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設計 >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篇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簡單的詞語搭配,練習用比喻詞造比喻句,學習名言,閱讀練習,習作《那一次,我流淚了》

過程與方法:以課本爲主適當延伸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學習積累,養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養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教學難點:養成自由表達的良好習慣

教學時數:5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一讀

自由讀讀這些詞語搭配

想一想每一個搭配的上下兩個詞語有什麼區別

交流:一個指具體事物另一個則不是

你還能說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二、讀一讀

自由讀句子

想一想這三個句子有什麼共同點?(比喻句)

師:三個句子用了三個不同的比喻詞:好象、像、是

再讀句子

你能用這些比喻詞再造幾個比喻句嗎?

三、讀一讀、記一記

自由讀句子

教師簡單介紹含義

練習背誦

四、讀一讀

自由讀短文想想朗讀有什麼要求,這些要求如何做到

全班交流

第二、三課時

習作:那一次,我流淚了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寫清楚事情經過

2、能從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表情等方面來寫,有真情實感

3、表達具體通順,能運用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

4、能夠修改自己的文章。

(二)過程與方法

觀察、體驗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能寫出人物的真情實感。

一、談話導入

師:成長過程中,不僅有歡笑,也有淚水,你一定有過流淚的經歷吧,你願意談一談嗎?

全班交流

師注意點撥:你爲什麼會禁不住流淚?現在當你回想這件事情,你會怎麼想?

二、指導書寫

師巡視輔導

同時選擇典型習作隨堂講評

注意從以下方面引導:

整件事情寫具體,尤其是令你流淚的部分

你當時心裏有什麼感受?請寫下來,能打動自己的東西才能打動別人

生自由習作、謄寫作文。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2

一、概述

課名是《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第九冊。

本篇課文所需課時2課時,80分鐘。本課是第二課時

《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敘述歷史的文章,主要學習內容是生字詞的識記和理解,課文的朗讀與理解,查閱和運用資料,課後小練筆。

通過學習本課,可以使學生記住國恥,深刻體會民族的恥辱,並學會蒐集和利用資料理解課文,加深認識和體會。

二、教學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

複習生字詞,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默讀課文,會從課文中提出問題,自主探討;

能在課堂討論中產生豐富的體會和聯想,利用資料和圖片深刻體會歷史恥辱。

2、過程與方法

利用圖片和資料進行聯想和體會;

充分利用默讀,自主體會課文重點句段;

以圖文爲支架,引發學生情感,形成問題進行討論深化和拓展文本內容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課文學習,使學生產生了解中國歷史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能通過學習,形成自己的獨特感受,將愛國情感很好的表達出來。

三、學習者特徵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西海民族寄校校五年級(1)班的學生,這個班是一個基礎知識學的不太紮實的班,通過半學期以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方法有所掌握,但創新能力及豐富的語文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

學生對歷史知識較感興趣,喜歡研究。

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較弱,不太流暢,不能說的具體。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本課綜合運用支架式教學,輔以講授法,啓發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利用圖片和資料爲支架,引發學生情感,形成問題,啓發討論。啓發學生抓住重點句段,交流感受,引導他們講感受表達出來。

五、教學資源與工具設計

小學人教版語文五年級第九冊新教材

與本課有關的多媒體課件教學資源

六、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學生空寫,師逐字分析:圓(圓滿無缺)明(光明普照)園(皇家園林)師懷着沉痛的心情談話:就是這樣一座圓滿無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園林,在1860年被兩個強盜的一把大火毀滅了。板題:毀滅

生齊讀,強調毀滅的讀法。

(二)生自讀,讀後交流知道了什麼?

(三)組織交流

1學習第一段

師: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生:從兩個不可估量體會到圓明園的毀滅之嚴重,它是多麼的寶貴,不僅在中國文化史上是這樣,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這樣。

師:從兩個不可估量,你能體會到什麼?

生:英法鬼子爲了自己的利益,損害了人類的文化,很怨恨,他們這種行爲是可恥的,簡直是禽獸。

師:帶着這種感情去讀吧。

2.讀最後一段,你知道了什麼?

(這一切的一切都化爲了灰燼,包括哪些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

師:再讀吧,感受一下自己的心情。

師:爲什麼要這樣輕聲讀?

生:淒涼

師:是什麼化爲了灰燼(齊讀)還有什麼?

生:爲它的自豪感,工人的心血,智慧的結晶,歷史的文物。

師:不僅如此,更是中華民族最高的智慧,最用心的結晶。

再讀這句話。

3. 學習中間的部分

生默讀。

質疑:迅速找建築宏偉的話,指名讀,其他學生用筆圈。這句話用了多少個有,練讀。

生:8個有。

師:咱們一個一個看,圓明園中有什麼?第一有(學生答)第二有(學生答)……

師:假如寫出圓明園的所有建築,還需多少個有?(生答,找根據)

生:“還有很多”,“西洋景觀”並未寫,“天南海北”,“中外名勝”飽覽”“流連”

師:現在讓我們走進圓明園,指名讀,其他學生閉目想象。

師範讀,學生體會,

課件出示圖片

師:這就是被稱爲萬園之園的圓明園,漫步其中—美嗎?

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被兩個強盜的一把大火化爲了灰燼。自己默讀,找問題,還想知道些什麼?問些什麼?

(1)他們不後悔嗎?

(2)他們的心什麼時候纔會滿足?

(3)爲什麼當時的中國人沒管?

(4)爲甚讓英法聯軍侵入?爲什麼當時沒有人去救火?

(5)當時人民爲什麼那麼懦弱,沒有人去救火?

4.課件出示資料

師:什麼留下了映像?

生交流:(價值大,景觀多,歷史悠久)

師:面對這把大火,你有什麼要說的?

(記住這筆賬,這種仇恨,華爲振興中華的力量)

(四).總結

這把大火不僅燒燬了這座舉世聞名的園林,也燒醒了中國人的崛起發展的決心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課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

1、 評價內容:課堂表現評價;學習效果評價(課堂學習效果評價加作業)

2、評價方式:自評,教師評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

(1) 學生自評:對文本內容基本理解,對教材中的精神領悟較深。

(2) 教師評價:學生興趣濃厚,樂於討論,感悟較深。

1、學生課堂表現評價量表

項目

A級

B級

C級

個人評價

同學評價

教師評價

認真

上課認真聽講,作業認真, 參與討論態度認真

上課能認真聽講,作業依時完成,有參與討論

上課無心聽講,經常欠交作業,極少參與討論

積極

積極舉手發言,積極參與討論與交流,閱讀完了

能舉手發言,有參與討論與交流

很少舉手,極少參與討論與交流

自信

大膽提出和別人不同的問題,大膽嘗試並表達自己的想法

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並作出嘗試

不敢提出和別人不同的問題,不敢嘗試和表達自己的想法

善於與人合作

善於與人合作,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

能與人合作,接受別人的意見

缺乏與人合作的精神,難以聽進別人的意見

思維的條理性

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解決問題的過程清楚,做事有計劃

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條理性差些

不能準確在表達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計劃性,條理性,不能獨立解決問題

思維的創造性

具有創造性思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獨立思考。

能用老師提供的方法解決問題,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創造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創造性,不能獨立解決問題

我這樣評價自己:

夥伴眼裏的我:

老師的話:

2.教師評價:

評價我的學生

A(優秀)

B(良好)

C(合格)

選答

學生對統計圖上的信息描述

表達清晰

能基本描述

不能描述

學生製作統計圖完成情況

全部能完成

大部分能完成

少部分完成

學生對本節網絡教學態度

非常投入

較積極

應付式

學生們分工合作情況

分工明確,

合作有效

有合作,但分工不盡合理

分工合作不合理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3

  【教材簡析】

這篇精讀課文包括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和一首詞《漁歌子》、《鄉村四月》是宋代詩人翁卷所作。這首詩以白描手法寫江南農村初夏時節的景象。前兩句着重寫景,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平展的稻田裏波光粼粼,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寫人,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蠶桑又是插秧,突出了鄉村四月勞動的緊張,繁忙,給人一種一年之際在於春的啓示,整首詩就像一幅鈀彩明亮的圖畫,不僅表現了詩人對鄉村風光的熱愛與欣賞,也表現出對勞動生活、勞動人民的讚美。

《四時田園雜興》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人描寫了鄉村農人耕織以及兒童學着大人的樣子耕種田地的情景,。展現了農家夏忙時熱烈的勞動場面,塑造了農村兒童天真、勤勞、可愛的形象,尤其是後兩句寫的意趣橫生,意味深遠,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地也不會織布,但卻在茂盛成陰的桑樹下學種瓜。這些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十分有趣,也頗有特色,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流露出詩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年的讚揚。全詩語言平白、樸實、自然,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

