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1K 次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1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爲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

文章創作於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手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抓重點句子,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首先,能較好的創設情境:

上課伊始,通過課件一分鐘的展示,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雖然只有短暫的一分鐘,但緊緊扣住時間這一概念,激活了學生的情感,爲下面的學習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礎。接着播放《匆匆》一文的配樂朗讀,舒緩的音樂,低沉的語調,把學生帶入一種情境,奠定了整節課那種淡淡憂傷的基調,學生在這種基調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選用教學語言,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發,心靈的傾訴和思緒的流逝,語言都很美。因而在課堂上,我所使用的語言儘量與本文一致,與課堂的基調相符。如:是啊,從這些句子中我們也感觸到了時光流逝的蹤跡,歲月如梭,時光飛逝,時間在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飛快的閃過,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這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把握住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注意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

說一說學了課文後,你想到的關於時間的詩詞或格言。教學中緊扣重點,將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聯繫在一起。

不足之處:

1、教學中,沒能準確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由於學生是初次接觸散文這一體裁的文章,如能引導學生比較與記敘文,說明文的不同,會有助於學生更好理解課文。

2、關於作者朱自清的資料,不應出自教師之手,這樣便失去了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能力的大好機會。

3、設計中雖是以讀爲主線,以讀激情,以讀導練,但在教學中讀的還不夠,語言的感悟還不是很到位。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2

愛是無形的,它需要用心靈去感受;愛是永恆的,它使人終生難忘;愛是偉大的,它給人無窮的力量。本單元的主題是“溫暖的記憶”,把我們帶入愛的世界,感受到一段段故事中飽含的不同方面愛的經歷。

?永遠的歌聲》是以師生愛爲主題的文章。課文主要寫了童年時“我”和二牛、二蘭、石花爲生病的老師上山採藥的事,表達了“我們”對老師誠摯的熱愛之情,是學生熟悉的小學生活的人和事。本課我主要是抓住“感知課文——理解內容——悟真情”這三個主要環節,帶領學生理解感悟,並樹立起尊敬、熱愛老師的優秀品德。

教學中自認爲比較滿意的地方,我注重把學習的方法交給學生,讓學生利用文本知識提高語用的能力。

1.讓學生抓重點詞語,體會文中情和意。----是閱讀的常用方法。

2.“學生爲老師捉魚”中,學生捉魚的動作,把我們帶到了捉魚的情境中,感受學生對老師的'愛,同時告訴學生“準確用詞”有助於表情達意。

3.學生通過課文中“語言、動作、心理…….”描寫方法的尋找,體會,引導學生描寫方法的運用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4.總結學生爲老師“抓魚、採草藥”的事情,讓學生明白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品質方法的有效性。

5.本課結構特點“首尾呼應”,明白這樣用的好處,提醒學生習作中去運用。

儘管我作了充足的準備,但是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

1.學生讀的不夠多。

2.安排的小練筆,由於時間的問題課堂上沒有完成。

3.課堂中提出的問題難度較大,學生不明白提問的方向,造成教學的間斷性。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3

本次口語交際是讓學生講述留在心裏的印象深的人。教學安排體現了三個層次:先是讓學生回憶在相處的人中,誰給你的第一印象最深;再讓學生說說當時相見的情景和留給你的印象;最後可以說說後來發生的事,以及對他印象的變化。三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要放手讓學生談印象深刻的人。可教學中以讓學生圍繞“初次見面──相處過程──印象變化”這一主線展開回憶,在小組內暢所欲言,自由交流。教師巡迴指導,在學生交流中幫助開拓思路,使他們從不同角度講述經歷,表現人物的獨特一面;適時引導學生講具體、講清楚,並能注意表達方式,使其能引起聽衆的興趣。

本次習作有兩個角度,角度一,用一兩件事介紹自己的小夥伴,注意要寫出小夥伴的特點。角度二,發揮想象,將發生在“我”和好朋友間的一件事情的經過和結果寫清楚,寫具體。教學中爲學生開啓思路。首先確定寫誰(寫作對象),其次要思考表現他怎樣的特點,最後要考慮如何組織材料,怎樣選擇恰當的事例來突出人物特點。教師要把學生的思路打開,鼓勵學生在內容的選擇、順序的安排、語言的使用上,能與他人有點不同,有點新意。當然要求要適度。動筆之前讓學生互相說說,以開啓思路,活躍思維,然後再按要求習作。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4

