三天下午,愛因斯坦在路邊等待放學回家的小姑娘。

④從此,小姑娘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到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3、讀了這些語言,你有什麼發現?

(1)是按照時間變化的順序來寫的。(寫文章就要按照一定的循序來寫)

(2)第一次小女孩撞上了愛因斯坦,第二次是小女孩遇上了,第三次愛因斯坦等小女孩,第四次講小女孩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到愛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成了好朋友)。

(板書:撞、遇、等、每天坐坐)

(3)看了最後一句話,聯繫前面幾句話,你有什麼想法?

(小女孩與愛因斯坦之間由不熟悉,到越來越熟悉,最後成爲好朋友)

(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發展情感。

過渡:同學們很會讀書,通過讀書,理解詞句,通過讀書,瞭解文章的層次,下面,我們要通過讀書感受文章的情感。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讀老人和小女孩“相撞”的一個片段,讀出感情來。(之後再談體會)

2、交流感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讀書,有了很多的體會,下節課,我們來研究愛因斯坦究竟是不是一個偉大的人。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課後再收集一些愛因斯坦的資料。

板書設計:

愛因斯坦與小女孩

撞→遇→等→每天坐坐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課文按遊覽順序寫的,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教學目標

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要求學生以小導遊的身份來介紹景物,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注重評價過程。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愛的景點,培養想象力。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教學構想

由導讀引入,先引導學生自學課文,理清作者的遊覽順序,然後以小導遊的身份去介紹自己喜歡的景點,然後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並自己做出解答。最後由錄像引導學生理順課文,並總結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錄音帶、投影片、錄像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瞭解大意,理清作者的遊覽路線,學習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提出問題,深入學習課文內容,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喜歡旅遊嗎?你跟爸爸媽媽去哪裏旅遊過?你在旅遊中有什麼感受呢?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十九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3、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開火車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讀音。

2、自由小聲讀課文,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指名說說作者的遊覽順序。(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內洞---出洞)

三、讀懂課文,學習遊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看到的景色的?

2、自由讀,思考:路上的景色有哪些特點?

3、在這一自然段中,你讀懂了哪些知識?着重理解:“映山紅”“新綠”“或濃或淡的新綠”“明豔”“眼前一片明豔”“時而”“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隨着山勢……”

四、練習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1、個人自由讀,邊讀邊想路上看到的景色。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外洞、內洞的特點。

1、默讀,想想外洞和內洞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在這些自然段中,你讀懂了哪些知識?着重理解:

(1)外洞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大)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2)內洞的主要特點是什麼?理解“變化多端”和“形狀各異”

(3)爲什麼說:“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4)你知道爲什麼這個洞叫做雙龍洞嗎?(因爲內洞有兩條龍。)

(5)這兩條龍實際上是什麼?(石鐘乳)理解“蜿蜒”

3、課文哪一部分是講作者由外洞進入內洞?

(1)這一段講了哪幾層意思?

(2)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什麼?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麼?

六、熟讀課文,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象外洞、內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洞的情景。

作業設計

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者遊覽路線:

路上---洞口---外洞---內洞—--出洞[明線]

課後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複習上節課的內容,加深學生印象。理出泉水流經的路線,歸納文章的寫作特點。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愛的景點,培養想象力。

學生學習過程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1、你喜歡哪個自然段?能給同學們背誦一下嗎?

2、指明說說外洞和內洞的特點。

二、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1、啓發思考。找出課文中寫水的句子讀一讀,再想一想泉水是從哪兒流到哪兒的?

2、學生討論,巡視指導。

3、集體討論。板書: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隨着山勢流下山

三、教師小結。

課文把雙龍洞的特點寫得很具體,我們讀了,彷彿身臨其境。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把遊洞的過程和泉水流經的路線結合起來寫,條理很清楚。

四、畫圖,發揮想象力。

1、同學們,你喜歡雙龍洞的哪處景點呢?當一次小導遊,跟着錄像向同學們介紹一下好嗎?

2、同學們說得真好,能把你喜歡的景點畫出來嗎?

