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三國志王朗傳》的閱讀練習題及譯文

《三國志王朗傳》的閱讀練習題及譯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6W 次

王朗字景興,東海郡人也。以通經,拜郎中,除菑丘長。師太尉楊賜。賜薨,棄官行服。舉孝廉,闢公府,不應。徐州刺史陶謙察朗茂才。時漢帝在長安,關東兵起,郎爲廉治中,與別駕趙昱等說謙曰:“《春秋》之義,求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謙乃遣昱奉章至長安。天子嘉其意,拜謙安東將軍。以昱爲廣陵太守,郎會稽太守。孫策渡江略地。郎功曹虞翻以爲力不能拒,不如避之。朗自以身爲漢吏,宜保城邑,遂舉兵與策戰,敗績,浮海至東冶。策又追擊,大破之。朗乃詣策。策以儒雅,詰讓而不害。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恤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

《三國志王朗傳》的閱讀練習題及譯文

太祖表徵之,朗自曲阿展轉江海,積年乃至。拜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初,建安末,孫權始遣使稱藩,而與劉備交兵。詔議:“當興師與吳並取蜀不?”朗議曰:“天子之軍,重於華、岱①,誠宜坐曜天威,不動若山。假使權親與蜀賊相持,搏戰曠日,智均力敵,兵不速決,當須軍興以成其勢者,然後宜選持重之將,承寇賊之要,相時而後動,擇地而後行,一舉更無餘事。今權之師未動,則助吳之軍無爲先徵。且雨水方盛,非行軍動衆之時。”帝納其計。黃初中,鵜鶘集靈芝池,詔公卿舉獨行君子。朗薦光祿大夫楊彪,且稱疾,讓位於彪。帝乃爲彪置吏卒,位次三公。詔曰:“朕求賢於君而未得,君乃翻然稱疾。非徒不得賢,更開失賢之路,增玉鉉②之傾。無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見違於君子乎!君其勿有後辭。”朗乃起。

(節選自《三國志·王朗傳》

注:①岱:泰山的別稱。②玉鉉:代指國家。

5.對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師太尉楊賜 師:以……爲師

B.舉孝廉,闢公府,不應 舉:考取

C.朗乃詣策

詣:到……去

D.相時而後動

相:審察、考察

6.以下句子,分別編爲四組,全都表現王朗一心爲國有卓識的一組是( )(3分)

①師太尉楊賜。賜薨,棄官行服 ②《春秋》之義,求諸侯莫如勤王

③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承王命

④朗自以身爲漢吏,宜保城邑

⑤帝乃爲彪置吏卒,位次三公。 ⑥無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見違於君子乎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④⑤⑥

7.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朗拜太尉楊賜爲師,楊賜去世後,王朗辭去了官職,爲楊賜守喪,說明王朗是一個十分重情意的人。

B.孫策渡過長江來侵犯的時候,王朗與功曹虞翻意見有分歧,虞翻主張逃避,而王朗認爲身爲漢的大臣,應當保護城邑,力主迎敵。

C.孫權與劉備交戰時,皇上詢問大臣們,是否要同吳國一起攻打蜀國,王朗認爲沒有必要急着派兵。

D.王朗推薦了光祿大夫楊彪,皇上十分高興,爲楊彪安排了卒吏,並且對王朗一心爲公,力薦賢才的行爲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8.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春秋》之義,求諸侯莫如勤王。(3分)

(2)天子之軍,重於華、岱,誠宜坐曜天威,不動若山。(3分)

(3)無乃居其室出其言不善,見違於君子乎!(3分)

參考答案

5.B(舉:推薦)

6.B(①說明王朗重情義 ⑤是皇帝的行爲 ⑥是皇帝責備王朗的話)

7.D(皇帝在這件事上批評了王朗)

8.⑴《春秋》的要義認爲,(與其)求助諸侯不如爲王事盡力。(關鍵詞語爲“義”、“求”、“勤王”) ⑵天子的軍隊,比華山、泰山還重要,確實應該穩踞着,閃爍天子的.威望的光芒,像山一樣巋然不動。(關鍵詞語爲“於”、“誠”、“曜”)

⑶恐怕你處在這個位置上說這樣的話不對,要被才德出衆的人厭棄吧!(關鍵詞語爲“其”、“見於”、“違”)

【參考譯文】

王朗字景興,東海郡人。因爲通曉經書,被任命爲郎中,後升爲菑長。拜太尉楊賜爲師。楊賜去世後,辭去官職爲楊賜守喪。被推薦爲孝廉,受到公府徵召,沒有應命。徐州刺史陶謙考察推舉王朗爲秀才。當時漢獻帝在長安,關東起兵,王朗擔任廉治中,與別駕趙昱等勸說陶謙:“《春秋》的要義認爲,求助諸侯不如爲王事盡力。現在天子遠在西京,應該派遣使者去接受皇上的命令。”陶謙於是派趙昱拿着奏章到長安。天子讚美他們的心意,授予陶謙安東將軍。讓趙昱擔任廣陵太守,王朗擔任會稽太守。孫策渡過長江來侵犯。王朗的功曹虞翻認爲力量不能抵拒孫策,不如避開他。王朗自認爲自己是漢吏,應該爲皇上保住城邑,於是發兵與孫策交戰,戰敗,乘船到東冶。孫策軍又追擊,大敗王朗。王朗這才投靠孫策。孫策認爲王朗是儒雅之士,責問後沒有加害於他。王朗雖然到處流浪,處境困厄,早晨不能考慮晚上的事,但收容體恤親友舊屬,分給他們的多,從他們那裏分割的少,做的有道義的事很顯著。

太祖上表皇上徵召他,王朗從曲阿展轉江海,過了數年纔到了中原。被任命爲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

當初,建安末年的時候,孫權纔派遣使者稱諸侯王,與劉備交兵。漢獻帝下詔詢問:“是否應當發兵與吳一起攻取蜀國?”王朗發表意見認爲:“天子的軍隊,比華山、岱山還重要,確實應該穩踞着,閃爍天子威望的光芒,像山一樣巋然不動。假使孫權親自與劉備相持,曠日持久地搏戰下去,智慧相等力量相當,戰爭不能很快結束,應當發兵來成就那形勢,然後應該選拔謹慎的將領,面對着敵人的要害,考察時機而後行動,選擇地方而後進行,一舉成功可以沒有多餘的事。現在孫權的軍隊還沒有行動,那麼助吳之軍就不能先徵。況且現在雨水正盛,不是行軍動衆之時。”皇上採納了他的計謀。黃初中,鵜鶘翔集在靈芝池,魏文帝下詔公卿大臣推舉品行獨特的君子。王朗推薦光祿大夫楊彪,並且稱自己有病,要把自己的職位讓給楊彪。皇上卻替楊彪另外安置了吏卒,位次於三公之後。下詔說:“我向你求賢而沒有得到,你卻一下子稱自己有病。不只是不能得到賢才,更是開了失去賢才的先例,增加了國家傾覆的危險。恐怕你處在這個位置說這樣的話不對,要被德才出衆的人厭棄吧!希望你不要再有推辭。”王朗於是重新出來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