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精選11篇)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精選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精選11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精選11篇)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1

我在教學《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時,課前首先設計了一個說話訓練:談談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麼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後在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並提出思考題:誰玩出了名堂?玩什麼呢?怎麼玩的呢?玩出了什麼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集體討論解答,這樣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爲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是以“玩”字貫穿全文,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所以這篇課文在教學中要緊扣“觀察”這一主題,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啓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細心觀察,有所發現。我遵循這一特點在教學時,先讓孩子們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遊戲中的體會,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在第二課時教學時,由於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能夠理解課文內容,並能講述這個故事了,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放在交流感悟和小練筆上。學生相互交流了受到的啓發和感受後,又進行了二十分鐘的小練筆:“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吧。”還未下課就已有學生寫完了,我讓這些學生站起來讀自己的作品,學生興趣很高,從孩子們的字裏行間中感受到了他們的快樂和收穫,下課時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寫完了。看來,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們就樂學易寫。

不足點:在課前同學們都能說出自己玩得如何精彩,可在第二課時小練筆時很大一部分同學記的是“流水賬”,學生說的精彩寫的平鋪直敘。怎樣扭轉這種局面呢?我有些困惑,但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會不懈努力,一直探索。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2

在教學《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在讀中感悟,力求讓學生讀透、讀精,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

在導入課文時,我這樣引導學生:“同學們,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同學們平常愛玩什麼?爸爸媽媽是怎麼對待的?和大家交流一下好嗎?”學生說的津津有味。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麼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這樣的開頭主要是讓學生明白玩的含義,同時還能引導學生,我們不能只爲了玩而玩,要會玩,還要把有意義的玩堅持下去。接下來,我讓學生通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誰玩出了名堂?玩什麼呢?怎麼玩的呢?玩出了什麼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說是做出顯微鏡,發現微生物。

閱讀是讀者個性化的行爲,閱讀的過程是富有創造性的過程。閱讀教學是爲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在本課的教學中,在理解課文時,我採用默讀、指名讀、賽讀、有感情的讀等方法,培養學生閱讀理解的能力。

不過,我這堂課的不足是,沒有把文中加“”的地方着重理解,我以爲不難,學生都能知道特指的意義,但是,學生在做練習題時還有個別學生出錯。看來這也是需要特別強調的,課堂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達成教學目標的過程。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3

第一課時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能讀準字音,讀通課文。初步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教第一課時,我也似乎形成了思維定勢,首先讓學生自學生字詞,自讀讀通課文。然後同桌互相當小老師檢查學生生字詞和課文的學習和掌握情況,最後我來抽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剛開始,學生積極性非常高,一個個都讀的認真,小老師也非常負責,爭着指出同桌讀音不夠標準、不夠到位的地方,簡直比我這個老師還要嚴格。可隨着這樣的小老師活動的長期開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下降了。看來,當小老師已經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了,我決定換一種方式試試。

在學習《玩出了名堂》一課時,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方式,首先提出了今天我們要開展一個闖關的活動:字音關詞語關朗讀關,聽到這個新鮮的活動,學生們爲之精神一振,隨即我講清了活動的要求,這個闖關活動主要還是採用同桌互助的形式,以字音關爲例,凡是能讀準字音的孩子算闖關成功,可以由同桌給她畫上一顆小星星,如果有的孩子一次不能闖關成功,可以在同桌的幫助下多練習,再次讀,能讀準的,也算闖關成功。任務佈置下去,孩子們的積極性都非常高。看他們讀的搖頭晃腦的樣子,我感到一種欣慰,好久沒有看到如此積極活躍的課堂了。看來,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容易對新鮮的事物感興趣,只有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這樣的課堂纔是有生命力的課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需要多鑽研,要想方設法的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4

“名堂”在課文中的意思是發明與創造。因此,在教學中,我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繫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樣玩的,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爲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玩耍與發明創造是有聯繫的。其次,引導學生從故事中受到的啓發是教學的重點之一。引發質疑、以疑導學是一種較好的教學方法。它不僅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有效促進學生的主動探究和發現,從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學習內容,進而推動學生的閱讀思辨與探究。

