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虞世南是哪個朝代

虞世南是哪個朝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4W 次

大家知道虞世南是何許人物嗎?下面小編整理了虞世南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虞世南是哪個朝代

虞世南,字伯施,是唐朝政治家、文學家、詩人、書法家。越州(浙江省)餘姚人。善書法,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合稱初唐四大家。日本學界稱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爲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爲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

虞世南算是一個年紀比較大的人物了,遠在陳、隨二代都做過官,到了唐朝時,他已經完全上了年紀,但是唐太宗還是頗爲喜愛他,引爲秦府參軍,又授宏文館學士,與房玄齡同掌文翰,後來又擔任著作郎,但是虞世南已年近古稀,多次想辭官,李世民不許,於是封他爲永興縣子,後加封爲永興縣公,所以世人也稱虞永興,虞世南的書法成就很高,也是老生常談的內容,這裏就不多贅述。 政治上,虞世南弱不勝衣,但性情剛烈,當政得失,直言敢諫,李世民喜歡逗逗他,《新唐書虞世南傳》中記載,唐太宗曾經作宮體詩,命虞世南接着和詩。 虞世南諫道:陛下作的詩誠然工巧,但詩體並不雅正。皇上所喜愛的,必然有人去效仿、發揮。我擔心這種詩體傳開,天下風靡流行,所以不敢奉命和詩。太宗說:我是試試你而已!於是賜給世南五十匹絲帛。

不愧是老年人,已是不惑之年,看事情看得挺開,指出問題也是一針見血,而且沒有任何顧忌。 唐太宗幾次想外出狩獵,虞世南都直言諫止,說大唐初定,頻繁外出狩獵,興師動衆,勞民傷財,李世民都沒有責罵他,反而採納意見、嘉獎他。有一次,太宗叫世南把《烈女傳》寫在屏風上,當時世南手頭無書,靠默記書寫,卻沒有寫錯一個字。由此可見他的博學,墨水很多。太宗常常稱讚世南有五項是獨一無二的:一是德行,二是忠直,三是博學,四是文詞,五是書法。 德行和忠直排在前位,這是因爲皇帝對他的評價,自然也是更偏向於品行的方面,虞世南的詩歌造詣也很高,一次,李世民的四子魏王李泰做了一首詠風的詩,請陪同的大臣也作一首,因此,這首詩叫做《奉和詠風應魏王教》:逐舞飄輕袖,傳歌共繞樑。動枝生亂影,吹花送遠香。

大概意思就是長袖輕飄,大家起舞蹁躚,共歌一曲,歌聲繞梁,經久不息。風吹動樹枝,影子隨之搖動,和風將花香吹送到遠方。風本無形,詩人通過舞、歌、枝、花在風吹動下各種動態的描寫,使人看見、聽到、聞到風,生動形象。應制之作,也能做得如此高超。 再比如他的一首詩《蟬》: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垂緌(rui二聲):下垂的帽帶,此指蟬低頭。大概意思就是,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悅耳的叫聲自梧桐林向外遠播,聲音傳的遠是因爲我站的高,並不是藉助了秋風。 這是一首詠物詩,詠物中多寄託,具有濃郁的象徵性。這首詩也不能脫離常態,句句寫的'是蟬的形體、習性和聲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釋,詠物的深層意義是詠人。這首詩歌的寓意是:君子應像蟬一樣居高而聲遠,而不必憑藉、受制於它物。表達出了詩人對人的內在品格的熱情讚美和高度自信,表現了一種從容不迫的氣韻風度。 身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他的德行,對太宗直言敢諫,居於高處而不自傲,也不同流合污,始終一身清廉,使他配得上這個名頭。貞觀十二年,卒於長安,享年八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