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二年級語文下冊《醜小鴨》教學反思七篇

二年級語文下冊《醜小鴨》教學反思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反思(一)

二年級語文下冊《醜小鴨》教學反思七篇

感知性活動是個體各種感官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視、聽、聞、觸動等感知外界事物特徵的活動,從中產生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和注意,觀察瞭解學習對象的特徵和聯繫,激發對感知到表象進行想象思考,從而既獲得認識的提高,又發展感知能力。

《醜小鴨》這篇課文講的是醜小鴨因“醜”而到處受人欺負,在經歷了種種挫折之後,終因由醜變美而獲得了新生的故事,在教學中,爲了教出祖國語音文字的美,爲了讓學生感受到一片濃厚美的氛圍,我重視學生的感知性活動,讓感知性活動發揮以下功能,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一、發揮感知激趣功能

直觀形象是反映在學生頭腦中的直觀印象,反映的對象是非符號性和象徵性物體,小學生們的思維特點是直觀性強,形象思維仍起重要作用。

在教學《醜小鴨》時,爲了一開始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利用幻燈和圖片突出了醜小鴨的“醜”,讓學生在感知中體會到了醜小鴨當時的艱難處境,幫助學生在內容上形成上位概念,並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力,爲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發揮感知質疑功能

低年級小學生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形象性,因此,感知環境儘量做到能多感官感知,包括視覺、聽覺、動覺等,其中視覺形象直觀性尤爲強烈,在教學中,老師通過簡筆畫把醜小鴨生活的環境都勾畫了出來:從家到森林、從蘆葦地再到冰面上,每到一處,都用不同的語言配合簡筆畫把醜小鴨的生活環境勾勒出來,並在創設情境中引起學生的合理想象,產生疑問。

如,在森林中時,老師渲染出了一片歡樂的氣氛:這兒可熱鬧了,聽,松鼠蹭蹭蹭地竄上樹梢;看,小鳥兒正站在枝頭唧唧喳喳地炫耀自己的歌喉呢,醜小鴨心裏很高興。在這歡樂氣氛中引導學生感受醜小鴨的心理活動。熱鬧中對比出醜小鴨的孤單受欺負,從而讓學生自己產生了爲什麼會出現這種境況的疑問,併產生對美對醜的正確評價。

三、發揮感知表象功能

感知自身最主要的功能是積累表象。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引導,以積累正確而有序的表象,有用且有意義的表象。

在教學中,老師主要抓住醜小鴨的醜及受人欺負,感到孤單這條主線來展開感知。通過幻燈、實物、學生表演動作、簡筆畫等手段引起學生對醜小鴨的同情,從而給學生以強烈的印象。

四、發揮感知想象功能

感知想象又叫感知欣賞,這是感知過程中的較高境界。在教學《醜小鴨》過程中,老師把音樂藝術形象與語言藝術形象結合起來,創設與學習內容相適應的音樂形象以渲染學習情境:當春天來臨時,在《春之聲圓舞曲》中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在音樂聲中讓學生閉上眼睛,耳邊想起老師的配樂朗誦:

“小草兒路上綠了,耳邊似乎聽到鳥兒的叫聲。春天,是年年歲歲又一次蓬蓬勃勃的開始。瞧。湖面上的冰融化了,透明清亮的湖面上映出朦朧的薄霧,映出潔白的雲朵,更映出了鮮豔的桃花。”

優美的音樂旋律,使學生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產生了情感的共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反思(二)

醜小鴨--它一生下來,因爲長得很導,人和動物都不喜歡它,寒冷的冬天,它在森林裏受盡了折磨,後來它靠自己的努力,終於飛了起來,它變成了一吳美麗的、在藍天上自由的、高高飛翔的白天鵝!醜小鴨,變天鵝,靠的正是自己的努力。