《漁歌子》的作者是唐代的張志和,張志和既是詩人,又是畫家,因此他筆下是一片畫意詩情。看,初春的遠山剛蒙上幾分綠色,從水田裏飛來的白色鷺鷥在山前低徊,粉紅色的桃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淡黃色的鱖魚時而躍出水面,漁翁頭載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綠的蓑衣,停舟於春波之上,色彩多麼明麗,畫面多麼清新。可有心的作者又爲它染上一層斜風細雨,整個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煙雨之中,顯得寧靜而美好。全詩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閒自在的生活情趣。

【教學要求】

瞭解詩詞內容,感受古詩詞中描繪的鄉村風光,體會詩人在詩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前兩首詩。

3、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和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養成主動積累的習慣。

  【重點難點】

理解詩詞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前兩首古詩,理解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兩首詩。

 〖教具準備

學生準備有關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資料,老師準備相應的音樂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老師:同學們,本單元我們隨作者領略了中外的田園風光,體會到了自然、質樸、和諧、靜謐的鄉情,今天,我們再來走進古代詩人爲我們描繪的田園美景,學習《鄉村四月》《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你也一定會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務

這節課我們先來學習前兩首古詩。《鄉村四月》和《四時田園雜興》。

三、學習第一首詩《鄉村四月》

1、作者簡介,翁卷字續古,一字靈舒,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南宋詩人,一生沒有做官,他的詩大多講求技巧,詩風清苦。

2、閱讀詩文:

⑴ 自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結合註解,理解詩意。

⑶ 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3、彙報交流:

⑴ 指名讀詩文,糾正字音。

⑵ 理解詩詞的意思: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裏雨如煙。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滿川:指稻田裏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子規:杜鵑鳥。

句意:山坡田野間草木茂盛,滿是綠色,稻田裏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輝。天空中煙雨濛濛,杜鵑聲聲,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農活多了,鄉里的農民們都在田間地頭忙開了,又是採桑養蠶,又是插秧種田。

4、讀詩文,想畫面,說感受:

(播放音樂帶,有感情的朗讀)。詩文展示四月的鄉間充滿生機,一派繁榮的景象,同時勾畫了農民在四月裏緊張、繁忙的勞動場景,表達出詩人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對勞動人民的讚美之情。

四、學習第二首詩《四時田園雜興》

1、作者簡介:

範大成:蘇州吳縣人(今江蘇)人,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南宋詩人,他與陸游、楊萬里、尤袤齊名,合稱南寧四大家。他的詩憂國憂民,多有佳作,晚年隱居,寫了《四時田園雜興》60首,是他一生田園詩的代表作,反映農民的勞動生活和民生疾苦。這裏選的是《夏日》中的一首。

2、自主學習,瞭解詩意。

3、彙報交流,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

⑴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耘田:除去田裏的雜草。績麻:把麻搓成線。

句意:夏季農民非常繁忙,白天去田間鋤地,晚上要在燈下搓麻成線,農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自有自己拿手的本事。

⑵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未解:不懂。供:從事。傍:靠近。句意:即使那些幼小的孩子,雖然他們不懂的耕種與織布,但也在茂盛的桑樹陰下學着種瓜。

5、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說說你的感受:

(配樂朗讀)

詩文描繪了鄉村大人耕織,孩子也學耕種的情景,展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勤勞,是一副具有濃濃生活氣息的農家耕織的圖畫。

五、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課堂作業設計

1、把詩句補完整:

⑴ 綠遍山原( ),⑵ 童孫未解( )

子規聲裏( )也傍桑陰( )

2、請你說說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的景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3、我會背其他描寫田園的古詩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漁歌子》理解詞意,想象畫面,體會詞人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這首詞。

  〖教具準備

1、學生準備張志和的生平資料。

2、準備優美輕柔的曲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兩位宋代詩人爲我們展現的田園風光,使我們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質樸,誰能想象畫面,再來背誦一下這兩首詩。

二、回顧詞的特點

1、誰還記的我們第一節課學的一首詞,你們還能背誦嗎?《憶江南》

2、詞有什麼特點:

詞有詞牌名,是詞的調子的名稱,詞調是寫詞時依據的樂譜。有的詞牌原來就是詞的題目,如《憶江南》《漁歌子》但後人寫的《漁歌子》《憶江南》就與詞牌無關了。詞的句子有長有短。故又稱長短句。

三、學習第三首詞《漁歌子》

作者簡介。張志和,唐代詩人,字子同,婺州金華(今浙江金華)人,被貶官後,不再復仕,放浪江湖間,自稱煙波釣徒,著有《玄真子》。

1、自讀課文:

⑴ 輕聲讀詞,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⑵ 對照註釋,結合畫面,瞭解詩意。

⑶ 有感情的朗讀,體會詩情。

2、彙報交流:

⑴ 指名讀詞《漁歌子》糾正字音。

⑵ 說詩句的意思。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句意,西塞山附近,白鷺展翅飛,桃花夾岸的溪水中,鱖魚肥美。(一幅秀麗宜人的水鄉風光)。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句意:頭戴青斗笠,身披綠蓑衣,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不想回家。(悠閒自得,溢於其中)

3、想象畫面,有感情的朗讀,談談你的感受:

⑴ 配樂朗讀。

⑵ 談談你的感受:

作者將山前高飛的白鷺、岸邊盛開的桃花,溪中肥美的鱖魚及斜風細雨中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漁翁,融爲一體,構成了一幅清新、優美、充滿情趣的漁翁垂釣圖。展現了詩人悠閒自得的心境,也表達了他對自然風光的熱愛之情。

4、練習背誦。

四、總結拓展

1、學習了三首古詩詞後,你對鄉村生活又有了什麼新的感受?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背給大家聽聽。

  〖板書設計

古詩詞三首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漁歌子

翁卷(宋) 範大成(宋)朝張志和(唐)

綠白

鳥雨 生機 耘績 山鷺

閒人少 繁忙 各當家 勞動場景 花水魚 悠然自然

才了....又 未解 斜風細雨 情趣盎然

學種瓜 漁翁不歸

〖課堂作業設計

1、把下面詩句補充完整:

西塞山前( ),( )鱖魚肥。

( )箬笠,( )蓑衣,( )不須歸。

2、用自己的話把《漁歌子》第一句的畫面描繪出來

3、快來讀讀下面的古詩,想想描繪怎樣的畫面。

過故人莊

唐;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慈母情深》是以“父母之愛”爲主題的一篇略讀課文,文章選自著名作家樑曉聲的親情小說《母親》。作家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攝取了少年時期生活的一個鏡頭:辛勤勞作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

“一元五角錢”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錢,但是對於當時一個經濟拮据的家庭,對於一個每個月只能賺27元工資還要養育5個子女的母親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數目。課文以“一元五角”錢爲線索,通過“我”在車間裏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通過母親外貌、語言、動作的一系列描寫,刻畫出了一個辛勞、慈愛的母親形象,也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那份敬愛之情。

文章最大的特色是語言,不長的篇幅卻用了35個小節,短句、短段的描寫淋漓盡致地刻畫了一個辛勞、慈愛的母親形象。文中“七八十臺機器”的廣角鏡頭、“母親直背、轉身、望着我”的慢鏡頭、“母親掏錢、塞錢、湊錢給我”的特寫鏡頭、“母親立刻投入工作”的快鏡頭,寫得生動感人,值得引導學生感悟與理解。尤其是作者在寫作上的特色,3個“我的母親”倒裝與反覆的寫法,以及4個“立刻”反覆使用的寫法值得細細推敲。

二、學情分析

寫人的文章孩子們有接觸過,作爲五年級的學生更要去初步學習作者如何表達人物思想感情的方式方法。本文的寫作背景對於現在幸福的孩子們來說偏遙遠:一個母親每月工資27元,擔負起撫養5個孩子的重擔。家庭如此拮据是現在的孩子所無法體會到的,母親如此的辛勞也是現在很多孩子都無法體諒到的,如何讓孩子能夠走進文本,能夠深入去理解“一元五角錢”在當時到底意味着什麼?體會慈母之情深是其中一個難點。所以適當補充資料,引導學生抓“震耳欲聾”等詞感受母親工作環境之惡劣,通過抓住母親的外貌、語言、動作等詞句,從字裏行間去體會母親工作負荷之巨大、勞作之辛苦以及母親愛兒之情深很有必要。在理解文本的同時,更應關注文章的表達形式,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三、教學目標

1.隨文理解“震耳欲聾”一詞,會認“陷、碌、攥”和多音字“龜”。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倒裝、反覆等寫作方法的強調作用。

3.通過描寫母親的外貌、動作、語言的重點句、段的理解感悟,體會母親的辛勞和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喚起學生敬愛母親的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對母親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的重點句段的品析,體會母親的辛勞以及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難點:初步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理解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出示《青年近衛軍》圖片。

這本書是作家樑曉聲小時候得到的第一本長篇小說。關於這本書,有一個他和母親的感人的故事,今天我們隨同樑曉聲一起走進他的回憶,來認識這位母親。

(二)把握主要內容、明確學法

1.自由讀課文,注意生字詞,把課文讀通順。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從中你感受到了這是一位( )的母親?

