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打蛇不死,反遺其害的典故

打蛇不死,反遺其害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除害不能徹底,反而要吃大虧。語出《醒世恆言》卷二十一。

打蛇不死,反遺其害的典故

明朝的時候,江都舉人楊延和及六個同鄉一同去京城考試。這六個人家裏都很富有,每個人都帶了五六個僕人,沿途處處招搖過市,炫耀財富,全不知危機暗伏。

這一日,走到河南境內,離城區還有七八十里,路上非常荒涼。衆人只好到“寶華禪寺”借宿休息,沒有料到這寺中和尚不懷好意,方丈看到他們行李多,就起了歹念。他用酒把衆舉人及三十來個家僕灌得爛醉,夜晚便和衆人各持利刀,殺死了六個舉人和僕人。

楊延和爲人十分謹慎,出門在外不敢多喝酒,夜裏又輾轉反側睡不着。聽見前房殺人聲,慌忙跳起來,逃出窗外,拼命猛跑,直到筋疲力盡。天昏地黑中見到一所孤零零的人家,家中只有一個五十來歲的女人和一個十三歲的`小女孩。楊延和向婦人講了自己的經歷,婦人聲稱出門買酒壓驚。婦人出門後,那姑娘連忙催促楊延和逃跑,“我家姓張,住的房子都是寺裏的,媽媽是去寺裏報信了,一會兒他們就會殺過來了!”

楊延和嚇出一身冷汗,走的時候,姑娘送他一錠銀子,爲了避免被人懷疑,讓楊延和把自己捆起來。楊延和千恩萬謝纔出了門,就看見遠處一隊人馬拿着火把跑來。楊延和連忙走了一條小路逃跑,直奔京都。後楊延和會試得了第二名,做了大官,便經官追查此案。

說到那天,衆惡僧因爲沒有抓到楊延和十分害怕,跺腳嘆道:“打蛇不死,反遺其害。”後來楊延和報官,將其一網打盡。

現常用此語來比喻除惡務盡,不能留下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