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向長婚嫁的典故

向長婚嫁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典出《藝文類聚》卷三十六。

向長婚嫁的典故

西漢時期,有兩位志同道合、非常要好的朋友,一位叫向長,一位叫禽慶。

公元9年,王莽篡了皇位。禽慶恥於在王莽手下做官,跑到山裏隱居起來。

向長與禽慶相同,也不願做官。他一向安貧樂道,在家中精心鑽研《周易》、《老子》。

向長家裏比較貧窮。遇有好心人贈送他衣服、食物,向長都欣然接受。但他有一條原則,即別人給他的東西,他只留下夠用的就行了,多餘的仍然送還給人家。

向長辦事公允適度,無人不知。當朝司空王邑連續幾年召他進京,準備將他舉薦給王莽爲官。但向長每次都堅決地拒絕,而在家以讀書爲樂。

向長讀《周易》,讀到關於“損、益”的內容時,心有所動,掩卷長嘆:

“現在我已經明白了,富貴實際上不如貧賤,但卻不知道死比生怎麼樣。”

向長的'兒女已到了婚嫁的年齡。向長爲他們辦完婚事,又把家裏的事務一一安排好,然後吩附家人

“你們不必再找我,就權當我已經死了。”

向長離了家,與禽慶一起去遊覽名山大川。人們從此再也沒有見到他們的蹤跡。

後來,“向長婚嫁”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人看穿塵世、脫俗漫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