2.反饋,交流。

(1)從課前學習單的反饋情況看,這些詞語同學們都認爲比較難讀:震耳欲聾、失魂落魄、龜裂、攥着、陷入、忙碌。

(2)平時我們概括一件事可以抓住事情的“六要素”。即時間、人物、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看看你的學習單上的主要內容,逐一對照,漏了什麼,改一改。

(3)指名同學反饋重要內容的概括。

(4)從中你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呢?(辛勞、慈愛……)

3.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導讀提示我們怎麼學?(看導語提示)

(三)讀慈母形象,體會“情深”

1.這節課我們就抓住描寫母親的語句來深入學習。請快速默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動作、語言的語句,看看哪些字眼讓你感受到了母親的辛勞?圈出重點詞,讀一讀,在旁邊寫一寫批註。(板書:外貌、動作、語言……)

2.交流。(隨機板書)

(體會母親工作辛勞。)

出示句一: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着,頭和縫紉機捱得很近。周圍幾隻燈泡烤着我的臉。

(1)指名讀。你看到了怎樣的背?(極其瘦弱且彎曲的)除了直接寫母親的背,還寫了什麼?(被燈泡烤着的臉……)

(2)母親不光是臉被烤着,就連耳朵也受着煎熬。文中就有一句環境描寫也可以看出母親工作的艱辛。

(3)穿插環境。句子:七八十臺縫紉機發出的噪聲震耳欲聾。什麼叫震耳欲聾?走進這樣的車間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4)看到每天在七八十臺縫紉機的噪音中,在幾百只燈泡的炙烤下的母親如此辛勤的工作,你此時是什麼心情?(難過……)

(5)帶着這種感受讀一讀。

出示句二: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我的母親……

(1)還有哪些句子體現母親的辛勞?

(2)這句話除了提到母親的背,還寫了母親的什麼?(眼神)這是怎樣的眼神?(疲憊且吃驚的)因什麼而疲憊?因什麼而吃驚?

(3)讀出這份辛勞。

(4)發現了嗎?這句話很特別?特別在哪裏?(“我的母親”出現3次,而且都放在句子的末尾。)

(5)比較句子:我的母親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着我……這兩句話上下意思差不多,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你自己讀讀,給你的感覺一樣嗎?(用倒置寫法突出前面的部分,畫面感更強。)

(5)誰願意把這一個個畫面讀出來?(配樂指導朗讀)

師小結:作者知道母親工作辛苦,卻沒有想象到會如此辛苦。作者反覆用上“我的母親”,將它們放在句後,將母親“直背、轉身、望”的動作強調出來,定格成一個個清晰的畫面,久久地,久久地留在作者的腦海裏,也留在我們腦海裏,所以作者要這樣寫。

出示句三: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附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還有哪些句子體現母親的辛勞?

(2)這句話中你又發現了什麼?(用了4個“立刻”)“立刻”可以改成什麼?(馬上、立即……)

(3)讀讀這句話,作者這樣寫讓你有什麼感覺?(母親工作爭分奪秒)

(4)母親賺錢是多麼的不容易。爲了孩子們,她甚至一分鐘一秒鐘都不願意耽擱,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立刻又…… (師引讀並板書)

(5)你們知道母親這樣爭分奪秒是爲了什麼嗎?

補充資料:樑曉聲家有兄弟姐妹5人,父親去大西北工作,常年不在家。爲了養活一大家子的人,母親起早貪黑地工作,每月只能賺27元,平均每天收入幾毛錢。家裏窮到常常一塊豆腐要吃3頓,爲了養活孩子,家裏的收音機已經變賣。爲了給孩子們省錢,母親每天不吃早飯就去上班。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也捨不得花5分錢乘車。

(6)讀到這裏,你讀懂了什麼?(母親很辛苦,爲了孩子省吃儉用……)

師:我所討要的“一元五角錢”是母親起早貪黑近兩天的收入。母親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孩子們啊!這就是──慈母情深。(齊讀課題,體會母親愛兒深切。)

1.課文中母親的哪些描寫又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份愛呢?小組合作,劃出母親的言行,討論討論。

句子一: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着……

句子二:母親卻已將錢塞到了我手心裏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句子三:“你這孩子,誰叫你給我買水果罐頭的!不是你說買書,媽才捨不得給你這麼多錢呢!”

句子四:那天母親數落了我一頓,數落完,又給我湊足了夠買《青年近衛軍》的錢。

2.小組派代表談感受。

3.這是怎樣地“掏”?怎樣地“塞”?怎樣地“湊”?(預設:毫不猶豫、充滿關愛、迅速、很不容易……)這一“塞”塞給我的僅僅是“一元五角錢”嗎?還有什麼?(預設:母愛、期望與理解……)

4.什麼數落?數落我什麼?母親爲什麼要數落我?(因爲我爲母親買了水果罐頭)

師:對我的要求母親是毫不猶豫,對自己卻是省吃儉用,捨不得花一分錢。這就是──慈母情深。

(四)寫話補白,昇華情感

1.對於一個經濟如此拮据的家庭來說“一元五角錢”不是一個小數目,對於母親每天如此微薄的工資還要養活一大家子來說,“一元五角錢”更是得來不易。那麼母親是如何再次湊錢給我買書的?(抓住母親的神態、動作、語言等寫出母親辛苦湊錢的過程。)

師:無論是母親的“掏”“塞”“湊”,還是母親數落的話語都讓我們體會到了那一份濃濃的──慈母情深。(齊讀課題)

3.交流、反饋。

4.千言萬語說不盡,慈母情深深似海。就如我們的父母,各自用不同的方式愛着我們!我們更應該多點體諒,多點懂事,就像作者一樣。最後讓我們在冰心的《紙船──寄母親》中結束我們的課。(詩歌朗讀)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主要內容,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並受到感染。

3、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竊讀的複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蒐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2、把相關的句子製作成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讀書興趣

1、同學們,書籍能使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陶冶情操。讀書是一種享受,一種快樂。讀一本好書就好比吃上一頓美味佳餚。那麼,你們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與感受呢? (學生放談讀書的經歷與體會,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適當的激勵與點評。)

(聯繫生活放談感受,由生活走向文本,激發學生閱讀樂趣。)

2、剛纔,同學們談得非常好,老師也感受到了你們讀書的樂趣。是啊!讀書能使人奮進,使人進步,讀書也是一個人生命的需要。有這樣的一個小女孩,非常喜歡讀書,竟然去“竊書”。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課文《竊讀記》。

3、板書課題。

4、看了這個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預測:爲什麼要竊讀?是怎麼竊讀的?竊讀是怎樣的感受?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剛纔同學們提出了那麼多問題,那麼就讓我們帶着問題走進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什麼事?

(從整體入手,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閱讀的概括能力。)

(學生讀書、思考,教師與個別學生交流。)

2、引導學生概括課文內容。

3、自學生詞新詞。

4、自學檢測:

⑴ 認讀生字與寫字:

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目的地”的“的”讀 dì;“踮起腳尖”中的“踮” diǎn讀;“暫時”中的“暫”讀 zàn;有一些字的筆劃較多,如“餓”“懼”“檐”“酸”“撐”等,要提醒學生注意各個部件的組成。還有一些字雖然筆劃較多,但是形聲字,要引導學生根據這一特點進行記憶。寫字要認真,注意書寫的習慣。

⑵ 體會詞語的含義:

適宜──適合,相宜。文中指在書店人多,無人注意到我的這種環境與我只讀不買的竊讀行爲相適合。

知趣──知道好歹,不惹人討厭。這裏指知道常常這樣只讀不買是惹人討厭的,每當感覺到書店裏店員態度變化時,我就會放下書離開。

飢腸轆轆──飢餓得肚子發出腸鳴音。

白日夢──比喻不能實現的胡思亂想。文中是說作者在餓着肚子站着苦讀中,也幻想着能夠有錢;而有錢也不過能吃上一碗麪條,再坐下來舒服地讀書。這種最簡單的需求對一個窮學生來說像“白日夢”一樣不可能實現。

依依不捨──留戀,不忍分離。

三、熟讀課文,理清課文記敘的線索

1、學習一篇課文最好的方法就是多讀,讀懂意思,讀出味道。下面,就讓你們就反覆地讀一讀吧!

