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3W 次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

課文《秦兵馬俑》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輝煌的歷史。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抓住過渡句統領全文的結構和內容。

(2)學習作者運用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3)學習作者在觀察基礎上,展開了豐富的想象,表現事物特點的寫法。

針對本文篇幅較長,我認真研讀教材,充分利用高年級學生會預習的優勢,在教學設計上決定有一定取捨,直奔中心,突出文章重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採用直奔中心段落的教學方法。我抓住全文的中心句“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展開教學,迅速理清全文脈絡,以此爲主線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語言文字的生動與準確。

其次,在朗讀指導上做足功夫,確保有效的讀的時間,確保了有效地朗讀指導,讓學生的情感活動始終伴隨讀書的全過程,與文中的兵馬俑們進行了一番零距離,書聲朗朗的課堂顯得情趣濃濃。教學中,我還在點撥、過渡的語言上做好推敲,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習語言。

第三,採用比較法,突破重難點,促進讀寫訓練到位。比如課文的第二段,作者運用了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介紹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爲了讓學生明白說明方法在說明事物特點上的重要作用,我採用了改寫,讓學生在比較中自己悟出列數字帶來的事物特點的準確性,作比較帶來的事物特點的形象性具體性等作用。在對後文秦兵馬俑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尤其是個性鮮明的體會,我也是採用了作比較的.方法,去掉“像是在……”的部分,讓學生在暢談中明白了觀察中加入想象能使描寫對象更形象具體,內容更充實的好處。從而使接下來的仿寫也水到渠成。

第四、立足課堂延伸課外。人們常常說“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們應該樹立一種大語文關,把課內與課外聯繫起來。秦兵馬俑的出土震驚的世界,被稱爲“世界第八大奇蹟。”它是秦文化的縮影,有着不可估量的歷史價值。教學目標中說要憑藉具體的語言文字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想,僅僅憑藉書上的介紹肯定是不夠的。要想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就得對秦兵馬俑有更多的瞭解。因此我在課前引導學生收集了有關秦兵馬俑的資料。課上讓孩子們在介紹不同類型與個性的兵馬俑時,才能將收集的資料與書上內容有機結合。課後我設計的作業是

(1)根據自己的體會,試着爲秦兵馬俑題詞留言。

(2)準備以導遊身份,將課文編成導遊詞,結合自己收集到的圖片或音像資料,向周圍人介紹秦兵馬俑。這兩個題目的完成我相信可以培養學生的一種成就感。

總之,只有將語文的課程內容與課文內容有機的整合,我們的教學才能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回憶祖母十分喜愛荷葉,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裏種着一缸荷花,荷葉長大了,卻把荷葉剪下送給別人的孩子治瘡的事。課文讚美了祖母那種爲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祖母深深的懷念之情。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耐人尋味,因而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文本上,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體會祖母對荷花的喜愛之情,但當有人需要荷葉治病時,祖母毫不猶豫地奉獻出荷葉,感受祖母的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

本篇課文篇幅有點長,所以採取了分段形式的講解,便於學生能夠掌握重點,鍛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在教學中,發現有同學對一些比較簡單的字詞也存在着理解上的歧異,這說明在上課前的預習工作沒有做好,並且不懂得聯繫上下文去理解感知字意、詞意。在今後的教學中,應當讓學生做好預習工作,不僅要通讀課文,還應體會其蘊涵的意思,以便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總結課文時,學生能積極談自己的感受,都能深刻體會到:我們要關心、愛護身邊的每個人,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3

別忘了,和孩子握握手!

聽有經驗的老師上課,我們都能看到他們在課堂上給予孩子的關懷。特別是後進生。如一個微笑,一個信任的目光,一句鼓勵的話……孩子呢?他們充滿自信之餘,也會想到:老師是在乎我的。我要好好表現!

