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中國人的傳統家庭的語文閱讀題

中國人的傳統家庭的語文閱讀題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3W 次

中國人的傳統家庭

中國人的傳統家庭的語文閱讀題

蘇叔陽

個人、家庭(擴大至家族)、社會的關係是任何社會都要重視的基本問題。從歷史的實踐來看,西方似乎是個人—社會,缺乏“家庭”的一環,而中國則是家庭(家族)—社會,缺乏至少淡化了“個人”一環。人類社會的進展似乎在提醒我們,這三者少了哪一環都不行。理想的社會生活方式應當是:個人—家庭—社會都和諧、有序。

中國的傳統生活方式,在理論層面上也是主張個人—家庭—社會和諧有序的,達到這理想的良策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在實踐的層面上卻有許多弊病。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整個社會被看作是家庭的延伸和擴大,而個人只是家庭的一分子,常常不被看作是“獨立的單元”。在中國傳統家庭中,父子的血緣關係又是核心部分,所以,中國的家庭實際上是一個以父子爲中心的血緣關係的小羣體。舊式大家庭有“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二世同堂者已經有新式家庭的味道,不過,其奮鬥目標依舊是“四世同堂”。所謂“四世同堂”便是父母,子、媳(或女、婿),孫子、孫媳,曾孫子(女)聚集而居。若子、媳因兄弟姐妹衆多,劃分出旁戶,但也在一位父親的統帥下和合而居。巴金先生的《家》曾揭露了這種舊式封建大家庭的罪惡,但從倫理的層面講,這種家庭原是爲了體現“和”與“序”的。

“家和萬事興”,“齊家”是“治國”的基礎,這是中國家庭的傳統觀念。不過只有家庭安寧、穩定、幸福,社會也纔可能祥和,這似乎是普遍的真理。直到今天,溫馨和睦的家庭依舊是絕大多數中國人最基本的人生要求和理想。

在中國的傳統家庭中,處處體現着“序”,體現着傳統的道德觀。每個家庭成員都擔負着幾種角色,每個角色都有一定的行爲規範、道德準則。爲父母者,同時又是先祖的晚輩,是人之夫之妻。因此要給晚輩樹立敬老、愛幼、相愛、相親、相敬的榜樣。同時,他們又是社會人,還要表現出敬業、勤勞、謙虛、自愛自立、善於持家、堅守信義等等優良品德,這才能培育出好子女和模範公民。因此,家教歷來爲中國人所重視,“少調失教”、“缺乏家教”自古至今都是對一箇中國人極大的輕蔑。“序”的目的還是在於“和”。中國人強調每個家庭成員在羣體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求全體家庭成員協調一致。在家庭裏,一切長幼秩序都是爲了造成一個既緬懷祖先、慎終追遠,又重視現在、愛護幼小,其樂融融、溫馨可親、團結和睦的家庭氛圍。所有破壞這氛圍的言行都被視爲件逆,這樣的成員要受全體家庭成員的責難。西方家庭成員間的關係類似“契約制”,整個社會人與人,人與社會都建立在“契約”的基礎上。中國傳統的親情觀念、倫理觀念是否應當向契約關係轉換,是需要人們慎重思考的問題。在商品經濟社會中,中國人還能不能保持原有家庭傳統的特性,是關係到中華民族特質能否存續的大問題。

實際上,“老有所終,幼有所養”的中國家庭,早被西方人稱羨。20世紀80年代,一部描寫中國普通農家生活的影片《喜盈門》在西方上映,獲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許多人尤其是老年人激動得熱淚盈眶,渴望有影片中那位},i:獨老人的幸運,同時向那孝敬公爹的兒媳奉上由衷的讚美。如今西方遊客都對在中國家庭中生活幾天極感興趣,特別是那闔家吃飯的場面,以及那場面所流露的溫情讓他們倍感快活。他們極願意成爲這場面中的一員,享受人間的親情。中國人濃濃的親情,是中華民族最可貴的情感之一,這種優秀的傳統,不應當拋棄。

1.下列選項中有關中國傳統家庭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家和萬事興”,這是中國傳統家庭的傳統觀念,直到今天,溫馨和睦的家庭依舊是絕大多數中國人最基本的人生要求和理想。

B.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整個社會被看作是家庭的延伸和擴大,只有 家庭幸福、安定,社會纔可能平安、祥和。

C.在中國傳統家庭中,處處體現着“序”,而“序”的目的還是在於“和”,一切長幼秩序都是爲了營造團結和睦的家庭氛圍。

D.中國人的傳統家庭體現着傳統的道德觀,而傳統的.道德觀又規定了家庭成員在社會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擔負的各種角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中國舊式大家庭有“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的現象,即使分出旁戶,也在一位父親的統帥下和合而居,這種家庭模式的存在體現了傳統道德觀中的“和”與“序”。

B.中國傳統生活方式在理論上主張個人—家庭—社會都和諧、有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雖在實踐上有許多弊病,卻不失爲達成這一理想的社會生活方式的良策。

C.中國傳統家庭講究“序”,“家教”就是爲維護“序”而在家庭中進行的一種教育,爲父母者是家庭的核心和制高點,接受來自晚輩的敬愛,所有違背“序”的言行都被視爲憐逆。

D.中國傳統家庭中父子的血緣關係極其重要,是家庭的核心部分,“四世同堂”或“五世同堂”的舊式大家庭,實際上是以父子爲中心的血緣關係的小羣體,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元。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中國傳統家庭體現出“和”與“序”的特性,中國人還能不能保持這種原有家庭傳統的特性,是關係到中華民族特質能否存續的大問題,需要人們慎重思考。

B.西方家庭成員間的關係類似“契約制”,在今天商品經濟社會中,中國傳統的親情觀念、倫理觀念向契約關係轉換,是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一種趨勢。

C.中國人家庭中濃濃的親情是中華民族最可貴的情感之一,“老有所終,幼有所養”,“家和萬事興“,“長幼有序”的家庭傳統的特性時至今日仍不應當被拋棄。

D.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有其優良的內核,重視家庭(家族)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優良傳統,家庭的“和”(和諧)與“序”(有序)對整個社會的穩定都起着重要作用。

1. D 【解析】“傳統的道德觀又規 定了家庭成員在社會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擔負的各種角色”,文章無此意。

2. C 【解析】依據原文意思,“父子的血緣關係”纔是中國傳統家庭的核心部分,“爲父 母者”也可能是“先祖的晚輩”,不一定是家庭的“核心和制高點”,在“接受來自晚輩的敬愛”的同時,也要孝敬先輩。

3. B 【解析】文中說“向契約關係轉換”“需要人們慎重思考的問題”,可見“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說法無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