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近義詞 > 忠言的近義詞大綱

忠言的近義詞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8W 次

忠言,意思爲忠直之言,指帶有勸誡性質的直率之言,正因爲直率,故往往聽起來逆耳,甚至讓人難堪,難以接受。然而,若接受了“忠言”,則會促人深思,發人警省,催人奮進,正如人們所言“忠言逆耳利於行”。不過,由於“忠言”一般都比較逆耳,讓人難以接受,勸誡效果也往往要打折扣。以下是忠言的近義詞,歡迎閱讀。

忠言的近義詞

【近義詞】

1.忠言-忠告

【忠告】釋義:(1)誠懇地勸告:一再~。(2)忠告的話:接受~。

反義詞

1.忠言-讒言

【讒言】釋義:毀謗的話;挑撥離間的話。

出處與詳解

1、《荀子·致士》:“忠言、忠說、忠事、忠謀、忠譽、忠愬,莫不明通。”

2、宋王安石《送江寧彭給事赴闕》詩:“勁操比鬆寒不撓,忠言如藥苦非甘。”

3、《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一回:“樂乘、樂閒以燕王不聽忠言,竟留於趙。”

4、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四章第一節:“太子毅然陳大計,獻忠言。”

5、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八回《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拔矢啖睛》忠言不入,吾輩必受殃矣!

忠言逆耳

西漢·司馬遷《史記·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 公元前207年,劉邦率大軍攻佔咸陽,進入秦宮,見美女如雲,珍寶無數。他打算住在宮內享受,樊噲勸他以天下爲重。劉邦不以爲然。謀士張良說這正是秦朝滅亡的原因,且忠言逆耳利於行。劉邦聽從勸告退兵駐守霸上等待項羽的到來。

忠言逆耳利於行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 做人要勇於接受批評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賢文是說良藥多數是帶苦味的,但卻有利於治病;而教人從善的語言多數是不太動聽的,但有利於人們改正缺點。這句賢文旨在教育人們要勇於接受批評。 一個人有了過錯並不可怕,只要能夠及時改正就無大礙,可怕的是諱疾忌醫,不願意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從而由小錯到大錯,由大錯到不可救藥。《增廣賢文》中關於勇於接受批評、知錯必改的內容還有不少: 凡是自是,便少一是;有短護短,更添一短。 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兩人自是,不反目稽脣不止,只溫語稱他人一句好,便有無限歡欣;兩人相非,不破家亡身不止,只回頭認自己一句錯,便有無邊受用。

《道德經》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意思是真實的言詞不華美,華美的言詞不真實。接受批評是需要勇氣的,要能夠聽得進不太中聽的批評意見。勇於接受批評是一個人成長進步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縱觀我國曆史,凡是成就突出的人,大都勇於接受批評意見。他們能夠從善如流,所以能夠吸取衆人的'智慧,避免自己的失誤,從而成就自己的事業。 可造之才,值得批評 能夠得到智者的批評是一件幸事。要知道,批評一個人是需要很大勇氣,冒很大風險的。誰都知道“多栽花,少栽刺”的道理。一般而言,人們都喜歡聽好話,而不願意聽批評意見,有些人還會錯誤地對待批評,甚至把提批評意見的人當成仇人。還需指出的是,智者只對值得批評的人提出批評意見,而對不值得批評的人根本不會去說他,懶得冒被人仇視的風險。春秋戰國時期墨子和他的弟子耕柱之間的一則故事,就很值得一讀。 耕柱是一代宗師墨子的得意門生,不過,他老是挨墨子的責罵。有一次,墨子又責備了耕柱,耕柱覺得自己非常委屈,因爲在墨子的許多門生之中,耕柱被公認是最優秀的,但他卻偏偏常遭到墨子的批評,這讓他覺得很沒有面子。

一天,耕柱憤憤不平地問墨子:“老師,難道在這麼多門生中,我竟是如此差勁,以至於要時常遭您老人家責罵嗎?” 墨子聽後反問道:“假設我現在要上太行山,依你之見,我應該要用良馬來拉車,還是用老牛來拖車?” 耕柱回答說:“再笨的人也知道要用良馬來拉車。” 墨子又問:“那麼,爲什麼不用老牛呢?” 耕柱回答說:“理由非常簡單,因爲良馬足以擔負重任,值得驅遣。” 墨子說:“你答得一點也沒有錯。我之所以時常責罵你,也是因爲你能夠擔負重任,值得我一再教導與匡正。” 聽了墨子這番話,耕柱立刻明白了老師的良苦用心,從此再也不以遭受批評爲恥,而是更加發奮努力,終於成爲墨子的繼承人。 劉邦納諫,贏得民心 漢高祖劉邦就個人能力而言,正如他自己所說的不是太強,但他有一個突出的優點,那就是能夠聽取別人的批評意見,而不像霸王項羽那樣剛愎自用、唯我獨尊。《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曰:“昔者天子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諍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諍臣就是敢於向上司提出批評意見的人,一個上司如果有了敢於提批評意見的下屬,就能避免犯嚴重的錯誤。這說明了諍臣的重要性。劉邦就是因爲有一批敢於提批評意見的諍臣,使他避免了犯錯,爭取了民心,最終贏得了天下。下面就是一則劉邦虛心接受批評意見的故事: 秦朝末年,劉邦率軍攻入咸陽,推翻了秦朝的統治。劉邦進入秦宮後,見宮殿高大雄偉,美女、珠寶不計其數,心中產生了羨慕之情,想全部據爲己有。大將樊噲勸劉邦最好不要這樣做,劉邦很不高興。謀士張良對劉邦說:“秦王之所以不得人心,失去天下,原因就在於他窮奢極欲。現在您剛入秦宮就想像秦王那樣享樂,豈不壞了大事?樊噲的話可是忠言啊!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您還是聽樊噲的勸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