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13篇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1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2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故鄉》語文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13篇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準確、形象的語言。

能力目標:揣摩課文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 情感目標:從文章充滿兒童情趣和友愛真情的故事中體會作者難忘故鄉、眷戀故鄉、熱愛故鄉的感情。

教學難點、重點:

1、從文章充滿兒童情趣和友愛真情的故事中體會作者難忘故鄉、眷戀故鄉、熱愛故鄉的情感,揣摩作者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

2、學會品讀、鑑賞文章優美的詞句和段落,並積累下來。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

1、師:思鄉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也是一種難解的情懷,從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到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無不抒發着濃濃的思鄉之情。對於離開故鄉多年的遊子來說故鄉更是難忘的,這節課我們就跟隨作家劉亞舟一同走進令他難忘的故鄉。板題

2、師:本單元以“熱愛家鄉”爲主題來選材,這是本單元的第二篇主題課文,讓我們繼續感受作者思鄉之情。

3、師:下面讓我們看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這節課讓我們帶着這些學習目標來學習。

二、預習導學明目標

1、師:請同學們打開預習導學單,檢查小對子完成情況。

指名讀導學單各題。

2、師:下面讓我們帶着對文章的初步瞭解走進文本。

三、探究提示研新知

1、師:請同學們瀏覽課文,想:課文主要寫了幾件事?用小標題標出,小對子交流,一會彙報。

2、生:課文寫了四件事:江邊洗澡、雪地餵雞、打跐溜滑、爭野鴨蛋。

3、師:哪一件事給你印象最深?請在小組內邊讀邊畫出好詞好句,並把感受寫在下面。請看大屏,請同學們帶着問題品讀課文,然後小組選同學彙報。

4/師:首先讓我們來到夏日的江邊,和作者一起感受那一份夏日的清涼快樂,哪一組願意彙報第一件事。 生:老師,我們小組彙報第一件事,我們小組找到了一個擬人句,一個誇張句,從這兩個句中我們感受到了魚多,“追逐,啃咬”寫出了小魚的可愛淘氣。

5、師:那麼在這樣的小河洗澡有什麼感受?

生:快樂

生:高興

6、師:你能帶着這樣的感受讀一讀嗎?

練讀、指讀、齊讀

7、師:對於一個六、七歲的孩子來說,雪地餵雞也是令人快樂的,哪一組彙報這一件事? 生:老師,我們小組來彙報,我們覺得這一部分動詞用得好,把“我”認真餵雞的過程寫出來了。例如:掃、拎、站、守“

8、師:真會學習,誰能用“首先。。。接着。。。然後。。。”把餵雞的經過說一說?

9、師:是呀,作者戀故園,思故土,最難捨的還有那份濃濃的鄉情,還有兩件事哪個小組來彙報? 生:老師,我們小組彙報第三件事,我們找到了一些好詞好句“流星般地、聲色俱厲、吆喝。。。我急了,兩隻小拳頭像擂鼓一樣,打在他那雖是隔着狗皮帽子,但仍覺出硬硬的頭頂上。。。。”這些讓我們體會到了“我”的貪玩、頑皮、不懂事。

10、師:這是課文的重點段,爲了幫你們更好地學習,請看學習提示。

出示學習提示 學生再彙報時主要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來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和精神品質,我:頑皮、貪玩、不懂事。叔叔:不善言辭、淳樸、善良、關心他人。從而感受濃濃的鄉情。

11、師:作者寫這件事單單是來自冰天雪地的遊戲的快樂嗎?還有什麼?

生:叔叔對我的關心,鄉親之間真摯、淳樸的情感。

12、師:作者用靈動質樸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一個個童趣盎然的故事。最後一件事哪個小組來彙報。 生:老師我們找到了一個比喻句,體現了花朵,顏色鮮豔。還有兩處心理活動,表達了對兒時夥伴的懷念和不該與鐵柱爭鴨蛋後悔。

13、師:在作者和鐵柱身上你找到自己和朋友的.影子了嗎?

14、師:難忘的悠悠往事,難捨的縷縷鄉情,是什麼讓作者思念故鄉?

生:兒時遊戲的快樂。

生:兒時的友誼。

生:父老鄉親之間真摯的情感。

15、師:同學們,我們把這幾個故事連起來比較一下,作者對這四件事是平分筆墨的嗎? 生:不是,有詳有略。

16:什麼樣的應該詳細?

生:寫人與人之間真摯情感的。

生:突出中心的。

生:突出文章主題的。

17、師:這份鄉情,才使作者與故鄉的那份情愫難以割捨,所以作者把後兩件事寫得更詳細,我們寫作時,如果文章要敘述幾件事,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18、師:這四個故事,其實就是作者記憶中的四個片段,請同學們瀏覽課文,作者怎樣將四個故事連起來的?

生:過渡段。

19 、師:大家說說過渡段有什麼作用?

生: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20、師:是啊,如果把一個個故事比作一顆顆珍珠的話,過渡段就是珠線,把散落一地的珍珠串成了一篇精彩而完整的文章,同學們在寫文章時注意過渡段的運用。

21、師:這恍如昨日的幸福記憶,在作者眼中像什麼?

生:珍珠。

用多媒體出示第一段

22、師:作者爲什麼用珍珠比喻童年生活記憶?

生:珍貴而美好。

齊讀

23、師:結尾部分作者又是怎樣抒發對故鄉懷念之情的?

出示最後一段

24、師:是呀,一系列的回憶,作者的思鄉之情達到了高潮,結尾省略號有什麼作用? 生:話未完,意未盡。

生:給讀者留下意猶未盡的感覺,好像作者的思鄉之情永無盡頭。

25、師:月是故鄉圓,景是故鄉美,人是故鄉親,作者那悠悠的童年往事濃縮爲四個字,你認爲什麼最恰當?

生:難忘故鄉

生:思念故鄉

26、師:同學們,讓我們在體會文章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學會珍惜自己的童年時光,將來這些美好的回憶也將成爲你記憶中

四、檢測達標提技能

板書設計

12、難忘的故鄉

江邊洗澡

雪地餵雞 略 思念故鄉 打跐溜滑 詳 爭野鴨蛋 詳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通過對環境描寫的分析,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情感。

2.理清小說的線索和故事情節,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3.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外貌等描寫的體會,分析人物性格,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情感,進而理解作品主題。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關鍵語句的分析,體會環境描寫對錶達主題的作用。

2.通過自主閱讀、合作討論理清情節。

3.合作探究,閱讀分析運用對比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文章主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封建主義、帝國主義不僅是舊中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根源,而且在思想上對農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體會作者對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互隔膜的憂慮,以及希望打破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執着信念。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通過對環境描寫的分析,體會作者對故鄉的情感。

2.學習本文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及多種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說主題。

教學難點:

1.理解人物內心複雜的情感。

2.結合背景,多角度理解小說主題。

三、教學策略

本課主要採用合作探究、比較分析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調動學生表達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默讀和朗讀來完成的。

2.合作探究,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總結,教師在點撥時授以方法。

3.在課文主題理解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理解的多樣性,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鼓勵學生深入探討,得出自己的見解。

四、教學過程

(一)朗讀導入

1.請學生朗讀第十二自然段開頭和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寫。

“這時候,我的`腦裏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深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進故鄉時……沒有一些活氣。”

2.請學生感知並總結景物有何不同。

3.教師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明確。

前者是“我”回憶中二十年前的故鄉景象:明朗、美麗、令人神往;後者是“我”眼中所見二十年後的故鄉實景:晦暗、蕭條、令人感到悲涼。

二十餘年過去,故鄉在“我”眼中發生了巨大變化,其原因何在?作品中的“我”又懷有何種感情呢?讓我們一起走近作者,走進文本。

【設計意圖】通過對環境描寫的感知和分析導入,引發學生對創作背景的探究興趣。並注意在後面對人物進行分析的環節勾連體會環境描寫對突出人物和深化小說主題的作用。

(二)感知學習

1.瞭解寫作背景。

(1)指名學生結合資料,介紹寫作背景,教師總結。

辛亥革命後,封建zhuan制政權被推翻,取而代之的是軍閥統治。帝國主義操縱了中國的經濟命脈,控制了政治和軍事力量。中國農民在封建主義、帝國主義雙重壓迫下日益貧困,過着毫無希望的生活。

小說《故鄉》寫於1921年1月,後被編入小說集《吶喊》,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於現實生活。1919年12月初,魯迅回故鄉紹興接母親遷居來京,親眼看到故鄉的衰敗凋零和農民的貧苦,心生悲涼,感概萬千,一年後就以自己所見所感爲素材,創作了這篇小說。“我”雖不是作者本人,但是反映了作者的情感。

(2)結合資料介紹作家、作品。

魯迅,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魯迅是筆名,浙江紹興人。本文選自《吶喊》(小說集)。其作品還有短篇小說集《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2.初讀課文,設計學習任務。

(1)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三個部分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每部分內容。

(2)閱讀課文,選擇任意一個人物,進行復述介紹。

可供選擇的人物:少年閏土,中年閏土,青年楊二嫂,中年楊二嫂,“我”。

要求:認真閱讀課文,標畫段落。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大概閱讀時間爲15分鐘,在課堂練習本完成要點歸納。交流時複述語言要簡潔明瞭。

【設計意圖】文章的篇幅較長,採取分段的形式有助於理清文章的脈絡,把握文章基本內容;複述介紹人物,有利於增強對人物的瞭解。

(三)探究人物形象

再讀課文,引導小組內討論分析人物形象,體會對比手法。

1.分析閏土形象。

分小組朗讀描寫閏土的段落:12~30自然段;第55~76自然段。

設計討論問題:

這些段落之間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對比)

這些段落從哪幾方面進行對比?通過對比突出了什麼?

