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得魚忘筌的成語典故

得魚忘筌的成語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1W 次

得魚忘筌的成語典故

得魚忘筌的成語典故

典源出處《莊子·外物》:“荃(筌) 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釋義用法筌,捕魚的竹器。蹄, 捕兔的網。筌是用來捕魚的,捕到了魚便忘了筌; 蹄是用來捕兔的,捉到了兔便忘了蹄; 語言是用來表達意義的.,領會了意義便忘了語言。後以此典指達到目的就忘了原來的憑藉; 亦指忘情、忘我等。

用典形式

【棄筌】 唐·駱賓王:“得性虛遊刃,忘言已棄筌。”

【忘筌】 唐·杜甫:“風流俱善價,愜當久忘筌。”唐·劉禹錫:“曾向空門學坐禪,如今萬事盡忘筌。”宋·唐庚:“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

【忘蹄】 宋·黃庭堅:“排悶有新詩,忘蹄出兔徑。”

【得兔】 宋·蘇軾:“高才得兔人人羨,爭欲尋蹤覓舊蹄。”

【筌蹄】 唐·高適:“始知陽春後,具物皆筌蹄。”

【問舊蹄】 清·王夫之:“逸情交臂多相失,求兔何勞問舊蹄。”

【忘筌蹄】 唐·孟郊:“徒言奏狂狷,詎敢忘筌蹄。”元·耶律楚材:“昔年學道頗得趣,魚兔入手忘筌蹄。”

【筌蹄棄】 唐·杜甫:“妙取筌蹄棄,高宜百萬層。”

【蹄求兔】 宋·楊億:“文字蹄求兔,機緣芥值針。”

【忘筌得魚】 唐·李白:“與爾情不淺,忘筌已得魚。”

【釣罷忘筌】 唐·張謂:“釣時如有待,釣罷應忘筌。”

【得魚忘筌】 魏·嵇康:“嘉彼釣叟,得魚忘筌。郢人逝矣,誰與盡言。”

【得兔忘蹄】 清·王夫之:“未敢泣麟傷絕筆,何人得兔不忘蹄。”

【筌蹄自忘】 唐·駱賓王:“道術君所篤,筌蹄餘自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