看了《醜小鴨》的故事,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做什麼事,不要怕自己笨,只要用心去學去做,就一定能成功。爸爸,媽媽,老師,請放手讓我去做每一件事吧!我自信一定會像醜小鴨一樣,靠自己的努力“飛起來的”。

比例說我們班的劉愛娣。她剛轉到我班的時,她的學習不怎麼樣,有時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她不能流利的回答,常受到老師的批評,三年級時老師把我倆調成同桌,我就天天和她在一起,學習、玩,我驚奇的發現劉愛娣在做每一件事都那麼專注,有一次我倆一起預習一篇課文,我飛快的寫,5就把這篇課文預習完了,我轉頭一看,劉愛娣纔剛剛把自然段的段意歸納出來,過了三四分鐘,我一看劉愛娣把這篇課文預習的滿滿的,什麼分段呀,中心呀--,什麼都不差,我正看着劉愛娣的書,周老師過來檢查預習了,把我的預習看完,便嘆了一口氣,看完劉愛娣的預習還誇獎劉愛娣,這時我覺得劉愛娣的學習進步了許多,現在到了五年級,劉愛娣的學習比我還好。

還有我班的範辰,他的學習在全班倒數第一,同學們見了他,常常譏諷他,羞的他擡不起頭來,可是自從上了四年級以後,他開始認真聽課,上課也不說話,做小動作了,每節課都能看到他舉手,聽到他回答問題的聲音,經過努力,他每次考試都在85分以上,語文、數學老師都很喜歡範辰。這兩個同學不是靠自己的努力“飛起來”了嗎?

我常常夢想着美好的將來,也許我長大了當個醫生,發明一種藥,病人吃了巴上會好。也許我長大是一名服裝設計師,發明一種衣服,人們穿着它會長出一對翅膀,像天使一樣自由自在的飛翔,也許我長大了一是名文具設計家,發明一種筆,筆上有燈,晚上寫字就更方便了,也許我長大了會到月球上造天堂--無論我將來要做什麼,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努力,我們的祖國會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裏高高的“飛起來”。

反思(三)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圖畫比較感興趣,生動活潑、形象新穎、色彩鮮豔的刺激物最容易成爲他們注意的對象。好動愛玩、富於想象、善於模仿、表現欲強是我班學生另一顯著特點。但他們雖然聰明活潑,卻缺乏認真細緻,讀起書來往往留於形式,沒有深入到課文內容表達的思想感情。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指導學生感情地朗讀,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以讀爲本,鼓勵評價。引導學生在讀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悟出感情,在讀中品詞析句,進行語言訓練。並且讓學生在評價中自悟自得,使學生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二)變“教教材”爲“用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靈活用“圖”,靈活用“文”,把圖作爲培養觀察能力和語言文字訓練的材料,把文作爲提高朗讀能力和品析詞句的一個範例。教學中,教師更爲關注的不是教材本身蘊含的知識目標,而是追求獲取知識的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獲得發展。

(三)激發想象,鼓勵創新。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理解的基礎上,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課文進行加工,變成課本劇來表演。在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反思(四)

《醜小鴨》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學生對這篇童話很感興趣,引發了他們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遠遠超出了我預想的範圍。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應對教學中的“變”。