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尋讀原文,並作出分析與總結。

(1)外貌對比。

少年閏土:“十一二歲的少年”“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帽,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淳樸天真、可親可愛的少年英雄形象。

中年閏土:“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受盡苦難的生活折磨,精神面貌發生了變化,命運悲慘。

(2)動作、對話對比。

少年閏土:通過對“雪地捕鳥”“月夜瓜地刺猹”“講述海邊撿貝殼”等情節的分析,看出閏土活潑開朗、聰明勇敢、多知勤勞等特點。可以從對話描寫的分析和對省略號的分析中進行總結:生氣勃勃的閏土,心裏不僅有無窮無盡的稀奇事,還有令人讚歎的能力。

中年閏土:說話前的神態是“歡喜──淒涼──恭敬”,開口改稱“迅哥兒”爲“老爺”,寫出閏土不僅爲飢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級觀念的束縛。此處語言的描寫,閏土用斷斷續續的話語表達自己的心情和謙恭,並訴說自己的苦狀。說話後的神態是“只是搖頭;臉上雖然刻着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彷彿石像一般”,體現出麻木遲疑、有苦難言,幾處省略號更是表明閏土心裏有說不盡的苦處。

還可以有選擇地從下面兩個角度進行對比。

(3)閏土對“我”的態度前後對比。

少年閏土:“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體現了閏土對“我”情真意切,小夥伴親密無間。

中年閏土:恭敬地叫“老爺”,要水生“磕頭”,認爲少年時的“哥弟稱呼”是“不懂事”,不成“規矩”。──證明“我”和閏土之間已經形成了 “厚障壁”,即精神隔膜,閏土被封建禮教牢牢束縛。“我”搬家給他東西,閏土揀了“一副香爐和燭臺”,證明他將希望寄託於神靈,愚昧麻木。

【設計意圖】學習課文運用多種描寫方式展示人物形象,刻畫人物的性格。

(4)小結。

小說通過對比,揭示了以閏土爲代表的舊中國貧苦農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黑暗制度下,遭受經濟上的剝削,政治上的壓迫,精神上的摧殘,也揭示了他們悲慘命運的深刻的社會原因是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原文語句尋找,抓住關鍵詞、句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楊二嫂形象。

(1)自由朗讀39~52自然段,畫出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的具體句子,分析楊二嫂二十年前後的性格變化。

例:然而圓規很不平,顯出鄙夷的神色,彷彿嗤笑法國人不知道拿破崙,美國人不知道華盛頓似的,冷笑說:“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分析這句中所用的描寫方法及作用。

此句運用了神態、語言描寫方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楊二嫂從青年時頗有姿色的“豆腐西施”,變成了尖酸刻薄、兇悍潑辣的恣睢小市民的形象。

(2)討論:楊二嫂這個形象能否刪去?說明理由。

3.教師引導,學生筆記總結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說《故鄉》是通過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等的描寫和對比手法的運用,塑造出鮮明典型的人物形象的。

(四)主題探究

1.提問:在離開故鄉時,爲什麼“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了”?

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因爲“我”的希望是:希望後輩有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新生活,比較茫遠,擔心難以實現。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新生活,不同於“我”、閏土、楊二嫂的生活,是消除封建思想、黑暗社會等所造成的人與人之間隔膜的新生活。這是一種打破尊卑、超越物質、充滿純真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2.“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怎樣理解這句話?

教師在討論的基礎上總結。

只有希望而不去實踐,等於沒有希望。以路爲喻體,形象地說明了美好的新生活要從實踐中獲得,並要有推翻舊社會、爭取新生活的勇氣與信心。

【設計意圖】通過體會結尾部分的語言,培養閱讀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小說主題。

(五)拓展延伸

教師導語並設計問題:在課文的分析中,我們重點分析了閏土和楊二嫂,對於敘事主體“我”是一個怎樣的人,你有哪些理解與思考?

【設計意圖】本題難度較大,分析小說敘事主體的特點和作用,爲進一步理解文章主題作拓展。

(六)佈置作業

1.閱讀魯迅小說集《吶喊》中的其他篇目。

2.蒐集關於思鄉的詩詞名篇。

【設計意圖】1.對這部小說集能形成整體的認識。2.瞭解其他描寫故鄉的佳作。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準確、形象的語言。

2、揣摩課文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

3、從文章充滿兒童情趣和友愛真情的故事中體會作者難忘故鄉、眷戀故鄉、熱愛故鄉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揣摩課文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 學會品讀、鑑賞文章優美的語句和段落。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一、 情感遷移,導入新課

讓我們共同聆聽一段《回鄉偶書》的深情吟唱。(播放歌曲《回鄉偶書》)這是一首久客他鄉、懷念故里的經典之作。詩人賀知章告老還鄉時已是86歲高齡的老人,可謂是落葉歸根了。其實,不僅是賀知章,古往今來,故鄉是所有遊子的情感歸宿。今天我們就跟隨遊子劉亞舟踏上思鄉旅程,去追憶那 “難忘的故鄉” (板書課題)請大家深情齊讀。

二、通讀課文,整體回顧

請同學們自由放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回顧: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板書:熱愛、眷戀、思念、難忘)

文章在結構上是怎樣的?首尾有什麼聯繫?

三、深入讀文,品讀感悟

(一)學習課文的第一、三部分

讓我們懷着對故鄉的思念、熱愛、眷戀之情,深情齊讀課文的第

一和最後兩個自然段。作者把對故鄉難忘的記憶比作什麼?這一形象的比喻讓你感受到了什麼?童年的美好記憶,彌足珍貴。現在,讓我們拾起那一顆顆記憶的珍珠,同作者一起回到那童年生活過的地方。

(二)學習課文的敘事部分

1、擬小標題

快速瀏覽敘事部分,想想作者回憶了幾個故事,給每個故事擬定一個小標題。

板書:江邊洗澡、雪地餵雞

打跐溜滑、爭搶鴨蛋

這四個故事作者是平分筆墨嗎?(打跐溜滑、爭野鴨蛋詳寫;江邊洗澡、雪地餵雞略寫。敘事詳略得當,突出了重點)作者最喜歡哪個季節?從哪段知道的?(過渡段,使話鋒一轉,讓後面的故事自然順暢起來)現在,我們就和作者一起到井沿兒打跐溜滑吧。

2、學習“打跐溜滑”的故事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第六自然段,用“ ——”畫出描寫“我”的句子,用“~”畫出描寫叔叔的句子。結合精彩的細節描寫,體會“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叔叔又是一位怎樣的人?想好後和同桌交流交流。 (頑皮、撒野、毫無顧忌、任性、憨厚、樸實、沉默、好心腸)(指導朗讀,體會動作的細節描寫)

任性孩子的吵鬧聲音猶在耳際,好心叔叔的憨厚形象猶在眼前。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引讀課文的第七自然段)。如果叔叔就在你的跟前,你想對叔叔說:“ __________” 父老鄉親的純樸鄉情,讓我忘卻了寒冷,有的只是內心的感動。 3自主選學

採用剛纔 “讀一讀、畫一畫、抓細節”的方法,選學江邊洗澡、雪地餵雞、爭搶鴨蛋三個故事當中你最感興趣的一個,說說你的感受。

(1)江邊洗澡

這裏的小魚有什麼特點?