2、指名分段讀課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3、讓學生概括地說說課文是怎麼記敘“我”竊讀的經歷與感受的。

4、整理課文記敘的線索:

放學後──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閱讀──恐懼被發現──飢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

四、品讀課文,體會走進書店的經歷

1、默讀第3自然段:

畫出“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句子或關鍵詞。

2、課件演示第3自然段:

指名學生朗讀,說說體會到了什麼?

(“跨進店門,暗喜”,“踮起腳尖,從大人腋下鑽過去”,“總算擠到裏邊來了”,“急切地尋找”,寫出了她讀書的

的渴望與急切,這些都說明了她特別喜歡讀這本書。)

3、想像當時“我”找書的樣子。表演體會。

(把鮮活的文字轉化成直觀的想像與表演,有助於對課文的理解,加深體驗。)

4、她這樣去竊讀,你們有什麼感受?

(引導學生髮表不同的看法。)

5、引導學生朗讀第3自然段,讀出暗喜、渴望、急切的心情。

五、置留問題,佈置作業

1、她是一個多麼愛讀書的小姑娘!當她找到那本想讀的書,又是怎樣閱讀呢?她有怎樣的心理感受?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2、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並初步體會句子的含義。

〖板書設計〗

1、竊讀記

放學後──邊走邊想──跨進店門──打開書閱讀──恐懼被發現──飢餓難耐──放回書架──走出書店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認讀詞語“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等。

2、回顧課文內容。

3、過渡: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我”是一個愛讀書的小姑娘,爲了讀到自己喜歡的那本書,費勁了力氣才找到。那麼,她是怎樣閱讀呢?有什麼感受?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板書課題。)

二、品讀體驗

1、指名讀第3自然段,體會我讀書的樣子與內心:

⑴ 體會“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着。”

(課件演示句子。)

① 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什麼?

② “餓狼”給我們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卻把自己比作“餓狼”,那樣“貪婪地讀着”,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表現出作者如飢似渴地讀書。)

(感悟寫法,體會語言精妙,訓練語言運用能力。)

⑵ 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課件演示句子。)

① 快樂的是什麼?恐懼的是什麼?

② 你在生活中有這樣的體驗嗎?

(聯繫生活說一說。)

⑶ 引導學生讀出這種複雜的內心。

2、默讀5~10自然段:

體會“我”竊讀的滋味,交流自己的感動:

要求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動,然後,自主交流,師生對話,聯繫生活,關注體驗。

⑴ “害怕書店老闆發現”是什麼滋味?

(作者讀書,是在人多別人不注意她的時候竊讀,因爲是竊讀,所以當人少了,她就會丟下心愛的書轉移到其它書店。這種奔波的滋味也不好受。)

⑵ “把自己隱藏起來”是什麼滋味?

(要想讀書還得動一番心思,讓人家看不出來,確實挺累。還貼在一個大人身邊,躲來躲去的,這種讀書的滋味有些不好受。)

⑶ “趕上天下雨”是什麼滋味?

(爲了讀書,卻慶幸下雨,並且希望越大越好,還裝着鄒眉頭,望街頭。這樣的竊讀方式令人感動。)

⑷ “餓得飢腸轆轆”是什麼滋味?

(作者讀書太餓了,太累了,腰痠了,腿疼了,腳也麻了。一直站兩個多小時,收穫很多,也付出很多。)

⑸ “日光燈亮起來”是什麼滋味?

(作者什麼也沒吃,卻嚥了一口唾沫,說明她一定從書中收穫了很多知識,心裏非常高興。)

⑹ “我走出書店時”是什麼滋味?

(身體上很疲憊了,她卻感到渾身輕鬆,說明她讀完書後非常的高興和滿足。)

3、聯繫生活實踐說說“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這句話的理解:

(“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只有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纔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三、感悟寫法

1、引導:

這篇課文真實感人。那麼,你認爲哪裏寫得好呢?

(學生討論,相機引導學生朗讀)

(學習語言,積累語言,品悟語言,體現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落實語文的基礎。)

2、小結:

這篇語言樸實而又生動感人,特別動作和心理描寫極爲傳神,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讀書的酷愛。

四、拓展延伸

1、以後你應該怎樣來讀書。

2、說一說有關讀書的名言。

五、佈置作業

1、閱讀《竊讀記》節選(發放材料),寫出讀後感。

2、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板書設計〗

貪婪 害怕

開心 樸實而又生動感人

飢餓 依依不捨

麻木 輕鬆

【練習設計】

1、讀一讀,寫一寫:

竊讀、炒菜、鍋勺、踮起腳、飢餓、懼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撐、書櫃、哎喲

2、解釋劃線的詞語:

我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

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我怕被書店老闆發現,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

3、填空:

課文以____爲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衆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表現了 ___________。

4、讀了這篇課文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5、寫幾條讀書的名言。

【資料鏈接】

1、課外閱讀: 竊讀滋味

孔乙己說:“竊書不算偷。”那我竊讀更不算偷了,所以竊讀之事我但說無妨。

問我爲什麼要竊讀?家裏窮嗎?非也,非也,只因爲我要看的書是恐怖小說,與學習無關,沒獲批准購買,只好在媽媽逛商場之際死纏爛打溜進書店竊讀。

竊讀有兩大要點:其一,臉皮厚;其二,要有速度。本人兩樣無一具備,因此常挨營業員白眼。

經常竊讀也積累了些許經驗:

先找到愛看的書,揀個人多嘴雜的地方蹲下。嗨,可別以爲我學習認真喔,人家只是爲了不讓營業員看到。但呆在一個書架前看書,不被營業員的“火眼金睛”發現可有點難。蹲下之後,就是一場消耗戰了:腿會酸,就站起來,站起來,體力不濟,又蹲下……加上營業員每過30分鐘就會來個大掃蕩,運氣不好頭一個趕你出去,運氣好的見別人被識破了,趕緊放下書,休息去,回來再打持久戰。反正不管怎麼樣,都先出去一趟,再厚着臉皮回來吧!回來的時候,多少要遭白眼: “不要坐在書上,不要老是看書,你愛買買,不買走人!”

《讀者》上曾有一篇《竊讀記》說主人公竊讀太久,一個女孩就送了他一本書。唉,我可沒那麼好的運氣,而且臉皮也不夠厚,白看多次不好意思,還是見好就收吧。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通過情感渲染,引導學生回味親身經歷的或者看到、聽到的感動的事,解決“寫什麼”的問題。

2.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動情點,對人物的特點進行細節描寫,解決“怎麼寫”的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如何動情點,通過細節書寫“感動”,體驗真情。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1. 板書:感動

2.播放視頻《交易》

3. 在剛纔的`這段視頻裏,最令你感動的是什麼地方?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你的感受。

二、互動交流,感受真情

1.回憶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親身經歷的,令自己感動的事,想想先說什麼,再說什麼,準備與大家交流。

2.學生交流:請幾位同學講述自己的故事

點撥:根據學生髮言,幫助學生拓展思路。

3.引導評議:哪位同學講述的事情打動你?爲什麼打動了你呢?

4.小結

(1)每個人講的故事都是令自己感動的,但爲什麼有的同學講的就能更打動別人呢?

(2)在我們剛纔的交流中,你認爲哪位同學評議得最好,好在哪裏?

三、從述到寫,說寫結合

1.揭示本次習作題目—— 一件令我感動的事

2.從題目上看,我們的習作要以什麼爲重要的寫作內容?

3.閱讀範文

夜已經很深了,繁星灑滿了天空,它們不停地對我眨着眼睛。我並沒有睡覺,而是在牀上眯着小眼,仔細地觀察媽媽的一舉一動。只見媽媽悄無聲息地走進來,用她那細膩而光滑的雙手輕輕地把我的被子蓋好,然後撫摸着我的臉蛋,那感覺好似一陣春風輕柔地撫過我的臉頰,頓時感覺心情無比舒暢。忽然一種想法油然而生:人世間的母愛竟是如此偉大,如此溫暖!

深受感動的我思考着:天色已經這麼晚了,媽媽並沒有睡覺,爲了讓我睡得更加溫暖,更加舒服,媽媽犧牲了她的睡覺時間,把所有的心思全部放在了我這裏。母愛竟是這樣無私!

