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蓋世之才的典故

蓋世之才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蓋世之才”比喻當代第一或獨一無二的人才。

蓋世之才的典故

出自宋代蘇軾《留侯論》:“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爲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於荊軻、聶政之計。”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潁川城父人,秦末漢初傑出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爲“漢初三傑”。張良出身於貴族世家,祖父張開地,連任戰國時韓國三朝的宰相。父親張平,亦繼任韓國二朝的宰相。至張良時代,韓國已逐漸衰落。韓國的滅亡,使張良失去了繼承父親事業的機會,喪失了顯赫榮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國亡家之恨,並把這種仇恨集中於一點——反秦。

張良刺殺秦始皇失敗後,便隱居在下邳。有一次,張良在下邳的一座橋上散步,遇到一位老人,名叫黃石公。老人走到張良面前故意把鞋子掉到橋下去,然後回頭對張良說:“小夥子,到橋下替我把鞋子撿起來。”張良毫不猶豫地照辦了,當張良把鞋子拾起來後,老人又讓張良把鞋給他穿上,張良又非常樂意地給他穿上了。老人笑着對張良說:“孺子可教矣。”臨走時,老人讓張良五天後的黎明來橋上等他。

五天後,張良來到橋頭上時,老人早就來到橋上了。老人責備張良說:“與長者相約,爲什麼後到呢?”然後老人又讓他五天後再來。五天後,雞剛叫張良就到橋上去,但是老人又先到了。老人又責備張良來晚了,叫他五天之後再來。又過了五大,張良不到半夜就到橋上去了,他等了好一會兒老人才來。這一次,老人對他非常滿意,於是就把一部《太公兵法》贈給了張良。

張良得到兵書,如獲至寶,回到家中不分晝夜地認真研讀,苦心琢磨,後來成了劉邦得力的謀臣。宋朝蘇軾在《留侯論》中,讚揚張良是“蓋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