一、教學設計因學生的提問而“變”。

在教學《醜小鴨》這課時,我是用課前看有關醜小鴨故事的方式激趣導入新課的。故事放到一半時,我對學生說:“我們要上課了,故事只能看到這了,你還想了解醜小鴨的哪些事?”在上課前我也曾設想過學生會提哪些問題,比如醜小鴨以後的命運會如何?後來大家喜歡醜小鴨了嗎?可學生提的問題和我原來設想的完全不同。他們有的說“想知道醜小鴨爲什麼這麼醜?”有的說“醜小鴨爲什麼會變成白天鵝呀?”有的說“醜小鴨會找到他的天鵝媽媽嗎?”還有的說“天鵝蛋爲什麼會跑到鴨媽媽那?”顯然,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就是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所在,如果不理會他們的問題,依舊按照老師設計的教學思路走,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會使提問環節形同虛設,肯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把學生的問題巧妙的融合到預定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請學生談談通過讀課文,都瞭解了醜小鴨的哪些事,讓學生以讀悟情。當學生說到知道醜小鴨長得很醜時,我就適時將問題推出,問:“醜小鴨爲什麼這麼醜哇?”學生說他的樣子醜,和別的鴨子不一樣,和鴨子比,他個又大,嘴又扁,羽毛還是灰色的。難怪哥哥姐姐欺負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還有的說,他根本不是隻鴨子,是隻小天鵝。這時我又順勢引出課前的問題“醜小鴨顯然不是隻鴨子,那天鵝蛋爲什麼會跑到鴨媽媽那裏?”這兩個問題都是學生提出的,所以他們特別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有的同學說,是天鵝媽媽粗心,把蛋下在了鴨窩裏;有的同學說,是鴨媽媽好心幫天鵝媽媽孵蛋;還有的同學說,是因爲天鵝媽媽要到南方去過冬,來不及照顧小天鵝了。我肯定了學生的說法,告訴他們,天鵝是一種候鳥,和大雁一樣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過冬,他們都是集體一起活動的,天鵝媽媽必須和隊伍一起走,不能掉隊,也許就這樣留下了這個天鵝蛋。這樣,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向學生潛移默化的滲透了個人要服從集體的意識。以學生爲主體,適時的改變教學思路,也增強了教師自身的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和應變能力,這個“變”,“變”得有價值

二、教學設計因新生成的教學資源而“變”。

由於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開闊,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資源。比如,當講到離家出走後的醜小鴨,仍然受欺負,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時,一個學生提出:“我認爲獵狗傻,他爲什麼無緣無故追趕醜小鴨呢?”這時一個學生說:“獵狗有他自己的生存領地,當別人闖進他的領地,他就會把那個動物趕出去!”這時我肯定了他的說法,並告訴學生動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則,羣體生活是他們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離開他生存的領域,離開他的夥伴,就會有生命危險。這樣學生不但瞭解了醜小鴨離家後生活的艱難,還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儘管這只是課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稍加點撥,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又何樂而不爲呢?

三、教學設計因教學效果而“變”。

在《醜小鴨》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個擴展的環節。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後,我用優美的語言引導學生回味全文:“醜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他離家出走想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沒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冷酷,他只好一個人悄悄的過日子。困境讓他變得越來越堅強,終於,他熬過來了,在丁香開花的季節,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這時我請學生推薦一名同學,配上《秋日的私語》的鋼琴曲,朗讀全文。然後,我提問學生:“你們現在一定有很多話要說吧!你想說給誰聽?醜小鴨?鴨媽媽?他的哥哥姐姐?養鴨的小姑娘?小鳥?獵狗?還是農夫?”可當配樂朗誦時,教學時間已經到了。我想,學生已經在聽配樂朗誦時,進入了課文的情景,如果在這一時刻就用優美的語言結束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也許會更好。所以,我臨時改變了原來的設計,用這樣一段話結尾:“醜小鴨經歷了夏天、秋天、冬天的磨難,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我想他的爸爸媽媽也一定會從南方飛回來與他團聚。幸福的新生活纔剛剛開始,讓我們爲他祝福吧!”結束語突出了人文關懷,爲醜小鴨的經歷設計了一個幸福的結局,又回答了學生課前的問題“醜小鴨會找到他的天鵝媽媽嗎?”,意境回味無窮,深深觸動了孩子小小的心靈,受到了美的教育,使他們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望。這個“變”,一舉數得,“變”得妙!