可我認爲除做到這些外,我們還應多和孩子握握手。讓他們在和老師握手的一瞬間,心中播撒自信的種子。

今天我上第18課《頤和園》時,讓全班孩子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並說說理由。當讓孩子們交流時,大部分都能比較順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可對於膽小而又想表現自我的孩子來說是比較困難的。這時他最需要的`是鼓勵。我說:“老師也很喜歡這部分,也有自己喜歡的理由,可都沒有找到知己,真遺憾!我的知己在哪?”話音剛落,一隻小手慢慢地舉起來。孩子說:“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我覺得那裏一年四季都有花開。我好像聞到了花香。”“我終於找到知己了。握個手吧!交個朋友!”我興奮地說。其他孩子情緒高漲,都有躍躍欲試的表現。接下來的時間這位“知己”比以往任何一節課都要專心。直到下課還跟在我身後,似乎還想說點什麼。我微笑地摸摸他的頭……

由此可見,我們不經意間的一個舉動,給予孩子的卻是無窮的力量!在孩子需要關懷、鼓舞時,別忘了和孩子握握手!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4

《快樂的足球賽》是一首反映小學生課餘生活的詩歌。它描述了放學後一羣小學生在草地上比賽足球的情景。

這個單元的單元提示要求抓住重點段給課文分段,理解課文。在教學這首詩歌時我就抓住課題中“快樂”這個重點詞,通過這個詞讓學生找一找最能反映快樂的一節詩句來讀一讀。學生讀完那節詩句以後,讓他們自己說一說爲什麼這節帶給你快樂,這樣的話,比教師講要來的好得多。還有一點,讀,首先是讓他們找到後讀一讀,可以說是初讀,第一位學生找到的那一節是全文中最能體現快樂的一節,這位學生第一次讀了以後,讓她自己說快樂在哪,也可以讓他們看看這個畫面,感受一下他們的快樂,既然那麼快樂,接着就讓她再帶着快樂的'心情讀讀,這樣學生比第一次要讀的好,這樣就層層深入,達到讀的目的了,學生也真正體會快樂了。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5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感受童話的奇妙想象以及感受人物的真善美。整堂課下來,學生們通過尋找打動自己的地方很快得出小人魚善良勇敢爲愛犧牲自己的人物形象,因此在後來新編結局的環節中都能通過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希望給小人魚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學生能夠感知並認同這樣的形象是這節課中比較好的一點。但在課文的結尾故事以悲劇的形式呈現,與學生們希望的美好結局出現矛盾。我抓住這一矛盾的產生,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安徒生安排悲劇的用意是爲了更加突出小人魚的人物形象,從而更好的把握語文要素中提到的感受人物的真善美。

本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能夠找到打動自己的地方以及說出打動自己的理由。四年級學生對故事已經有一定的概括能力,通過概括能夠更好的理解故事中人物的精神品質。在上課過程中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到打動自己的'地方,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在這一部分中,我通過課堂作業本的引導,鍛鍊學生的概括能力。但是在上課的過程中,學生一下子不能準確的概括出小人魚做的事情,而是直接說了打動自己的理由,所以在引導的過程中我還需要更明確。

一堂課下來,我清楚的感受到了學生眼中的童話人物的美好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都說不同的年齡段讀《海的女兒》都有不同的感悟,常讀常新,這一次在整個備課和上課的過程中,再一次深入《海的女兒》我也收穫頗豐。從學生和自己的視角都體悟到童話的神奇和力量。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6

《尊嚴》是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說理性文章。它講述了石油大王哈默在還沒有成爲富翁前的一個小故事,說明了他是一個有尊嚴的人,正是因爲他用自己的言行維護了尊嚴,並贏得了別人對他的尊重。

在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暴露了我對於教材挖掘不深,缺乏教學機智、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體現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以及缺乏學法指導等方面的問題。

由於對教材沒有深入地挖掘和領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反映出自己還是“背課”的痕跡過重,課堂隨機應變能力較差。整節課給人感覺總是“老師問,學生答”,沒有真正體現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比如,設計學生初讀課文這一教學環節時,我先提出了兩個問題:

一是誰讚美了哈默?是怎樣讚美他的?

二是爲什麼會讚美哈默?

對於第一個問題,由於學生在課前進行了預習,所以看到問題後便可以直接說出答案。但此時,由於我還不能靈活自如地駕馭課堂,還是安排學生自讀課文說出答案。

這樣,給人的感覺就是我在“背教案”。其實,遇到這種情況時,可讓學生直接回答,然後再自讀課文思考第二個問題。再如,本課的重點就是“尊嚴”的含意,但這一重點在我教學設計中並沒有很好地體現。

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反重強調哈默是有尊嚴的,但是教師並沒有抓住這個詞,讓學生真正體會“尊嚴”在課文中的含意。在參考其他教師的實錄以及自我反思後,我認爲應該在課文教學伊始先讓學生說一說字典上對於“尊嚴”一詞的解釋,以及自己對於“尊嚴”這個詞的最初理解。在學完課文後,再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一談自己對於“尊嚴”這個詞的新的理解。再指導學生理解傑克遜大叔對女兒說的話。讓學生正確理解,當時傑克遜大叔其實並沒有預見到哈默以後會成爲百萬富翁,而只是讚賞他的個性。

