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阿堵物的詩詞典故

阿堵物的詩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4W 次

“阿堵”指這個東西,即錢。語出《晉書·王衍傳》。

阿堵物的詩詞典故

“阿堵”,是六朝時的常用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的“這個”。東晉時,著名畫家顧愷之擅長畫人物,他畫人像,有時畫了幾年都不點眼睛。別人問他是什麼原因。他指着眼睛回答說:“四體妍媸,本無關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意思是,四肢的美醜,是無關緊要的`,畫像要能傳神,關鍵在這個裏頭!

西晉時有一個叫王衍的官僚,他先後做過中書令、司徒太尉等官,可他的老婆郭氏卻視錢如命,十分貪財。王衍非常反感,他決心不管在任何場合都“口不言錢”,以標榜自己清高。郭氏曾多次設法逗他說“錢”都沒有成功。有一天晚上,郭氏趁王衍睡熟時,叫婢女悄悄把一串串的銅錢,圍繞着牀,堆放在地下。她想王衍醒來,無法下牀行走,這樣一定能逼得他說出“錢”字來。第二天早晨,王衍醒來後,見此情景,剛開口說“啊”,馬上就打住了口接着說“堵物”,就是不說“錢”這個字。接着就把婢女喚來,指着牀前的錢說:“舉卻阿堵物(拿走這個東西)。”

後來,“阿堵物”就成了古錢幣的一個別名了。當然,由於它是忌諱說錢的表示,所以它遠沒有“孔方兄”出名,現在只偶爾用於俏皮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