抓住“撞、一羣又一羣、鋪滿、啃咬”來談。感受小魚多、頑皮的特點。

作者的所見、所感,也讓我們興奮起來:

這裏的魚兒真___!

這裏的魚兒真___!

與小魚親密接觸的感覺真好,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其樂無窮。 誰還想體驗江邊洗澡?站起來讀一讀吧。

家鄉依山傍水的環境,如夢如幻,怎能不叫人懷念呢?

(2)雪地餵雞

你從這一段中感受到了什麼?(山雞很多,野生動物資源豐富)這樣的場景現在已經很少見了。雪地餵雞主要抓住了什麼細節描寫,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動作描寫,動筆畫出本段的動詞。抓住“掃、撒、拎、站、守”5個動詞的描寫,體會作者的認真勁)誰能讀出“我”餵雞時的認真勁?有我在,成羣的山雞再也不敢放肆了。這樣的環境讓我想起了老人們常唸叨的“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裏”的神奇場面。

作者雪地餵雞時那叫一個認真,可玩起來也是毫不含糊的(引讀課文的第五自然段)這裏省略了什麼?還可以玩什麼遊戲?(學生拓展,出示圖片)簡單說說你的快樂。

這是我們東北孩子獨享的樂趣!

(3) 爭野鴨蛋

作者對這件事也是刻骨銘心的,哪一個詞體現出來了?(終生難忘)讀讀這段話,發現了什麼?(過渡段)

“我”和鐵柱的感情怎麼樣?(形影不離)

可是江邊的草叢裏卻傳來了鐵蛋的哭聲,怎麼回事呢?誰能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讀一讀?(指名讀)大家有什麼感受?

也許正是因爲這些小摩擦,才使“我”和鐵柱的友誼更濃更甜吧。 你有過類似的友誼嗎?(情感遷移)

三十多年過去了,如今,我對鐵柱是怎樣的感情呢?你從哪些語句或段落中感受到的?(思念、悔恨)爲啥要和他爭那個鴨蛋呢?

我真不應該________。(變成陳述句,突出悔恨的情感) 兒時純真的友誼纔是最珍貴的。

四、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四個故事如同一部老電影,演繹着淳樸的東北鄉村生活,勾起了作者的無限鄉思。情到深處,不由得直抒胸懷(引讀課文的最後兩個自然段,昇華情感)

作者言未盡,意未歇,綿綿不絕的鄉思牽動着我們的心,現在讓我們也來吐露心聲,表達真情。

1、家鄉美

我愛家鄉的___________,因爲___________。家鄉的_____真____,給我們帶來了_____。 那一件童年趣事事令我終生難忘:__________。

2、詩歌《親親的北大荒,我的家鄉》

合:親親的北大荒,我的家鄉,

我們生活的美麗地方。

男:肥沃的黑土地富饒、廣袤,(mào)

女:勤勞淳樸的人們爲之驕傲、自豪。

男:家鄉的鉅變讓我們喜上眉梢,

女:人們的幸福生活溢於言表。

合:這裏,是我們成長的搖籃,

這裏,讓離家的遊子魂牽夢繞。

合:衷心祝願我美麗的家鄉,

像雄健的駿馬一路馳騁。

像展翅的雄鷹飛得更高!

3推薦作業:借鑑文中的寫法,記一件發生在家鄉的童年趣事。回憶難捨的人,難忘的事,表達難割捨的真情。

板書設計: 難忘的故鄉

江邊洗澡

回憶 雪地餵雞 思念、眷戀、懷念

打跐溜滑

爭搶鴨蛋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4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朗讀課文,掌握本文生字詞。

2、掌握閱讀小說的方法,理清本文敘事線索和故事情節。

3、賞析景物描寫的作用

【自學指導一】比快速默讀課文

【自學指導二】精彩回答問題。

1、說說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又是以什麼爲線索來組織故事情節?

小說以時間爲序,以“我”在故鄉的見聞感受爲線索,

2、梳理情節結構,講講每部分寫了什麼具體內容?

依據這個線索可以分爲“回故鄉 ——在故鄉——離故鄉”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5)描寫了故鄉的蕭條景象和“我”見到故鄉的複雜心情,並交代了“我”回故鄉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寫“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

第三部分(78——88)寫“我” 離開故鄉時種種感觸和矛盾心情。

3、如果用一個字概括課文的內容,應用哪個字較爲恰當?請簡單說說理由。

【自學指導三】比精彩回答問題。

1、故鄉的環境在變,何以見得,從哪句話可以看出來?時隔多年,重回故鄉,你能想像“我”漸近故鄉時的心情是如何的嗎?

先用一個感嘆句“阿!”再用一個否定的疑問句。這樣寫是因爲故鄉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產生懷疑,但又的確是“我”的故鄉。對懷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複雜思緒,沉重的心情,爲下文作鋪墊。在文章結構上起承上啓下的作用。

2、第2段運用了什麼描寫?能體會其作用嗎?

天氣陰晦、冷風嗚嗚的響、蒼黃的天、蕭索的荒村。寫出衰敗荒涼的農村景象,襯托“我”悲涼的心情。

3、見到故鄉時,我的感受是怎樣的?用文中的話來回答,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本沒有什麼好心緒。

眼前蕭索的景象與“我”記憶中的故鄉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涼,只得自我安慰,實則流露出一種憂憤之情。

4、第四段說“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 ”“我”真的記不起了嗎?在什麼地方寫有?找出來後說說“我”記憶中的故鄉是怎樣的?美在哪時?這也是一段景物描寫,又有何作用呢?

第12段 少年閨土月夜刺猹圖

【佈置作業】校本作業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把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外貌、語言、動作、神態和景物等描寫對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

2、掌握課文運用對比來表現主題的寫作手法。

【自學指導一】比精彩回答問題。

1、你怎麼看記憶中的少年閏土?

2、時過二十年,少年閏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什麼原因使閏土前後判若兩人?

小結:表層原因:多子饑荒苛稅兵匪官紳

深層原因:辛亥革命雖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可是由於它的不徹底性,封建主義仍然壓迫着勞苦大衆,還有帝國主義也在入侵中國,加上衆多的苛捐雜稅,造成了農村經濟衰敗,農民生活的貧困,封建傳統觀念(即禮教、等級觀念)毒害,使閏土發生了鉅變。

3、生活在城鎮的楊二嫂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她爲什麼也發生這麼大的變化?說說作者塑造楊二嫂這一形象的作用是什麼?

農村經濟衰敗、生活的貧困讓她養成了小市民勢利貪婪(或:市儈)的惡習。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造成的禍害已經波及城鎮。

小說怎樣刻劃楊二嫂形象的?與描寫閏土的方法有何異同?

同:都通過人物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來表現人物;都寫出了人物的前後變化。

異:寫閏土是先回憶,再眼前,因爲少年閏土的美好形象已經在“我”頭腦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寫楊二嫂則是先聞其聲,再見其人。這更符合楊二嫂尖利、潑辣的性格。

【自學指導二】比精彩回答問題。

結合以下問題,分析“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1、“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這是爲什麼?因爲“我”對故鄉的現實(即人與事)感到失望,故鄉沒有給“我”留下好印象。

2、“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中的“高牆”指什麼?指封建思想,等級觀念毒害下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淡隔膜。

3 、文中點出哪三種舊的生活態度? 文中說“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爲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麼樣的生活?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4、(1)“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爲什麼“害怕”? (2)爲什麼說“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

(1)因爲“我”的願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願望能否實現是未知數,“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實現,自然便害怕起來。

(2)閏土的願望只是希望眼前能過上幸福生活,所以說“切近”,我的願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願望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所以茫遠。

5、課文再次出現海邊奇異的圖畫,表現了什麼?

海邊奇異的圖畫是“我”對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6、“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句話有什麼深刻含義?