說明只有一個有尊嚴的人在今後的生活中才會取得成功。此時,可以順勢力導,問學生:一個有尊嚴的'人還應具備哪些品質?從而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除了尊嚴外還應具備其他好品質。最後昇華主題,讓學生對於那些同樣也渴望成功的人說一句話。從而深化學生對於課文主題的理解。

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學法指導。講讀課文的目的,是希望以講讀課文爲載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會學生分析課文的方法以及相關學習方法的指導。但在我的這節課上,卻是教師在“牽着學生走,教師問一句,學生答一句。”整節課給人感覺是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學生只是教師的一個陪襯而已。以分析哈默的語言爲例,我事先將書中哈默的語言依次做成了課件,在授課過程中逐步出示,並讓學生通過對比讀體會哈默的性格。

這樣做雖然實出了教學重點(通過分析哈默的語言體會他的性格),但是給人的感覺卻是句子分析與課文相分離,並且沒有更好地體現教師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我認爲以下做法很值得嘗試。那就是以“當……時,哈默……反映出哈默是怎樣的人?”這樣的形式,先帶着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找到哈默的第一處語言,並進行分析,指導朗讀。然後讓學生學會這種方法,再自己在課文中找到相應的語言,完成練習,教師在此過程中再加以指導。這樣既可以將課文分析與朗讀指導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又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

以上就是我上《尊嚴》一課的體會和總結,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能夠克服自己存在的缺點。

教科版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大自然的啓示》

《大自然的啓示》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語言通俗易懂,表達方式獨特,是由《“打掃”森林》《人類的老師》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的。

《“打掃”森林》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裏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砍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滅了。進一步明確大自然能給人類以警示和啓發,學習用聯繫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人類的老師》短小而又充滿趣味,通過生動的實例,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啓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研究大自然的特點和規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從中受到啓發,從而更好地指導人類的發明創造活動,更好地指導我們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大自然,爲人類服務。

閱讀教學就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閱讀方法,是教師教學生通過品讀各類文章作品來學習語文知識、發展智力、陶冶情操的教學活動,核心是教師教學生學會閱讀,達到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大自然的啓示》這一課時,我放手讓學生通過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讀等方式達到了讀準生字字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的目的。

接下來我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兩篇短文的大意,並啓發學生《“打掃”森林》可採用把各部分意思連起來的方法,《人類的老師》可直接引用原文(即最後一自然段)的方法來歸納;還要學生劃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在旁邊批註,寫出自己的感受。然後我又要學生以四人小組爲單位在小組交流,組內人員相互學習和評價,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

最後我要學生全班進行交流,對於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我適時地加以點撥,引導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受到啓發。如在交流“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繫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時,學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我指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結合食物鏈圖示來學習就容易多了,這樣學生對課文就有了更深的理解,更深入地體會到“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

在學完課文後,我還讓學生寫談談自己的感想,並課外蒐集閱讀有關人類從動植物身上受到啓發而有所發明的文章,或寫一段話介紹自己從某種動物、植物的身上受到的啓示,學生激情都很高。雖然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是我要學生都能背誦,由於學生很感興趣,因而大多數學生很快都背下來了。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7

艾青這首《下雪的早晨》是描寫在一個下雪的清晨,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孩夏日裏在林中無憂無慮地玩耍。從字裏行間無不感染着我們,讓我們想起了童年美好的時光,同時也能感受到作者對童年的眷戀,表達了自己對美好純真生活的熱切希冀。

根據詩歌教學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做法。

(一) 瞭解作者,瞭解背景,“走近艾青”的實踐活動

由於詩歌語言凝練,跳躍性較大,有學生不易讀懂讀透的地方。所以結合本課的重難點,課前我與學生進行了“走近艾青”的語文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了艾青在詩壇的重要貢獻以及這首詩的寫作年代和創作背景,爲更深入地理解詩歌作了鋪墊。

(二)營造氛圍,引生入境,注重情感薰陶而又不乏學生自主選擇

課上,我運用“範讀”,使學生藉助聽覺形象進入文章的意境,這不僅幫助他們準確把握詩歌感情基調,還使他們對詩歌的韻律美有了初步的感性的認識,使他們感到了學習詩歌是一種美的享受。並且引導選擇,讓學生思維個性飛揚。在閱讀教學中,我讓爲學生身臨其境自讀感悟。如: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個場景?找一找,讀一讀,說說你爲什麼喜歡?

