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推薦】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推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61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推薦】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1

對於寫字的功能,不少人在認識上有片面性:現代社會電腦已經普及了,沒有必要讓學生花那麼多的時間去練字了。這個看法是不全面的。《課程改革綱要》再次強調了寫字教學的重要性,認爲“全體學生的寫字習慣、基本的寫字技能,應成爲教師教學水平、學校辦學水平評價的一個方面”。這是因爲寫字不單純是一種書面傳遞信息的工具,漢字裏面還蘊含着大量民族文化的信息。作爲母語教材,從小教會孩子寫好方塊字責無旁貸。

寫字教學也要“三個維度”並舉,不光要讓學生會寫,還要寫得好,要讓學生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逐步養成熱愛漢字、尊重漢字的態度,並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本冊識字教學在整個小學階段處於承前啓後的重要地位。我既要儘量利用漢字的規律幫助學生識記生字,完成本學期的識字目標,又要注意採用多種手段鞏固已有識字成果。

首先,要重視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漢語拼音、筆畫筆順、基本字、偏旁部首等識字工具和初步分析漢字結構的能力,積極引導,堅持訓練,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其次,要使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規律,簡化識字心理,可以教一個學一串,加快識字的速度。不但要重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這兩個層面的目標,也要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一層面目標的'達成,可以通過遊戲、獎勵、評比、觀賞等方式,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熱愛祖國文字的感情,具備寫字的美感意識,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同時,要繼續加強寫字的教學,充分利用好配套習字冊,指導學生將字寫規範、端正、整潔。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2

成功之處

1.注重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

教學本課時,誦讀兒歌,學生齊讀第一節時,採用同桌玩拍手遊戲的方式朗讀,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每個孩子都高興的不得了,不認識的字就主動讀拼音,很快就認識了所有的生字。

2.用姓氏進行編輯識記。

子+小=孫,調動學生們編記自己姓氏的積極性。讓學生聯繫自己的姓氏,同桌之間編,小組內編,讓其他小朋友記住自己的姓。孩子們七嘴八舌地編,調動了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們說的不亦樂乎,從而達到了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本領,認識掌握更多的漢字的目的,並注重培養了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

不足之處

1.在本節課中,引導部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出示的音近字或者形近字過難過多,沒有較好的聯繫課文中出示的生字,導致課堂節奏過慢,沒有完成教學設計中應有的環節。

2.在讀書部分,學生能分角色進行朗讀,但是讀的環節安排過快,沒有給學生充分認識和朗讀課文的時間,應該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的展示角色朗讀。在講解“張”字時,出示的弓箭和弓字旁的引導能正確指引學生認識並書寫,但出示的詞語過難,學生認起來存在問題,特別是“張牙舞爪”這個詞語,沒有在課堂上更正學生出現的問題。在提示學生圈字時,沒有做出區分,導致認讀和書寫的生字沒有加以區分,學生在讀書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

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多引導學生自己發現介紹姓氏的方法,既揭示了生字的識記方法,也爲學生之後運用方法介紹自己的姓氏作好鋪墊。

2.在學習了“加一加”和“說偏旁”的方法介紹姓氏之後,應該進行拓展遷移,讓學生聯繫生活,介紹姓氏,將所學的方法加以鞏固,享受學有所成的樂趣。

《姓氏歌》是一篇有關姓氏的兒歌,第一節通過問答的方式,它告訴了我們一些常見姓氏的寫法,第二節列舉了一些中國姓氏。整首兒歌節奏感強,通過誦讀極易引發學生的興趣。

教學效果

通過學生自己讀課文以及互讀,整體感知課文,學生能夠較通順通讀全文,部分學生可以與同桌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引領學生細緻領會全文,重點講解其中的生字,如“李”,引導學生認識李字的結構,並能找到其中分出的兩部分“木”和“子”,通過“李”字,學生能自己分解“張”字,通過學生的反饋,引導學生認識部首弓字旁,並通過課件展示形象的弓箭,引導學生記住弓字的形狀,再通過筆順展示,引導學生認識弓字旁的書寫方法。再根據課文內容引導學生認識“胡”“吳”“徐”“許”幾個字,引導學生對生僻字進行拆分,根據結構或者偏旁記憶不同的字。第二段主要是對單姓和複姓的認識,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諸葛”“歐陽”等複姓。此後,對開篇出示的難區分字加以講解,學生通過同桌互助或者小組講解的形式能快速認識難區分的姓氏。下一個環節爲指認生字環節,老師通過課件出示認讀生字,學生通過搶答、舉手回答等形式認讀生字,最後環節爲課堂總結,並出示課下思考問題。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3

