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蝴蝶泉小學課文原文大綱

蝴蝶泉小學課文原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蝴蝶泉,在雲南蒼山雲弄峯神摩山麓。下面是小編收集的蝴蝶泉小學課文原文,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蝴蝶泉小學課文原文

蝴蝶泉

(山麓)有樹大合抱②,倚崖而聳立,下有泉,東向③漱④根竅而出,清洌可鑑⑤。

泉上大樹,當四月初,即發花如蛺蝶,須翅栩然⑥,與生蝶⑦無異。又有真蝶千萬,連須鉤足,自樹巔倒懸而下,及於泉面,繽紛絡繹,五色煥然⑧。遊人俱⑨從此月羣⑩而觀之,過五月乃已⑾。

【註釋】

①節選自《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作者是明代的徐霞客,題目爲編者所加。 ②合抱:張開兩臂合圍。多形容樹木等的粗大。 ③東向:向東。 ④漱:用水清洗。泉水自樹的根部流出,就好像在替樹根梳洗一樣。 ⑤可鑑:可以當鏡子照。 ⑥須翅栩然:觸鬚和翅膀都栩栩如生。 ⑦生蝶:活的蝴蝶。 ⑧煥然:光彩奪目的樣子。 ⑨俱:都。 ⑩羣:成羣結隊。 ⑾已:停歇。

【譯文】

(在雲南蒼山雲弄峯神摩山麓)有一棵粗大的古樹,靠着山崖高高地直立着,樹下有一泓泉水,自樹的根部向東流出,就好像在替樹根梳洗一樣,泉水清澈如鏡。

泉上的大樹,每到農曆四月初就開花,花的開狀好像蝴蝶一樣,連觸鬚和翅膀都栩栩如生,與活的蝴蝶沒什麼不一樣的。同時又有成千上萬的真蝴蝶須尾相銜,從樹頂倒掛下來,直垂到水面,還不斷有蝴蝶來來往往,顯得五彩繽紛。遊人從那時起,都成羣結隊來觀看,過了農曆五月才停歇。

《蝴蝶泉》教學反思

文言文距離我們,尤其是現在的兒童,似乎遙遠而陌生。事實上,孔子的思想,唐宋的遺韻依然穿越了千年的時空深深地滲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當中,無法磨滅。隨着小學年段的增加,古文的數量也在增加。怎樣教文言文,怎樣教好文言文呢,這是一個值得大家探討的問題。

《蝴蝶泉》這一課是徐霞客的一篇遊記,文章層次分明,文采斐然,主要描述了蝴蝶泉的“三絕”——樹、泉、蝶,三者相互交融、映襯,渾然天成,構成曠古奇觀引來遊人如織的情景。文中很多文字和現代漢語意思完全相同,只有個別詞語比較生僻,在教學這一課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反覆朗讀,突破字詞關。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會運用工具書、尋求小組合作等方式解決問題。古文的學習當中,字詞是第一大障礙,如果這個難關攻克,後面的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可以讓學生反覆朗讀,在朗讀中發現學生的讀音問題,給一些字詞正音,然後可以結合正音解釋字詞的含義。在朗讀過程中,還要指導學生注意詞語的停頓和節奏,如:“東向漱根竅而出。”學生很容易讀成:東向/漱根竅/而出。這是因爲對“漱根竅”三字的意思不很清楚造成的。如果告訴學生“漱”是洗漱,“漱根”則是(好像是從根窟中流出的泉水在)洗刷樹根,“竅”原指洞穴,窟窿,這裏指根窟。再讓學生讀,學生就能準確地東向/ 漱根/竅而出。

二是課中釋疑,突破理解關。

俗話說:“熟讀百遍,其義自現。”但是,如果所學的東西是超出學生認知水平的,那麼讀一萬遍,也是無法理解的。這時,課堂中,我們要安排這樣的環節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大家一起探討。在互相交流的過程中,其實是認識自己和調整自己的過程。這個環節,教師只要在旁邊做好傾聽和提點的工作,對於學生能解決的問題,進行肯定和表揚,對學生理解有誤的地方好好引導。如:“遊人俱從此月,羣而觀之,過五月乃已。”學生認爲是遊人到五月就不來了,沒有深究五月份遊人漸漸稀少的原因,這時老師就要拋出一個問題:爲什麼五月份遊人就不來了呢?學生這才恍然大悟,瞭解了蝴蝶泉邊的樹花期已過,蝶也翩然飛走,昔日美景不在,所以遊人漸稀。

三是品讀詞句,突破意境關。

解決文言文翻譯成現代文的`問題,學生的質疑釋疑只停留在文章表層意思的理解上,而文字中蘊涵的美卻沒有仔細體會,也沒辦法體會。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現代文對古文所描述的景物進行“添油加醋”式的再加工,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述說作者的所見所聞,要將當時的情景真實地再現出來,可以適當加上一些關於顏色、形狀、大小的描述,也可以一些比喻之類的修辭手法,但是不能與事實出入太大,不能任意誇大或縮小,通過這樣的說話練習,學生對文中的景物有了更深的瞭解,文中蘊藏的美、情感都被挖掘出來了。

四是迴歸整體,突破結構關。

前面三個環節是支離破碎的解讀,沒有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對於讓學生如何學會有條理地表達沒有很大益處,這時,可以安排一個複述或者背誦的環節。首先要學生想想,要複述或者背誦這篇文章有什麼好方法,然後指導學生歸納本文的寫作順序,在瞭解了寫作順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複述或背誦,當然,也可以用當導遊等方式實現這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