想到這兒,我再也忍不住“裝睡”的感受了,從牀上猛得站起來,媽媽帶着一絲詫異看着我,我說:“媽媽,你爲什麼不睡覺,而來給我蓋被呢?”“原來你沒睡着呀,媽媽以爲吵醒你了呢。你睡踏實了,媽媽才能睡踏實呀”。媽媽笑了,笑得格外燦爛,那笑容是多麼慈祥啊!

4.交流寫法

5.寫一段令你感動的事的片段,圍繞中心,說你想說的,不用寫開頭和結尾。

四、習作講評與修改

1.請幾位同學朗讀自己寫的片段,並說出自己寫的最滿意的地方與同學交流。

2.對習作提出建議

文章是否令你感動,感動在哪?

板書設計:

感動

寫法

抓住人物的動作 語言 神態 心理活動

敘事中抒情,寫出真實情感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7

【學情分析】

這個班的學生大多單純、熱情,但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上課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絕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活課堂氛圍。要爲學生提供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達成對文本的理解與感悟。

【教材分析】

課文在教材“讀書有味”單元。這個單元以讀書爲關注對象,旨在引導學生關注讀書,瞭解讀書的好處,掌握讀書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讀書,從書中汲取營養,提高自身素養的好習慣。《竊讀記》講述了一個酷愛讀書的女孩的故事。“我”“竊讀”的經歷一波三折,“竊讀”時的心理、動作描寫更是入木三分。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體驗作者在艱難環境中對讀書的酷愛,對人間真情的感悟。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 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全文,藉助工具書、課文註釋掌握“積累”中的7個詞語和自己閱讀中遇到的其他生字詞。

(課前預習中完成。)

⑵ 指導學生準確地圈劃有關“我”竊讀時的心理、動作、神情描寫的語句,抓住關鍵字詞,體味“我”竊讀時的百般滋味。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 引導學生養成使用工具書、課文註釋來疏通生字詞的習慣。

⑵ 通過指導學生圈劃詞句、抓住關鍵字詞作點評的過程,使學生在邊讀邊品中體味文中的思想感情。

3、情感與態度目標:

通過閱讀指導、質疑答疑,引導學生髮現生活的美好,感悟他人的關愛。

【教學重點】

品讀文章富有表現力的語句,揣摩人物複雜的心理。

【教學難點】

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引導學生領悟文本思想內涵。

【教學課時】

1課時(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猜測課題

看到“竊讀記”這個課題,你會產生哪些聯想?

交流,傾聽。

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初讀文本

讓學生帶着問題速讀文本。然後回答所提的問題。

教師適當進行閱讀指導。

閱讀、思考、討論。

初步感知全文,獲得總體印象。

三、品讀文本

提問:作者在“竊讀”過程中嚐到了哪些滋味?你是怎麼知道的?

(閱讀、思考、討論、朗讀。)

引導學生迴歸文本,揣摩描寫人物心理、動作、神情的語句。

四、收束文本

少年的“我”在遍嘗“竊讀”的種種滋味中慢慢長大,在文章的最後,她寫道:“記住,你是吃飯長大;讀書長大;也是在愛裏長大的!”爲什麼這樣說?爲什麼最後才說?閱讀、思考、討論。

挖掘文章主旨。

五、小結

1、提問:

還有什麼問題嗎?

2、你最欣賞文中的哪個句子?

3、用PPT展示學生習作片段,請學生談談自己的讀書感受、質疑、討論:

⑴ 深度閱讀。

⑵ 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閱讀,讓學生帶着問題、帶着思考、帶着體驗離開課堂。

六、佈置作業

1、關於作者的介紹,請學生到班級博客上瀏覽。

2、請學生收集有關讀書的名言警句,發到班級博客上去,讓大家分享。

3、請學生以《嗜讀記》、《讀書的故事》等題目寫一個有意思的故事。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藉助網絡,拓展學習時空。

4、閱讀與寫作結合。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8

 學習目標

1. 認識4個生字。讀讀記記“魔力、通融、刻薄、武斷、熔岩、窘況、闊佬、攆跑、雅緻、考究、妙不可言、十全十美”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託德和老闆的性格特點,學習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3.激發學生閱讀外國名著的興趣。

教學重點

根據課文內容瞭解託德和老闆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描寫人物的方法,並在以後的寫作中學會運用。

教學準備:

課前介紹《百萬英鎊》的故事梗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新課導入

1.談話:感受了中國文學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讓我們再來看看外國作家筆下的人。下面這篇課文選自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土溫寫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

2.瞭解故事梗概,瞭解作者——馬克·吐溫

一個富豪之家的兩兄弟,從銀行中取出面額爲一百萬英鎊的鈔票,藉此驗證這一百萬的價值。他們選擇了身無分文的年輕人作爲實驗品。於是一個流落倫敦街頭的窮光蛋忽然之間得到了一張一百萬英鎊的鈔票,他的生活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變……

3.揭題:24*金錢的魔力

二、自讀課文,暢談體會

1.靜心讀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詞語概括老闆和託德的特點,課文的哪些描寫突出了這些特點。(在書上作批註。)

2.交流閱讀感受。

(1)學生在四人學習小組交流,談談對兩個人物的評價。推選代表準備全班交流。

(2)派代表分別在寫有“老闆”和“託德”的題板上寫上概括性的詞語。

例:

老闆:見錢眼開、唯利是圖

託德:以貌取人、刻薄、勢利小人

3.各學習小組針對其中一個人物選取課文中一處最精彩的描寫讀一讀,談談體會。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相機指導:

◆關於“託德”:

(1)入木三分的語言描寫:

那個傢伙擺出一副非常刻薄的嘴臉,說道:“啊,是嗎?哼,當然我也料到了你沒有帶零錢。我看像你這樣的闊人是隻會帶大票子的。”——(抓住:“刻薄的嘴臉”讀出“刻薄的語氣”。)

他一聽這些話,態度稍微改了一點兒,但是他仍舊有點兒擺着架子回答我:“我並沒有惡意……恰恰相反,我們換得開!”——(抓住“仍舊”“擺着架子”讀出“善變”。)

(2)細緻入微的神情刻畫:

他微笑着接了過去,那種笑容是遍佈滿臉的,……恰像你所看到的維蘇威火山邊上那些小塊平地上凝固起來的波狀的、満是蛆蟲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

你體會到什麼?是怎麼讀懂的?

(點撥:託德神情的變化:“笑容是遍佈滿臉的”——“凝結”、“毫無光彩”;通過表情朗讀體會比喻的妙用。)

◆關於“老闆”:

(1)動作描寫:

老闆望了一眼,吹了一聲輕快的口哨,一下子鑽進那一堆顧客拒絕接受的衣服裏,把它來回翻動,同時一直很地說着話,好像在自言自語似的:

(引導抓住:“鑽進”“來回翻動”“興奮地說着話”,想象人物的連續動作,體會人物的心情。)

(2)生動傳神的語言描寫:(課文12~18自然段。)

學生自由試讀十二自然段,談談感受。分角色朗讀。(較快的語速,體現人物的金錢的奴隸媚態。)

4.小結、提煉:讀了文章,託德與老闆的可恥嘴臉及性格躍然紙上,呼之欲出,這都緣於作者對人物的生動傳神的動作描寫,細緻入微的神情刻畫,入木三分的語言描寫。

四、總結寫作特點

作者通過了哪些描寫,用了什麼寫作方法來把文中的人物形象寫得如此鮮明?

(語言、動作、神態的前後對比,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

五、作業

閱讀一篇文章,做一則讀書筆記:摘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情描寫的句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重點詞句、聯繫提示語、分角色朗讀等感悟課文。

2、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課文內容,感受八兒的心理活動變化,體會八兒一家其樂融融。

3、學習文中人物對話的描寫,通過讀文及拓展閱讀,感受親情給人帶來的溫暖。

重點:通過人物動作、語言、和心理活動描寫,體會八兒一家的其樂融融。

難點:感受八兒的心理變化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 認字,說出帶有生字的成語

2、 回顧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 2——19是按怎樣的思路來寫的?(板書)

二、精讀感悟

過渡:美味的臘八粥會讓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饞涎欲滴,方家大院的八兒正是這衆多喜愛臘八粥中的一員,那麼面對甜甜、膩膩的一鍋粥,他的表現如何呢?我們首先來學習盼粥這一部分。

1、 盼粥

(1) 默讀2——8自然段,要求:畫出描寫八兒的句子,想想這些句子分別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品讀你畫出的句子,思考你從中體會到什麼。

(2) 學生彙報

①“喜得快要發瘋了”這屬於對人物的哪種描寫?你能換一種說法來表達八兒喜悅之情嗎?