蘇教版新教材的詞串識字是一個亮點,它是以特定的時空物事爲中心,選定相關詞語,包含要學的生字,按意義連接,組成詞串,再分行排列,末尾押韻,近似一篇“小韻文”,讀起來琅琅上口。那一串串詞組都具有鮮活的力量,能使學生在識字中獲得美好的情感體驗,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優美。它具有識字、認知、審美、鋪墊等多重功能。這全新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逼迫我們必須深刻領會編寫理念,運用全新的方法進行識字教學。如《識字5》:

沙灘 貝殼 腳丫

海風 海鷗 浪花

珍珠 魚蝦 海帶

港灣 漁船 晚霞

這一課就是圍繞大海這個中心把詞語“串”起來的,經過精心組織,12個詞之間產生了聯繫,並形成一個極爲生動的.語言環境。因此,我們不能爲了識字而識字,要在認讀字詞的基礎上,通過誦讀、想象去體會、感悟,讓學生由詞語想到具體事物,由詞串想到特寫的畫面,豐富學生想象的空間:

一、藉助拼音,自學生字詞。

學生已初步具備認讀生字的能力,把主動權交給學生,有利於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我認爲可以按照這樣的程序自學生字詞:讓學生藉助拼音,結合觀察字形,初步認讀生字。然後讓學生連詞認讀,展開想象,還可以結合看情境圖,聯繫生活經驗,初步瞭解字義。由於一年級學生辨認字形不夠精細,有些字比較難學,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予以指導。如“風”是後鼻音,“晚”和“灣”聲調的差別,“魚”和“漁”字形和語義的區別等,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記憶字形。

二、詞圖對照,認知事物。

在學生能正確字詞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自己對詞義的理解去觀察課文插圖,從圖中找出詞語所指的具體事物。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給情境圖貼詞卡。

師:字音讀準了,詞也會讀了,這些詞都懂了嗎?現在我們到大海邊辨認一下。(出示小黑板上貼着的大幅情境圖)老師把這些詞卡發給同學們,請你們給大海邊的景物掛牌子。(學生很興奮,小手舉得高高,師發詞卡)拿到詞卡的同學先把手中的詞讀給大家聽,再想想該貼在哪兒,沒發到的同學別不高興,你們當小老師,看他們貼得對不對。

生掛詞卡,其中一位同學舉着寫有“海風”的詞卡不知所措。

師:哪位小老師願意來幫幫他?

生又紛紛舉手,師指名上臺。

學生將“海風”掛在桅杆上飄動的小旗旁。

師:海風看不見摸不着,你爲什麼要掛在這兒?

生:因爲我看到了小旗子在飄,一定是海風吹的。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又愛動腦筋,真棒!大家一起來看看他們掛對了沒有?(學生讀詞)

這一設計將文字與事物相匹配,既鞏固了對字詞的認識,又理解了詞義,認識了事物。

三、誦讀詞串,展開想象,進入情境,品味欣賞。

誦讀詞串是詞串識字教學的重要環節,能讓學生充分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可以先分別進行橫排朗讀,注意各排詞語間的聯繫,再連貫起來誦讀整篇詞串,讓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最後指導學生運用恰當的語調與停頓,注意末尾押韻,讀出輕重緩急的韻味和樂感。如指導讀第一行“沙灘

貝殼腳丫”:

師:大海美嗎?好玩嗎?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玩一玩吧!捧好書,讀第一行詞。讀一個詞就要在頭腦中想象一個畫面。

學生自由朗讀第一行。

師:這處景點誰喜歡?來讀讀。

學生朗讀。

師:“沙灘”能讀得再大一點嗎?“貝殼”能讀得再美一些嗎?