1、《玩出了名堂》一文的教學要貫穿一個“玩”字。初讀課文,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一開課就可以以“玩”爲線索,針對課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2、朗讀是學生心靈與課文之間的對話。引導學生感受感悟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所在。在朗讀時要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思考討論,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個性表達。讓學生在讀讀議議中增強感悟,豐富體驗,得到情感的薰陶,思想的昇華。

3、在學生通過學文受到感染和啓迪之後,要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一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要鼓勵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但要注意這是小練筆,不能拔高要求。

4、整個教學過程要注意指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突出一個“實”字;調動師生生生之間情感互動心靈交流,突出一個“活”字;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頻頻閃現思維的火花,突出一個“新”字;力求“以情勵學啓迪創造注重內化求精求活”。

本課教學中,我在傾聽學生回答問題方面做得不是很好。表現在,好幾次學生沒有讀完或者回答完問題,我就迫不及待地接話了。還有當學生出現口誤或者不規範的表述時,我也沒有在第一時間發現並予以糾正,這樣容易讓錯誤在學生腦中紮根,是值得引起重視的行爲。這些都是我在教學中需注意的地方,不過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爭取使學生學有所得,促使教學有效化。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5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寫的是列文虎克玩文稿大鏡玩出名堂的事情。

在教學中,我從“玩”字入手,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瞭解本課中的“名堂”是指列文虎克的新發明、新發現。因此,我設計了這樣的學習討論題:列文虎克每次是怎麼玩的?他都玩出了哪些名堂?設定了學習任務後,我讓學生多形式、多次數地閱讀文章,讓學生儘可能地報取更多信息。然後,在回去答問題時,我通過提示讓學生抓住以下要點:他有哪些新的想法?哪些新的玩法?又有哪些新的發現?最後進行角色轉換,假如你是列文虎克,這樣改變一下玩法,就發現了一個新的世界,你的心表會是怎樣的?心裏會怎麼想呢?這樣,學生通過閱讀,很容易就能解決學習討論題,完成學習任務。於是我趁熱打鐵,問:“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學生暢所欲言,有的說:“玩也不是件壞事。”有的說:“玩就玩些有意思遊戲,打人、瘋鬧玩不出名堂。”有的說:“要想玩出名堂就要善於觀察,勤於動腦。”課堂在愉快中結果。

課後我想:這節課之所以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而且學生參與熱情高,主要是預習討論題設計合理,且結合了年部語文研究主題,讓學生充分想象,使學生入境學習,加之課堂上閱讀充分,課前預習到位,因此課堂收到了好的學習效果。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6

由於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能夠將課文內容理解,並能講述這個故事了,所以本節課的時間就放在學生彙報自已受啓發的部分,互相交流感受後,重點放在了小練筆上,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和收穫吧。由於講課時交流的時間較長一些只剩餘十分多鐘時間來寫小練筆,而我又急於求成,不想把課堂上的內容推到課下就一個勁地催學生要快,並時刻提醒學生還剩幾分鐘就要交流了,而我越是急燥學生卻越寫得慢,下課時沒來得及交流我就要收寫完的同學的作品,學生們匆匆收尾,我看到許多學生都沒來得及細細思考,顯然課堂上的十來分鐘時間浪費了。第二節課進行教學時我吸取了教訓,交讀課文及單個交流感受的時間放短,節餘二十分鐘時間給學生作爲練筆,並和學生談話使學生先確定了內容,下筆前我一面告訴學生不要慌又叮囑學生注意節約時間,這次明顯學生寫得質量高出了許多,未下課前已有學生寫完了,我讓這些學生站起來讀自已的作品,學生讀得興趣很高,下課時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寫完了,而也有七八個學生讀了自已寫的。看來課堂上自已首先不能急燥先亂了陣。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7

《玩出了名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玩鏡片玩出了名堂,發明了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啓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並不是很簡單。所以,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麼?他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用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後,我讓學生多形式、多次數地閱讀文章,讓學生儘可能地獲取更多信息,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課後拓展延伸時,我設計了兩個要求,一是以讀引讀,拓“玩”出名堂例子;二是交流玩中收穫;要求學生先在小組裏交流,然後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同學評議是不是把玩的過程說清楚,然後讓學生動筆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穫寫下來。這在教學中是個難度,大多數學生有內容寫,就是表達不出,寥寥幾句就結束了,往往寫不出什麼發現。