作業設計

1、把你喜歡的景點畫出來。

2、根據畫面,把自己喜歡的景點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記金華的雙龍洞

泉水流經的路線:

深黑的山洞--內洞--外洞--洞口--隨着山勢流下山[暗線]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 篇5

學習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

2、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瞭解按一定順序閱讀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5、培養蒐集材料、豐富課外知識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遊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瞭解遊覽順序,自學生字、詞,理解課文第一二自然段,體會路上景色)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揭示課題,初識課文:

你喜歡旅遊嗎?都遊覽過哪些地方?你到過浙江金華嗎?那裏有一個的溶洞,叫雙龍洞。去過溶洞的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聞。讀讀課文,今天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光遊覽。

聽朗讀錄音。

說說跟着作者遊了一趟雙龍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有很多孩子沒有去過溶洞,對溶洞不瞭解,讓去過溶洞的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聞,師生之間相互補充,自然而然地拉近了與文本的距離。)

二、引導細讀,瞭解遊覽順序

1、導語:“就聽一遍,大家肯定覺得不過癮,現在我們來細細學習。”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努力把課文讀通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要注意讀準生字、理解新詞,用“…”畫出提示作者遊覽順序的有關詞句。

教師巡視,指導有困難的學生。

2、指名回答,師生共同討論。

學生總結遊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並隨機讓學生讀讀這一段,注意正音,指導讀順,引導學生理解詞義,如:仰臥、臀部、水程等詞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遊覽順序,板書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3、指導學生按遊覽順序理清課文脈絡。

按遊覽順序可分六段。(分別請6名學生來讀對應的段落,注意不多讀也不少讀)

4、隨機利用搜集的資料介紹雙龍洞的石灰質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鐘乳、石筍。

(設計意圖: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理清作者遊覽的順序。讓學生按示意圖說一說作者的遊蹤。)

三、引導學習第一、二自然段,閱讀,體會路上景色

讀課文。按照遊覽路程來欣賞景點、品讀文章。

1、引導學生讀中感受。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這位同學讀出作者的心情了嗎?”

學生自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當時的心情。再讓學生個別展示朗讀,點評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2、放映課件,輔助感受。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緻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這是映山紅,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色彩多明豔啊。

(設計意圖:在深入研讀時,要求學生找到途中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清楚的,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詞句反覆揣摩、品味,體會其用詞選句的準確與實在。)

3、感悟課文寫溪流的匠心。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遊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對嗎?你從哪裏感覺到的?

(品味“時而……時而……”一句,體會幾對反義詞的妙用)

(設計意圖:引導發現這句話的特點。如有兩對反義詞,用擬人手法,寫溪水的聲音。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句子中的因果關係,音韻節奏感,和作者當時的心情等。學生讀懂課文以後,可設計一些語言運用的訓練,如用“時而……時而……”句式造句。)

四、課堂小結

附:課堂檢測:

相關鏈接,資料平臺:

溶洞地下水沿着可溶岩層層面,節理或裂縫進行溶蝕,坍陷擴大而成的洞穴。洞體大小不一,形態多樣。洞內有各種碳酸鈣的化學沉澱物,如鐘乳石、石筍、石柱。並常有地下河通過,洞內溫度變化小,冬暖夏涼。溶洞分兩大類型: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

映山紅映山紅是半常綠或落葉灌木,生長在淺山丘陵中,花開時滿山遍坡呈現玫瑰紅色,故得名。又名“山石榴”、“杜鵑花”,屬杜鵑花科。春季或夏季開花,花冠呈闊漏斗形,多朵簇生於頂端。除紅、白、黃色外,還有磚紅色、粉紅色、紫色等多種顏色,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主要分佈於亞、歐和北美洲。全世界杜鵑花有八百多種,我國是世界杜鵑花的分佈中心,有六百多種,四川峨眉山和雲南的玉龍山是我國杜鵑花的盛產地。杜鵑花與報春花、龍膽花是我國的“三大名花”。杜鵑花的根很奇特,形狀多樣,姿態各異,將其挖出後稍加雕琢,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杜鵑花喜歡溫暖而潮溼的地方,在酸性土壤中生長尤爲茂盛。在園藝工作者的培育下,杜鵑花不僅能在春夏開花,在秋冬兩季也能開花。

第二課時

(欣賞景點,品讀文章,體會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作者怎樣把特點寫清楚的)

一、複習導入:

1、認讀詞語: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乳汁收據河源

2、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春光美”來概括,那麼洞口和外洞你會怎麼來概括呢?