生:能!(生再讀)

當我發現學生讀得不到位時,就藉機指導——

師:怎樣才能讀出畫面來呢?老師是這樣邊讀邊想的,讀“沙灘”這個詞時,我就想沙灘多大呀,沙子軟軟的,踩在上面可舒服啦!讀“貝殼”這個詞時,我又想沙灘上貝殼真多呀,千奇百怪,五顏六色。讀“腳丫”這個詞時,我眼前就看到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光着腳丫在沙灘上揀貝殼,玩得可高興了!就這樣,我由詞想到了圖畫,又由圖畫想到了詞。來,聽老師讀,跟老師一起想。

引導學生誦讀詞串,激發學生邊讀邊想象,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體驗,而且能讓學生享受到審美的樂趣。

四、指導寫字,筆筆到位。

蘇教版教材每課生字後面都安排了筆順表,可見非常重視漢字的書寫過程。因此,我們要嚴格要求學生按照筆畫順序來書寫,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鼓勵他們運用各種方法來識記生字。如在教學生字“沙、浪、漁”時,我先讓學生仔細觀察,看看這三個字有什麼共同點,(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都有三點水)歸納出來後讓學生看“練習四”後的筆順表,邊說筆畫名稱邊書空,然後對關鍵筆畫進行點撥,最後讓學生描紅、臨寫。寫前先唱寫字歌,擺好寫字姿勢。我在巡視過程中適當指點,並給學生寫得好的字畫個小紅星。這對我們來說是舉手之勞,對孩子來說卻有相當大的激勵作用。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4

第一節課,重點強調回歸寫字習慣的調整上,一節課時間只學了兩個字,有點少而慢,效率不高!沒有貫徹好六二六教學模式:

“六”指導預習提問質疑--合作交流--彙報展示--相機引導--當堂檢測,前面的四個環節做的`不到位,當堂檢測也沒做,學到第三個字的時候就下課了,沒有時間觀念,課堂環節銜接不夠緊湊。

前五分鐘處理不科學,一分鐘引入學習情境,我用時太多,顯得囉嗦;

一分鐘提示學習目標,沒有;

一分鐘共議問題,有,做的不到位;

一分鐘記錄自學收穫,沒有;

一分鐘質疑問難,有,不到位。

後五分鐘,簡直就是一個亂字了得。

一分鐘小結(有)--朗讀課文重點(無)--對學困生的輔導(無)--書面練習(有)--佈置作業(沒來得及)。

第二課時要注意這些問題,書寫和閱讀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做好基本功。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5

現象一

在識記生字這一環節上,大部分學生只是運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識記生字,方式單一,學生興趣不是太高。

分析教師沒有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認字的積極性,同時對創造性地運用教材還需努力。

對策應重視識字教學的生活化和情景化。教師平時多注重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在情景中識字。

現象二

做“小詩人”這一環節,提出問題後馬上讓學生合作學習,有點流於形式。

分析對合作學習理解不夠深透,忽視了部分學生沒能進行充分的個體學習與自我感悟。

對策合作學習要落到實處,在合作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問題,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後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筋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6

讀的方面,採用全班齊讀、大組朗讀、小組比賽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方式,體會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成功之處

1.藉助插圖,聯繫實際想象畫面,輕鬆快樂識字。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優美插圖,引導學生聯繫生活,想象畫面。學生對四季的特點有了充分的感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識字的熱情。

2.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

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注重滲透漢字的構字方法,不斷引導學生髮現新的識字方法。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就抓住了漢字的構字規律,引導學生主動掌握識字方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去比較,發現異同。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我經驗,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這樣學生不但能很快記住這些字,而且會慢慢地根據這個特點去認識更多的漢字,培養了識字能力,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

不足之處

朗讀教學也是本課的重點,這一環我在落實時略有些匆忙了,以爲課文都是短語和字詞組成的,字詞會讀了句子也就自然而然的能讀了。其實不然,在讀的時候由於沒有範讀,孩子們讀起來出現了節奏不準確,句末拖音的現象。我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範讀然後同構一對一答的方式來合作朗讀之後,朗讀的效果就不一樣了。只有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孩子們才能感悟出不同的畫面所帶給他們的樂趣。他們才能愛上讀書。

