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桃李滿天下典故

桃李滿天下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桃李滿天下我們都聽過,但是對於其來源的故事我們有了解嗎?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桃李滿天下典故,希望有所幫助!

桃李滿天下典故

  桃李滿天下典故1

春秋時期,魏國大臣子質學富五車,知識廣博。他因爲得罪了魏文侯,就跑到北方一舊相識家裏躲避。這位朋友的家境並不富裕,子質不願給朋友加重生活負擔,便想開個學館,收一些學生教讀,藉以餬口。朋友很支持他,就騰出兩間空房作爲教室,子質所收的學生不分貧富,只要願學的都可以拜他爲師,一視同仁。

這個學館裏有一棵桃樹,一棵李子樹。凡是來上學的學生都跪在桃李樹下認先生。子質指着已結果的兩棵樹教導學生們說:“你們都要刻苦學習,要像這兩棵樹一樣開花結果。只有學問高,才能爲國家做出一番大事業。

爲了把學生教育成有用人才,子質認真教學。在他的嚴格管教下,學生們都發奮讀書,學到了不少真本領。後來,這些學生先後成才,成了國家的棟樑。他們爲了感念子質先生的教誨,都在自己住處親手栽種桃樹和李子樹。

子質到各國遊歷時,碰到了在各國當官的學生,並看到了學生栽的這兩種樹,便自豪地說:“我的學生真是桃李滿天下啊!一個個都很有作爲!”從此,當先生(老師)的就以“桃李”代稱學生,並把學生多稱作“桃李滿天下”了。

  桃李滿天下典故2

唐代武則天當皇帝時,有一個宰相叫狄仁傑,字懷英,太原(今屬山西)人。此人德高望重,敢於直言相諫,深得武則天賞識。武則天稱他爲“國老”(武則天即位時,狄仁傑已六十多)而不直呼其名。就是上朝時,武則天也不讓他跪拜,說:見狄公下拜,我渾身都痛。武則天常對其他大臣說:“不是特別重要的軍國大事,你們不要去麻煩狄老。”

武則天爲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採取多種措施,廣羅人才,並讓狄仁傑給他推薦能擔任將相的人才。狄仁傑推薦了張柬之、姚崇等數十人,這些人後來多成了名臣。有人對狄仁傑說:“你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朝廷裏有才能的大臣都是你推薦的,真是桃李滿天下啊。”狄仁傑說:“推薦有才能的人爲國家效力,不是爲私,是我應該做的。”

公元700年,七十歲的狄仁傑病死,武則天痛哭流涕。自此以後,每當朝廷有大事而衆人又不能解決時,武則天常嘆息說:“老天爺爲什麼這麼早就奪去了我的國老啊!”“桃李滿天下”是形容老師教的學生很多,遍佈各地,“桃李”是學生的代稱。

  桃李滿天下典故3

唐高宗時,有位清廉的官名叫狄仁傑,他曾在一年之內,裁決了一萬七千多人的罪名。

在江南當巡撫使時,他率先追查各地來歷不明的宗教所建立的'廟宇,以破除人們的迷信;在擔任預州刺史時,他更全力救助那些含冤受罪的人,有二千多人得以洗刷罪名,重新獲得清白。他的政績深得老百姓的好評,是一名剛正清廉的好官。武則天在位的時候,狄仁傑雖然受到奸臣的陷害,被降級爲於江村小官,但是因爲他一向深得百姓的擁戴,其它官員也都支持他,所以不久又重回朝廷當宰相。

有一次,武則天請他推薦一個尚書郎,他毫不避嫌地推舉自己的兒子擔任這個職位。當時,有人聽到狄仁傑舉薦自己的親人,就嘲諷他:天下桃李賢才,似乎都出於你的門下。但事後證明,他並不是基於個人情感推薦,而是他的兒子真的有才能。

  桃李滿天下典故4

當年16歲的白居易曾因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讓當時文壇宿儒顧況頷首稱道“長安米貴,有才如此,居之易矣”。27歲即金榜題名,後來官至左拾遺,就是監察部部長啊!從文學才華上看,與當時權傾朝野,同樣才華蓋世的裴度不相上下。年輕時,二人同居洛陽,裴度那才叫窮,而家道殷實,父爲縣令的白居易卻“衣輕裘,出轅馬”,可如今二人地位懸殊,一個身居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一個淪落於草民之間。

晚年的白居易居住在洛陽那座宅園中時,將睡覺和飲酒看作人生的兩大要事。醉則臥,醒則飲,別人見之,呼作“醉吟先生”。他也以此爲號,稱“可終日不寢,終日不食,不如且飲”,酒癖如此,可謂是劉伶再世矣。詩中不知白居易當時是否見到了賦閒在老家的好友裴度,但“桃李滿天下”的名言卻從此在百姓中流傳開來。

作爲教師,在樂享清貧之時,也常以此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