二、按照遊覽路程來欣賞景點、品讀文章

1、討論外洞特點,體會雙龍洞的“雄”

1)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洞口和外洞你會怎麼來概括呢?

(洞口可用“寬”“高”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在簡圖上補板書:寬、高、大)

2)洞口外的景色使你產生什麼感覺?

理解“突兀”:高聳,指山勢高聳。“森鬱”:樹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很有氣勢,不禁使人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祕感。

3)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彷彿到了個大會堂,高高的石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4)這裏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讀一讀,你有什麼想法?

(它彷彿是嚮導,作者順着溪流遊覽。現在迎着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2、瞭解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體會雙龍洞的.“險”

1)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麼滋味,我們也來試試。齊讀。

2)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那麼作者爲什麼不稱之爲水洞卻還要稱爲孔隙呢?

看課件外洞由近及遠的鏡頭,讓學生懂得因爲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3)默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過孔隙是怎樣的情形、怎樣的心情?

誰來讀讀,讀出作者的感覺、心情。

你覺得哪些語句真切地寫出了作者這種緊張的心情,能把它背出來嗎?

複述或者背誦這一自然段。

3、瞭解內洞特點,感受內洞的“奇”

1)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六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畫出描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蜿蜒”是怎樣的?據字形釋義,再觀看課件,讓學生作描述。

2)結合課件討論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麼?除了課文寫到的,你還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a.學生小組內交流評議,互相啓發,開闊思路。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洞內景物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來表明觀看順序,讀一讀,感覺這樣寫條理就比較清楚了。

b.指名看着圖像,試着給圖配音,描述洞內景象。

有感情地分組讀課文。

(設計意圖:爲切實突破教學重難點,我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感情朗讀、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抓住“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擡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等重點句子,注重加強聽、說、讀、寫等能力的綜合訓練,力求全面、綜合地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中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的能力。)

三、複述

要求學生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採用導遊介紹等形式進行。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啓發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後的收穫,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教師小結。作者乘船出洞,結出了雙龍洞之遊。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於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3、推薦課外閱讀,背誦、摘錄精彩語句。

像這樣的課文,記錄了作者遊覽過的地方,你讀了,彷彿跟着作者在遊覽觀光,這就是遊記,你喜歡讀嗎?都讀過哪些遊記?你都摘記了精彩語段嗎?能背記這些精彩語段嗎?

(設計意圖:通過以學生爲主體的多種對話形式,使學生個體之間、學生個體與羣體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和文本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和交融,來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字及其組成的詞語,認識7個字。

2、初步理解課文,整體感知山茶花的美。

3、學習文中的比喻句,感受山茶花的美麗。

4、深入學習一、二、三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體會比喻句,感受山茶花的花色美。

教學難點:

深入學習一、二、三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出美。

1、師:山茶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古往今來,它受到許多文人墨客的喜愛。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家李華嵐,去感受它的美吧!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山茶花到底美在哪兒呢?

二、初讀感知,初識美。

1、下面,趕緊翻開書自由地讀讀課文吧!注意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順。

2、闖關遊戲,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1)第一關,詞語關,(課件出示生詞)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觀察紅色的字,你有什麼發現?(出示多音字詞語)齊讀。

(3)第二關,短語關。

(4)闖關成功,瞧,山茶花綻開了最美的笑臉!(課件演示花開視頻)

3、整體感知。

那麼山茶花到底美在哪兒呢?下面,再讀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隨交流隨機板書:花色美、花形美、特別勁)

三、品讀文本,感受美。

(一)遠觀花色絕

1、師:下面讓我們隨着作者的腳步,一起到茶園去看看。自由讀讀一二自然段,畫出寫山茶花美的句子。

2、指名交流。

3、師:哪句話總寫了這種美?(真是美極了。)這就是全段的中心句。齊讀。

4、再想想,哪一個字讚歎了這種美?絕!

5、“絕”在字典中有幾種註釋,課文中選哪一種?

6、師:山茶花的絕表現哪裏?

