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古代逆境出人才的事例

古代逆境出人才的事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5W 次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的事,一個人活在世上,要想事事如願、一帆風順,這是不可能的。接下來由小編整理了古代逆境出人才的事例,歡迎查看,希望幫助到大家。

古代逆境出人才的事例

  古代逆境出人才的事例【1】

《離騷》是戰國詩人屈原創作的文學作品。“離騷”,東漢王逸釋爲:“離,別也;騷,愁也。”《離騷》以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爲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徵,藉助於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盪,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道。主張“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像,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並開創了中國文學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後世有深遠影響。有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南宋朱熹《楚辭集註》、清代戴震《屈原賦注》等注本.

屈原在《離騷》中,成功地塑造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形象豐滿、個性鮮明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體現了屈原的偉大思想和崇高的人格。

首先,這是一位傑出政治家的'形象。他有明確的“美政”思想,這與屈原改革弊政,聯齊抗秦的政治主張是一致的。其最終目的是要“及前王之踵武”,使歷史上曾興旺發達的“三王”政績發揚光大。亦即由楚國統一天下,使百姓安居樂業。“美政”思想的實質是要鞏固楚王的統治,它充滿了儒家美好政治的色彩,體現了儒家“民本思想”的要求,屈原不但有美政理想,也有實現它的具體辦法。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君明臣賢”。要有好的國君,還要有忠於國君並且有才幹的大臣加以輔佐,君臣和諧才能成功。因而他歌頌“湯禹嚴而求合兮,摯咎繇而能調。”他極力主張選賢任能,讚美古代賢君“舉賢而授能”,稱頌“說操築於傅巖兮,武丁用而不疑。呂望之鼓刀今,遭周文而得舉。甯戚之謳歌兮,齊桓聞以該輔。”同時他還主張廢斥羣小,這也是實現“美政”的重要保證。他在詩中極力揭露羣小的罪惡,正是出於這種想法。他還主張“循繩墨而不頗”,強調以法度治國。他爲此奮鬥終生,充分顯示了這一形象的政治家風度。

這一形象還體現了詩人勇於同黑暗腐朽勢力作鬥爭的精神。詩人清楚地知道,楚國的不幸命運,以及詩人自己的不幸遭遇正是楚廷羣小造成的。詩人對之極爲憤恨,因而不遺餘力地反覆加以揭露和抨擊,斥責他們“好蔽美而稱惡”,競進貪婪,嫉妒成性,朋比爲奸,隨波逐流,黑白顛倒。詩人還揭露了楚君的過失,說他反覆無常,荒唐糊塗,寵信奸臣,疏遠忠良,善惡不辨,致使詩人的“美政”理想落了空。顯示了詩人同黑暗勢力的勇敢鬥爭精神。

  古代逆境出人才的事例【2】

越王勾踐亦成爲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在於越國交戰中大敗越王勾踐。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越國君臣在吳國爲奴三年,飽受屈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裏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嚐嚐苦膽的味道,爲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最終勵精圖治,成功復國。越王勾踐亦成爲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臥薪嚐膽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蹟,後演變爲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戰敗,爲吳所執,既放功率表還,欲報吳仇,苦身焦思,置膽於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會稽敗辱之恥。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臥薪事不知所出。後用爲刻苦自勵,發憤圖強,不敢安逸之典。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遺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前都嘗一嘗苦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蹟,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

  古代逆境出人才的事例【3】

中國著名古代作家蒲松齡四次落榜,卻寫出著作《聊齋志異》(蒲松齡著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蒲松齡一生貧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歷恰好對他創作《聊齋志異》這樣的文學鉅著十分有利。

他個人科場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卻由此而對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體驗,從而促使他把滿腔孤奮傾注在自己的創作中,將揭露和抨擊科舉弊端作爲《聊齋》的重要內容,並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應試士子形象。

三十多年的農村教書先生生活對他的創作也極爲有利:一方面東家畢際有的石隱園裏有林泉之勝可以陶冶性情,豐富的藏書可供他研習學問,豐富知識;另一方面又使他有較爲充裕的時間和恰當的機會蒐集民間傳說,整理加工聊齋故事。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爲創作《聊齋志異》作了一定準備。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風俗民情開闊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各階層人物,特別是官僚縉紳和下層歌妓,爲他在《聊齋》中塑造各種官僚豪紳和衆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礎。

此外,蒲松齡從小就喜愛民間文學,喜好蒐集民間奇聞異事。

他不僅從民間文學中汲取藝術營養,而且直接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造。這是他採用充滿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來反映現實的重要原因。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衆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佈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文言短篇小說的巔峯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