課後我想:這節課之所以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主要是我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明白閱讀教學是爲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着問題去閱讀,因此課堂收到了好的學習效果。至於課後的小練筆並不很理想,我認爲主要是學生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加上平時訓練少,以後這方面要加強。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8

上完本課,感觸很深,似乎沒費多大勁兒,完成了本課,而效果也不差。無論是基礎還是文本內容,算是落到實處。如果說,我在本課的教學思想上還有些道理的話,那我有如下反思。

  一、抓生活,樂生活。

讓學生玩中學,學中樂,樂中學。本課語言樸實,寓說理於敘事之中,對於孩子來說,課題就很有意思,鑑於此種特點,我並沒有在課堂上揭示新授內容,只是帶着孩子們玩。那天正是大晴天,操場上陽光燦爛,我讓孩子們到操場去捉影子,踩影子。那個高興勁兒,有的孩子大聲叫:“我踩着了。”也有孩子笑得不得了,說:“我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合了。”我問孩子們發現了什麼,有孩子說,面對太陽影子在後,背對太陽影子在前,左側面對着太陽影子在右,右側面對着太陽影子在左,正中面對太陽影子很短……

我都很贊同學生的觀察結論,接着回教室,我又給孩子們玩遊戲,將蠟燭點固定在紙杯裏,然後倒水,看蠟燭燃到水位以下會怎麼樣?有的孩子說,肯定會熄滅。我只是讓孩子們觀看着。突然有一男孩子叫起來了,說:“老師,蠟燭還在燃,而且快到水底了。”我問,爲什麼會這樣呢?這下舉手的孩子不少了,都爭着說:“是流下來的蠟遇到冷水就凝固了。”還有孩子說:“蠟燭是圓形的,這樣整圈的蠟就凝固在一起,水就不會淹着燈芯。”我誇獎了孩子們,說:“你們是玩出了名堂。”接着板書:《玩出了名堂》。

接着,我講了一個故事《搗鳥蛋的孩子》,揭示故事中的孩子就是舉世聞名的昆蟲學家?讓學生帶着一種“由玩未盡,由聽未盡”的積極狀態去讀課文。學生非常願意合作我的指導,師生共同交流彼此讀書,做遊戲的感受。很多孩子能總結“玩也會發現科學。”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會發現科學。我肯定了孩子們的學習勁兒,藉機出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水有浮力、”我針對這個話題,設問“水真的有浮力嗎?”教室裏熱開鍋了。我給足學生議論時間,然後,我宣佈回家去做做不就知道了嗎?其實,平常孩子們都愛玩,只要老師帶領學生玩玩問問,說說寫寫,樂中取樂。因爲全文就貫穿一個“玩”字,很多孩子玩火光鏡,放大鏡。

  二、閱讀感悟寫法。

怎樣寫玩時快樂情形,這是本人在本課中要滲透的重點。本文講述的是列文虎克一邊看門,一邊麿鏡,玩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着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明了顯微鏡,接着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就以一個“玩”字穿起了整個故事。將主人公“玩”的過程及收穫寫得淋漓盡致,使文章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那麼我們該如何寫出玩時的情形呢?這裏我結合寫作知識點作了詳細的點撥。

首先回憶哪次“玩”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認真回想自己平時最喜歡玩的遊戲是什麼,如:捉迷藏,盪鞦韆等。然後把最喜歡的一次“玩”的玩法和玩的過程作爲重點寫下來。並寫出玩時的樂趣和感受。比如、寫“盪鞦韆”(坐在鞦韆上,什麼也不想,一上一下,來來回回,有一種飛翔的感覺。看看周圍,一陣陣風吹過,一隻只鳥兒飛過。在鞦韆上,我什麼也不想,晃眼望望遠處的景色,擡頭望望藍天,幾朵漂浮的白雲好像託着我的藍色夢想……恍惚中已經過了很久,一個小時就過了,可我還是不想停下。“鞦韆”這“古老”的玩具,伴我度過童年的開始,童年的結束,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盪鞦韆那種忽上忽下的感覺,就是一種刺激,我喜歡鞦韆又高又遠的刺激……