預設一:生:白的、紅的、紫的、墨色的……

師: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生:山茶花顏色很多。

師:只有這五種顏色嗎?從哪兒看出來的?還會有——指名說。

師:一個花種,竟能開出這麼多種顏色,絕不絕?相機指導朗讀。

師:還有什麼地方絕?

預設二:生:一株樹上有好多種顏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顏色不同。

師:是嗎?瞧(引導學生看圖)一株樹上真有——好多種顏色,一朵花上甚至也——顏色不同。這真是太————絕!

師:誰能讀出你的讚歎之情?指名讀,齊讀。

7、師:你們的朗讀感染了我,咱們合作來讀一讀吧!(課件出示一二段)

(二)近賞花色美

1、師:滿園的山茶看得我們連連叫絕,停在花前細看,又會有新的發現。請同學們默讀第三自然段,邊讀邊用橫線畫出寫山茶花顏色美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寫它形狀美的`句子。

2、誰來讀讀寫顏色美的句子?出示寫山茶花顏色美的句子,齊讀。

3、學習三個比喻句。

(1)學習第一句。

A、自由讀讀這句話,想想白色山茶花美在哪兒?

B、這是個什麼句?把什麼比作什麼?

C、想象一下,高山飛瀑濺出的水花是怎樣的?晶瑩是什麼意思?

D、是呀,高山飛瀑濺出的水花是那麼的透明,陽光照上去會閃閃發亮。當這些水花匯聚在一起,就會和山茶花一樣白,誰能讀出這晶瑩透亮的美來?指名讀,齊讀。

F、學習這一句的時候,我們由高山飛瀑濺出的水花展開想象,切實體會到山茶花的白,像這樣抓住關鍵詞語,展開想象,能夠深刻地體會句子的意思。

(2)學習第二句。

A、(出示墨茶句子)自己來學習這句話,看看墨茶美在哪兒?讀後,把你的感受和同桌說說。

B、這句話把墨茶比做什麼?

C、在明媚的陽光下,一汪清潭怎麼個美法?

D、是啊,潭面波光粼粼,墨茶就如同這清潭一樣綠得富有光澤,誰能讀出墨茶的美來?指名讀,引讀。

(3)學習第三句。

A、你們的朗讀感染了我,下面邊聽老師朗讀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山茶花?指名說。

B、想象一下,火紅的朝霞和潔白的雲彩揉在一起織成的輕紗,美嗎?誰能讀出這輕柔的美來?

C、下面,男生問,女生答,咱們合作讀!

4、(出示三句話)山茶花呀!白的晶瑩剔透,綠的富有光澤,粉的如紗似霞,三個形象的比喻句,寫出了三種不同的美,請大家找一找,句中分別運用了哪幾個比喻詞?同是比喻句,爲什麼要用不同的比喻詞呢?

5、山茶花還有紅的、黃的和紫的呢,你能仿照這樣的句式來說說嗎?

(三)細賞花形美

1、山茶花不僅花色美,花形也很美。誰來讀讀寫花形美的句子?(課件出示句子)想想哪句話總寫了山茶花的形狀美?(指名說)

2、想不想去看看這千姿百態的山茶花呢?(出示山茶花圖片)師介紹花形。

3、誰能讀出山茶的千姿百態?指名讀,齊讀。

4、山茶花的花色美,花形美,讓人不禁感嘆道(出示句子引讀)

(四)配樂美讀

山茶花美得令人神往,讓我們盡情地朗讀這如詩如畫的語句吧!配樂齊讀第三段。

四、課堂小結,延續美。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山茶花花色美、花形美,其實它還有一種更深層次的美,下節課我們再去細細體會。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學會7個字及其組成的詞語,認識7個字。

2、 學習文中出現的比喻句,瞭解設問句和反問句。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理解課文,體會作者說的“一股特別勁兒”中蘊含的堅韌、頑強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 學習課文中出現的比喻句,瞭解設問句和反問句。

2、 通過朗讀感受山茶花的美和“一股特別的勁兒”。

課前準備 :

1、 山茶花的課件 。

2、 組織學生收集查找山茶花的資料並在課前感知寫山茶花的古詩。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導入新課

同學們,昨天佈置你們預習19《山茶花》,有信心接受老師的檢查嗎?這裏有兩組詞語,誰勇敢地讀一讀?