“我”是小說中又一個重要人物。小說中的“我”並不等於作者,而是作者塑造的一個人物。結合以上問題說說“我”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二十多年前遠離故鄉,過着辛苦輾轉的生活。回到故鄉,看到故鄉的衰敗蕭索,看到故鄉人的生活窮困悲苦,看到故鄉人純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而失望。但“我”並不絕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鄉,“我”希望故鄉人過上新的生活。所以說“我”不是消沉的知識分子,而是一個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具有民主進步思想傾向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

【關於主題】 小說以“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爲線索,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表現閏土和楊二嫂在二十多年裏發生的巨大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後十年間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社會生活的強烈願望。

【佈置作業】校本作業

【教學反思】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5

一、教材說明、分析:

本篇課文爲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節課的講授內容是第二課時的內容,着重講授"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該篇作爲魯迅的短篇小說名篇,具備了寫作賦形思維訓練中"起、承、轉、合"的寫作思路,作爲短篇小說的典範之作。該課書首先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小說的相關知識及對小說的簡單鑑賞分析,學會併力求掌握從人物分析推知小說主題的鑑賞原則,再通過後面幾課的學習,構建小說鑑賞的基本框架,具備小說鑑賞的基本能力,爲以後學習、鑑賞,乃至創作小說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該篇小說中多次用到"重複"和"對比"的手法,熟練掌握這兩種手法對於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勢必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瞭解、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

(2)情感目標:理解人物形象的複雜感情。

(3)重點:人物形象特徵及其形成原因。"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分析。

(4)難點:從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題的思維訓練。"重複"、"對比"手法在實際寫

三、程序設計說明:

1、回憶舊知識,導入新課:

問題1:我所認識的魯迅。(幻燈展示)

問題2:什麼是小說?小說鑑賞應注意些什麼?(幻燈展示)

2、點明學習目標和重點,進入新課。

3、講解"重複"和"對比"的含義。(不要求學生背下來)

重複: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對比: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反、相對、相背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4、找出《故鄉》中運用反覆與對比的地方。(看前四個自然段)

問題3:前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什麼?

問題4:"我初到故鄉看到了什麼?想起了什麼?"(教師示範分析圖表的前一小部分,重複、對比的例子各一,剩下部分由學生獨立完成。)

問題5:試根據剛纔的分析方法自己從文中選取材料分析"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針對性指導)(旨在讓學生獨立體會、理解重複、對比手法。)

4、檢查、實際操作:問題7:請根據自己的

體會,自選內容,運用"重複"、"對比"手法寫幾句話(可以運用其中一種或兩種綜合運用)。(教師巡迴指導、點評)

5、小結:通過上面的講解分析和操作,我們瞭解了重複和對比手法的正確運用能增加文章的立意、表達效果,關鍵是在運用時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整體立意和主題內涵,選擇好要運用的材料對象的本質和主題內涵的相關、相似或相反、相對。這更多的是在以後的寫作實踐中加以運用,並在運用中仔細揣摩、體會。

6、作業佈置:(旨在把理論知識轉變爲實際運用能力。)

分析下面這一幅對聯中重複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6

《難忘的故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悟作者在文中抒發的懷念童年、熱愛故鄉的情感,揣摩課文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3、自主識記4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重點難點: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眷戀、熱愛之情,學習文中的多種描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興趣。3分

1、播放歌曲《捉泥鰍》,課件出示學生童年照片。

2、 師:聽着這樣的歌聲,老師彷彿回到了童年。是啊,對於離開故鄉多年的人來說,對故鄉的懷念往往與童年的美好記憶緊緊聯繫在一起。這節課,就讓我們和作者劉亞舟一起,在文字的牽引下,去他的故鄉走一走,看一看。

3、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感知,理清層次。6分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指名回答)

2、默讀課文,想想主要敘述了哪幾件事,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出來。

3、和時間聯繫起來,並找出相對應的的段落。

三、自主選學,品讀感悟。24分

在這幾件事中,哪一件事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按照學生彙報的順序進行學習。)彙報學習情況。

1、學習“好心叔叔抱我回家”這一件事:

(1)、指名讀課文,把這段中描寫“我”的句子用-------畫出來,描寫叔叔的句子,用﹋﹋畫出來。

(2)、從中看出“我”是個怎樣的孩子?這位叔叔又是個怎樣的人?

(3)抓住“聲色俱厲”等詞語品讀人物形象,體會這位叔叔的善良,淳樸的鄉情。

(4)朗讀指導:注意讀出這份濃厚的鄉情,讀出心中的那份感動。

2、自學“我和鐵柱爭雞蛋”這件事。

師:作者用靈動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一個個童趣盎然的故事,每個故事中

都散發着氤氳的思鄉之情。聽,那江邊的草叢裏明明傳來了孩子的爭吵生。(自由讀9-----14段)

(1)、出示圖片配音讀

(2)、師:在作者和鐵柱的身上你找到自己和朋友的影子了嗎?

生:談類似的經歷。

(3)、師:難忘悠悠往事,難捨縷縷鄉情,在這件事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對夥伴的懷念 有又對和鐵柱爭鴨蛋的後悔 有對童年往事的幸福追憶)

師:這恍如發生在昨日的幸福記憶,在作者的腦海中像什麼?(珍珠) 師:作者是怎麼寫的,誰個大家念一念。

師:在你的印象中,珍珠是什麼樣的?

師:作者,爲什麼用珍珠來比喻童年生活的記憶?(美好而珍貴)

師:如果讓你用一種事物來比喻美好的記憶,你會選擇什麼?

師:是呀,作者用這樣的比喻讓人聯想到了“大珠小珠落玉盤”,每一顆珍珠都是如此的鮮活,每一幕童年的記憶都是如此地動人。

師:結尾部分作者是怎樣抒發對故鄉的懷念之情?

師:是呀,通過一系列的回憶,作者的思想之情達到了高潮。看結尾的省略好,有什麼作用?

師:給讀者留下了意猶未盡的感覺,好似作者綿綿的思鄉之情,永無盡頭。 師:男女聲帶着強烈的思想之情,再讀這一段。

師: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做到有頭有尾,這樣內容才完整。

四、學習寫作方法 ,試列寫作提綱6分

師:作者在故鄉的懷抱享受着幸福快樂的童年時光,當我們把這幾個故事連起來比較一下,你們看作者對這四個故事都是平分筆墨嗎?

師:什麼樣的內容應該寫得詳細些?(能突出文章主題的)

師:這鄉情,才使自己與故鄉的那份的情愫難以割捨。所以作者才把後兩個故事寫得更詳細。

師: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如果文章中要記敘幾件事情,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師:童年體驗往往成爲一個作家創作的主要題材,也是喚起作家創作慾望的主要動力,這節課我們在文章裏走了一個來回,隨着作者在故鄉快樂地嬉戲,那麼如果讓你完成《難忘的故鄉》或者《難忘的童年》,你會從哪幾個方面着手?試着列一個寫作提綱。

五、小結。1分

月是故鄉明,景是故鄉美,人是故鄉親-----讓我們在體會文章中表達的情感的同時,和學會珍惜自己的頭腦時光,將來這些美好回憶也將成爲記憶中最閃光的珍珠。

《難忘的故鄉》實錄

一、創設情景 激趣導入

1、師:同學們,在上課之前,老師要送給你們一首歌。(課件播放)《捉泥鰍》

2、師:聽着這樣的歌,看着同學們的照片,老師彷彿回到了童年。是啊,對於離開故鄉多年的人來說,對故鄉的懷念往往與童年的美好記憶緊緊聯繫在一起。這節課,就讓我們和作者劉亞舟一起,在文字的牽引下,去他的故鄉走一走,看一看。

3、師板書難忘的故鄉,齊讀。

二、初讀感知,理清層次

1、師:通過預習,我們知道作者的家鄉在一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我們一起去走一走,瞧一瞧,把書翻到87頁。

2、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寫了什麼。

學生回答。(1人)

3、師:這童年的趣事,彷彿一幅流動的畫軸,在我們的眼前一一閃過,你能給每一件事情加一個簡短的標題嗎?

4、師:老師在備課的時候,發現了幾個寫時間的詞,你們能把時間和事件對應起來嗎?

5、師: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叔叔抱我回家呢?哪幾個自然段寫了我和鐵柱爭鴨蛋? 生答。

三、自主選學,品讀感悟。

(一)品讀叔叔抱我回家。

師:濃郁的思鄉之情,在作者的筆下化成了一個個率真淋漓,童趣十足的故事,讓我們陶醉其中,不忍掩卷。那麼你最喜歡這回蕩着童真的笑聲的哪一件事情呢?

生答。

師:誰來讀讀這段話?

生讀。

師:老師也喜歡這段話,請同學默讀課文,把這段中描寫“我”的句子用-------畫出來,描寫叔叔的句子,用﹋﹋畫出來。

生彙報第一句。

師:從這句話中看出“我”是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兒發現的?

誰願意來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感受。

師:可真是個淘氣包,滴水成冰的'冬日還穿着夾鞋。

師:誰還找到了?

生讀第二句。

第三句。

第四句。

第五句。

第六句。

(頑皮撒野)

師:描寫叔叔的句子都有哪些?誰來說說?