本文在朗讀的處理上,基調是親切,驚喜的。比如、作者是怎樣避免使用枯燥的專業術語的?怎樣理解“那是一個‘小人國’裏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的意思。這裏我“扶”着走的。文中的“小人國”指的是微生物。這裏給“小人國”“居民”加引號是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不僅起到強調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專業術語的枯燥,增強了所要表達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三、閱讀與作文比較。

人們常說“玩物喪志”,玩怎麼能玩出名堂呢?在本文的教學思路上,抓住這下題目,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很容易把持。這裏,我出示有關名人例子。如:愛迪生在玩耍中產生了許多疑問,激發了他研究的熱情,有一千多項發明;年頓在玩耍中,因爲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發現了萬有引力等。學完課文要趁熱打鐵和學生交流平時都玩些什麼,有什麼樣的玩法使自己受到啓發。在這個環節,我安排了學生寫作練習,應該說,在我的語文課裏,這是我必過關的訓練內容。在寫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想怎麼寫就怎麼寫,寫出玩耍中的樂趣和啓發。如“捉影子”“扔雞蛋”“一件快樂的事”等。

在學生練習前,點撥使用修辭的準確性。比如、本課在表達上,是妙用擬人手法。爲了進一步讓學生學會這種表達方法。出示句子:

1、那是一個微觀世界,微觀世界裏的微生物,比地球上的人要多得多。

2、那是一個‘小人國’“小人國”裏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我作了“對應式”的比較。“微觀世界”擬人化“小人國”“微觀世界裏的微生物”擬人化“居民”。這樣就能增強趣味性。此處使用了擬人的手法,還加了引號,這樣不僅起到了強調作用,還使這些詞語具有特殊的意味,增強了趣味性。

總之,學習語文,激發學習興趣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是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在探究中獲取信息,在快樂中獲得成長,一種身心與知識上的成長,語文離不開生活,生活中一定有語文。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9

《玩出了名堂》是人教版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的課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空閒磨鏡片做放大鏡,在玩放大鏡過程中做了一架簡單的顯微鏡,從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他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

這篇文章緊扣觀察的主題,目的是啓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擬達到以下目標:

1、複習上節課的生字詞,達到鞏固效果。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瞭解列文虎克是怎麼“玩出名堂”的,並啓發孩子們在平時玩耍時,要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

教學過程:

1、導入。課文的題目是《玩出了名堂》,可以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中的體會,即從“玩”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

2、課文以“玩”爲線索,以“名堂”爲中心,五個自然段,段段寫了“玩”,“名堂”在課文裏的意思就是發明和創造。因此,在教學中,將“玩”和“名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以“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玩出了哪些名堂”作爲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問題。

3、文中第三、四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從三個方面寫了列文虎克是怎樣玩出名堂的:一邊看門,一邊磨鏡片;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下去寫的是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微生物。這一部分,讓學生多讀,讓他們帶着問題去思考,去發現。

4、引導學生讀課後的資料袋,瞭解微生物的常識。

5、拓展訓練:受文中主人公的啓發,趁熱打鐵,讓學生說一說平時在玩中的樂趣和收穫。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10

《玩出了名堂》這篇文章講得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並在工作之餘消遣磨鏡片,做成放大鏡,突發奇想發明了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這個有趣的故事,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他的重大發明創造,都是在玩中完成的,也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官場,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啓發學生在玩中也要細心留心觀察。

我講這節課時,是由學生對於玩有什麼看法討論入手,引出作者的看法,進而引出列文虎克的玩的例子,讓學生進入列文虎克玩的情鏡中,模仿他的玩,邊玩邊體會在玩的過程中應注意什麼、學習列文虎克什麼。最後體會列文虎克的發明是多麼了不起,啓發學生在生活中也應該怎麼樣。在寫作時要注意引號的使用。

在講課之前,我覺得這節課會是一節很生動的課,有時也會因我的幽默語言而發笑;講課時,發現自己說得很多,學生確實讀的很少,最後引號介紹的太多,致使最後一段沒有按計劃處理,感覺沒有預期的很好的效果,但還沒有覺得這是一節很失敗的課;講課後,老師給我做了全面的評價:

1、名堂不應該開始就提出來。

2、不應該給學生講那麼多,太多他們也不明白。

3、沒有讓學生多讀課文。

4、最後下課前沒有按要求完成任務

5、板書囉嗦,應該一條線引出來。讓我徹底認識到什麼是失敗的課的嚴重性,很受打擊。如果再講的時候,我會讓學生多讀課文,提出幾個重點性的問題,讓學生圍繞問題多討論多說,學生除了學還要練習,進行反饋,做到學練結合。老師只要做好引導、評價與總結就可以了,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評價很重要,課堂學生的積極性可能就因老師的某一句話就調動起來了,光老師有激情是沒有用的。但我卻是無論學生有沒有激情,我總是充滿激情,讓別人看來也許很傻!

我知道我的課堂總是我說的多,但是很難改正,我其實還沒有徹底深入進去,要不然也會進步很快的。事實有時候不像想象的那樣,在實際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儘快妥善處理。知道自己的缺點,我會努力改正!加油!

  三年級語文《玩出了名堂》的教學反思11

《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講荷蘭人列文虎克發明顯微鏡,發現微生物這件事。整篇課文以“玩”爲線索,以“名堂”爲中心,因此在教學時我把“玩”與“名堂”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提出“列文虎克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這個貫穿全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問題。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通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我就是朝這個要求做的。

課一開始我就抓住學生觸動最大、印象最深的“名堂”展開讀書交流。這樣能夠激起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對列文虎克的偉大發現有充分的認識,對列文虎克本人充滿敬佩,爲接下去感悟列文虎克爲什麼能夠取得如此偉大的發現做好充足的鋪墊。我從文尾出發(最後一自然段)幫助學生明確這個大名堂是指什麼,並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列文虎克玩出了什麼成績。緊接着,引導學生深刻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到底有多大。

列文虎克的偉大成績在學生頭腦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導學生回過頭來看一看,找到課文2、3、4段講了列文虎克玩的過程。這就進入到了本節課的第三大環節,思考列文虎克一步步玩出了怎樣的花樣。在一步步地理清故事脈絡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於點評中讓學生明白:象這樣好好細讀文章,用簡潔的話語,列出重點情節,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來!這一環節下來,學生既理解了內容,又發展了語言,還體會了學法,凸顯了環節的整合,增強了實效。

接下來,引導學生細讀感悟了。尊重三年級學生年齡特點,請同學們讀一讀、找一找,列文虎克玩出了一系列的花樣,哪些地方吸引了自己?想一想:爲什麼?其中穿插了《列文虎克磨放大鏡的故事》,穿插了《活雨滴的故事》。使文章的前後聯繫更加緊密。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幫助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

文章學到這裏,玩出了花樣的學習也就告一段落了。再出示“名堂”的三種解釋,請大家思考:列文虎克爲什麼能夠玩出這麼多的花樣?取得如此的成功?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出什麼道理呢?學生靜下心來,回顧列文虎克玩出花樣的過程,會有所感悟。“因爲,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如果,列文虎克就不能玩出大名堂。”總結出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背後的祕密。即:持久的興趣;無比的耐心;細緻的觀察;用心的思考。

隨着課堂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一步步走進了列文虎克的內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對列文虎克玩法的認識,最終,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從中經歷了真切地閱讀體驗,收穫了寶貴的閱讀方法。

此時,出示列文虎克的一句名言:

要成功一項事業,必須花掉畢生的時間。——列文虎克

學生讀後會感慨頗多。

整個教學設計的特點:

1、注重激發閱讀興趣,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養成閱讀習慣。

2、教學環節設計巧妙,注重整合,學生的學習活動——讀、思、問、品、議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努力使學生對內容的理解由表及裏,對詞語的品味由缺少感覺到體會出其精妙,對文章的表達由沒有關注到有所領悟,對讀法、寫法由有所知到能夠用。

3、教師的“教”爲學生的“學”服務。教師注重發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用心營造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準確導向,使學生目標、任務十分明確地投入學習;敢於放手,給足學習時間,開放學習空間;恰當幫扶,比如:用問題引路,用方法助學,用朗讀示範,用話語點撥,用生成促學,用評價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