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我不能失信》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我不能失信》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我不能失信》一課講述了一個宋慶齡小時候的故事,通過宋慶齡爲了遵守教好朋友小珍疊花籃的約會而放棄了去伯伯家看可愛的鴿子一事,表現宋慶齡的誠實守信品格。接下來小編整理了《我不能失信》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閱讀。

《我不能失信》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1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我有兩點思考:

一是關於教學過程中角色定位的思考。在本次課堂上,我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同時,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對課堂上的“另類”聲音不粗暴對待,通過反覆品讀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互動的合作、交流,既使持反對意見的學生明晰道理,又給了全體學生一個展示與鍛鍊的機會,效果較好。

二是思想品德教育應該與語文學科有機滲透在一起。課堂中所傳授的不應僅僅是學文識字,而應該將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學生能從思想上受到薰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獲得啓示。

另外,還有一點,我發現在備課過程中,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考慮得過於簡單,對教材的鑽研還比較膚淺,完全是憑着課堂機智來應付突發情況。今後備課要更紮實地鑽研教材,蹲下身子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備課,這樣就會設計出更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案,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2

閱讀的針對性不強,課文讓學生反覆讀。但是學生雖然在讀,可我感覺他們只是在配合我,他們沒有讀出人物對話的語氣情感來。我現在想想,其實每一篇課文每一次讀的要求應該是不一樣的。

略讀教學一直是我們課堂教學中的盲區。不知道和精讀課文的教學有何區別。通過教學和查找資料,覺得略讀教學可以這樣來教。

因此,教這課時,我這樣設計:

一讀:

統攬全篇,整體感知。弄清楚課文主要寫的一件什麼事?學會用自己的話概括主要內容。

二讀:

抓詞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讓學生去學,當然老師可以出一個題目,讓學生圍繞這個題目去圈點。去劃出有關語句,或者有關句子寫出體會。一定要動手動筆動腦給足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思考去感悟。

三讀:

入情入境,邊讀邊體會。邊交流各自的觀點感想。老師做聽衆,先不作評價,只作比較。讓學生去評價正確與否。從文中找出依據和理由。

四讀:

全面欣賞體會。感受人物的可貴品質。明白寫一個人可以通過一個人的語言、動作、表情來表達來描寫。

通過教學,我覺得略讀課文不能像精讀課文那樣精耕細作,不分輕重主次的教學就失去了編者設計略讀課文的意圖。但也絕對不能只是泛泛而談,不求甚解,簡單馬虎走過場。要注意閱讀方法的訓練,閱讀技能的指導。學習形式可以編排課本劇。當導遊解說,辯論會,填寫表格,閱讀推薦等。

  《我不能失信》教學反思3

一、略讀課文中課後資料袋和閱讀提示的運用,但沒有做到充分的運用

在本課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思考“我”指的是誰,已經預習過的學生很容易會說出是宋慶齡。我接着問學生了解宋慶齡這個人物嗎?然後出示課後資料袋讓學生認識認識她。學生讀完後,我匆匆總結引出下文。

其實,在這個環節,學生對宋慶齡只有一個初淺的認識,在學生自己讀完資料袋之後,讓學生談一談自己現在所瞭解到的,這便形成了一個二次印象。可以做到加深了所有學生對宋慶齡的印象,也便充分運用了資料袋。

二、三年級剛剛接觸略讀課文,應在各方面突出介紹

在初讀課問的環節,學生讀完課文之後,我對學生說“同學們都知道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這同時,可以板書略讀課文的標記*,加深學生的認識。讓學生形成以後看到這個標記就知道這是略讀課文,真正瞭解略讀課文各個方面的特徵。

三、運用人物聯繫說故事的內容時,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在說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情的環節時,我先讓學生瀏覽課文,仔細思考。學生第一次按自己的思路說完之後,我再教給學生一種概括課文內容的方法:抓住課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他們之間的關係來說一說。這裏,說完方法之後,可以先讓學生再進行思考,再說給自己的同桌聽聽,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四、品讀守信環節

引導學生站在慶齡、爸爸和媽媽的角度體會人物當時心情,並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我起初的步驟是:品讀守信的句子——品讀宋慶齡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品讀媽媽的感慨。

修改後的步驟是:品讀守信的句子——品讀宋慶齡很想去伯伯家的句子——再一次品讀守信句子——品讀媽媽的感慨。先品讀守信,再品讀想去的句子,然後再一次回過頭來體會慶齡這麼想去的心情下,卻有那樣的行動,即再一次品讀體現她守信的話語與動作,效果更佳。學生能夠深入體會到她在多麼想去的親光下最終卻因爲和別人約好了沒去,這種品質是多麼的可貴。

五、品讀媽媽的感慨,宋慶齡的最後的反映

首先讓學生體會媽媽當時的心情,並且在這過程中指導同學們朗讀。再抓住媽媽望着她笑了笑,媽媽爲什麼要笑呢?學生會暢所欲言,因爲媽媽也被宋慶齡的這種守信的品質打動了,媽媽爲自己的女兒感到驕傲,感到欣慰。

最後,慶齡聽了媽媽的話,甜甜地笑了。慶齡爲什麼又甜甜地笑了呢?讓學生體會到雖然當時慶齡沒去盼望已久的伯伯家,但是她還是覺得很開心,因爲她信守了自己的諾言。

六、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呢?

在這個環節,我讓學生談談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學生一說:告訴我們宋慶齡很守信。學生二說:告訴我們要向宋慶齡學習守信。其實大家說的都是一個意思。這個環節不需要叫這麼多同學來回答。或者直接去掉這個問題,因爲這個問題答案和明顯,而且在之前的環節都有說到過。

七、學生談談發生在自己或者朋友身上的關於守信的故事

學生在暢談的時候,很明顯有點死板、有點刻意,更有點遍故事的味道。所以這個環節可以讓學生下課之後再說給同學聽一聽。

八、課堂紀律還是一個問題

三年級的孩子還需要老師在教學中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這比干巴巴地說哪個學生不認真、紀律不好,效果會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