(課件出示第一組詞語:排列有致 瀟灑舒展 特別勁兒)(強調致、舒是翹舌音 勁兒是兒化音)

(課件出示第二組:晶瑩的水花 碧綠的清潭 粉紅的輕紗)

同學們,我們的語言很神奇,一個簡單的詞語就能構成一幅優美的畫面,不信,聽老師讀,你的腦海裏就會浮現出一些美妙的畫面。(師輕緩地、富有感情地讀這三個詞語。)說說你們看到了什麼?

腦海裏有畫面,讀出來味就格外足,情也就格外濃。按着這種方法,試着邊讀便想象畫面。(生試着讀)

這三個詞串之間有聯繫嗎?(沒有)同學們,知道嗎,有一種花把這三種事物串聯在了一起,這是一種什麼花呢?

山茶花。(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整體感悟山茶花的美

1、師:山茶花把這三種美麗的畫面連在一起了,看來,山茶花有它的獨特之處。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完後說說山茶花是一種什麼樣的花?

(課件出示句子:山茶花是一種( )的花。)

2、生自由讀課。

3、指名交流。

山茶花是一種(美麗)的花。

山茶花是一種(特別)的花。

三、品讀課文,體會山茶花的美。

1、的確,課文中有很多地方提到了“美”字,現在,請大家再瀏覽課文,找出課文中含有“美”字的句子,美美地讀一讀。

真是美極了!

山茶花的花形也美。

即使閉上眼,你也會感受到美啊,美啊……

山茶花爲什麼這樣美?

下了那麼大功夫,花了那麼大力氣,開出的花怎能不美呢?

2、作者從哪些方面具體些山茶花的美的?

(1)學生讀文,勾畫。

(2)師生交流:

花色美:

A、一朵花上甚至也顏色不同,那真叫絕!

你能將句子中的`“絕”換個詞嗎?(那真叫美。那真叫與衆不同。那真叫好。那真叫棒。)

師小結:美呀、好呀,都不錯,但 “絕”字更妙,它代表的是山茶花一株樹上多種顏色,這是的啊,這個“絕”用得多傳神啊!

指導朗讀

這麼多的花色,而且一樹多色,多麼與衆不同啊!課文着重描寫了哪幾種顏色的山茶花呢?

B、 山茶花的白,那是怎樣的白啊!像高山飛瀑濺出的水花一樣晶瑩。

山茶花與“晶瑩的水花”有什麼聯繫? 出示課件,指導朗讀

C、那墨茶,彷彿一汪碧綠的清潭,帶着波光,又帶着陽光。

墨茶是一種什麼顏色的茶?墨綠色,綠得發黑的一種顏色。出示課件,指導朗讀

D、粉紅的呢?那是織女用朝霞和白雲織成的輕紗。

因爲粉茶紅白相間,作者聯想到—— 那是織女用朝霞與白雲織成的輕紗。出示課件,指導朗讀

師生合作讀。

美得如此叫人聯想翩翩的山茶花,怎不是一種特別的花?想看看它們嗎?(課件出示山茶花的圖片)

E、還有那麼多顏色的山茶花,作者沒有寫,它等着我們來想象呢,請大家仿照書上的寫法,學着說一說你喜歡的山茶花的顏色。喜歡哪一朵種顏色就說哪一種。指名說。

交流反饋。

花形美:

A、有單瓣的,也有重瓣的,有疊成六角形或八角形的,大小疏密排列有致,瀟灑而舒展。

課件出示:山茶花的花形有( ),也有( ),有疊成( ),也有疊成( ),還有( )

還有什麼形狀的?課文沒寫,你能接着說嗎?