(三)結合學生心理年齡特點,深入淺出地滲透對意象的解讀

意象和意境是詩歌創作或詩歌欣賞當中都是很重要的。我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徵,深入淺出地滲透了這兩個概念的教學。如在學習第2小節時,我注意啓發了學生想像詩句所描繪的畫面,並請學生反覆朗讀,讀中想象,揣摩作者的情感,使學生明白了詩人是通過對孩子的描述,來表達他自己的'情感。

(四)視聽並重,開拓思維,啓發學生的想像和聯想

在第1小節中,啓發學生想像飄雪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引生入境。讀第2小節時出示濃密的樹林圖片,讓學生感受那鬱郁蒼蒼、樹影斑駁的環境美,想像孩子在樹林中玩耍的情景,感受孩子的可愛、活潑、無憂無慮。讀第3小節時,通過圖畫引導,請他們想像這個孩子是誰?詩人爲什麼會在這個下雪的早晨想到他?我儘量激發學生大膽想像,力求他們通過豐富的想像去演繹詩人的情感,從而產生共鳴。

課程講完了,靜下來慢慢思考,思考課前的精心準備和課中學生的反應,思考學生在課上對文章的理解和針對這種情況我需要把握的方向,進一步思考文中的意境和學生理解需要把握的要點。我想,需要進一步完善之處:

1.一、二小節表面看語言明快,但自始自終都在表露着詩人憂鬱、壓抑,渴望從煩惱中解脫獲得無憂無慮的生活這種感情,學生並未完全體會出來。

2.由於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有的學生對課文的朗讀還是不夠到位!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8

《三月桃花水》一文,語言精美,琅琅上口,課文突出描寫了桃花水的清和美。在講授這課時,我着重加強學生的感悟,引導學生讀中感,讀中悟,讀中品,提高了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景象有時不是靠講而能講出來的,必須由學生進入情景,全身心地投入到字裏行間去,品出字的'內涵,真實感受到文字所蘊含的美,才能真正理解課文,用自己的真情和語言讀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在被課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描寫桃花水美的相關語句,先放手讓學生自獨自悟,在交流中提高對語句的理解把握,在互讀中去品文字的美,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去感受三月桃花水的水美,猶如將學生帶進了桃花水之中,油然激起了學生對桃花水的讚美之情,學生出於自己的激情,擁堵表達了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對桃花水的喜愛之情,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上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文理解不是靠講所能辦到的,必須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纔會在學生心中激起浪花,並久久不能平靜,產生感情,表達感情。地球上的水教學反思清澈的湖水教學反思大禹治水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9

《火燒雲》是一篇非常優美的寫景之作。作者以熱情酣暢的筆墨給我們勾畫了一幅多姿的火燒雲圖景。在教學這篇課文時主要從以下環節入手:

1.本文是略讀課文,文字淺顯易懂,以學生自學爲主,要求學生熟讀課文,達到流利朗讀全文的程度。

2.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清作者思路,瞭解課文的描寫順序,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如作者先寫了火燒雲上來後地面發生的.變化;接着寫了火燒雲的顏色變化;然後寫了火燒雲形狀的變化,最後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

3.引導學生邊讀文邊想象畫面,體會火燒雲顏色極多、形狀豐富、變化極快的特點。

以上教學方法的實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0

由於孩子基本上沒有去過大草原,所以在上課開始時,我便播放頤和園的風光的視頻,讓學生看到優美的畫面,聽到美妙的音樂,彷彿走進了頤和園。課程結束後,以歌曲結束,讓學生再次受到美的薰陶。

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學時,把課件和課本的配圖結合起來運用,效果很好。既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想象景美,又通過自由朗讀,小組交流概括,班內交流,體會出頤和園的美麗。然後讓學生感受文章的寫作順序和寫作方法,總分總,動靜結合,由點到面的`寫作方法,過渡句等等。總體來說,本課的教學效果還可以。