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

1.教學本課應圍繞識字這個重點,把識字和看圖、字詞結合起來,和生活結合起來。要注意不同學生的已有水平,根據他們的個別差異進行有重點、有針對性的指導。

2.在初讀本課詞語時,允許學生速度稍慢,以認讀漢字爲主。但在認識生字後,應按正常速度朗讀詞語,不能太慢或太快。本課詞語排列整齊,具有韻律感。在讀熟之後,可讓學生看着圖聽老師讀,感受詞語描繪的景象。或者讓學生一邊讀詞語,一邊想象畫面。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7

教材分析

本課要求學會9個生字,掌握“泉水、長江、黃河、西湖、江水、河水、你們”等詞語。教材先有序地介紹了水流的6個名稱,然後列舉了我國的名川大湖,使江河湖海更爲具體。

詞語下面是一段短文,短文共6句話,以對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泉水、小溪、江河、海洋之間的'關係。全文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

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是:1.掌握9個字的音、形、義。2.瞭解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之間的關係。

 本課的教學難點應是:正確書寫本課的9個生字,特別是“泉、湖、黃、進”四個字,要寫正確,寫美觀。

教學建議

1.多觀察。

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的觀察所得,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暢所欲言。

2.多合作。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還可以在小組內當一個“小老師”,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3.多朗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鞏固生字字音,理解字義,在讀中感悟泉水、小溪、江、河、湖、海之間的關係。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8

我有幸執教了人教課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六單元《識字6》,雖然有很多不足,但孩子們的表現和課堂生成的新知識依然讓我驚喜萬分。下面針對自己的課堂反思如下:

一、認真備課,深挖教材。

《識字6》是一年級下冊第六組的一篇獨立的識字課。它採用數量詞識字的編排,把數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圖畫之中,讓學生在感受美麗景色的同時,認識事物,認識表示事物的漢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的數量詞表達方式。

在教學本課時,我先對教材進行了深入挖掘,不僅讓學生認識數量詞,還要讓學生學會用數量詞。在上課前,我先讓學生讀幾個數量詞,讓學生初步瞭解數量詞,然後再接觸識字6中的數量詞就順理成章了,最後我又讓學生就地取材,觀察教室裏的物品,讓學生用數量詞說一說,學生說了很多,大部分都是正確的`,可見學生已經初步學會了用數量詞。最後我又對數量詞進行了拓展練習,讓學生通過問同位、問老師,掌握一種學習的本領和技能——不懂就問,養成好習慣。

二、有趣的課堂是學生學習動力的加油站

本課共四個小節,通過每一小節不同的內容展示出四幅不同的畫面,所以在設計這一課時,創設了一個有趣的、激勵性的問題:同學們,本課裏藏着一個祕密,就是每個小節都寫了一個地方,會讀書的孩子才能讀出來,你讀讀試試吧,通過這個問題帶動學生有興趣地去學習。

在讀課文時,我設計了男女比賽讀、師生對讀等方式讀課文,使學生在快樂的遊戲競爭中不知不覺地就讀熟了課文,增強了學生的記憶。

三、指導寫字

指導寫字環節中,引導學生注意筆順、間架結構,並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做到寫字正確、美觀。

總之,在教學時,我注重圍繞“聽說讀寫”開展,使學生學得比較紮實。

不足之處:拓展數量詞環節,詞語出的有點多,少一點精一點效果會更好。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9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如何激發學生實質的興趣上,還是沒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不能再像現在這樣浮躁了。本課有三則謎語,內容生動,有趣,語言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爲了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我把教學設計的着眼點放在學生活動上。讓學生在“讀讀,想想,猜猜,做做”的活動中主動識字,在朗讀中總結猜謎竅門,在遊戲中鞏固新詞,啓發學生在生活,學習中,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我安排了這樣的環節:由“困難”一此引出本組課文的主題。遇到困難該怎麼辦?師生引出本導語。明確導讀任務後,開始讀第一則謎語,在各種方式通讀讀懂後,猜出謎語是“衆”,並重點說是怎麼猜出來的。引出這則謎語的生字:團和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猜謎語的方式說說這兩個字是怎樣記住的。

