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語文課文《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

語文課文《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3W 次

《胖乎乎的小手》寫的是家人都很喜歡蘭蘭畫的一幅畫。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語文課文《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喜歡的過來一起分享吧。

語文課文《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

  語文課文《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1

一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一個良好的導語更是一節課成功的關鍵。

“我只是畫了自己的小手啊!我有那麼多畫,您爲什麼只貼這張呢?”這是一年級語文下冊《胖乎乎的小手》一課中小主人公蘭蘭說的一句話,也是我在教學這一課時導入中的環節。

首先,我以談話的形式和孩子們說:“有一個跟你們差不多大的孩子名字叫蘭蘭,她很喜歡畫畫,有一天她的爸爸把她的一張作品貼到了牆上,上面只畫了一雙小手。可是大家都很喜歡這張畫?想知道爲什麼嗎?”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個問題立刻讓孩子們來了興趣,唧唧咋咋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說因爲這張畫的顏色最美,有的說因爲這畫上的小手很可愛,有的甚至說這是一隻胖乎乎的小手……此時我沒有評價他們的答案。而是以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形式,將孩子們引到課文中來:“這雙胖乎乎的小手爲爸爸拿過拖鞋,爲媽媽洗過手絹,爲奶奶撓過癢癢!”

朗讀剛一結束,我看到了一片積極地小手着急地舉着。我請小朋友先把自己的想法跟自己的夥伴交流一下,力求讓每個孩子都有表達的機會,然後指名說出他們的答案,大部分孩子都說到了“因爲這雙小手爲大家做過好事”。此時我又提出一個問題“爲什麼做過好事的小手,大家就都喜歡呢?”好多同學一時被難住了,這個時候我請孩子們自己讀課文,從課文裏找答案。帶着疑問和想要解決疑問的心理,孩子們讀得非常認真了,讀着讀着,好多同學漸漸領悟到課文中的情感教育,原來做一個關心體貼家人的孩子才最讓人喜歡!

這時我又提問:“小朋友們也都有一雙靈巧的小手,你以前都用它來做過什麼事情?”好多同學的答案是:看書、寫字、吃飯、畫畫……“學習了今天這篇課文之後,今後你想用自己的小手來做什麼?”回答這個問題的同學更多了,有的說幫奶奶捶捶背,有的說爲值班回來的爸爸倒杯茶,有的說照顧生病的媽媽……還有的孩子說扶起摔跤的小朋友……從各種各樣的答案中我彷彿看到了一道無形的光芒,那不正是孩子們關心他人的優良品質嗎?那不正是孩子們心中綻放出來的愛的光芒嗎?

一節普通的語文課在無形中增加了亮點,孩子們不僅學到了新的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在課堂中又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黃香溫席”、“臥冰求鯉”這拳拳的孝子之心感動了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每一個地方都盛開着美麗的花朵。語文課堂不只是教授孩子知識,還是塑造孩子人格的地方,讓語文課堂成爲祖國花朵嫣然開放的殿堂吧!

  語文課文《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2

《胖乎乎的小手》寫的是蘭蘭畫了一張畫,畫的是自己的一雙小手,全家人看了都喜歡。蘭蘭不明白爲什麼,爸爸、媽媽、奶奶道出其中的原委:這雙小手幫大家做了許多好事。課文內容既簡單又形象,不難理解,關鍵是要讓孩子們在學習中體會並感受蘭蘭勤勞、孝敬長輩的品德。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許多教育專家強調朗讀,我也感到朗讀對於理解課文內容極其重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着重指導孩子們讀。先自讀課文了解大意,再範讀課文感受語氣的不同、體會一家人之間的真情 。最難忘的是分角色朗讀,孩子們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有的爭着當奶奶,有的搶着當爸爸、媽媽,就連旁白也有多人躍躍欲試。讀“奶奶”的同學拖長聲音慢條斯理,當“爸爸”的則提高嗓門粗聲粗氣,讀“媽媽”時他們就模仿自己的媽媽和藹可親的樣子。朗讀渲染了課堂氛圍,使孩子們不由自主地進入情境,在讀中獲得思想啓迪和美的享受。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的讀課文,纔能有所感悟,同時培養語感。

臺*有個著名的作家在北京居住了多年,目睹了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當大家請她提建議時,她說中國硬件沒問題,人們的思想也應更有內涵,應與時俱進,應有創造性。受到她的啓發,我想,基礎教育應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有個孩子提議:咱們也畫一畫自己的小手吧?我欣然應允。之後,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爲他人做了哪些力所能及的事,他們的說法大同小異。於是我結合課後問題提出:自己的小手有沒有不足呢?長大以後,會幫家人做哪些事情呢?孩子們紛紛列舉:“爸爸回家我沒給他開門”、“自己的襪子還得讓媽媽洗”、“經常讓奶奶幫着拿書包”……現在我也能像蘭蘭一樣關心爸爸媽媽,將來我會比蘭蘭更強!”“送高樓給爺爺”、“將來讓爸爸媽媽幸福”……感恩父母、孝敬長輩的觀念油然而生。

在交流中,我還有個很深的感受,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思考;給孩子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交流;給孩子足夠的機會讓他們去展示。孩子們腦子裏的想法多得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我們應該在快樂的氛圍中與他們一起成長!

  語文課文《胖乎乎的小手》教學反思3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實踐說的簡單一點就是讓學生動腦、動口、動眼、動手,主動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主動接受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薰陶,,達到啓迪思想,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

教學這一課時,我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孩子有的大聲讀,有的輕聲讀,有的邊讀邊用鉛筆在划着什麼,還有的讀完後就與同桌交流着什麼。對於這些方式,我都表示許可。在我看來,學生的思維方式不同,讀書的方式更是不同,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能調動學生讀的積極性,充分感知課文,並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在全班同學面前讀,學生無拘無束地展示讀的個性,體驗着語文實踐帶來的快樂。

其次,低年級閱讀教學不僅僅是指導學生會讀課文,讀懂課文,更重要的是要喚醒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教學開始,我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個輕鬆愉快、自主學習的空間。用你想知道嗎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又爲學習課文作了鋪墊。然後範讀,讓學生提意見,這不僅爲學生讀課文作了示範,而且培養了學生認真傾聽、積極評價的能力。

在課堂中,我還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讓課文中的情感化爲學生自己的情感,真正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首先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請學生按照課文中的句子說一句話:同學們都有一雙靈巧的手,老師很喜歡,請仿照課文中的句子說一句話。出示:老師喜歡我的手是因爲_____。以檢查學生是否讀懂了課文,同時有助於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積極思維能力。其次,藉助多媒體直觀演示,給學生創造一種校內與校外生活聯繫的氛圍,尤其是把教材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表演直觀聯繫起來,給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平臺,使語文實踐真正落實到實處。

我的設計遵循了兒童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使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一方面在學生頭腦中建立起蘭蘭是個勤勞的孩子的形象,另一方面拓展了課內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的過程中增強了語文實踐能力、也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