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充分。一些問題的提出,學生不能很好的回答,教師包辦的太多,厄殺了學生的思考。例如,今天讓學生們概括課文寫了哪些場景時,其實學生的回答也是對的,可是自己卻偏要把學生向預設的答案引導,總怕時間不夠,結果自己說出答案,這樣做是不對的。教師充分放手給學生,教師點撥語言、總結語言應該具有感染力,注重教師的示範朗讀。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1

《繁星》是巴金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同時引發起我們對於美好事物的嚮往。

1、教學效果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我在教這門課的時候完全把課還給了學生。我覺得這是這門課最成功的地方。

課前,我只是簡要介紹了作者巴金的生活和寫作背景,然後以美爲線索,讓學生自由閱讀文本,找到文章中最美麗的句子,並說出他們自己的理由。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當他們被文章中美麗的風景深深陶醉時,我及時,引導學生欣賞文本以外的詩歌,拓寬視野,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體驗星空的`美。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學生所學最終將應用於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學完課文,讓他們用文字描繪自己眼中或心中的星空,在課堂上練筆。當孩子們讀他們寫的小練習時,我讚美那些生動、有趣、美麗的語言。當老師把時間和自由還給學生時,你會發現孩子們心中有最美麗的世界。

這門課也有明顯的不足:由於課堂時間預設不足,小練筆時間不足,有的學生沒有完成,留下了一些遺憾。此外,文本閱讀不到位。

2、教學收穫

(1)多媒體的恰當運用,讓教學效果更好。上課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着,藉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簡介及作品等,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爲深刻的印象。

(2)引領學生品味語言,重視朗讀。本文的語言非常優美,所以,找到“美”、讀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課朗讀的主線:讓學生找出文中覺得優美的句子,試着讀出感情。同時揣摩語言並說一說:你找到的這句話美在何處?又是通過什麼來表達美的?這樣進行比較閱讀,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認識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體會到這些修辭手法很好地體現了作者的感情。以讀代講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學會積累,學會運用。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課文句式寫一段面對夜空產生的聯想和想象。當堂達到學以致用。

3、不足之處

《繁星》這篇課文的語言非常優美,多角度的寫景,是一篇非常好的範文,但是遺憾的是:我個人感覺沒有“用”好:

(1)這樣的課文應該讓學生充分地去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讓學生感受到散文語言的美,纔有感染力。可惜的是,我在課堂處理上有點過於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感染力不夠強,沒有更快更深入地帶領孩子走進文本。

4、改進措施

最應該改進的還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應該留足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比如,提問時,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不要急於給學生“要答案”,關注學生能力的鍛鍊、等待學生的成長。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2

《桂林山水》是本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它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整篇以總分總的寫作手法,向讀者介紹了桂林的山和灕江的水,讓人們身臨其境,感受桂林山水的秀美。本文開頭用了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統領全文,教學本篇課文,一是讓學生通過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二是讓學生通過品味詞句,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這篇課文整體結構工整,句式相似,很容易找出桂林山水的特點,這對於學生背誦課文來說,是有很大好處的。在感悟課文之前,我先範讀了一遍,關於課文中幾處啊的變音,我也重點強調。學生們對啊的如此變化之多感到驚歎,這也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而之後在學生們讀文的過程中,他們也非常準確的讀準了字音。

對於沒走出過自己家鄉的同學們來說,光從想象美景是有一定侷限性的。因此,在課前給同學們看一些桂林山水的風光圖片,有了直觀的感受,學生的感悟自然更深,更能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義了。

在教學中,讀是主要的,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首先是讓學生自由朗讀,對整篇有一個整體的'把握,通過讀爲學生展現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着師生對讀,學生品讀、評讀、誦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體會到,朗讀是理解內容的最好方法,是體會作者情感的最佳途徑,在今後的教學中,依然要讓學生充分地朗讀,從而培養學生的情感。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3

《尊嚴》講述了年輕落迫的哈默堅持用勞動換取食物,以自己的言行維護了自己的尊嚴,贏得了別人的尊重,最終也獲得了成功。對學生來說,“尊嚴”是一個較爲抽象的概念,如何引導學生了解“尊嚴”的含義,成爲本課教學中的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的解讀,在第二課時開始,我就借複習詞語而引入了“尊嚴”這個詞,讓學生先從字典中瞭解它的大概意思,之所以堅持讓學生先查字典,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學生可以對“尊嚴”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化的認識。