②“眼睛可急紅了”說明什麼?八兒真的餓了嗎?從對八兒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此時此刻八兒一種怎麼樣的心情?可以用一個什麼詞來形容?(板書迫不及待)

③省略號有什麼作用?指導朗讀四五自然段的人物對話,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

④怎樣理解第八自然段的反問句?八兒對臘八粥雖是望眼欲穿但也只能苦苦等待(板書苦苦等待)

過渡:八兒多麼想讓媽媽早點給他端上一碗噴香的臘八粥啊,那麼一旦粥煮好了,他想怎麼吃呢?下面我們來學習想粥這一部分

2、 想粥

(1) 分角色朗讀9——11自然段,思考:八兒開始計劃粥怎麼分?後來想怎麼分?爲什麼變卦了?(理解八兒的討價還價、得寸進尺)

(2) “孥孥”是什麼意思?從媽媽的的話中你能看出什麼?

(3) 再分角色讀,要讀出八兒的天真可愛和媽媽對他的寵愛。

過渡:這讓小小的八兒想吃三碗半的粥,在他的猜想中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來學習猜粥這一部分。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0

一、設計理念

葉聖陶先生在《略讀指導舉隅》中說:“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是補充;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是應用。”精讀課文與略讀課文在教學上是有一定關係的。略讀,略的是教師的精講細說,強調的是“以學生自讀爲主”,讓學生唱“主角”,運用精讀課文中累積的經驗方法在略讀課文中加以運用,從而達到掌握讀書方法、增強閱讀能力的目的。

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中應該因材施教,根據文章特點展開教學,重“導”輕“教”。正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所說:“略讀課文重在略讀方法的指導,在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學生的略讀能力。”引導和啓發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掌握方法,提高閱讀水平,逐步學會自主學習就是略讀課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二、教材分析

爲了有效反映新課標下“研學後教”新教學理念,在設計這一課例教學之前我結合本文的教學重難點和文本特點從人文性與工具性兩個方面對教材深入挖掘分析,提煉出了基於文本本身的教學價值。

(一)老師研

1.人文性的教學價值。

葉文玲,中國著名散文家、小說家,代表作有《秋瑾》《無花果》等,葉文玲的小說主要表現普通人的命運和心靈世界,感情真摯,生活氣息濃厚,語言樸素自然,清新流暢。其中《我的“長生果”》被選錄進人教版五年級語文教科書,是第一組“我愛讀書”專題的第四篇課文。本文主要講述的是作者回憶少年時期的讀書生活,在讀書中獲得特有的感受的經歷以及閱讀對自己生活的重大影響。整篇文章情真意切,真實感人,作者對自己的閱讀經歷及其感受描寫得極爲生動傳神,在情感上貼合學生學習實際,易於引起共鳴,從而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效果。其次,文章重點回憶了兩次作文的構思和寫作的經歷,在文中也多次提到了在讀寫實踐中,自己逐漸悟出了讀寫間的關係與讀書、寫作的方法,對學生學習閱讀寫作有一定的啓示引導作用。

2.工具性教學價值。

(1)新穎、生動的比喻式文題。

題目是文章的眼睛,也是理解全文的關鍵所在,題目的新穎、形象也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一篇佳作往往有一個獨特醒目的題目,或者寓意深刻,或者是新穎形象。獨特醒目的文題,常常會給人以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我的“長生果”》就恰當、自然地體現了標題的比喻性。簡單從題目看上去是具體直觀,而其外觀之類卻有着極其豐富的意義,需要讀者緊密聯繫文章內容,確有一番情感體會才能說出“長生果”深刻的寓意,爲學生寫作擬題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範例。

(2)精巧連貫、層次分明的結構佈局。

《我的“長生果”》結構精巧連貫、層次分明。先寫少年時代讀書的獨特經歷與體會,再寫讀寫實踐中對寫作方法的領悟與運用。整篇文章以讀書爲線索,條理清晰,完整緊湊。開篇點題,總起全文,按照時間順序引線,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給予讀者清晰流暢的閱讀感受。

(3)真實樸質的語言與靈活多變的句式。

作者以“書,被稱爲人類文明的‘長生果’。這個比喻,我覺得特別親切”開篇,在第二自然段便以一連串美好的影像──蜂蝶飛過花叢,泉水流經山谷,流光溢彩的畫頁,跳躍着歡快音符的樂章,來形容少年時代讀書生活的美好,語言自然真實,優美傳神。不僅如此,文章句式靈活,運用了連續設喻、反覆、總分式排比、對舉等多種句式句型,整篇文章包含了三十多個利於學生識記的四字詞語,充分體現了文本語言精美動人、句式靈活多變的特點,也利於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吸收模仿。

(二)學生研

根據課文內容在課前完成研學案中的自學導航、研學練習中的第一題、第二題,遇到不懂的地方做好標記。

1.學情分析。

“最近發展區”理論認爲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種是現有水平,另一種是可能的發展水平,而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就是“最近發展區”。教學設計應着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挖掘學生的潛能,使其超越最近發展區而達到一個較高的水平。五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可以自主閱讀中長篇的課文,快速瀏覽課文,抓住文章大意並從課文中提煉出主要信息。《我的“長生果”》是第一組課文中的最後一篇,學生在之前的學習訓練中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能夠輕鬆自如地概括出這篇課文的大意並能通過重點句例深入文本去理解文章情感內容以及“長生果”的寓意,但是要從文章中歸納總結作者的讀寫方法卻還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難,需要適當引導。

2.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理解並運用文中出現的四字成語連詞成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

(3)通過重點事例和句子體會作者讀寫之理與“長生果”的寓意。

(4)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用樹狀思維導圖表示。

3.教學重難點。

通過重點事例和句子體會作者讀寫之理與“長生果”的寓意。

學習作者的讀寫方法,用樹狀思維導圖表示。

4.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畫樹狀思維導圖的卡紙。

5.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圖片揭題,談話導入

1.老師在張家界旅遊時偶然發現了一種外形獨特的水果,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長生果”。同學們聽說過長生果嗎?它有什麼功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女作家葉文玲的散文《我的“長生果”》。板書課題。

2.齊讀三遍課題,第一遍大聲讀,讀準字音;第二遍小聲讀,想想題目的意思;第三遍默讀,根據課文題目自由提問。

預設:作者口中的“長生果”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用處?

【設計意圖】用圖片揭示文題,形象直觀,能夠最大程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用談話導入課文後三讀課題,自由提問是引導學生獨自思考的好方法,誘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激發學生帶着問題自主探索的學習情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

小組內相互檢查修改研學案,遇到問題一起討論解決。

2.快速閱讀課文,用“六要素串聯法”來概括本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在文章中提煉出敘事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尾這六個要素,然後用簡潔的語言將各要素串聯成一段話,這段話就是本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3.讀完這篇課文後,簡單地說說你對文題中“長生果”的理解。

【設計意圖】預則立,不預則廢。語文知識是基礎,繁雜瑣碎,需要平時一點一滴的累積。課前預習是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前提,體現了“教學相長”的原則。有預習就一定要檢查解惑的過程,學生在課前研讀課文,發現問題,再在課堂上合作解決,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略讀課文重點在於閱讀方法的引導,快速瀏覽課文用“六要素串聯法”解疑是爲了訓練學生在短時間內整體掌握文章大意以及對文本進行綜合分析的閱讀思維能力。對於小學高學段的學生來說,這也是進行大量課外閱讀的基礎。

(三)細讀課文,梳清脈絡

1.出示研學問題一:作者回憶了童年讀書、寫作的哪幾件事?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並在文章中用橫線畫出相關語句。

2.小組或同桌之間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梳清文章脈絡,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教是爲了不教”,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相互交流來梳清課文的脈絡,在與作者和文本對話中獲得直接經驗。

(四)精讀課文,悟情悟理

1.如果讓同學們用兩個字來概括這篇文章的內容,你認爲是什麼?“讀”和“寫”。

2.作者用生動的語言,情深意切地回憶了自己在少年時代讀書寫作的獨特經歷與感悟,在這篇課文中你又有怎樣的收穫呢?在文章中畫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段落,說出喜歡它的理由和你受到的啓示。

3.全班互讀互悟,相互交流。通過老師的引導,明確“長生果”的寓意。

【設計意圖】文中富有特色的語言是與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相互融合的,學生可以通過對相關語句的反覆品讀來體味作者的情感,也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領悟文中的道理,讓學生的閱讀思維深入細化,使得閱讀層次得以提升。

(五)歸納總結,掌握方法

1.同學們在《我的“長生果”》這篇課文的學習過程中和作者一起品嚐到了閱讀的快樂和情趣,甚至有的同學還發現這篇課文隱藏了許多好的讀書方法和寫作方法,那麼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動手找一找吧。