生讀。

師:聲色俱厲是什麼意思?

生答。

師:叔叔爲什麼這樣?

關心我。

師:通過朗讀把叔叔的關心表現出來。

師:還有描寫叔叔的句子嗎?

生說二句。從這句話看出叔叔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不善言語

師:通過哪看出來的?

生動詞。

師:把這位身手麻利的叔叔表現出來吧!

還有嗎?

( 憨厚 淳樸 沉默)

師:從這段文字的描寫中我們會發現,抓住人物的特點來寫,如神態、動作等,更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

師生配合讀。

師:三十多年過去了,我仍記着那位好心的叔叔,因爲

讀句子,我要對他說

(二)品讀(和鐵柱爭鴨蛋)

師:作者用靈動的語言,爲我們描繪了一個個童趣盎然的故事,每個故事中都散發着氤氳的思鄉之情。聽,那江邊的草叢裏明明傳來了孩子的爭吵生。(自由讀9-----14段)

1、出示圖片配音讀

2、師:在作者和鐵柱的身上你找到自己和朋友的影子了嗎?

生:談類似的經歷。

3、師:難忘悠悠往事,難捨縷縷鄉情,在這件事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對夥伴的懷念 有又對和鐵柱爭鴨蛋的後悔 ,有對童年往事的幸福追憶)找出相關的句子,和你的同桌讀讀。

生讀,師評價。

(4)學習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

師:這恍如發生在昨日的幸福記憶,在作者的腦海中像什麼?(珍珠) 師:作者是怎麼寫的,齊讀第一自然段。

師:在你的印象中,珍珠是什麼樣的?

師:作者,爲什麼用珍珠來比喻童年生活的記憶?(美好而珍貴)

師:如果讓你用一種事物來比喻美好的記憶,你會選擇什麼?

師:是呀,作者用這樣的比喻讓人聯想到了“大珠小珠落玉盤”,每一顆珍珠都是如此的鮮活,每一幕童年的記憶都是如此地動人。

師:結尾部分作者是怎樣抒發對故鄉的懷念之情?讀最後。

師:是呀,通過一系列的回憶,作者的思想之情達到了高潮。看結尾的省略好,有什麼作用?

師:給讀者留下了意猶未盡的感覺,好似作者綿綿的思鄉之情,永無盡頭。 師:男女聲帶着強烈的思想之情,再讀這一段。

師: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也要做到有頭有尾,這樣內容才完整。

(五)學習寫作方法 再現精彩故事

師:作者在故鄉的懷抱享受着幸福快樂的童年時光,當我們把這幾個故事連起來

比較一下,你們看作者對這四個故事都是平分筆墨嗎?

師:什麼樣的內容應該寫得詳細些?(能突出文章主題的)

師:這鄉情,才使自己與故鄉的那份的情愫難以割捨。所以作者才把後兩個故事寫得更詳細。

師: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如果文章中要記敘幾件事情,一定要做到主次分明,詳略得當

四、品讀悟法 即興寫作

師:童年體驗往往成爲一個作家創作的主要題材,也是喚起作家創作慾望的主要動力,這節課我們在文章裏走了一個來回,隨着作者在故鄉快樂地嬉戲,那麼如果讓你完成《難忘的故鄉》或者《難忘的童年》,你會從哪幾個方面着手?試着列一個寫作提綱。

五、總結 拓展

師:(對照板書總結)作者那忘那給他歡樂的條條小河,難忘那帶來歡樂的溫馨冬日,難忘那令人感動的好心叔叔,難忘那一同嬉笑的兒時夥伴,而這悠悠的童年往事又都濃縮爲兩個字----故鄉,下面讓我們在和作者帶着對故鄉的無限眷戀之情,再讀課題---難忘的故鄉。

2、師:思鄉是一個恆久的話題,在李白的筆下,思鄉,是“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感慨;在納蘭性德的口中思鄉又是“山一程,水一程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的傷感,而在作者的筆下,我們遊故園,品鄉情,看到的卻是一種帶着笑容的思鄉之情。讓我們在學習課文的同時,也學會珍惜吧,珍惜這童年的幸福時光,珍惜這關於故鄉的美好記憶。

師:作者難忘故鄉那給他歡樂的潺潺小河,難忘故鄉那灑滿笑聲的皚皚雪地,而最讓作者難忘的卻是故鄉淳樸的(鄉情)。

作業:課文中有些場面、情景描寫得生動有趣,畫出你喜歡的句子或者或段落,多讀幾遍,背誦下來。

《難忘的故鄉》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細節描寫的魅力。

2、學習作者通過語言描寫、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以反映人物性格特點的寫作方法,並進行細節描寫訓練。

3、在描寫中回憶童年,回味童年生活的精彩瞬間,重溫童年的美好。 重點: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細節描寫的魅力。

難點:運用細節描寫,重現童年生活的精彩瞬間。

教學過程:

一、教師談話,導入新課

1.故鄉,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永恆的話題。今天,讓我們再次走進劉亞舟的故鄉,重拾他兒時的記憶。

2.教師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走入文本,學習寫法

1、上節課我們已經初讀了課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叔叔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2.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6自然段,有“——”畫出描寫我的句子,用“~~~~” 畫出描寫叔叔的句子。

3.學生彙報描寫我的句子。提問:你們玩過打跐溜滑嗎?你們的心情怎樣?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產生熱愛家鄉、熱愛首都北京的情感;感受山區的孩子在收穫季節採摘的樂趣;

2.懂得父母等親人關愛自己,自己也應當關愛他們;

3.懂得做人做事要自尊自強,有一顆善良的熱情的心。

4.學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和聯想;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寫一段話;

5.學習略讀課文,粗知大意。指導學生識字寫字,進行口語交際和習作。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產生熱愛家鄉、熱愛首都北京的情感;感受山區的孩子在收穫季節採摘的樂 趣;懂得父母等親人關愛自己,自己也應當關愛他們;懂得做人做事要自尊自強,有一顆善良的熱情的心。

2.學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讀課文;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和聯想;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寫一段話。

3.初步做到端正、整潔的使用硬筆書寫正楷字,寫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難點:

1.學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願意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發揮自己想象力、,學習有創意的閱讀。

2.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和聯想,激發創作興趣,結合課文內容寫一段話。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知道作者是怎樣讚美北京的,感受作者愛家鄉、愛北京的深厚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1.學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默讀課文,知道北京市一個古老而又充滿現代化氣息的國際大都市,感受作者愛家鄉、愛北京的深厚感情;

2.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象和聯想;能夠結合課文內容寫一段話。

教學難點:

感受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來的強烈的.熱愛故鄉北京的感情。知道作者是怎樣讚美北京的,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和蒐集材料寫一段話。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生活在首都北京,首都北京是很多人嚮往的地方,我們身爲首都的小主人,誰能把自己瞭解到的北京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北京的名勝古蹟有————————————

北京的民俗文化有————————————

北京的風味小吃有————————————

其它————-——————————————

認真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介紹北京的.(不認識的字看課後生字表)

二、新授

1.這首詩歌表達作者怎樣的情感?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2.爲什麼作者說“唱不夠”、“道不盡”?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年歷史的古城,名勝古蹟數不勝數重點指導第二小結朗讀,體會北京的歷史悠久。同時北京又是一座現代化程度很高、發展非常迅速的城市。有感情的朗讀第三小結,體會北京充滿現代化氣息。

3.北京市民居住有哪些特色?咱北京人的飲食偏愛是什麼?爲什麼不寫高樓大廈、生猛海鮮?

4.有感情地讀讀你最喜歡的段。(爲什麼喜歡它)

5.再看全文,體會這篇課文的寫作結構是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尤其是最後一節與開始的第一節完全相同,但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再一次表白對北京的愛,抒發作者唱也唱不夠、說也說不完的熱愛故鄉北京的情結。

6、想不想用你得筆也去描寫咱們的故鄉北京,

去過( )名城

也走訪了不少( )

( )地告訴你,

我還是最愛咱們的背景。

不說( )的( )

也不說( )的( )

唱不夠( ),

道不盡( )單想那( )、( )

便生出一片熱愛北京的濃濃情。

自己說一說,寫一寫

7、默讀課文,提出自己不懂得問題。

小結: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把它譜成曲子,就成了一首京味歌曲,想欣賞嗎?會唱的可以跟着唱。

三、作業

熟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後反思:這是一篇表達作者對北京的熱愛的課文,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對北京的熱愛,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有些困難,如:細悠悠、密茸茸、脆生生等。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及新詞,認讀3個字。用硬筆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並注意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

2.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教學重點:

規範端正、整潔的書寫12個生字

教學難點: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漢字,激發識字興趣。

教學過程:

一、誰願意給大家讀讀課文?