圓形的。

五角形的。

鋸齒形的……

(3)是呀,它的花形這麼多,多特別。難怪作者說:“即使閉上眼……”(生接着讀)

看來山茶花的美深深映入了作者的心海里,刻入了作者的腦海裏。讓我們再次來欣賞這多姿多彩的山茶花吧,盡情地朗讀這如詩如畫的語句吧。(課件圖片變換,配樂朗讀)

四、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山茶花

花色美—— 像 彷彿 是

花形美—— 大小疏密排列有致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 篇8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2、瞭解古代詩歌的體裁特點。

3、理解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重點、難點:

1、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

2、瞭解古代詩歌的體裁特點。

3、理解詩歌所描寫的意境。

教具準備:教學方法:

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五首中的前兩首。請同學們背誦這兩首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後三首詩。

春望

1、作者介紹。

2、題解:

這首詩是唐肅宗至德二年三月杜甫在長安時所作,當時長安被安史亂軍焚掠一空,滿目荒涼。春望,是作者億看到的長安春天的景色,抒發了憂時傷亂,憂國思家的感情。

3、課文分析。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首聯即寫春望所見:京都淪落,長安一殘破景象,但大好河山依然存在;長安城內又是春天了,草木滿地蒼蒼。此間包藏着詩人沉重的慨嘆。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頷聯寫望見花鳥時的心情。花鳥本爲娛人之物,但由於感慨時事,國都殘破,與親人分別之恨,反而使詩人對花流淚,聞鳥而驚心,表達作者感時恨別的內心痛苦。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頸聯是對感時恨別的進一步發揮;自安史之亂以來,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火連續不斷,多麼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值萬金啊!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尾聯寫詩人經過戰亂的煎熬,半年多的陷身於長安,白髮更見稀少。用手去搔,越來越短,短的幾乎連發簪都插不住了。'白髮'爲愁所致,'搔'爲解愁,結果'更短'可見愁的程度。這樣在國破家亡離亂傷痛之外,支又嘆年老力衰,則更增一層悲哀。

4、小結

這首五律結構嚴謹,情景交融,語言精練而生動,愛國、思家、憂民的`詩人形象躍然紙上,不愧是膾炙人口的名篇。登飛來峯

1、作者簡介

2、題解

飛來峯又名靈鷲峯,在浙江杭州的靈隱山上。相傳可以看到滄海日出。王安石早年登上飛來峯,躊躇滿志的寫下了這首熱情洋溢,富有氣魄的詩章。表現了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壯志和立志改革政治的遠大抱負。

3、課文分析

飛來峯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第一句點明瞭登高的地點,是在杭州靈隱山飛來峯的千尋塔。第二句中的'雞鳴'、'日升'一方面是寫實,一方面也是作者對變法改革前景的嚮往,用'聞說'二字輕輕托出,表現了作者對前途滿懷信心。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層。

這兩句是作者的抒懷言志。是根據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一詩中'總爲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的詩句,反其意而用之。作者在這裏表示,我不怕浮雲擋住我的視線,因爲我是站在浮雲之上的層。他堅信自己改革政治的主張是正確的,利國利民的,頑固守舊派的阻撓和反對是不足畏懼的。作者把政敵比喻成浮雲,認爲它雖然可以一時遮掩人們的耳目,但是最終將在歷史的長河中消失,從而進一步表現了作者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堅定信念。

4、這首七絕借登高能望遠的描繪,抒發自己作爲政治改革的豪情壯志和遠大抱負。全詩只有句言簡意賅,措詞委婉而堅決,表現了作者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堅定信念。

論詩

1、作者簡介

2、題解

論詩是作者以詩歌形式寫了一組詩以闡述關於詩歌創作的一些看法。

3、課文分析

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作者認爲詩歌創作應該具有時代特點,應該有詩人自己的獨創。即使像千古流傳的李白、杜甫的詩篇,也不能代替後人的創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作者認爲每個朝代都應有才能的人出現,成爲數百年後的詩壇領袖人物。

4、小結

作者運用詩歌形式闡述了詩歌應有時代感、創造性的看法。

總結:

這幾首詩都是唐以來的名篇。富有藝術感染力。從形式上看《使至塞上》《春望》是五言律詩。律詩分首、頷、頸、尾四聯8句。《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登飛來峯》《論詩》是七言絕句。

作業:完成課後一、二、三題。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瞭解課文中講述的三個故事的內容,理解“心安理得”的含義。

2、小組合作學習,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能根據中心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

3、結合自身實際,說說學習文章後的感受,明白“與人方便,與己方便”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正確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心安理得”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趣入文

1、上課之前,老師請大家聽一個故事,仔細聽,想想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聽錄音後,出示填空練習;在法國東南部一個叫“愛歸裏”的小鎮上,一對年逾八旬的老人,每天清晨,而街坊鄰里也時常。學生交流

2、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受?