引出第二則謎語後,我把教學的精力放在彙報是怎樣猜出是“秋”後,然後用了較少的時間匆匆學習了這則謎語中出現的生字。到第三則謎語中的學習中犯了同樣的`錯誤,把教學重點放在猜出字謎上。致使了這則謎語中出現的生字,更加草草解決。一節課學到了什麼?教學的重點,難點,基本的知識點解決了嗎?因爲本課只是以朗朗上口的謎語做爲載體,引出我們要識的12個二類生字和6個一類生字,教學的重點是這18個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記憶和運用上;謎語只是做爲一個呈現這些生字的載體,通過讀使學生多認;朗讀謎語。邊讀邊想,能說出自己是怎麼猜出來的,能有培養學生動腦筋的好習慣的意識。不能像我那樣爲了迎合學生識字興趣,認爲學習生字的興趣上來了就達到目的了,學生的興趣在如何猜謎語上。我應該順學而導,把這種興趣引到對生字學習和運用中,準確地把握教學重難點,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放在識字上,而不是猜謎上。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10

人的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爲了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主動地識字,教師要根據兒童年齡特點,有意識地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拓寬識字途徑,培養識字能力。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對低年級識字教學進行了探索。

一、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的興趣

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錶現。我在教學中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摘蘋果、風車轉轉……將這些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二.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無意識字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他們特別愛聽故事、還愛講故事,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學習掌握一些詞語,並在講故事時練習使用。老師也常常隨手把一些學生比較熟悉,字型又不怎麼複雜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對一些同音字,形近字還適時適度地作一些比較。在學生看書的時候,老師提醒學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沒有剛學過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組成了什麼新詞,看到後把它告訴同學或老師。這種看似無意,實爲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學生在無意中複習鞏固了學過的生字。而且又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學會使用這些生字,收到了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三。比賽中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小學生好勝心強,一提起比賽,他們就來勁了,所以在識字時,穿插一些比賽,能提高教學效果。如開火車比賽,教了生字後,開兩列火車比賽,看哪組同學讀得又快又準,就評出哪列火車開得又快又好;又如組詞比賽,教了生字,讓學生口頭組詞,看誰組得多;又如說話比賽,讓學生用當堂學的詞語說話,看誰用的詞多。這些比賽,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相得益彰。

四、創設情景幫助學生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通過簡筆畫、動作、語言等,創設情景,使漢字與事物形象地聯繫起來,能有效地提高識字效率。如教“哭”字時,學生比較容易寫漏一點,老師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圖畫,再讓學生用簡筆畫畫出她哭的樣子,讓學生說出“哭”怎麼記,這樣,學生寫“哭”字時,就會想到這滴眼淚,就不會漏寫這一點了。又如教“跑”、“跳”、等字時,可讓學生做做這些動作,體會這些字的部首與意思的關係,從而記住這些字的字形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11

一、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

1、根據兒童的思維特點,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

識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於枯燥的事物,人物的情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如果學生們一味地被動識字,不僅識字的效率低,而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思維的發展。因此,作爲教師一定要在起步階段通過多種途徑來營造識字教學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兒童識字的興趣,不斷激發學生去體驗識字的樂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樂於識字、主動識字。例如,在開課之初,教師就演示幾個學生在學前接觸過的有代表性的會意字、形聲字,通過畫面與文字的演變,使學生將自己頭腦中的資源與眼前所見的畫面產生聯繫,從而激起學生探索祖國文字奧祕的慾望,對學習識字產生濃厚的興趣。

2、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要讓學生達到這樣的要求,濃厚的學習興趣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激發兒童學習的動力。遊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錶現。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遊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轉……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遊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爲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遊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比如《在家裏》一課,我讓學生通過家裏的照片,展示、介紹自己家裏的陳設,創設一種學生到別人家做客的場景,此時,我說:“這些陳設還會變魔術,看,它們變成了漢字娃娃,你們還認識它們嗎?只要你們能正確叫出它們的名字,它們就會出來和你們做遊戲。”這樣一引導,使他們對相應的詞語產生興趣。學生情趣盎然,認真地讀、記詞語。再如《菜園裏》一課,我讓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帶來的蔬菜:看顏色、聞味道、摸軟硬,再讀詞語,識漢字,充分調動他們的五官參與識字過程,學生在這種輕鬆愉悅的課堂氣氛中牢牢記住了漢字。