有的同學都背下來了,背給大家聽聽,評一評誰背的最好。

二、課文還爲我們帶來12個生字朋友,用以前的識字方法,看誰記得又快又好。

記住字形

壇 旋 韻 佳 濃

邊記邊組詞

府 廚 廈

餚 漿 聳

指導書寫

你認爲那個字最難寫,老師和你一起寫。

強調寫字格式、要求。抄寫詞語。

三、佈置作業:

1.聽寫生字詞,檢查一課的知識學生掌握情況;作業輔導。

2.聽寫字詞:甜絲絲、脆生生、細悠悠、密茸茸、京腔京韻、名廚佳餚、甘美芬芳、大廈、高聳、聳立、旋轉、客廳、濃厚、豆漿、廚房。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8

【教學內容】:

《難忘的故鄉》是教科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2課。

【教學目標】:

1.通過課前預習,自主認識“拎、呔、戳、媚”四個生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抓住“鋪”、“追逐”、“啃咬”等詞句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難忘故鄉、眷戀故鄉、熱愛故鄉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在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準確、形象的語言。

2.在朗讀感悟中體會作者難忘故鄉、眷戀故鄉、熱愛故鄉的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收集資料。

【教學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導入課題。

2.板書課題 ,齊讀課題。

二、學前交流,檢查預習。

1.檢測字詞。

2.交流課文內容。

3.指名讀文,思考:文中寫了哪幾件難忘的.事。

三、初讀感知,學法指導。

1..指名讀文,思考:文中寫了哪幾件難忘的事?寫出小標題。

(夏天江邊洗澡)(冬日趣事、好心叔叔抱我回家)(和鐵柱爭鴨蛋)

2.學習江邊洗澡,教師指導學習方法。

(1)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語和句子,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2)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指導朗讀。

3.學習雪地喂小雞的段落。

四、小組交流,品讀課文。

1.提出學習要求。

小組學習要求:

(1)請同學們組內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選擇印象最深的內容說說自己的感受。

(2)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和段落組內多讀幾遍。

(3)組內交流,由組長確定發言順序,準備發言。

2.小組自主選學

五、全班交流,點撥引導。

1.選擇小組,根據要求進行交流。

2.小組交流自己喜歡的內容,教師相機指導。

六、學習寫法。

七、課堂檢測,鞏固提高。

夏天江邊洗澡

12.難忘的故鄉 冬日趣事 眷戀 好心叔叔抱我回家熱愛

和鐵柱爭鴨蛋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容,聯繫上下文體會重點語句中蘊含的思想感情。

4.瞭解文章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北京西山、昆明湖、八達嶺長城的美麗,深入體會作者對故鄉的眷戀、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字裏行間感受作者筆下故鄉的美

教學難點:

瞭解文章的表達方法,深入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閱讀一些作家關於故鄉的作品,瞭解作者閻妮高中畢業後就遠離故土赴法國留學的離鄉經歷,爲學生感受作者對故鄉的一草一木無比眷戀之情做好鋪墊。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師板書課題一部分:我的故鄉

2.師:故鄉,一個多麼深情的詞語,故鄉,一個多麼令人難忘的地方。開課前,老師想請同學們用最美的一句話描述你們的故鄉,好嗎?誰來說說?

(生自由地用一句話描述故鄉。)

3.是啊,故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牽連着我們的心,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故鄉的抒情散文,跟隨作者閻妮走近她的故鄉——北京(板書課題後半部分),去感受作者心靈深處的情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還記得林海音最不能忘卻的,她的第二故鄉是?(生答——北京。)因爲那裏有她最純真的童年時代,即使走遍了世界,家永遠是心靈的故鄉。這種思鄉的情感成了文學家最愛表現的主題之一。今天這篇散文,既寫景,又抒情,現在,就讓我們拿起書本,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吧。

2.指名分部分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一邊讀,一邊感受作者的情感,同時思考

從美妙的文字裏,你讀懂了些什麼?

(訓練學生用簡練的語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部分學生讀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

4.正音,交流文章的主要內容。

這篇課文主要描寫了作者記憶中的故鄉的西山、昆明湖、長城的美景,用看似平常卻充滿溫情的筆觸,表達了作者雖遠離故土,卻始終不忘自己的故鄉,對故鄉無比的熱愛與讚美之情。

三、細讀文本,感受畫面

1.作者對故鄉如此難忘,當你欣賞了這篇美文後,你覺得作者的故鄉——北京什麼地方最吸引你呢?能把描寫它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聽嗎?

(指名讀相關段落)

2.從這些字裏行間,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畫面?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呢?

(預設引入:感受到故鄉西山、昆明湖、長城的美麗畫面,更體會到作者對故鄉的思戀與熱愛。)

3.課文中有一句話集中表達了這種感受,你找到了嗎?

出示:西山的歌有碧綠的翅膀,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長城的歌有帶花的翅膀。

4.細細讀這些畫面,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生自由談)

是啊,我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三副色彩絢麗,各具特色的畫面,接下來,就讓我們走近這三幅畫面之中,細細閱讀,細細體會。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用心感受畫面的美,感受文字的美,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勾畫下來,在旁邊作批註。

第二課時

一、配樂讀文,情感導入

播放音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二、精讀文本,體會寫法,感悟情感

師:上節課同學們用心感悟了文字,勾畫了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現在我們來交流交流。

(根據學生的課堂生成預設而相機把握引入重點段落的學習)

1.師:文章第一部分,也就是1、2自然段直接抒發了作者對故鄉的思戀之情,3-9自然段分別描述了三幅畫面,這三幅美麗的畫面是對故鄉描述最精彩的部分,剛纔很多同學都談到了這裏,那麼,就讓我們首先跟隨作者的記憶一起去領略西山的美景。

2.爲什麼作者會說:西山的歌有碧綠的翅膀?你們能從那些文字中讀出這滿目的綠呢?

(生互相交流找出表示顏色的詞語:青、灰濛濛、濃綠、青色的透明的、沒有邊的綠連着綠、金檀色,讓學生學習作者準確的用表示顏色的詞語來突出描寫景物的表現手法)

生齊讀這些詞語,師:這兒的確是滿目蒼翠,難怪作者會說——西山的歌有碧綠的翅膀!再讀本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3.師:西山的歌是碧綠的,西山的歌是美妙的,這動聽的歌中還有些詞語打動了我,如山給人厚重、巍峨之感,而作者卻用了一個“橫飄”,寫出了青山的時隱時現,似乎連山這種厚重的東西在綠色的裝扮下,也變得靈動活潑了起來,這也是作者對故鄉山的獨特感受。這樣的詞語,你還能發現嗎?

(相機理解悽婉等詞語)

4.師:作者用一連串的表示顏色的詞語的這種表現手法向我們展示了西山碧綠的“歌”,用自己獨特的感受描述着對故鄉的熱愛與思戀,你能仿照這段的學習方法自學另外兩首“故鄉的歌”嗎?

5.學生自學“昆明湖的歌有清亮的翅膀”和“長城的歌有帶花的翅膀”相關段落。

6.彙報、交流自學成果,師作結。

(體會作者抓住昆明湖水“清澈”的特點進一步描寫的寫法,以及通過綠色澤的變化和漫山遍野野花的相“融”來凸顯長城之美的表現手法)

三、學習課文最後一部分,深入體會思鄉情結

1.師:作者已經遠離了故鄉,可心卻和故鄉在一起,課文依然以“歌”爲終,與文章開頭有何關係?

(體會學習文章前後照應,結構嚴謹的寫法)

2.這一部分,作者又是怎樣表達自己強烈的思鄉情結的呢?

