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負薪行歌的典故

負薪行歌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負薪行歌

負薪行歌的典故

典出《漢書·朱買臣傳》。

漢朝的朱買臣,是吳縣地方的一個讀書人。他家裏很窮,但他很喜歡讀書,掙錢聚財的事並不放在心上。平時,他和妻子二人上山砍柴,再挑到集市上賣掉,換一點口糧錢,勉強餬口。

過着這樣清貧的日子,朱買臣一點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整天樂呵呵的。上山打柴總不忘帶本書去。打了柴,挑着柴擔往回走,一路上邊走邊誦書唱歌。他的`妻子也揹着一捆柴跟在後頭走,見他這樣瘋傻,幾次三番阻止他,說:

“你這樣走在路上還大聲唱,給人聽見像什麼話?”

但朱買臣不聽勸阻,唱得更加起勁。他的妻子覺得很羞恥,要求和他離婚。朱買臣笑着說:“我到五十歲時就應當富貴了,現在我已經四十多歲了。你跟着我,過了這麼久的苦日子,等我做了宮,我會回報你的,還是別走吧。”

他的妻子聽到他提到“富貴”二字,以爲癡人說夢話,憤怒地說:“像你這樣子,最後要餓死在溝中,哪裏還能富貴?”

於是她執意離開這個窮酸讀書人。朱買臣挽留不住,只好聽任她離去了。

妻子走後,朱買臣獨自一人挑着柴擔,依然邊走邊誦書謳歌,過着快樂的日子。

到五十歲時,朱買臣果然被拜爲會稽太守。

後來,“負薪行歌”這一典故,用來形容士人在未發達前,生活貧窮而心情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