二、讓學生了解到理解一個詞語有不同的方法,而結合文章來理解會更加具體,更加深刻。爲了使整節課的學習目標更加明確,我設計了一個主問題,即:“文章從有哪些詞句最能夠體現尊嚴,請用橫線劃出,並談談你的感受。”根據這個主問題,學生先自主學習,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竊以爲,這個問題既能將整個教學過程串聯起來,也能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學生彙報時,老師根據學生彙報的內容靈活教學,而不拘泥於講解段落的順序。

在學生理解“尊嚴”含義的過程中,滲透寫作的方法的指導也是至關重要。故此在教學中我也引導學生從神態、動作和語言這幾方面來理解哈默的尊嚴,特別是對“仰”字的理解,幾乎所有同學都沒有注意這個動作的意義。

於是,我出示了兩張行乞人的圖片,讓他們進行比較,使他們發現哈默的不卑不亢。爲了拉進課文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能聯繫現實生活來理解課文,在教學的最後,我準備了一個小故事,並讓學生交流了關於“尊嚴”的名言。總的來看,這節課還是比較有條理,比較完整的。但是,在老師們的提醒下,我開始反思:是不是學生說到哪教師就講到哪,這個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對於不同的文章,或許應該有不同的解讀。對學生來說,理解“尊嚴”是有難度的,所以當他們根據個別段落來談感想時,老師總是要做過多的引導。

在整個教學中,我始終沒有把哈默的言行進行整合和比較,從而使學生對“尊嚴”的理解是來自片斷而非整體。其實哈默的“尊嚴”就是體現在他一次次的堅持,如果能將三次對話呈現出現,學生的理解可能會更到位,也會更節省教學的時間。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4

沒有情感的大力渲染,沒有任何氣氛的烘托,只是用心的去走進《小獅子愛爾莎》。在我們的課堂上,卻傳出了一陣陣的抽泣聲,這是我們在學習時情感的真實流露。“因爲愛,作者把小獅子愛爾莎放回大自然,雖然戀戀不捨,但卻有毅然決然,你最欣賞那一段?”我提問。隨着我的一聲詢問,好多同學不約而同的站起來讀第8自然段:愛爾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後分別的時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我摟住他的脖子吻着它,他好像也覺察到什麼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個勁兒地蹭我。之後,它戀戀不捨地向森林走去,一次又一次回過頭來看我,直到我們互相看不見了爲止。讀完,我發現有好幾個同學的眼睛紅了,目光中流露出憂傷無奈的神情。於是,我問其中的一位: “夏靜怡,你爲什麼喜歡這個自然段?” “嗚——”她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邊抽噎着邊說:“我……我捨不得讓小獅子愛爾莎離開。” “天啊!她竟然把自己當成主人公了!”我心想。隨後,我又發現,好幾個同學也爬在桌子上擦拭着眼淚,我又問:“陳磊,你呢?” “我,我好像看到了小獅子走一步一回頭,走一步一回頭戀戀不捨的樣子,它多有靈性,和人一樣懂感情。”她說。“我想小獅子愛爾莎離開後一定很傷心,很難過,也很孤獨,我很擔心它,實在不忍心。”另一名學生站起來說。是呀,孩子們說得對,這是孩子們從內心中的真實感受,從字裏行間感悟到的,感情真摯,品讀中體會到了“我”和愛爾莎之間那種難以割捨的感情。新課標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提出了:“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我想我這節

語文課做到了。我們需要真誠地喚起自身和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每一堂課上都能以情感作爲潤滑劑,給學生一種享受,讓學生的情感得到激發,與文本親密“接觸”,在品讀中享受由於學習而得到的滿足,從而優化我們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語文四年級教學反思15

課文4-9自然段介紹了秦兵馬俑類型衆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我先讓學生自讀描寫各種兵馬俑的句子,感受各種兵馬俑的特點,用詞語概括。然後組織交流,並把全班同學認可的詞語寫在黑板上相應的俑的下面。學生學習興趣高,思維活躍,寫了不少詞。

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確實,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以教師的感悟去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上缺少共鳴,只有少數學生能隨着教師的引導深入研讀文本,而大多數學生只是聽衆。

這一段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交流。看着同學的發言得到了肯定,而且能上黑板寫自己感悟到的詞,學生的積極性調動了起來,紛紛要求發言,而且爲了言之有理,學生細細地研讀了文中詞句,讀出了自己的理解與感悟。我覺得這樣的研讀是有效的,學生的閱讀理解與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同時在理解表達的過程中一些形容人物的詞得到了積累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