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中國古代物流人的節日科普

中國古代物流人的節日科普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在我國古代物流活動中,無論是船幫,鏢局還是漕運組織等,無不以“出行安全”、“生意興隆”爲第一要務。於是,許多以此爲源頭的相關儀式、節日由此誕生。古代的物流人在各類活動中收穫着“興隆”的喜悅,同時也爲出行的人們祈福。

中國古代物流人的節日科普

長木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無論是陸運還是水運,只要是形成了一定規模,一般都會有或大或小的運輸組織或行會組織誕生,如船幫、馬幫、駝幫、鏢局以及漕運組織等。這些長期出行在外、飽經滄桑的物流人匯聚在一起,既達成了一些約定俗成的行規,也創造了一些獨具特色的行會文化,這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生活,也爲後人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記憶

鏢局——亮鏢聽“響頭”

在古代鏢局的各類慶祝活動中,“亮鏢”可謂是其中最隆重的一筆。亮鏢即鏢局的開張儀式,有點類似今天的“剪綵”。不過,亮鏢儀式更爲講究,且頗具風險。一般來說,如果“亮不響”,鏢局就開不成。因此,全國各地無論哪個鏢局都相當重視亮鏢儀式。

按照習俗,亮鏢一般要由總鏢頭下帖,請當地的官宦世家和富商豪紳、社會名流和武術名家等來捧場。鏢行的人不大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理念,他們講究的是人氣。亮鏢那一天,捧場的人多不多,人氣旺不旺,便代表着這家鏢局的人緣好不好。常言說“頭三腳難踢”,亮鏢則是第一腳,如果亮不了鏢,以後的生意必然難做。

亮鏢儀式上,人氣不旺還不算最要緊的。如果亮鏢時有人來“踢場”,且鏢局的鏢師們沒能勝出,就只能算是亮鏢失敗了。而如果“亮鏢”順利,便算是站穩了腳跟。所以,總鏢頭的實力十分重要,既可確保亮鏢順利,又能爲鏢局增添聲勢。

總體上來看,亮鏢雖然有風險,但如果鏢局連亮鏢的膽量都沒有,顯然無法證明其保護客商或財物的能力,最終往往也只能是無人問津的。因此,對於任何一家鏢局來說,亮鏢儀式都是不可或缺的。

一些江湖大腕,或是要開設鏢局分局的,開業時舉行的典禮叫“亮鏢會”,這類儀式場面往往更大。還有一些同行鏢局來捧場,叫“走會”,他們往往樂於與新鏢局結盟來爲自己壯大勢力。

亮鏢會上往往也有一些表演活動,但這一般是自娛自樂,並不同於一般的江湖賣藝。總之,圖的是熱鬧。

船幫——出船大典祈平安

船幫是中國航運史上的一個重要角色,一些規模較大的船幫甚至有“會員”多達千餘人。這些船幫不僅負責航運,還匯聚了造船、修船、拉縴等一條龍服務功能,此外,也創造了一些獨特的船幫文化。有些船幫還修建了會館,一直留存至今。例如蜀河地區的龍王廟,便是曾經的船幫會館。而許多熱鬧非凡的船幫節日就在這裏舉行。

每年的桃花水(春季桃花盛開,第一次潮水出現)季節正是船幫出行之始。船幫一般會舉行隆重的“出船祭祀大典”,這類活動一般會在龍王廟舉辦。燃放禮炮、燒香磕頭、殺雞祭祀等,都寄託着人們對一帆風順的嚮往。逢開船出航之際,船工以及他們的家人會蜂擁前來祭拜,祈求出行的人們能一路平安,順利歸來。

在一些重要的節日之際,船幫都要在會館的戲樓上演出戲劇,漢劇、二黃、豫劇、秦腔、地方小戲等,輪番上演。來觀看的人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給船幫增添了許多喜慶。

而每逢清明,行走水上的人們無法爲親人掃墓,便形成了“祭江”的`習俗。這一天,他們會準備各類祭物,並向水中拋灑紙錢,或捏些麪人丟到江裏,或扎些紙船放下水。船工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寄託他們對先人的懷念。

漕運——開漕節迎福年

開漕節是漕運線上誕生的獨特節日,與運河漕運密切相關。如過去的北京通州,便是漕運線上的重要碼頭之一。每到陽春時節,農曆三月初一這一天,官府會主持隆重的“開漕節”,也象徵着這一年的漕運之始。由於通州在冬季時運河水都凍上了,因此每到春夏解凍之際才能開始漕運。

開漕節當天,當地的地方官和碼頭主事人都會到場。專門負責管理倉場的總督,會率衆官員,依照身份等級排好隊伍,每人舉三柱香,鞠躬禮拜。

開漕節上,聲勢最爲浩大的則是數以百計、綿延數十里的各類官商船隻,其中不少來自南方,這一天都有序地停泊在碼頭沿線。而靠漕船吃飯的搬運工、腳伕們也不會錯過熱鬧,因此碼頭上往往是人山人海。

燃放“萬頭鞭”一般是開漕節的起始儀式。“起會”表演則緊接着喧騰的鞭炮聲上場,高蹺、舞獅子、花鈸大鼓、旱船、竹馬等,各類表演塞滿了碼頭岸邊沿線,還會吸引很多來看熱鬧的民衆。開漕節的氣氛也愈發好了。

清代時,表演的戲子往往穿上明代服飾,模仿吳仲(明代嘉靖年前巡河御史,曾對通惠河修建有重要貢獻)巡河。

開漕節以在河神廟進香爲結束禮儀。事實上,最初的開漕節僅是祭祀河神的儀式,最終卻在歷代漕運人的推動下,成爲融祭祀和娛樂爲一體的漕運人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