3、給字配“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思維的特點,引導學生想象,幫助他們把抽象的符號具體形象化,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簡筆畫簡潔、生動且內蘊豐富,給人以極大的想象空間。低年級兒童對圖畫的興趣濃於文字,在生字字形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讓學生髮揮自己的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思維動畫”,如:教學“跳、扔、舉、拍、掃、洗、刷、端”一課時,讓學生運用想象,給生字配上身體動畫,讓字形在腦海裏如動畫般流出來,讓一個個靜止的生字都活起來,初步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給字配“畫”恰當地結合在圖畫與文的巧妙聯繫中,豐富了學生的想象,使學生生動地識字,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

如在教“雨”這一個生字時,我就根據小學生對這一個字的理解,在黑板上把這個字生動地畫了出來:“雨”字上的一橫就代表雷電,一豎跟橫折鉤就代表一間房子,裏面的一豎就是閃電,直穿房子,把房子都打了一個孔,那麼房子就漏水了,那裏面的四點就是漏進來的雨水。學生的想象力真是不可想象,我把他們的話轉變成了生動的圖畫,收到了很好的認字效果。

可是一年級學生識字,存在的問題是:學得快,忘得也快。

如何解決這個難題,通過實踐,我發現鞏固識字的最佳辦法便是讓學生進入“遊戲樂園”,在輕鬆、有趣的玩耍氛圍中記住漢字。 我從每天早晨讀書時間抽出5分鐘樂稱爲“文化早餐”時間。早餐內容分別爲識字“遊戲點心”、拼音“水果拼盤”、故事“多味醬”……學生興趣十足。其中,識字“遊戲點心”的宗旨就是通過各種遊戲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實踐中興趣盎然地將所學漢字加以鞏固,加以運用。

二、倡導合作學習,利用差異促提高

由於學前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導致了學生在識字方面的差異:有的學生一年級上冊要求認識的字學前差不多都會認了,但有的學生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再加上學習能力的差異,如果要統一地從頭學起、從零開始,學生一定不喜歡,這樣就會影響教學效果。能不能將認識較多字的學生作爲我們識字教學中的有利條件,讓他們成爲我們最有利的教學資源呢?我進行了嘗試:

1.培養合作能力,實現優勢互補。

剛入學的兒童大部分不會與他人合作,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與他人交往。但是通過我兩個半月的培養,學生已初步形成合作習慣。在識字教學時,我通常先讓學生嘗試讀課文,不會讀的除了藉助拼音認讀以外,還讓他們請教小組裏的其他同學或老師。在這一環節裏,小組成員就可以實現異質互補,會的教不會的,達到互相幫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了一篇課文後,可以讓小組裏的同學互相聽讀課文,辨識生字,並告訴他們:如果你的同學讀得好,請你誇誇他;如果你的同學需要幫助,請你幫幫他。這樣做,既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更有自信,也會讓暫時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獲得幫助。

2.聘任“小老師”,實現多元評價。

課堂上我要在短時間裏瞭解每一位學生的識字情況是很難的。於是我採用聘任“小老師”的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認爲自己已經掌握了剛學的(甚至是未教的)生字,就讓他讀給老師聽。對於確實讀得好的,就聘任其爲“小老師”,其他同學都可以到他那兒認讀生字。爲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每一位識字過關的同學都可以被聘爲“小老師”。因此學生學完一篇課文後,就積極地到老師、“小老師”處認讀生字,學習主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三、拓寬識字途徑,擴展讀的數量