我想,應用教學機智,靈活的應對教學中的“變”,更有利於學生主動的學習,更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中求“變”,教中求“變”,將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

反思(五)

“千課萬人”活動,讓我們有機會親眼目睹小學語文界賈志敏、於永正、支玉恆、竇桂梅、武鳳霞、虞大明等外地名師的課堂教學。感謝漢陽區教育局、漢陽區教科中心、漢陽區西大街小學,爲我們提供了走近名師的機會。

兩天半的觀摩,我們收穫頗多,感觸也不少。很多老師還紛紛在博客上發表自己的感想。特別是竇桂梅老師的《醜小鴨》,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思考,引發了大家熱烈的討論:學生該讀什麼樣的《醜小鴨》?我們該怎樣引導學生讀《醜小鴨》?……

1、學生該讀什麼樣的《醜小鴨》?

三年級有篇課文叫《醜小鴨》,課文是根據葉君健的譯文改編而成的。短短的幾百個字,就讓三年級的學生認識了“醜小鴨”,瞭解了醜小鴨歷經磨難,最後終於變成白天鵝的坎坷歷程。教過這篇課文的老師們普遍反映:《醜小鴨》這篇課文不好教!當然,這種不好教的原因很多:因爲三年級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比較有限,因爲教師對文本解讀的深淺不好把握;因爲……不管怎麼說,在三年級的語文課上,學生讀幾百字的《醜小鴨》還是比較有難度的。總不能因爲葉君健先生的譯文怎麼怎麼好,就讓三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直接讀譯文吧?

但是,我們從來都希望引導學生讀整本的書,特別是高年級的學生。上學期十一月份的骨幹培訓活動中,育才小學的胡亞玲老師執教了《青銅葵花》讀書會,就是引導六年級的學生讀曹文軒這部著作。“千課萬人”活動中,竇桂梅老師執教的《醜小鴨》,也是引導六年級的學生讀安徒生的這部著作。六年級的學生當然可以直接讀譯文!但是,竇桂梅老師執教的《醜小鴨》,已不是我們一般意義上的閱讀教學,而像是語文活動課。

2、我們該怎樣引導學生讀《醜小鴨》?

《醜小鴨》是一篇美麗的童話。這篇童話,小學生該怎樣讀呢?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童話等文學作品的閱讀,不同學段都有具體的目標要求:第一學段(1~2年級):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第二學段(3~4年級):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第三學段(5~6年級):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事件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可以對小學生讀《醜小鴨》形成明確的目標:建立“醜小鴨”這一人物形象,關心醜小鴨的命運,同情醜小鴨的遭遇,爲醜小鴨最後變成白天鵝而欣喜。如果在《醜小鴨》的課堂上笑聲不斷,學生體驗到的會是什麼?

畢竟,我們是在讓小學生讀童話《醜小鴨》,而不是讀安徒生的《我的自傳》,更不是爲了研究安徒生。“醜小鴨”隱射的作者的命運,我們完全可以在中學甚至大學的文學欣賞課上去加深認識,切不可一一對應,破壞童話爲孩子們營造的情境。“苦難中追求夢想,高貴後常懷謙卑”這樣的條幅,不像是送給醜小鴨的,更像是送給安徒生的。仔細想想,這個條幅送給安徒生似乎也不妥當。

確實,現在的很多觀摩課,只能“觀”,不能“模”(即“模仿”:照着現成樣子做)。這樣的觀摩課,意義何在?面對這樣的觀摩課,我們又該如何取捨?因此,觀摩課的執教者既要考慮“觀”,又要考慮“模”;對於各級各類的觀摩課,我們要進行理性思考,要看門道,不只看熱鬧。

反思(六)

《醜小鴨》是教科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中一篇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被稱爲“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的自傳”。課文給人們啓示:生活是一個不斷追求美的過程。真、善、美是世界需要的氧氣,每個人都應該具備這樣的素養。

