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黑板報 > 2015年食品安全黑板報 素材

2015年食品安全黑板報 素材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44K 次

  食品安全相關辦報素材:食品包裝安全八大事項需注意

2015年食品安全黑板報 素材

易拉罐:拉環印字不安全。

絕大多數易拉罐都是整體暴露在外面的,在運輸和儲存過程中極易被灰塵、微生物等污染,拉環處更容易藏匿髒物,直接用嘴對着罐口喝很可能會引發疾病。因此,罐裝飲料最好也要倒出來喝。此外,有些企業爲了促銷,在內環中用油墨印刷“再來一罐”等中獎字樣,同樣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

吸管:儘量挑選透明的。

有時用塑料吸管喝飲料,總是有種怪味,這樣的吸管多數存在健康隱患。按照國家標準,用於生產吸管的食品級塑料是沒有味道的,如果有味道可能是用廢塑料加工製作的。有時商家還會用顏料來遮蓋廢舊等不合格材料,因此顏色越鮮豔,安全隱患越大。尤其是用吸管喝熱飲時,有害物質會隨之溶解,對肝臟、腎臟都可能造成傷害。應儘量少用一次性吸管,購買時要認清“QS”標識,儘量挑選透明的、獨立包裝的吸管。

瓶蓋:擰開後擦擦瓶口。

瓶裝飲料中,起密閉作用的是螺紋瓶蓋上一塊突出的膠墊,螺紋狀的結構只具有緊固作用。瓶蓋螺紋處缺少保護,一旦有灰塵或細菌進入,就會對瓶口造成污染,用嘴接觸後極易患病。因此瓶裝水最好倒出來喝,或用消毒紙巾擦拭一遍;若開蓋後發現飲料遭污染、瓶蓋有發黴跡象,就不要喝了。

錫紙:用時別加調料。

烹飪時用錫箔或鋁箔可以防止肉類烤焦。但是錫箔中含鉛量高達50%左右,表層還能生成有毒的鉛白和氫氧化鉛,加熱時生成黃色的黃丹(一氧化鉛)也是有毒化合物,若被吸入呼吸道,會沉積在肺部,導致慢性中毒。使用錫箔或鋁箔時,如果食材上添加了調味醬或檸檬汁等,其中的酸性物質會把錫、鋁析出。因此最好不要加調味醬或檸檬;可用菜葉代替錫箔,或以筍殼、茭白殼墊底,不僅無污染,且味道鮮美。

食品安全黑板報圖畫

不鏽鋼鍋:注意錳含量。

不鏽鋼是由鐵鉻合金摻入一些其他的微量元素製成的,若使用不當,微量金屬元素會在人體中慢慢累積,且不鏽鋼餐具易與酸、鹼、醬油、鹽等發生化學反應,溶出有害金屬,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目前我國對不鏽鋼產品中的錳含量並沒有要求,因此不少廠家在不鏽鋼餐具中加入過量的錳來替代較貴重的鎳,不但影響防腐性能,還會使人出現食慾不振、嘔吐腹瀉、腸道紊亂等症狀。因此,購買時一定要索要檢測報告,看有害金屬是否超標,使用時也儘量不要用力摩擦、敲擊鍋體。

保鮮膜:別包油脂類食物。

塑化劑是種塑料助劑,起到增加塑料彈性的作用,它與油脂接觸時會滲出,長期累積後會引發免疫力下降,生殖能力、心血管、肝臟和泌尿系統也會連帶“受傷”,傷害還可能遺傳給下一代。按國家規定,食品包裝材料使用的增塑劑僅用於接觸非脂肪性食品的材料。儘管如此,“塑化劑”仍被大量應用於PVC食品保鮮膜、糕點託等。

果蔬標籤:黏合劑危害健康。

超市、市場內的蔬菜一般都被各種顏色的膠帶捆成一把一把出售,有些水果表面也貼有標籤。其實,這些膠帶或標籤中的黏合劑含有苯等對人體有害的化學物質,會滲透到食物內部,即使標籤貼於保鮮膜外,苯也可以穿過保鮮膜滲透到食物中,使人食用後出現嘔吐、胃痛、頭昏、失眠等。因此,儘量少買貼有標籤或膠帶的果蔬,如食用這類果蔬,最好先削皮。

塑料袋:厚度低於0.015毫米別用。

根據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塑料袋厚度要求不低於0.015毫米,塑料購物袋厚度要求不低於0.025毫米。不達標的塑料袋屬淘汰產品,不僅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多數還對健康造成威脅。