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適時放手成就的美麗》教學反思

《適時放手成就的美麗》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W 次

課堂教學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生命經歷,每次活動的目標雖是既定的,但實現它的過程卻是千變萬化的,而且充滿了各種變數,正是這不可預測的變數,使課堂教學活動充滿了迷人的魅力。“每次課堂教學活動都是向未知的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風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需遵守固定的路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適時放手成就的美麗》教學反思

我們期待課堂上精彩的生成,很多時候我們爲了精彩的生成而在課前煞費苦心精心設計,可有時……

案例:“巴斯德實驗”教學片段

課前教師預設,先讓學生學習巴斯德實驗,由此實驗得出科學探究的六環節。可沒想到,課一開始出示目標,就有同學站起來說,“科學探究的六環節,我早知道,不就是……”

還有的同學迫不及待的說了出來,有的同學甚至把巴斯德實驗對應的“提出的問題,作出的假設,得出的結論”也說了出來……看來,提前預習已起了作用,於是我拋棄了原來精心準備的教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重整教學流程。

於是,我說:“好,你們已有很好的學習習慣——提前預習,剛纔說的幾個環節都很正確,不錯,不錯,那還有不懂的環節嗎?”

“制定計劃有通用的方法嗎?”“交流的時候都要說出來嗎?”“那個曲頸瓶有什麼特殊的用途?”……

問題出來了,我安排小組分組討論,要求小組中只要有一人會全組都會,看哪一組學得又快又好……

這下課堂沸騰了,翻資料的,看圖的,討論的,教同桌的……

後來,課堂檢測的結果,比以前安預設案教授時高出十多分。

體會與反思:

記得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預見課堂上所有的細節,而在於根椐當時的具體,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學生不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個體,豐富而有活力。作爲教師,要充分認識和尊重學生的生命狀態,不因尷尬而回避,不爲追求精彩而一味迎合,而應立足現實,放眼全體,以心靈來感應心靈,以智慧來啓迪智慧。

在本案例中,學生學習熱情的高漲,是最精彩的。課前,我的精心設計是:由巴斯德實驗推出科學探究的六環節,並歸納應用。本打算按部就班,一步一步進行,最終水到渠成,走向高潮。可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快,學生勇敢的道出結論,打亂了我所有的計劃,怎麼辦?是按部就班,視而不見,還是就此“放手”,敞開接納,重新組合教程……

經過了短暫的思想鬥爭,我決定放手一搏:從學生的高基礎出發,尊重他們的生命狀態,乾脆放開,讓他們說,走出困境,並根據他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特點,重組教程,把原來的“探索規律,尋求結論”變爲“挖掘結論,解讀規律”,這種靈動的轉變,雖是教師戰戰兢兢,如履浮冰,但學生學習熱情的高漲卻成了最精彩的一筆,而最終成績的提高更在預設的精彩之外。這種靈動的轉變,不僅符合學生知識的形成,還生動的體現了“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成爲課堂的中心,真正、真實的參與到學習中去,體味學習的快樂和艱辛,創造出教師“適時放手”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