教學這篇課文時,筆者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出發,將自己化身爲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傾聽者、合作者,欣賞者,利用各種方式,激發學生興趣,爲學生創設民主平等、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運用多媒體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在樂學的情緒中,進行探究自主地學習,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有效地朗讀:讀,發現問題;讀,提出看法;讀,理解內容;讀,體驗情感。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同時,體驗童話中主人公的悲傷與快樂,正確認識自己與別人的優、缺點,懂得從小應該和善待人,不能以貌取人。人與人應該互相尊重,在生活中要有自己的目標,並充滿自信,不斷爲之努力。下面,我將教學《醜小鴨》一課時,如何根據新課標,引導學生自主、自悟、自信地學習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讓學生走進童話,我是“引導者”。

學習中,我將新課的切入點直接放在學生對醜小鴨“醜”的認識,讓學生深刻地瞭解因爲醜小鴨長得醜,他的生活變得很悲慘,運用電腦課件展示小鴨子孤苦伶仃地生活、被身邊的各種人欺負的片段。孩子的心是純真而善良的,課件的展示直觀、生動而且深刻,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和學生一同聲情並貌地反覆朗讀,再引導學生一起發現、體會、感悟,學生很快便走進童話宮殿,與主人公“醜小鴨”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然後,在與學生回到語言文字中,細細品讀,“可憐”、“悲傷”的情感迸發出來了,學生情感被調動,同時,對內容理解可謂水到渠成。在學習中,教師很自然地作爲一位引導者,在充分尊重學生,讓他們成爲學習的主體,與學生們一起走進了安徒生的童話。這樣的引導達到了開門見山的效果、創設了民主輕鬆的課堂氛圍,營造了恰到好處的語文學習情境,一舉三得!

二、讓學生體驗民主,我是“合作者”。

學習過程中,我真正把自己與學生融合在一起,化身爲學生學習的好夥伴、合作者,與學生平等地交流、探討、學習,注意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說完整、通順的每句話的同時鼓勵學生拓展思維,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表示相同的意思。

只有教者在課堂上真正地讓學生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小主人時,學生這個時候迸發的思維火花是鮮活的、跳躍的、積極而且新穎的。比如,有的學生就大膽地說出課文中“羨慕、驚奇、悄悄地”等一些詞語的自己不同的理解,有的學生還靈機一動,主動聯繫自己生活的實際來理解一些詞語和句子,比如,一個小女孩就發表了自己對“羨慕”一詞的準確而生動地理解:老師今天穿的衣服很漂亮,我很喜歡,真希望自己也能有一件一樣的漂亮的新衣服,這就是“羨慕”。瞧,多可愛,多機靈的孩子!課堂中有的學生還嚴肅而認真地對那些譏笑、欺負醜小鴨的人物提出批評與自己善意的勸告,情不自禁地爲善良的農夫伸出熱情的雙手幫助小鴨子而拍手叫好。這個時候,學生通過自己的朗讀、思考、學習體會到了課文中的真實情感,教師再因勢利導進行朗讀訓練,這樣,課堂中每一次的朗讀,學生都能自然的將自己很真實的情感體驗投入,如此聲情並茂地朗讀,不再是教者一味的機械地抑揚頓挫說教、標點符號地處理。從學生朗讀時而異常認真、時而非常氣憤、時而又爲醜小鴨變成了美天鵝的苦盡甘來發自內心高興而神采飛揚,都可以感受到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學習中,在人文情感體驗中獲得的愉悅和欣喜,獲得的成功與自信。

教學中學生與我一起自主參與到學習中,在語言文字中不斷感悟,發現問題,解決疑惑,學生得到自己最想理解、解決的問題,明白一個爲人之道,教師真正爲自己的學生的成功而產生愉悅,我想,這纔是早在唐朝時代,文人韓愈所說的語文教育最崇高的解惑、傳道目標吧。

三、讓學生暢所欲言,我是“傾聽者”。

孩子的想法是多彩的,孩子的語言是豐富的,閱讀教學中創新思維的培養,不能脫離創造性語言訓練;要在創造性語言訓練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課堂上,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讓他們想、問、說、談、讀、議,利用課文中文字空白:農夫遇到醜小鴨以後的故事,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暢所欲言,創新教育與人文素養教育在這個環節充分體現:

有的學生說,農夫對醜小鴨說,你再不用受凍了,我帶你回家,當我的小寵物吧!