2.快速瀏覽課文,提煉出主要信息,用曲線畫出來。

3.小組交流討論併合作畫樹狀思維導圖。

4.交流並展示樹狀思維導圖,每個小組派代表介紹本組思維導圖的主要思路,其他同學進行補充說明。

5.師生點評,對各組的思維導圖加以完善和指導。

【設計意圖】畫樹狀思維導圖是對學生閱讀思維能力的鍛鍊,思維導圖能夠充分具體地反映學生思考的整個過程,形象直觀,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戰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能力。

(六)實踐運用,拓展閱讀

1.師生回顧、討論,明確閱讀方法:快速瀏覽法、思維導圖歸納總結法、交流合作法等。

2.運用在《我的“長生果”》中學習的閱讀方法自主完成研學案中的拓展閱讀。

【設計意圖】語文的學習是語言累積的過程,略讀課文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與應用的機會,讓學生運用從精讀課累積的閱讀方法,可以即時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七)作業佈置

1.抄寫文中優美的詞句,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將本節課的收穫補充到自己的讀書卡中。

3.把自己在讀書中的收穫寫成一個小片段。

(八)板書設計

香菸人小畫片

連環畫

讀文藝書籍

中外名著

我的“長生果”

構思別出心裁

寫作落筆與衆不同

寫出真情實感

學會借鑑模仿

(九)教學反思

《我的“長生果”》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中應該讓學生自讀自悟,以文爲本,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實際情況去理解感悟。因此,我先讓學生帶着方法在文章中抓住大意、理清思路並引導學生結合重點語句和段落體會作者情感。這篇課文很長,首先教師要精心處理教材,緊扣文章主線展開教學,教學線路清晰,重點突出。學生在課前先進行自學,發現問題再到課上提出。然後同學們再運用以前所學的閱讀方法進行快速的閱讀,迅速捕捉文中所傳遞的信息。在學生自讀自悟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交流討論,然後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提煉出文中閱讀和寫作的方法,創造出思維導圖。既做到以學爲主,也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

這堂課,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引導要適量,不能過多,也不能不引導,這個度很難把握。在畫思維導圖的環節花費了許多時間,但是也使學生對閱讀的認識得到了昇華,激發了學生對閱讀的熱愛之情。

學習這篇文章,學生受益無窮。裏面的好詞佳句數不勝數,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如別出心裁、如癡如醉、嘔心瀝血、如飢似渴等……文中用了大量比喻,描寫生動具體,寫得很真實。文中還有一句莎士比亞的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啓發。我更深切地體會到: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一定要讓學生喜歡閱讀並創造閱讀的氛圍,學生的習作水平也將在愛上閱讀的同時提升。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一、知識教學點

瞭解作者小時侯背課文的經歷和感受。

二、能力訓練點

1、理解文章主要內容,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理解文中關鍵句子的含義。

2、 培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主動積累語言材料的興趣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

1、瞭解作者小時侯背課文的經歷和感受,從中領悟到讀書的方法和背課文的好處。

2、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和表達事物的方法,培養自己的理解和表達能力。

3、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表達情感的能力。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三、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個人、小組等)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四、合作交流。

1、誰願意把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

2、說一說課文寫了“我”背課文的哪些經歷和感受?

五、重點品讀、感悟。

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過渡:通過初讀課文,我們知道作者對背課文一直是充滿熱情和興趣。第一部分中,因爲所背內容簡單有趣,在作者看來背書就像唱歌一樣。可隨着課文越學越多,越來越長,背書的難度不斷加大,又是什麼使作者對背書仍然充滿熱情呢?請自由讀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這個問題。

2、生自由讀第二部分,自主思考。

3、全班交流。(以下爲預設的教學板塊,不分先後順序。)

(1)所背課文雋永有趣。

品讀義小引用的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廠,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盡來着;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

“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裏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

結合文中描寫作者感受的句子,體會作者對《匆匆》的喜愛。

指導學生把感受帶進朗讀。

(2)教師的示範激發了“我”背書的興趣。

扣住“一字不差”體會作者當時的驚奇、佩服。教師可以適當介紹《匆匆》,讓學生認識到

一字不差地背下《匆匆》並不容易。

指導朗讀,突出“一字不差”。

(3)媽媽的激勵。

“媽媽拿着課本,很平靜地說:‘你學的都是白話文,念起來就像說話,不難背啊!”引導學生關注媽媽的語氣,體會到“平靜”的語氣說明媽媽的分析理智客觀,還要體會到媽媽的責備之情。

“媽媽接着說:‘我小時候,學的是古文。還不懂啊,就讓背。’說完,她就背起來:‘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師可以以結合作者引用的媽媽背的孔子名言展開教學:指名讀讀孔子的這句名言;教師給出這句話的譯文;比較古文和譯文,體會背古文的難度較大。

“我聽着很新鮮,看看媽媽,她容光煥發,背得那樣起勁。”理解“容光煥發”,說說爲什麼媽媽背得容光煥發,那樣起勁。

再指導朗讀,讀出作者的感受。

4、小結:雖然背書是個艱難的過程,但作者多找積極因素,不斷樹立背好課文的信心,童年的學習生活也因此變得趣味橫生。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至第五自然段。

2、想象灰椋鳥歸林的壯觀場面,理解植樹造林的意義及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描寫灰椋鳥歸林時和入林後情景的句子,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5課――灰椋鳥(生齊讀課題)

如果我們是初次見到灰椋鳥,高興地叫――

看到灰椋鳥遠遠地非來了,和它打個招呼

灰椋鳥棲息了,睡着了,輕輕地讀一下

二、精讀指導

1、學習第1節

(大屏幕出示灰椋鳥圖)請大家看,這就是灰椋鳥,它好看嗎?

作者徐秀娟是怎麼認爲的?(打開書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作者認爲它好看嗎?(板書:不好看)你從哪句話中看出來的?讓我們帶着作者的情感讀一下這句。(指名讀、齊讀)

2、學習2、3節

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作者看了一段關於灰椋鳥的電視錄像,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下面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灰椋鳥歸林的場面。(板書:歸林)

默讀課文3-4節,畫出灰椋鳥歸林的有關語句,並寫上自己的感受。

灰椋鳥是怎樣歸林的?學生交流:

出示:“一開始還是一小羣一小羣地飛過來,盤旋着,陸續投入刺槐林。”

“投入”換成“飛入”好嗎?你什麼時候投入過哪裏?這個詞讓你體會到了什麼?

出示:沒有幾分鐘,“大部隊”便排空而至,老遠就聽到它們的叫聲。它們大都是整羣整羣地列隊飛行。有的排成數百米長的長隊,有的圍成一個巨大的橢圓形,一批一批,浩浩蕩蕩地從我們頭頂飛過。”

這段話中,你特別關注了哪些詞語?從中感受到什麼?

“數百米”有多長呢?!

橢圓形有多大呢?一隻灰椋鳥大約有二十釐米,大約有多少隻灰椋鳥呀!

此時的天空中出現什麼情景?(看圖)――這就是“排空而至”

能把你的感受用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

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人有人的語言,鳥有鳥的語言,先回來的鳥在林內不停地鳴叫,它們在傾訴着什麼?我們現在好像變成了一隻只灰椋鳥,你會說些什麼呢?

請說說你今天的見聞……

說說你今天的收穫……

鳥兒們又會怎樣的呼喚,怎樣的應和呢?老師做先回來的鳥,你們做後回來的鳥,我呼你們,看你們能不能來和我。

我呼:喂――你和――

我呼:好朋友,我在這兒,快來,快來,你和……

我呼:哎,這兒有條大蟲子呢,要來嚐嚐麼?

天黑了,快回來睡覺吧!

你認爲這僅僅是寫灰椋鳥多嗎?假如你把它當作人來想,我們還能想到灰椋鳥的心情是怎樣的嗎?

不僅此時它們是快樂的,哪怕是夕陽西下,它們也不願休息。它們在幹什麼呢?

3、學習第5節

請你自由地讀一讀第5節,找出你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

出示:“看,這幾隻剛剛落在枝頭上,那幾只又馬上撲棱棱地飛起。它們地羽毛全變成進紅色的了,多麼像穿上盛裝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指名讀。你從這句中體會到了什麼?從哪裏體會到的?

爲什麼是“金紅色”?

作者把灰椋鳥寫得很美,回顧開頭,作者認爲灰椋鳥並不好看,板書:美

但是作者現在喜歡上了這些小生靈後,它們在作者的眼中竟是那麼的美!帶着喜歡的語氣讀讀這一節,你有喜歡的句子嗎?