3、出示句子:在這中間,付出或得到的雙方都顯得那樣心安理得。雙方分別指的是誰?他們的付出與得到分別是什麼?打開書認真讀讀課文第一節,想想,交流

板書:心安理得理解爲什麼這樣說?(因爲他們都有付出,所以得到時都那麼心安理得)

中間補充:作者在當時得到一大捧鮮花覺得心安理得嗎?(在當時覺得有些意外,爲什麼他們會這樣做。)齊讀句子

4、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板書課題,朗讀

二、合作學習

1、課文給我們講述了這個感人的故事之外,又給大家講述了另外兩件事,也是很耐人尋味。接下去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選取你們感興趣的一件事,仔細讀讀,要求:(出示)認真讀課文,找找這件事中每人的付出和得到是什麼?他們心安理得嗎?

板書:付出得到

2、學生小組合作學習

3、集中交流

預設

第二件事;

出示:如果我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困難時看到這張紙條,心想:想想、說說

(從遺憾到彌補的過程也就是從開始的不安到心安)

朗讀句子:我覺得只有這樣做,才能彌補那年暑假裏留給我的遺憾。

第三件事;

“我望着他們的背影,心裏好一陣感動”

討論;

我感動什麼?“有沒有必要留雨具?”

在這件事情中,我覺得心安理得嗎?(心安理得了)

爲什麼?(這次是作者自覺的行爲)

朗讀句子

三、深化主題領悟中心

1、我遇到的三件事,從意外到遺憾到感動,由得到的不安到付出的'心安,從作者的三次體會中,我們瞭解到了什麼?怎樣才能真正做到享受心安理得?

2、出示最後一節,齊讀

理解:隨時隨地毫無愧色

交流: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

明確;

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

心安理得是接受,爲了享受心安理得就要付出。

3、讀中心句,體會含義。交流感受

4、像這樣的行爲已經在歐洲一些國家達成了共識,作者也深受感動,並且也達成了這樣的共識。今天我們讀了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學校前段時間舉行的“學會感恩,愛心義賣”活動。(出示有關的畫面)播放《愛的奉獻》,觀看義賣活動。

5、出示說話練習

在愛心義賣活動中,我,覺得心安理得。

6、小結

今天,我們學了《享受心安理得》,作者把“與人方便,與己方便”,要有付出才能享受心安理得這種精神帶給了我們,但願我們能把這種共識帶回家裏,也帶到社會中去,這樣我們會生活得很快樂。

四、板書設計

語文複習指導課教案 篇10

一、內容及其解析

1、內容:這篇課文寫的是化石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家通過它,能給我們展示出億萬年前地球上的奇異畫面。化石功不可沒,科學真是神奇,科學家更是偉大。

2、解析:爲了準確理解課文內容,有必要聯繫生物學的內容,就文中涉及的如魚類的進化,鳥類的進化,兩棲類的進化,被子植物,恐龍,猛獁等內容本文是一首科學詩,以詩歌的形式,傳達科學的內容。兼具科學與文學之美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愛科學,愛文學的熱情。

二、教學目標及意圖

1、教學目標:

(1)理解和積累一些重要詞語。

(2)有感情地頌讀課文,理清結構,把握內容,體會感情。

(3)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4)初步瞭解現代詩歌的特點。

2、解析:通過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設疑提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深入領會。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把握詩歌的內涵,體會詩歌所表達的豐富情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的興趣。

四、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1、教材分析:《化石吟》是一首科學抒情詩,通過優美的語言展示了人類對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詩中一系列的疑問將人們帶入奇幻的神話般的生物世界,又用優美的語言富有感情的讚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學

習本詩,首先應該利用多媒體手段讓學生認識化石,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來理解詩中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增強求知慾,培養科學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興趣。

2、學情分析:本文是一首語言優美的詩歌,節奏鮮明,聲調和諧。應指導學生反覆誦讀,細細品味。體會作者由衷的讚美之情,感受詩歌的韻律之美,激發學生熱愛文學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