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南山南北山北的典故

南山南北山北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典源出處

南山南北山北的典故

後漢書·逸民列傳·法真傳》法真“性恬靜寡慾,不交人間事。太守請見之,真乃幅巾請謁。太守曰:‘昔魯哀公雖爲不肖,而仲尼稱臣。太守虛薄,欲以功曹相屈,光贊本朝,何如?’真曰:‘以明府見待有禮,故敢自同賓末。若欲吏之,真將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矣。’太守懼然,不敢復言。” 《三國志 ·蜀書 ·法正傳》注引《三輔決錄》注曰:“真字高卿,少明五經,兼通讖緯,學無常師,名有高才。常幅巾見扶風守,守曰:‘哀公雖不肖,猶臣仲尼,柳下惠不去父母之邦,欲相屈爲功曹何如?’真曰:‘以明府見待有禮,故四時朝覲,若欲吏使之,真將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矣。’扶風守遂不敢以爲吏。”

釋義用法

後漢法真謝絕太守聘請,不願爲吏,說如爲吏,寧願在北山之北南山之南的荒野隱居。後用爲隱遁不仕的典故。

用典形式

【北山北】 唐·元稹:“一旦得自由,相求北山北。”

【藏身北山北】 宋·陳與義:“未暇藏身北山北,且須覓地西枝西。”

【南山南北山北】 宋 ·楊萬里:“笑隨赤松蠟雙屐,飄然南山之南北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