(複習,鞏固排比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3.昇華情感,深情朗讀文章最後一部分。

四、小結

總結全文,有感情地熟讀全文。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10

【設計意圖】

《故鄉》是一篇篇幅很長的課文,包涵的內容很豐富,人物性格鮮明。因爲時代的原因和魯迅特有的風格使這篇課文很難理解。備課的時候我翻閱了很多名家的教案,都是把重點放在對閏土和楊二嫂的分析上,記得我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也是這樣講的,不同的只是細節上的區別。我認爲這樣的設計使得學生對故鄉缺少整體性的理解和把握,在我的記憶裏《故鄉》就是閏土就是楊二嫂,至於故鄉和這兩個人的聯繫就沒有印象了,更不要提故鄉的主題意義。所以我設計的時候就從整體感知入手,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我從讀過這篇課文的直接感覺──悲哀(也是本文的靈魂、本質)入手,從整體上感受課文的感情基調,然後再引導學生走進課文,分析這種感覺的來源──是故鄉的什麼使“我”如此悲哀呢?故鄉的景物和故鄉的人物。重點分析人物,分析人物的時候,通過外貌語言動作等描寫重點分析閏土,次要分析楊二嫂,之後自然地總結:這樣的故鄉這樣的故鄉里的`人,怎麼不讓“我”感到深深的悲哀。面對這種現狀,作者是怎樣的態度?全文晦暗的主調裏有沒有一點亮色?從而理解課文結尾部分的含義,最後再給學生補充有關背景材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作者寫作意圖的理解,並深化文章主題──不只是“我”的故鄉,當時的農村都是這樣,當時的農民都是這樣,這都是辛亥革命後,軍閥割據、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對農民的盤剝造成的。這樣做既突出了重點,又能給學生一個完整的印象,由現象到本質,透徹的領會課文主題。

在分析人物的時候,由相同的一個問題領起:這個人物的哪些方面使“我”悲哀?依然圍繞“悲哀”這個主題。帶領學生分析閏土使我悲哀的方面有:生活的困苦、外貌的蒼老、精神上的麻木、封建禮教的毒害(和我的隔膜)、和虛無的寄託,而楊二嫂決不是一個搞笑的人物,她使我悲哀的則是做人的尊嚴的喪失。一個是農民,一個是小資產者,他們構成了農村的經濟支柱,他們的狀況代表了當時所有農民的經濟、精神狀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形,表達了作者的悲哀與憤怒。

這樣的問題設計精練、集中,既抓住了重點難點也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使整堂課線索清晰,能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課文,從感情上認同接受,使難懂的課文變得容易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好的文章總是有很強的感染力的它會讓你或歡喜或悲哀,或豪情萬丈,或悒鬱滿懷。《故鄉》是一篇很好的小說,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被多個國家收入教科書中。上一節課,我們讀了一節課的課文,那麼你能不能告訴老師你讀了這篇課文後有怎樣的心情?

二、講授新課

在課文結尾,文中的“我”這樣寫到:故鄉的山水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使我非常的氣悶……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教師板書:悲哀)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家鄉水。爲什麼二十年後的一次故鄉之行卻給我留下了如此悲哀的心情?請大家看課文,找一找故鄉使我悲哀的理由。

學生讀課文思考回答,教師歸納並板書:故鄉的景、故鄉的人。

故鄉的景色怎樣?

學生讀。

這一段描寫寫出了故鄉怎樣的特點?哪幾個詞語能集中表現出來?

學生思考回答,大屏幕顯示:天氣陰晦、冷風嗚嗚、蒼黃的天、橫着蕭索的村莊──沒有一些活氣。

齊讀來感受一下這種悲涼。學生讀。

如果說故鄉景色的悲涼可能會受到“我”的心情的影響(怎樣的心情?)或者天氣的影響(怎樣的天氣?),而故鄉的人卻使“我”不折不扣地感到悲哀之至了。

課文中寫了故鄉哪些人,主要寫了誰?

我們先來看看二十年後的閏土有哪些方面使我悲哀。

(屏幕顯示問題、畫面。)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適時點撥、啓發。

師生共同歸納梳理:外貌的變化、與我的距離、生活的現狀、精神的麻木、寄希望於偶像。

故鄉中作爲好朋友的農民閏土景況是這樣的淒涼,那作爲小資產者的鄰居楊二嫂的情景又是怎樣呢?

思考楊二嫂有哪些方面讓我悲哀。

(屏幕顯示問題及畫面。)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教師點撥、啓發。

師生共同梳理:外貌的變化(說明經濟狀況的衰落)行爲放縱卑下、語言尖刻潑辣。

如果說閏土的麻木讓人同情,那麼楊二嫂就令人可嘆可鄙了,他們被生活壓迫的扭曲了,“我”怎能不悲哀呢?所以這篇文章讀起來讓人感到特別的沉重。

全文的底色是沉重的,那麼有沒有一點亮色呢?

學生看課文思考、回答、討論,教師梳理歸納:在課文的結尾,作者寫出了理想中富足美麗充滿活力的家鄉,並且相信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實現。

齊讀背誦“希望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這篇小說寫於1921年,辛亥革命已經過去十年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治,是順應社會發展的,但農村經濟爲什麼急劇衰落,農民們的生活爲什麼更加艱難?(屏幕顯示:背景。)

教師略加解釋。

 【板書設計】

故鄉的景物

悲哀閏土

故鄉的人

楊二嫂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11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運用肖像、語言、動作的描寫來刻畫人物的方法,語文第五課《故鄉》。

2、學習在前後對照中展示人物性格變化,突出中心意思的寫法。

3、認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制度的黑暗是造成農村和鄉鎮經濟衰敗、農民破產、人民生活艱辛的根源,而封建等級觀念釀就的人與人之間感情上的隔膜,更加重了這種痛苦和悲哀。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刻畫人物的方法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認識造成農村經濟衰敗和人與人之間隔膜的根源。

教學方法:講析、討論、朗讀

教學用具:計算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由回憶所學的魯迅作品導入,並簡介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主要作品集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今天我們要學的《故鄉》就選自《吶喊》。

二、體裁:小說

三、背景:

1、請問魯迅的故鄉在哪?

(浙江紹興)

2、對魯迅的故鄉你瞭解多少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給了我們一些關於魯迅故鄉的信息,從生意盎然,趣味無窮的百草園到嚴肅古樸又不乏樂趣的三味書屋,可以看出魯迅的故鄉如何?

明確:不僅景美,而且人淳樸、善良、友好。

3、作者滲透在字裏行間的是他對故鄉的什麼情感?

(留戀、喜愛、思念之情。)

4、在這一篇《故鄉》中,作者抒發的是這種留戀、喜愛、思念之情嗎?爲什麼?

(不是,因爲故鄉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變得很糟糕。)

5、隨着時代的進步,社會應不斷髮展變化進步,可爲什麼故鄉會越變越糟了呢?聯繫課文背景思考。

時代背景:1921年,辛亥革命,趕跑了一個皇帝,卻並沒有改變中國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人民尤其是農民,境況日益惡化,過着飢寒交迫的'生活,1919年12月魯迅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京,目睹了在現實社會生活的重壓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鄉的人和事,十分悲憤,1921年1月便以這次回家的經歷爲題材,寫了這篇小說,初中三年級語文教案《語文第五課《故鄉》三課時》。

6、提問:課文中的“我”是不是魯迅呢?

(當然不是,小說中的人物是虛構的。文藝作品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四、整體感知:聽讀課文後,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五、理清文章的結構:

速讀全文,給課文分段並歸納段意。

討論並歸納:依據時間的順序,按照“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的情節安排,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開頭到“搬家到我在謀食的異地去。”)描寫了故鄉的蕭條景象和“我”見到故鄉的複雜心情,並交代了“我”回故鄉的目的。

第二部分(從“第二日清晨”到“已經一掃而空了”)寫“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

第三部分(從“我們的船向前走”到完)寫“我”懷着深深的失望與痛苦的心情離開故鄉,但“我”並不因此消沉、悲觀,而是寄希望於未來和下一代。

2、再次閱讀課文,瞭解小說中的人物,試說說自己對這些人物的印象分別是什麼。

六、小結:

小說以“我”回故鄉的活動爲線索,按照“回故鄉”——“在故鄉”—— “離故鄉”的情節安排,寫了“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

七、作業:

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1.裝弶( )2.腳踝( )

3.恣睢( )4.偶然( )

5.嗤笑( )6.陰晦( )

7.愕然( )8.顴骨( )

《二》描寫一段你的故鄉的景色。

《故鄉》語文教學設計 篇13

【教材說明、分析】

1、教材的內容、地位和作用:

本篇課文爲初中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節課的講授內容是第二課時的內容,着重講授“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該篇作爲魯迅的短篇小說名篇,具備了寫作賦形思維訓練中“起、承、轉、合”的寫作思路,作爲短篇小說的典範之作,該課書首先要求學生進一步掌握小說的相關知識及對小說的簡單鑑賞分析,學會併力求掌握從人物分析推知小說主題的鑑賞原則,再通過後面幾課的學習,構建小說鑑賞的基本框架,具備小說鑑賞的基本能力,爲以後學習、鑑賞,乃至創作小說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該篇小說中多次用到“重複”和“對比”的手法,熟練掌握這兩種手法對於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的提高勢必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教學內容、地位和作用可作以下圖示:

2、教學目標:

⑴ 知識目標:

① 瞭解、掌握小說的基本知識。

② 明確作者是如何運用“重複”、“對比”的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和展現主題的。

⑵ 能力目標:

① 掌握從細節、動作、語言、外貌、心理等描寫來分析人物性格特徵並由此推知文章主題的鑑賞方法。

② 能模擬運用“重複”、“對比”手法進行寫作。

⑶ 情感目標:

① 理解人物形象的複雜感情。

② 珍愛新生活,樹立爲遠大理想而奮鬥的決心和信心。

3、教學重點、難點:

⑴ 重點:

① 人物形象特徵及其形成原因。

② “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分析。

⑵ 難點:

① 從分析人物到提升主題的思維訓練。

② “重複”、“對比”手法在實際寫作中的運用。

【教法說明】

現代語文教學的一大弊端就在於把整體教學肢解爲板塊教學,對教材所選課文利用不夠,講解課文和寫作教學結合不緊或不當,甚至完全分離,對課文的寫法分析流於表面,即用簡單而模式化的語言來概括,習慣地歸納寫作特點(一般還加上點舉例分析)就草草收場,這對學生的寫作能力的提高沒有多少實質性的幫助。於是就通過大量的寫作訓練來希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各種大小作文鋪天蓋地,愚以爲這是一種時間的浪費和對教材的利用不足,在這節課中我將努力爲學生展示較爲詳細的“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分析,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模擬片段操作、改進幾個步驟來掌握這兩種手法的運用。爲實現課案目標,我在學生熟讀課文、認真預習、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分兩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第一課時簡單回憶作者,重點完成課文內容分析和人物分析;第二課時簡單回憶第一課時所講要點,重點完成寫法分析和寫作片段訓練。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實際能力培養爲目標,以學生思維操作爲主,運用啓發式教學法、靈感誘發法、直觀教學法和操作訓練法,並注重教師示範。在本課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將給大家重點展示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學法說明】

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之前,必須認真預習課文,並十分熟悉課文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注意仔細觀察,積極思考,注意吸收、借鑑、模寫和自評。按“聽──看──想──寫──想──寫”的步驟進行學習。

【程序設計說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將圍繞“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展開分析,按“回憶舊知識──講解知識點──例證知識點──分析知識點──運用知識點”的思路進行教學。下面作簡單分析:

一、回憶舊知識,導入新課

在上一節課中,我們就魯迅進行了簡單的回憶,對小說的基本知識和鑑賞方法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對《故鄉》的內容和人物有了一個較爲全面的把握。現在讓我們來簡單地回憶一下。

問題1:我所認識的魯迅。(幻燈展示)

問題2:什麼是小說?小說鑑賞應注意些什麼?(幻燈展示)

小說就是用散體文章寫虛擬人生幻象的自足的`文字語言藝術。鑑賞小說應採用金字塔結構分析法。如圖:

二、點明學習目標和重點,進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將就課文的寫作方法進行分析,這篇課文寫作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大量運用“重複”和“對比”手法,那麼,什麼是“重複”和“對比”?運用“重複”和“對比”有些什麼好處和注意事項呢?在下面的學習過程中讓我們將一起來共同探討這些問題。在這節課中我們將重點分析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併力求通過分析讓大家對重複和對比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並能運用到以後的寫作實踐中。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爲實現這目標而共同完成下面的學習內容。

三、講解“重複”和“對比”的含義(不要求學生背下來)

重複: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對比:就是在寫作過程中選擇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反、相對、相背的文章因素來進行謀篇、結構、構段、造句、行文,以增強表達效果的寫作手法。

四、舉例分析

旨在讓學生對重複、對比手法有更清晰的瞭解。

1、《天淨沙·秋思》的例子: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講析:在這首元曲小令中我們幾乎找不到語法結構,但由於重複與對比的巧妙運用,使她成爲千古絕唱。首句運用三個情調相同而形象不同的材料對象:“枯藤,老樹,昏鴉”。重複手法的精彩運用,渲染出一種濃郁的生命感受──悲涼、絕望、死寂。接着再採用對比手法,展現了一副明快、清新、溫暖的畫面──“小橋,流水,人家。”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和審美感受,使前者更孤寂,後者更溫馨。後兩句同樣運用重複的手法將那種悲壯蒼涼、孤寂悽清的生命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

2、我們再來看故都的秋開頭通過運用“反覆”所達到的藝術效果:

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講析:“秋天,無論在什麼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是對秋天的重複、渲染、強調。第二、第三句則更進一層,寫故都的“秋味”特別的美,這是對文章中心立意的渲染、重複。“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三個“來得”是典型的排比、渲染、重複。“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在此,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無非是“我”不遠千里到北平的理由是飽嘗故都的秋意,作者還是採用重複、渲染,把一個“趕到”分說成兩個“趕上”,渲染旅途的輾轉艱辛,以形成反襯,突出對故都的秋的眷戀、神往。“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把一個“秋”字分爲兩次說是爲了渲染、強化對秋意的印象。)

《故鄉》中這樣的反覆與對比也很多,先看前四個自然段:

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

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的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着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啊!這不是我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

我所記得的故鄉全不如此。我的故鄉好得多了。但要我記起他的美麗,說出他的佳處來,卻又沒有影像,沒有言辭了。彷彿也就如此。於是我自己解釋說: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涼,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變罷了,因爲我這次回鄉,本沒有什麼好心緒。

問題3:前三個自然段分別講什麼?

第一段:對故鄉的急切渴望的熱烈心情。

第二段:渲染所見故鄉的淒涼、蕭索、荒涼和自己的悲涼心情。

第三段:一種驚詫,在這背後是對故鄉的美麗的回憶和印象,對第二自然段的重複。

問題4:“我初到故鄉看到了什麼?想起了什麼?”(教師示範分析圖表的前一小部分,重複、對比的例子各一,剩下部分由學生獨立完成。)

問題5:試根據剛纔的分析方法自己從文中選取材料分析“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教師根據學生情況做針對性指導)(旨在讓學生獨立體會、理解重複、對比手法。)

問題6:大家通過剛纔的分析明白了《故鄉》的寫作過程中“重複”、“對比”手法的運用及其起到的巨大的表達效果。我們再來看下面的例子:(旨在通過學生獨立分析後再進一步體會、提高。分析略):

長城啊長城!你真是太美了,太美了,實在太美了。(這是我們所說的“重複”的寫法嗎?)

(不是,重複不是簡單的語言的消極同一再現,而是那些和自己的寫作主題、文章立意的主題信息、性質、意思、情調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的再現)。

富豪按了一下開關,天花板上的枝形吊燈亮了;監獄裏也按了一下開關,電流通過了那位工人的身體。富豪打了個呵欠,躺在椅子上睡去;工人抽搐了一下,躺在地上死去。

(結構、物體對象的重複,內容、環境、人物的對比突出了主題,有強大的藝術震撼力。可見“對比”是材料性質的差異、相反、對立,是要爲整體服務的,小橋流水人家只有在《天淨沙秋思》中才有其強大的藝術魅力。在運用“重複”、“對比”手法時首先要注意明瞭文章的立意,主題的內涵,給行文定下基調再進行謀篇。)

我爲從前的自己放上一紙玫瑰,一支黑色的玫瑰。黑色的氣氛,黑色的禮服,黑色的靈柩,黑色心情的暗影,徐徐隨風飄去……

五、檢查、實際操作(初步把知識轉變爲能力)

問題7:請根據自己的體會,自選內容,運用“重複”、“對比”手法寫幾句話(可以運用其中一種或兩種綜合運用)。(教師巡迴指導、點評)

六、小結

通過上面的講解分析和操作,我們瞭解了重複和對比手法的正確運用能增加文章的立意、表達效果,關鍵是在運用時首先要把握好文章的整體立意和主題內涵,選擇好要運用的材料對象的本質和主題內涵的相關、相似或相反、相對。這更多的是在以後的寫作實踐中加以運用,並在運用中仔細揣摩、體會。

七、作業佈置

(旨在把理論知識轉變爲實際運用能力。)

1、分析下面這一幅對聯中重複和對比手法的運用。

塞馬秋風薊北杏花春雨江南

2、自選題材,運用重複和對比的手法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教學後記】

(批改作業後作課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