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教學反思 >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範文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猴王出世》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猴王出世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參考!

猴王出世的教學反思範文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1

《猴王出世》是第四組“中國經典名著之旅”中的最後一篇略讀課文。這篇略讀課文節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遊記》第一回。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隻石猴,這石猴與羣猴玩耍時,因敢於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羣猴拜爲猴王,表現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爲的特點。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爲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天真活潑、勇敢頑皮、機智聰明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

作爲略讀課文的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難點。教學中我力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不理解的詞句,結合註釋,略作講解,知其大意即可。同時,引導學生抓住文前的“閱讀提示”中的問題,快速瀏覽課文,交流討論,自主瞭解課文主要內容。

在讀懂課文“寫什麼”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麼寫”的。在課文內容學習中發現語言的規律,學習表達的方法,引導學生領略語言美,體會名著的真正魅力。本文語言精練優美,節奏感強。抓住典型語段引導學生賞讀。如“那猴在山中,卻會行走跳躍,食草木,飲澗泉,採山花,覓樹果;與狼蟲爲伴,虎豹爲羣,樟鹿爲友,獼猿爲親;夜宿石崖之下,朝遊峯洞之中。”請學生邊讀邊發現有什麼特點,學生有的發現字數齊整,有的發現了對子,然後引導學生反覆地讀,在朗讀中體會古代的白話文的語言特徵,感悟美猴王的頑皮、活潑、勇敢、有個性。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地感受人物形象,這是教學的重點。學習“石猴出世”時,讓學生找出最能體現石猴特點的句子,讀讀,寫寫批註,在彙報交流時,讓學生反覆品讀,發現,感悟,說說這可以看出是一隻怎樣的石猴;繼而學習“石猴稱王”,抓住猴子的語言,進行研讀,指導反覆朗讀,體會其語言的特色:簡短而乾脆,富有號召力。老師點撥:讀到這兒,它僅僅還是一隻石猴嗎?從而感受石猴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機智、聰明、勇敢以及心繫他人的可貴品質。師繼續引導:走進《西遊記》,你還能知道他並不僅僅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神(學生接答)從而引導學生走進原著《西遊記》,去細細品讀,回味,充分感受名著的`魅力,讓美猴王的形象深深紮根於學生腦海裏。

在練筆中,我從課文中選取典型刻畫石猴和羣猴連續動作的句子,讓學生掌握刻畫人物形象時需要刻畫人物的動作才能突出人物特點。適當的練筆利於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本課教學,我努力引導學生去品味名著語言的精妙,感受猴王的形象,引導學生去讀名著。但有些環節的設計還是欠妥:如:抓住猴王的形象特點進行重點教學,如何處理描寫其他猴子的言行的語句。例外,如何多樣化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是我要思考的問題。

  猴王出世教學反思2

我有幸參加了泉河頭鎮的同課異構活動,感謝每一位領導的指導。通過今天的執教,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了提升,也發現了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一、,在《猴王出世》這一節的教學活動中,我通過指導學生對句子中關鍵詞語的把握並領悟其中的意思,進而指導朗讀,讓學生對經典的語言敬佩、欣賞,進而激發了學生閱讀經典的興趣。

二、在研讀“猴子稱王”的部分,通過增、改、刪、減重點詞語、句子的方法,讓學生髮現語言的規律,學習表達的方法,感悟石猴的形象。使學生在讀懂課文“寫什麼”的同時,也體會到了作者是“怎樣寫”的。這對於學生的閱讀、習作水平提高是大有好處的。

三、在教學“石猴是如何稱王”時所給學生閱讀時間偏少,學生沒能抓住重點語句、重點詞語進行提煉,教師又急於“要”答案,就有些過於“主體”,語言也出現了反覆。在今後對於學生的默讀速度和質量要進一步訓練提高,教師在這種情況下今後也注意“引導”,切不可“急於求成”。

四、教學以“讀”主導整體教學過程,通過自讀、指名讀、齊讀、指導讀、換語氣讀等多種方式展開。教師的指導讀和齊讀效果顯著,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讀”出自己心中的“美猴王”,應讓學生更多的個性朗讀,給學生展示自我認識、理解的空間、機會。

五、細節處理不夠到位。比如:“連呼了三聲”之後石猴“應聲高叫道:“我進去!我進去!”我只抓住了“我進去!我進去!”進行品讀體會石猴的勇敢,效果雖然不錯,但是聽完王乃爽老師的同課教學後我發現,如果將她所關注的“連呼三聲”部分教學融入的話,讓學生先體會到羣猴的膽小不敢進去,怕有危險,在有石猴的“我進去!我進去!”這種勇敢自信進行對比,那麼對於理解品悟石猴的形象會更水到渠成。我想這也是開展“同課異構”活動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素養的初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