1、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無意識字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無意注意占主導地位。他們不僅特別愛聽故事、還愛講故事,在識字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學習掌握一些詞語,在講故事時練習使用,把識字教學寓於有意無意之中,不失爲一種好方法。喜歡讀故事是學生的天性,我們應因勢利導,經常性地組織、引導學生看故事課外書,由於這種做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都很樂意做。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常常隨手把一些學生比較熟悉,字形又不怎麼複雜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對一些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還適時適度地作一些比較。在學生看書的時候,教師不忘提醒學生注意看故事中有沒有剛學過的生字,它在故事中組成了什麼新詞,看到後把它告訴同學或老師。這種看似無意、實爲有意的做法,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一是學生在無意中複習鞏固了學過的生字,更重要的是,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學會使用這些生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取得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2、開展實踐活動,把學生引向廣闊的生活空間

教師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從兒童的興趣出發,開展實踐活動。每次活動有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自己動手、動腦去收集資料,並交流收穫。交流之後,還可採取模擬、創設情境的辦法讓兒童識字。如舉辦“娃娃超市”“動物運動會”“花的世界”“秋天的田野”“我當小導遊”“逛家電商場”等等識字活動。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過:“活動和交往是發展的源泉。”活動是兒童生活的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注意和社會生活相溝通,使兒童儘快從“我”的世界跨入更廣闊的周圍環境,以吸收各種信息,擴展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因此,當學生掌握了識字方法,樂於識字、善於識字後,教師就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

3、自做“識字課本”,引導學生把教材向課外延伸

識字教學需要課本,這是學習語文的憑藉。然而識字僅僅靠幾冊課本是遠遠不夠的,因爲課本能容納的東西實在是太有限了。儘管大部分生字要先後在課本上幾次出現,但絕大部分仍達不到讓學生形成永久記憶的次數。至於生字的多義性,要在有限的課本中多次體現,更是比較困難的事情。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把教材的學習向課外延伸,把學生學習生字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生活中接觸到的廣告牌、商品包裝物,還有各種報刊雜誌都成爲兒童識字的好材料。讓他們收集起來,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並茂的“識字課本”。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動手、動腦,體會收集、整理、編排的創造過程。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鼓勵學生多多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爲培養學生髮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以上幾點僅是我個人粗陋的觀點,希望同行能給我多提供點更寶貴的經驗,讓我在識字教學中能得心應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12

這是一組數量詞歸類識字,在本課的生字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下途徑:創設情景,再現畫中景,體現畫中情,讓學生在美的景物中,在感受生活的美好中認識事物,認識漢字。我採取了“識字與讀文整合的方法”,堅持了“生字從文中來,再到文中去” 的識字方式。首先,以第四小節內容給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朗讀想像中感悟活動場面,進行自主識字。再以第一小節爲例,將其內容製作一幅美麗的畫面,讓學生在朗讀想像中感悟景色的美麗,然後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自主識字。在第二、三小節的處理上,我扶助學生在想像、質疑中感受畫面,再滲透前一個小節的學習方法,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並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貫穿其中。

在鞏固識字上,讓學生在遊戲中學,在輕鬆、有趣的玩耍中學,激發興趣、鞏固知識,增加參與的積極性。

在本節課上,對於量詞的'使用與拓展沒有很好的與生活聯繫起來,是其遺憾之處,課堂上,應該及時的把周圍環境中的事物與相應的量詞搭配起來使用,已增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13

本課是識字單元的第三篇課文,在識字編排上,採用詞串的形式,讓學生讀起來朗朗上口,有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爲了幫助學生識字和鞏固識字,我在教學時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大的老師,如果爲了識字而識字,會使識字學習變成非常枯燥的一件事,學生望而生畏,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所以在教學本課時,設計區公園玩兒的`情境,引出今天學習的內容,拉近學生與學習內容的距離,並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和熱情。

2、活動中學習鞏固識字。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制力低,好動是其天性,活動室他們最喜歡的方式,所以教學時,我設計了“玩一玩”的環節,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的詞語,讓學習氣氛活躍起來。

3、在語言中識字。

在本課中,我利用本課的插圖,請學生看圖說話,在識字教學中森頭看圖說話的訓練,這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爲今後的句子、段落打下基礎。同時我又結合學生的說話內容,隨機指導識字。