出示:“樹林內外,百鳥爭鳴,呼朋引伴,嘰嘰啾啾,似飛瀑落入深澗,如驚濤拍打岸灘,整個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個天然的俱樂部。”

什麼叫“俱樂部”?人們在俱樂部裏會幹些什麼?爲什麼說……俱樂部呢?這裏作者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比喻)

爲什麼喜歡?“似飛瀑”,“如驚濤”寫出了什麼?

置身在這個俱樂部裏,作者會發出了怎樣的歡呼?作者僅僅是在爲灰椋鳥歡呼嗎?

4、學習第6節

此時,她想大聲告訴全世界的人們:出示最後一節,齊讀。

“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地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欣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就是說:有了——————,有了————————,纔有—————。你明白了什麼?

大屏幕出示:

1、我們選好觀察位置,便在那兒等候灰椋鳥歸來。

2、沒有林場工人的辛勤勞動,沒有這幾年大規模的植樹造林,我到哪兒去觀賞這鳥兒歸林的壯觀場面呢?

這兩個詞的意思能不能換?爲什麼?

(“觀察”是細細地看,看它的樣子、形狀、姿態,瞭解它的生活習性,所以用“觀察”;“觀賞”,好看的東西才能用“賞”,作者走進刺槐林,靠近灰椋鳥,那百鳥歸林的恢宏壯觀,那羣鳥啾啾的溫馨和美,那夕陽下聯歡的喧鬧熱烈,一個個場面,怎能不賞呢?)

  三、情感昇華

是啊,我們要熱愛樹林、熱愛鳥兒,學到這兒,你還覺得灰椋鳥不好看嗎?作者先寫灰椋鳥不好看,再寫它們歸林時的壯觀景象,在作者的眼中灰椋鳥又這麼地美了,作者情不自禁地爲它歡呼,這樣的寫法叫――欲揚先抑(板書)

此時此刻,我們也和作者徐秀娟一樣,深深地愛上了這羣鳥兒,它們的名字叫――灰椋鳥(生齊讀課題)。

只有真正愛鳥的人,才能走進鳥的內心。徐秀娟,她心中有愛,眼裏有情,才能寫出像灰椋鳥這樣的生命的讚歌,她在徐秀娟爲尋找這隻飛散的丹頂鶴,不顧自然環境的惡劣,在夜色籠罩的茫茫灘塗上尋找失散的丹頂鶴,不慎陷入沼澤地,獻出了年僅23歲的年輕生命……

看MTV《一個真實的故事》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爲鳥兒獻出自己生命的女孩——徐秀娟(板書、齊讀)讓我們像她一樣做個愛鳥、護鳥的人!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3

  教學要求

l.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信用卡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領會課文抓住要點依序說明的寫作特色。教學準備信用卡或電話磁卡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信用卡。你們認識這是什麼東西嗎?有什麼用?

2.揭題。(信用卡是由銀行或專門機構簽發的證明持有人。信譽良好,可以在約定的商店或場所進行記賬消費的信用憑證。)

3.你知道哪些信用卡的名稱?(農行的金穗卡、工商銀行的牡丹卡、建設銀行的龍卡、商業銀行的梅花卡等)

二、自學課文。

1.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2.讀懂課文。思考:每一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三、檢查自學情況。

l.讀通課文,糾正讀音。

2.每一自然段各寫了什麼?

3.“有了信用卡,我們的生活真是太方便了。”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告訴我們信用卡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

4.你印象最深最感興趣的是哪一方面?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

四、佈置作業。

板書

多功能

特徵

19、信用卡使用 太方便了

掛失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4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師: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是什麼?還有比象更大的動物,你們知道嗎?

2.出示鯨的圖片。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鯨》這篇課文,看看通過學習你對鯨有了什麼更深入的瞭解。(板書課題:鯨)

二。初讀課文,抓住要點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生字

字音重點:哺乳、肺(強調肺字的書寫)

{小組交流、討論,教師進行部分字詞的講解。}

詞語理解難點:通過結合人體部位學習。

3.思考一下:鯨和魚的區別是什麼?並看看課文中每個自然段都向我們介紹了什麼?

4.交流:課文每個自然段都向我們介紹了什麼?用簡潔的詞語來概括。

(相機板書:大小 演變 種類 吃食 呼吸 睡覺 胎生)

三。精讀課文,體會寫法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你從哪兒看出鯨很大,畫出有關語句,然後讀一讀。指名彙報,大家補充,讀出體會。

2.出示句子: 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重。

我國發現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自己試着讀一讀,想想應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鯨的確很大。

3.課件出示:作者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介紹鯨?完成下表:

說明方法文中的例句

作比較

列數字

舉例子

打比方

4.教師進行總結。

四。合作學習,發現特點

通過第一自然段的學習,相信學生對說明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分組合作學習研究,爲自己選擇適當的角色進行演一演、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的方法進行學習,進一步深入課文,爲下節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五。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組成的新詞。

2.預習課文,瞭解更多有關鯨的知識。

六。板書設計

9.鯨

大小 演變 種類 吃食 呼吸 睡覺 胎生

五年級語文教學設計15

教材簡析

本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篇富有哲理,引導人生,讓人終身受益的文章。文章從“我”回憶小時候,有一次隨父親登上高高的塔頂,看蛛網般通往城市廣場的街道,父親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給了我一把開啓心扉的鑰匙切入;隨後記敘了“我”人生道路上兩次身陷困境、面臨挑戰的時候,就是父親從小的教誨使“我”得到了“另一條路試試”的靈感和勇氣,最後走出困境取得成功的事實,讓人從中感悟到:成功是一種態度,只要帶着希望出發,成功就會離你越來越近。頑強的意志可以幫助人克服困難,當再一次衝破艱難險阻、經歷了苦難後,通往廣場的路就又多了一條。

課文共有14個自然段,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以及內容的相對獨立性,可以分爲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3自然段)記敘了小時候父親帶“我”上羅馬教堂的塔頂,所看到的情景和父親對“我”的教導;第二部分(4—11自然段)寫“我”在父親教誨的影響下,另闢蹊徑,克服了編織一條毛衣所需時間與交貨約定的時間相差20倍的困難,走出了一條從編織毛衣入手,自己設計、製作和出售時裝的新路;第三部分(12—13自然段)記敘了又一次另謀出路——舉辦了一個不是成衣的時裝展,不僅使展會如期開幕,還吸引了衆多的訂貨者;第四部分(14自然段),首尾呼應,寫父親對“窩”從小進行的“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教導,讓“我”終身受益(如果學生把第四部分合併到第三部分,也可以認同)。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認識一個多音字“挑”。能夠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借助成語辭典,理解文中成語的意思,積累好詞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父親教導“我”的話。

3、聯繫課文內容,再結合生活實際,領悟“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的深刻含義,說說自己以後對困難挫折應該如何去面對,樹立積極奮進的生活態度,從中感悟作者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這句話在生活中的含義。

教學方法

自瀆自悟。

教學準備

1、讓學生課前瞭解教堂、羅馬廣場、巴黎相關知識。

2、教師製作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

同學們,一次釣魚的經歷,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記憶,也使同學們受到了很深的啓發。生活中還有許多感悟,那要靠細心的人去體驗。當我們面對理想目標前進時,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和挫折,是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人生呢?今天我們就一同走入14課,讓我們在學習這篇有哲理的文章中去尋找答案吧!

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便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2、學生自認生字,相互交流字詞。

三、自主學習,精讀感悟

1、師: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是一篇極富哲理的文章,哪部分內容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爲什麼?

生自由發言。

2、下面就選擇你印象最深的、最喜歡的段落來分組自學:

教師出示自學提綱:

⑴讀一讀,把你最喜歡的語句讀給小夥伴聽。

⑵讀一讀,把你學懂的地方通過畫畫展示出來。

⑶讀一讀,把你心中的感受說出來。

學生按自學提綱分組自學,教師指導。

四、品讀,引導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交流自讀疑難:

1、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生活也是這樣:

聯繫實際生活,想想通往學校的路止不止一條?試討論討論,又有什麼收穫?

2、我大喜過望,腳下彷彿踩着一朵幸福的雲:

此時作者爲什麼“大喜”?“幸福的雲”指什麼?

3、那朵幸福的雲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與她告辭:

作者爲什麼而懊惱?用心讀讀作者的心情。

4、從此,一條時裝的河流,源源不斷地從我的時裝店裏流了出來:

讀讀這句子,說說好在哪裏?“河流”一詞蘊含着什麼?

五、拓展總結

六、嘗試運用

1、嘗試練筆:

學了這一課,相信同學們心中一定有許多話要對自己說,請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吧?生練筆,師巡視學情。

2、班級交流。演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