有的學生說,農夫會鼓勵醜小鴨:你要自信,先苦後甜,以後你一定會變成一隻美麗的天鵝。

有的學生說,農夫讓醜小鴨好好修養,在農夫的精心照顧下,醜小鴨再也不孤單了……

還有的學生說,醜小鴨很調皮,可是農夫都原諒了它……

多麼美妙的思維火花,整個學習過程不單學生體會着學習的成功、樂趣,我也感受到了一份意外的欣喜。

法國思想家狄鎮羅普就說過:“想象,這是一種特質,沒有了它,一個人既不能成爲詩人,也不能成爲哲學家、有機智的人、有理性的生物,也就不成其爲人。”這句話看來似乎過分,但確實是真理。如果學生的想象力差表現在閱讀中,往往對課文的情景理解不具體。表現在說話、作文中就不會具體生動。想象力豐富的學生,會浮想聯翩,思維活躍,創造力強,學習生動活潑。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想象同時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暢所欲言,發展學生個性,給學生愉悅。

四、讓學生擁有成功,我是“欣賞者”。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渴望得到肯定,小學生更是如此,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給自己一個欣賞者的身份,讓自己像一個美學家似的,在與學生自主合作、研究質疑、解惑體驗的過程中,把主動權放心地交給學生,同時,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然後我注意發現、抓住每一個學生值得肯定的地方,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我對他們的關注,讓學生體驗到自己在學習中得到的進步,自己在學習語文中獲得的一點成功,學生在這樣一個洋溢着愉悅,擁有着成功體驗的課堂上,個性與創新得到發展,知識與技能也掌握了,對於學習語文有了更大的興趣與自信。

作爲一個語文教育工作者兩肩挑起的責任任重而道遠,教師應該不斷提高內在語文素養,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在三尺講臺上,如學生的一位好朋友欣賞他們,瞭解他們在語文這片浩瀚大海中最想拾到的是貝殼、海螺或是浪花?然後引導他們在這個努力的過程中學習與人合作,獨立思考,一起齊心協力,最終體會成功的愉悅,變成一個懂得自悟、學會自主、充滿自信的學習小主人,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上的美天鵝”!

反思(七)

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我很重視學生自讀感悟能力的培養。因爲,從某種意義上講,朗讀比講解更重要。以《醜小鴨》爲例,我是這樣指導朗讀的——

師:讀課文有一個很高的境界,讀着讀着,就把課文內容讀到了臉上,你們行不行?(行)那就試試吧!老師就看你們的臉了。

(生自由投入地朗讀課文後,老師採訪學生。)

師(採訪生1):老師發現你剛纔讀着讀着,臉上的表情難過了,這是爲什麼?生1:當我讀到哥哥姐姐欺侮他時,心裏很傷心。師:你讀得真棒!把這句話再讀給大家聽聽!

師(採訪生2):老師剛纔發現你讀書時,臉上露出了笑容,爲什麼?生2:當我讀到醜小鴨變成美麗的白天鵝時,心裏很高興,就情不自禁地露出了笑容。師:你真會感悟,還幸福着別人的幸福。請你讀給大家聽!

師:還有哪些同學,在讀到哪裏的時候,就情不自禁地怎麼了,請自由發言。

在這個教例中,我指導學生朗讀時,把每位學生的感受與體驗放在首位,摒棄了“如何朗讀”的講解指導。學生朗讀時,結合自己的體會與生活體驗,把課文內容與“生活感悟”融爲一體,朗讀得有聲有色。而我對學生的採訪,既是在指導學生賞析理解,也是學生自己在評析鑑賞課文,而這千言萬語都沒有化成抽象的語言,一切的朗讀指導盡在不言中,這無疑是朗讀指導所追求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