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成語以訛傳訛的典故

成語以訛傳訛的典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7W 次

成語】以訛傳訛

成語以訛傳訛的典故

拼音】yǐ e chuan e

【解釋】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出處】宋;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媧補天煉五色石於此,故名採石,以訛傳訛。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一回這兩件事雖無考,古往今來,以訛傳訛,好事者竟故意的弄出這些古蹟來以惑愚人。清;周亮工《書影》卷四: 宋時安得有傳奇?或當時 侂胄 之黨有爲此語者,流傳人世,以訛傳訛,紊謬如是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民氣不靖之不宜再事摧抑》:毋論民間平日本視軍界爲畏途,經以此次之摧抑,以訛傳訛,將百徵而無一應也。

【近義詞】三人成虎、謬種流傳、道聽途說

反義詞】衣鉢相傳、一脈相承

【典故】宋國的丁家庭院裏沒有井,於是只能出門打水,經常一個人在外面。等到他家院子裏打好井之後,這家人就告訴外人說:我打井(就如同)得到了一個人(一般)。 聽到了這話的人互相轉告說:丁家人打井,挖出來了一個人。國人都在討論這件事,宋國的國君聽說了。國君派人去問丁家的人。丁家的'人回答說:我的意思是說我得到了像一個人那麼多的勞力,不是說我從井裏挖出了一個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