在本此講課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

1、在教授學生書寫“木”字時,順序略顯凌亂,在今後的識字教學中,要多注意此類細節問題。也注意在今後多聽老教師的課,向老教師請教,多學習經驗。

2、時間把握不準確。

3、在課堂中,多讓學生參與其中,成爲師生共同交流的平臺,而不是,教師教,學生學。今後要多想辦法,多種方式讓孩子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14

《識字1》是一篇向小學生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詞串。全文字數不多,僅4行12個詞語,24個字,讀來琅琅上口、韻味十足,讀後覺得了解頗多,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覺得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非常有學習的必要。

爲什麼這樣說呢?回顧教學中的一些細節,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學中當我問到:“孩子們,你們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日嗎?”孩子們爭相發言:情人節、聖誕節、萬聖節、兒童節、婦女節、國慶節、元旦節、春節。此外再也無人回答。看着他們安靜的小臉,我知道孩子們再也不知道其他的節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們回答出來的節日名稱,就覺得心有點隱隱作痛。

當我在學習這四個傳統節日的時候,又問了他們,這四個節日分別是哪一天?僅有個別孩子知道中秋節是8月15日,大多數的'孩子竟然是一臉的茫然。

我知道這怪不得孩子,因爲我們國家只是最近幾年才把那些傳統節日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們纔有時間帶着孩子及全家去慶祝、去歡度。“亡羊補牢,猶未爲晚”孩子們是幸運的,今後他們一定會在度過這一個個傳統節日之後熟悉並牢記這些節日的。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還隱約感覺到家庭傳統教育的缺失,現在的家庭,有幾位家長不知道這些節日的?爲什麼孩子不知道?原因應該就是家長只顧帶着孩子慶賀,滿足孩子的願望,卻不知道在慶祝的那一天告訴孩子這個節日的相關知識。試想,如果每一年的傳統佳節都能夠告訴孩子一遍,孩子現在大多8歲,也應該在這些年中耳熟能詳了吧!今天回答不出這些節日的時間的尷尬應該不會出現。

這種現象還透露出孩子留心觀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過這些節日的時候,家庭、學校、社會、媒體,都會有一些慶祝活動的,爲什麼他們只留心於這些慶祝活動,而不去關注活動是慶祝什麼的?

看來,教學並不是全部,在教給孩子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教給孩子一些觀察生活、瞭解生活的技能,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孩子情感的目的,纔能有效的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反思15

優點:

1.遵循部編教材的識字要點,多元識字,使用“圈一圈、認一認、拼一拼”、“組詞”的方法識記生字。生字的書寫指導,教會學生正確的書寫方法。

2.明確介紹姓氏的方法很多,本文使用了兩種方法:分解部件和說偏旁的方法。又增加了組詞法介紹姓氏。既總結了全文,又承接了課後習題。

不足之處:

我想辦法抓住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快樂地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本領,但是,感覺做的還不夠。今後的教學中,應該設計一下學生喜歡的遊戲活動,輕鬆地學習。

本課是根據傳統蒙學讀物《百家姓》編寫成的韻語識字,將些常用姓氏寓於朗朗上口的兒歌之中。全文共兩小節,第一小節前4行採用一一問答,分別以自我介紹和介紹他人的方式引出姓氏“李”和“張”,後兩行採用三字句的形式介紹了兩組音近姓氏“胡、吳”“徐、許”。第二小節列舉了《百家姓》中排名靠前的八個姓氏,以及“諸葛、東方、上官、歐陽”四個複姓,說明中國姓氏之多,以及中國姓氏的多樣性。全文讀起來節奏明快,易於理解和背誦。

本課滲透了中國傳統姓氏文化,介紹的姓氏大多以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稱說,主要有分解部件和說偏旁兩種方法,體現了合體字的特點。課後練習中還提到了以組詞來介紹姓氏的方法。教學時,要藉助介紹姓氏達到識字的目的,同時鼓勵學生運用於生活實踐中。

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着教學目標,我得到了以下效果:

1.趣味誦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課我採用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問答遊戲,生生問答遊戲,你來說我來猜,開展朗讀比賽等富有趣味的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在遊戲過程中,感受到本課的韻律與節奏。同時,在採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不僅解決了背誦任務,同時也對祖國的姓氏產生了興趣,從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牢固地記住了生字,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習漢字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