教參中說到: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既有利於學生當前的學習,更有利於他們的持續發展,因此,教師應認真抓好本冊所安排的關於“不懂就問”和“勤於搜索資料”的習慣培養,不僅要通過專門的講解讓學生了解、掌握有關知識,而且還要讓他們在日常學習中得到落實,不斷實踐,最終形成習慣。

不過說實話,在之前的十個有關“培養良好學習習慣”方面的教學我也試着通過自己的講解讓學生了解,但到如今顯示的效果來看是並不理想,因爲這方面的內容學生往往會覺得你老師講得羅嗦了,他們的意思就好象是你老師不講我也知道,所以整個效果並不十分理想。就拿今天上課導入,我就是讓學生來說說五年來自己在以前學到的習慣中那些學習習慣是讓你受益匪淺的,舉例來說說,結果舉手回答問題的人是寥寥無幾。

我想有可能就是以前上這部分內容時過於傾向於灌輸式教學了,說教式的教學,以至學生反感,或無所謂,因而他們也沒有真正來學習那些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上述這些情況,我想今年教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改變一番,變以往的灌輸式爲學生自主式學習,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嚐到“不懂就問”,“勤於蒐集資料”的甜頭。新課標也這麼說的“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教師應轉變觀念”“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精心設計教學方案,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所以在佈置預習第一課時我就讓學生自己蒐集有關各少數民族以及祖國曆史成就等方面的資料,並且對於不理解的地方向老師和同學詢問。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就已經嚐到了“不懂就問”“勤於蒐集資料”的甜頭。我們要把這兩個學習習慣滲透到今後的學習中,並讓學生終生受益。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橋教學反思5

?我最好的老師》是六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的最後一篇閱讀課文。第五單元的5篇課文是以“科學精神”爲主題編排的。在前四篇課文學習的基礎上,同學們對科學精神和四篇課文的寫法已經有了必須的理解。作爲這篇獨立閱讀課文我主要就是繼續引導學生自主理解科學精神的含義,比較理解本篇課文的寫法。這是教學本篇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

教學完本篇課文後,我感受如下:

一、教學重點、難點處理基本落實。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如何引導學生理解懷特森先生的做法?首先我認爲關鍵在於學生閱讀。只有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才能理解課文資料。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進行了預習,課上透過默讀、分段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多讀課文。這樣在反覆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的資料就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

二、抓情感變化體會“最好”

我在這堂課上就抓住了“這算什麼老師——我最好的老師”這一情感衝突,設計了兩個主要的板塊:欲揚先抑感受“氣憤”和峯迴路轉深感“佩服”。這使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三維目標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學資料又是教學結構,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能夠融入情感這一磁場中的有知識,有潛力,有過程、有方法、當然更有態度和價值觀。

三、適當拓展延伸,培養科學精神。

本節課的拓展部分主要分爲兩步。首先學過課文在學生都對科學精神有必須瞭解的基礎上,回憶課內關於不迷信權威的事例。學生說出了諸如“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以及“兩小兒辯日”等,對課外的知之不多,於是我又給學生補充兩“嗅蘋果”和“蜜蜂不是翅膀震動發生”兩個實例,並讓之讀後交流體會,進一步明確了對待權威和書本的正確態度。

四、教學遺憾

1、朗讀方式過於單一。本課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我意圖是引導學生自讀、自主、自悟,努力想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主理解課文資料,所以整節課閱讀方式的選取我大多采用默讀,這樣課堂顯得有點“安靜”,對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這一學習目標不能有效達成,因爲無法測量。

2、在體會作者情感變化時,引導不夠深入,進而導致學生淺嘗輒止。課後反思,在作者“氣憤:算哪門子老師?”時,我完全能夠讓學生帶着感情多讀幾遍,或分主角、或個別讀,加強“氣憤”的情感體驗,進而與後文“最好”產生強烈衝突,真正到達欲揚先抑的作用。可我僅僅讓學生停留於理解便一改而過。

3、教學組織還是不夠嚴謹,教學語言也不精煉、激勵性還不足,等等。這的確都是我在今後教學中需要進一步努力和完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